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436 更新时间:2023/12/9 2:44:05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老子对礼的定义“礼以貌情也”,礼是人类用外在的言行表达内心的情感。老子的礼并不仅仅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更是人类本能的一种展现,不能因为表达的内容,而否定了表达这一本能。不能因为你做错了数学题,而否定了公式的功能。化的原始价值在于让人类表达的功能完全释放出来,让表达的内容丰富完美起来。

从表达事物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来看,其实,人类之间的沟通效果是最差的。我们既不能通过遗传获得前人积累的认知成果,也不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获得。最优秀的人所具有的知识也不过一个U盘的容量而已,人们要经过一生的努力才能获得这些知识,但电脑与U盘之间却仅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传输。未来AI的伟大与恐怖就在于这种极速的互联互通互传,这远远超过了人类。如果说知识改变命运,那AI所具有的知识足以改变人类,甚至是宇宙。

人世间最难表达的情感就是“爱”了,而让人最难相信的也是“爱”。因为,“爱”寄托的东西最为珍贵无价,时间也最长。一桩生意可以用合同来表现“合作共赢”,而“爱”却无法用这种形式来明确确定。结婚证只是婚姻的证书,却不是“爱情”的证书,凡是人类先天本有的特性是无法用具体的形式来表现的。韩非子用“疾趋卑拜”来表明“中心怀”,达到让对方明了的目的;用“好言繁辞”来表示“实心爱”,达到让对方相信的目的。

天地万物,各居一格,同属一类,格局各异。礼,貌情之为,因人而异,因局而异,就民与君而言有凡礼君礼之分。凡礼对应的是普通的百姓与生活,君礼对应的是君主与国家管理。对于凡礼韩非子的解释“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意思是凡人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有所动作,并不懂得这种动作就是他自身的礼。礼,是相对的,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是相对于对象而产生的,你不会凭空说声“谢谢”,而是要面对你提供帮助与服务的人说。

礼,是修养的外在表现,同样,礼也具有教育的价值,当别人向你道谢时,你会无意识地说一声“不会谢”,这就是韩非所说的“外物动”由外界因素促使而用礼。韩非子说“不知其为身之礼”这是普通人的认识,只是一句“谢谢、不用谢”却已经将“礼”的内涵表现出来,但普通人并不知内涵而已。其实,这种自然的表现,也许才是老子所追求的,不以礼而礼之,自然而为才是礼。

但,在韩非子看来,礼,并不是人人皆有,这和现实社会一样,并不是人人都讲礼。所以韩非子继续解释道“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人也,故时劝时衰。”意思是一般人的行礼,是用来尊重别人的,所以有时认真,有时马虎。韩非子讲了礼在普通人中的作用,就是用来尊重他人的,并不是将其视为“貌情”和礼数。普通人只能用之,不能解其义,这也符合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我们用的是工具的功能,无需了解功能是怎么来的。

正是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的态度,使人们失去了对礼的尊重,行礼也变得马虎起来,可行可不行。没有精神支撑的行动,只能是敷衍。也许有一天,人类积累的所有知识都会存在一个硬盘里,而人类只会使用机器应用这些知识制造出来的产品。这就是AI时代的我们,只会用,而不知道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就像我儿子只知道大米是超市里买来的,却不知道种地这回事。

【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人也,故时劝时衰。】

在公司管理中,制度的作用不仅是用来“奖罚”,奖罚只是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员工守则,将守则形成习惯,使习惯升华为修养,最终修养凝结为企业文化。守则,是职业修养的体现,强悍的战斗力是由钢铁般的纪律煅造出来的。不要说纪律只是形式,那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纪律的实质才是事物圆满的真正保障。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答了从福跌到祸的原因与步骤。福祸的转换也符合中国人阴阳相济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对天地的敬畏,中国人才会从容面对“祸”,谨慎看待“福”,从祸中看到福,从福中看到祸。这也是对人性深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春秋战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依法治国的四个方面:刑治、战赏、厚禄、用术,还有一个巡查与巡视制度。“四加一”的治国之法涵盖了君主治国的方方面面,由此向下延伸出各类法规与政策。刑治、战赏、厚禄、用术,并不是某方面或局部的治国之法,而是全局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扁鹊,黄帝内经,肠胃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防患思想,意思是谨慎地对待容易发生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事故总是出在最容易的事上,因为简单所以会掉以轻心,总认为不会出事,不专心就会出问题。蚁穴虽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重耳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罪过中没有比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更大的了,欲望是万恶之源。个体要通过修身遏制个人的欲望,君主要通过律法管理社会的欲望,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韩非子在喻老之前讲了一个故事,翟人给晋文公进献丰狐、玄豹之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法禁,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就止恶惩恶是选择“法禁”还是“廉止”进行了论述,实质是选择依法治国,还是选择仁爱治国,结果自然是“法禁”。只有国家律法才能起到止恶惩恶的作用。法禁与廉止针对的是社会奸人恶行,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讨论法禁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几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从普通人到积德成君的过程。能成为一国之君,必是拥有天下者,而战争是唯一的途径,攻无不克是胜利的保障,要想做到攻无不克,韩非子的办法是“重积德”,《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上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君主的君礼。在不同的格局中,要求就不同,普通百姓可以行下德、下仁、下义、下礼,但君主处在君位就要行上德、上仁、上义、上礼,只有行“上”才是为君之道。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代表越多利益,君主位极,责任最大,代表了整个国家与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郑君,扁鹊,重耳,郑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举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未病”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蔡桓公病在腠理(表皮),扁鹊劝他治病,恒公认为扁鹊在骗功,十天后,扁鹊说病在肌肤,桓公不听,再十日后,扁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孙叔敖,楚庄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知足之为足矣”知道满足也就是真正的满足了。知道满足的关键点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而恰好世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需要多少,什么都是多多益善。知道满足,这是不一般的智慧,知道满足的人首先知道生活的实质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人为什么会自责反省。一切罪恶的根源是欲望,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欲望。人只有在身心痛苦时才会触发自责反省,所以韩非子说“惨则退而自咎”。这里的“咎”有赎罪的意思,西方社会是宗教社会,文化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认为人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