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 爪角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 爪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4/5/8 2:19:41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 爪角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既然“动尽则损”就应“处静”的道理。韩非子告诉我们“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最高境界,下走是世俗世界,向上走是精神世界,圣人就处在上下的界线上,向下看看到的是世俗社会与人的祸福,向上看看到的是精神世界与“道”的力量。圣人感通天地,遵道循理,是人类通往“极乐世界”的引路人。

极乐世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另一个世界,而是人思想升华后所能到达的境界,悟道觉悟后的思想境界。我们总觉得修行悟道就是为了能脱离现在的世界与苦海,到达一个没有痛苦完美的世界,这是不对的,世界只有一个,就是现在我们生存的世界,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改变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拥有什么的思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自己可以做决定。向上向善,是我们思想觉悟的方向。

相由心生,心随相转。思想与行为永远是统一的。圣人爱精神,必然贵处静。被道化后的佛教教义也是“爱精神而贵处静”,讲虚静无欲。韩非子用“兕(sì)虎之害”来说明不爱精神不贵处静的害处,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本意是避开野牛老虎的活动区域与时间,就能平安,否则就会受到伤害。其实质就是要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终归是思想认知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爱精神贵处静”认真思考总结。韩非子的“兕虎避害”论是为了人类避开动物的伤害,而现在却正好相反了,人类掌握了动物的行为规律后利用规律伤害动物,比回在动物迁徙的必经之路网杀害它们,许多的动物就是这样灭绝的,而现代传媒无意中扮演了规律信息传播的角色。

动物行为有规律是本能,而人类掌握规律绝不是本能,这就是人有自主意识的最大表现,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如利用规律就是道德问题。用来作好事就是好,用来作坏事就是坏,规律本无错,错在用规律的人,这是由人是事物的主体所决定的。对“兕虎之害”韩非子认为“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意思是百姓只知道野牛和猛虎有坚爪利角,却不知道万物都有坚爪利角,就不能免遭万物的侵害。这就是辩证思想,万物有好就有坏,有利就有弊,好坏与利弊主要看人是如何利用的,水利万物而无一害,前提是适量,如果喝过量也不好,会伤害身体。

对于百姓不知万物有爪角而受其伤,韩非子反问道“何以论之?”为什么这样说呢?韩非子的回答是“时雨降集,旷野闲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意思是季雨降落汇集,旷野一片清静,如果在黄昏和清晨跋山涉水,风露的爪角就会侵害他。实质意思是人们没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没有避开事物的有害性而受伤,就像雨季时节,如果在黄昏和清晨跋山涉水,就可能因地质灾难而受伤。雨季,山体受雨水浸泡很容易发生滑坡,而黄昏和清晨是滑坡最容易发生的时候,如果在这时候进山,就很危险。

【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何以论之?时雨降集,旷野闲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人类所有的科技,都是在发现事物规律,并利用规律服务人类。韩非子由“兕虎之害”引出“万物之害”,就是想告诉世人,避祸就福是人类利用规律的唯一目的,要正确地利用规律。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爪角贵处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章 最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周宣王,奸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章 最病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描绘了在君主“从众”用人心理下,不法权臣在获得治国大权后篡权夺位的生动画面。不法权臣的总策略就是“内构党与,外摅巷族,观时发事,一举取国”,在朝廷内结党成盟,形成利益团体,在朝廷外勾结地方势力,蓄积力量,窥测时机,发动政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三章 子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子哙,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三章 子哙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用赵国先王敬侯的例子告诉君主明于任臣,知人善用,就是奢靡享乐,国家犹在。韩非子将敬侯描述的一无是处,不仅不修德行,还整天纵情歌舞,打猎饮酒,甚至强灌不会喝酒的臣子。生活奢靡腐化,理政更是无所忌惮,对于臣子过于严苛,行为不敬回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二章 敬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二章 敬候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诚明臣言”的好处,就是君主奢靡玩乐,国家犹在。而不诚明臣言的君主既是生活勤俭,依然身死国亡。诚明臣言,就是洞悉臣子所说的话,判断是非对错,真假虚实,完整残缺。贤明的君主治国依靠的是朝廷朝臣与国家行政体系全体官吏,汇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三章 有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三章 有祸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大丈夫,什么是厚薄,什么是实华,什么是彼此。大丈夫就是智慧很高者,其智慧主要体现在“处其厚而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总结为“去彼取此”,去礼貌、径绝而取缘理、好情实,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真正的智慧者必是求真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乐食谷,叔齐,许由,商汤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要谨慎对待身边的左右近臣,谨防亡国之臣的三步控君之策。君臣本是朝廷的组织架构与岗位编制,君臣关系与职责本身是朝廷制度所决定的,我们不能因出现了亡国之臣而怀疑这种制度。正如韩非子所言,以往的君主,有得臣安国的,也有得臣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三章 理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三章 理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象骨想象”的理论,这和现在按恐龙化石复原恐龙样子的理论是一个意思,其目的就是要说明“道”是无形无相的,但圣贤可以通过其功效推断出形态。在这里,韩非子很明确地告诉世人圣贤在人类社会与历史中的价值--传道。传道先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普通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老子对礼的定义“礼以貌情也”,礼是人类用外在的言行表达内心的情感。老子的礼并不仅仅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更是人类本能的一种展现,不能因为表达的内容,而否定了表达这一本能。不能因为你做错了数学题,而否定了公式的功能。文化的原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答了从福跌到祸的原因与步骤。福祸的转换也符合中国人阴阳相济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对天地的敬畏,中国人才会从容面对“祸”,谨慎看待“福”,从祸中看到福,从福中看到祸。这也是对人性深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春秋战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依法治国的四个方面:刑治、战赏、厚禄、用术,还有一个巡查与巡视制度。“四加一”的治国之法涵盖了君主治国的方方面面,由此向下延伸出各类法规与政策。刑治、战赏、厚禄、用术,并不是某方面或局部的治国之法,而是全局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扁鹊,黄帝内经,肠胃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防患思想,意思是谨慎地对待容易发生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事故总是出在最容易的事上,因为简单所以会掉以轻心,总认为不会出事,不专心就会出问题。蚁穴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