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694 更新时间:2024/1/15 21:56:45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答了从福跌到祸的原因与步骤。福祸的转换也符合中国人阴阳相济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对天地的敬畏,中国人才会从容面对“祸”,谨慎看待“福”,从祸中看到福,从福中看到祸。这也是对人性深刻认识的结果,人性的不确定性加之世界的繁杂,很容易让人失去方与理智,最终走了回头路,由福跌到祸。

至今,我们不知道,是环境影响了人的祸福转换,还是人心决定了人的祸福转换,但可以确定的是既然人是事物的主体,那么决定人祸福转换的还是人本身。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不是宿命论,更不是玄学,而是对天地的敬畏,生死与富贵是天地间规律的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与圆满标准,只是人为的因素让其不再圆满,从而认为这是命中注定之事,上天自有安排。

韩非子讲完人生骄心后就会弃事理,置法规于不顾。一旦没有了法规的约束,结果就是“行邪僻,则身夭死。”意思是行为邪僻,自身就会早死。不管是生活中的不自律,还是工作中的不规范,都是祸事的开端,一次事故是万次错误的积累。行为邪僻,不仅伤身,更会耗尽心力,元气大伤,命不久矣。现代社会过早死亡的事时有发生,终归是“行邪僻”,你买醉或是加班熬夜,这都是邪僻之为,一切违反自然规律与事理的行为都是邪僻之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规律,违反了就会出事,一时无事,长久必出事。

世人心骄气傲后的结果必是“动弃理,则无成功。”意思是举动悖理,就不会成就功业。事理,是事物发展圆满的内在规律,也是人做好事能成功的内在规律,想成功必守理。弃事理举动悖理,自然不会成功。凡事不成功,怎么得富贵。为大祸,韩非子认为“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意思是内有早死的灾难而外无成功的名声,也就成了大祸。大祸,既包括了不能享尽天年,也有做事不成功无富无贵无名声。人,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总是生活在一些圈子中。不管你多不在意,但你至少会涉及两个圈子,一是家族,二是职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圈子里总是讲名声,也许平凡没人在意,但祸福却能传千里。推动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或许也有“名声”的原因。

讲完“祸”后,韩非子给世人警示“祸本生于有福”意思是祸根源于有福。老子也说“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福啊,是祸所潜伏的地方。这就是东方特有的思想与智慧,培育了特有的内敛含蓄的行为方式,不激进凡事留有地,相信凡事太尽,缘份必尽。

【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韩非子对老子“祸福论”的阐述,对当下的意义就在于“防祸管福”,防祸,就是防止祸事的发生,阻止祸事发生的一切的条件,防祸的最佳方式就是守事理依制度抓管理。管福,就是维护好好的发展趋势,禁止一切有损发展的行为,而管福的最佳方式还是守事理按企业化规范行为,杜绝一切违背企业文化的行为。公司制度与企业文化就是公司发展的事理。须菩提问佛祖,该如何降伏妄念之心,佛祖说不住相。福气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安于现有的“福”,而是要一直前行,一旦停在现有的福上,死于安乐就会起作用。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春秋战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依法治国的四个方面:刑治、战赏、厚禄、用术,还有一个巡查与巡视制度。“四加一”的治国之法涵盖了君主治国的方方面面,由此向下延伸出各类法规与政策。刑治、战赏、厚禄、用术,并不是某方面或局部的治国之法,而是全局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扁鹊,黄帝内经,肠胃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防患思想,意思是谨慎地对待容易发生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事故总是出在最容易的事上,因为简单所以会掉以轻心,总认为不会出事,不专心就会出问题。蚁穴虽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重耳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罪过中没有比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更大的了,欲望是万恶之源。个体要通过修身遏制个人的欲望,君主要通过律法管理社会的欲望,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韩非子在喻老之前讲了一个故事,翟人给晋文公进献丰狐、玄豹之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法禁,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就止恶惩恶是选择“法禁”还是“廉止”进行了论述,实质是选择依法治国,还是选择仁爱治国,结果自然是“法禁”。只有国家律法才能起到止恶惩恶的作用。法禁与廉止针对的是社会奸人恶行,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讨论法禁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几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从普通人到积德成君的过程。能成为一国之君,必是拥有天下者,而战争是唯一的途径,攻无不克是胜利的保障,要想做到攻无不克,韩非子的办法是“重积德”,《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上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君主的君礼。在不同的格局中,要求就不同,普通百姓可以行下德、下仁、下义、下礼,但君主处在君位就要行上德、上仁、上义、上礼,只有行“上”才是为君之道。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代表越多利益,君主位极,责任最大,代表了整个国家与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郑君,扁鹊,重耳,郑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举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未病”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蔡桓公病在腠理(表皮),扁鹊劝他治病,恒公认为扁鹊在骗功,十天后,扁鹊说病在肌肤,桓公不听,再十日后,扁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孙叔敖,楚庄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知足之为足矣”知道满足也就是真正的满足了。知道满足的关键点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而恰好世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需要多少,什么都是多多益善。知道满足,这是不一般的智慧,知道满足的人首先知道生活的实质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人为什么会自责反省。一切罪恶的根源是欲望,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欲望。人只有在身心痛苦时才会触发自责反省,所以韩非子说“惨则退而自咎”。这里的“咎”有赎罪的意思,西方社会是宗教社会,文化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认为人生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何为有道之君,总体来说就是“外无怨仇于邻敌,内有德泽于人民。” 在外和相邻的敌国没有怨仇,在内对人民有恩德。君主面对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外交内政,就国家利益而言任何外国都可能是敌人,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