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1754 更新时间:2024/1/23 22:33:21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依法治国的四个方面:刑治、战赏、厚禄、用术,还有一个巡查与巡视制度。“四加一”的治国之法涵盖了君主治国的方方面面,由此下延伸出各类法规与政策。

刑治、战赏、厚禄、用术,并不是某方面或局部的治国之法,而是全局性整体的治国之法,四者相互柔共同作用于所治之事,只是不同的时代与时期,侧重点不同,虽是侧重点不同,也不代表不重要。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所有的国事都围绕着战争展开,目的就是要保全国家,保住君位,所以四种治法同等重要。

刑治旨在社会治理,用刑罚惩治罪恶,维护社会秩序与公正,尤其是“耕战”政策的出台,就必须用刑治来确保政策的落实。战赏不必多说,将士是战争胜利的主因,奖赏建立军功的将士是最好的激励办法,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最好举措。厚禄旨在招揽更多的人才,让真正有才有谋的贤士为国而事,不管是社会治理,还是军事斗争,都要有人才来谋划,进行战略与政策性的工作。用术是为君之术,是政治与政权层级的策略,是治法的顶级智慧。

当然,韩非子进一步将君主“一国之耳目”的君术法规化制度化,建立了巡查与巡视制度,直接由朝廷派员巡查地方领导的不法之为。这一制度与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制,确保了朝廷对地方的统治。现在看来,韩非子设计的这一制度确实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无形中震慑了地方领导,使其不能行不法之事。

“四加一”的治国之法,自中央集权制代替分封制以来一直都是历代君主治国的方法,没有哪个君主脱离过这一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侧重点不同,方式与形式不同。韩非子“四加一”的治法,将管理讲得通透明了,简单直接,一目了然。

韩非子讲完国家的治法后,再讲社会治理。治法是国家层面的策略,社会治理是基层层面的治理,更加具体,更加直效。当社会出现农商相争时,韩非子认为“物多者众,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意思是:物品繁多,从事工商业的人多,农事就荒废了,奸邪势盛,国家就必定会被削弱。

韩非子看得很远也很实际,农耕时代,国家财富主要依靠农业来积累,手工业与商业只是处于极低的位置,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存在,并不是经济的主导力量。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农耕明初成之时,社会资源与国家财富主要来源于农业,过快的发展或是过重的重视手工业与商业,会极大的损害农业的发展和从业者的利益,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与实力的积累,所以韩非子说:重商则国必削。

对于有粮的民众,韩非子的策略是“民有余食,使以粟出爵,必以其力,则震不怠。”意思是:民众有了余粮,就让他们用粮食捐取官爵;官爵的取得一定要凭自己的力量,农事就不会懈怠了。这就是社会文化的向心力与国家资源的调动力。那时,科举制还不存在,官吏一般都是举荐与推荐,为官授爵的标准不一,条件各异,对于普通农耕者来说能被封官授爵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韩非子想出的办法,既能鼓励农耕者多种地,又能让他们手中的余粮无偿捐赠给国家。这既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好办法,又是一个增加国家实力的好举措。同时,也是一个增强社会向心力的好政策。这种办法被后世之人用到了极致。

【物多者众,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民有余食,使以粟出爵,必以其力,则震不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需求。社会在进步,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就像农耕时代出现的商业,这本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但如对待与规范需要我们要认真考虑。古人说,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农与商如何辩证处理,就看时代的需要。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扁鹊,黄帝内经,肠胃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防患思想,意思是谨慎地对待容易发生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事故总是出在最容易的事上,因为简单所以会掉以轻心,总认为不会出事,不专心就会出问题。蚁穴虽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重耳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罪过中没有比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更大的了,欲望是万恶之源。个体要通过修身遏制个人的欲望,君主要通过律法管理社会的欲望,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韩非子在喻老之前讲了一个故事,翟人给晋文公进献丰狐、玄豹之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法禁,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就止恶惩恶是选择“法禁”还是“廉止”进行了论述,实质是选择依法治国,还是选择仁爱治国,结果自然是“法禁”。只有国家律法才能起到止恶惩恶的作用。法禁与廉止针对的是社会奸人恶行,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讨论法禁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几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从普通人到积德成君的过程。能成为一国之君,必是拥有天下者,而战争是唯一的途径,攻无不克是胜利的保障,要想做到攻无不克,韩非子的办法是“重积德”,《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上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君主的君礼。在不同的格局中,要求就不同,普通百姓可以行下德、下仁、下义、下礼,但君主处在君位就要行上德、上仁、上义、上礼,只有行“上”才是为君之道。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代表越多利益,君主位极,责任最大,代表了整个国家与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郑君,扁鹊,重耳,郑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举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未病”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蔡桓公病在腠理(表皮),扁鹊劝他治病,恒公认为扁鹊在骗功,十天后,扁鹊说病在肌肤,桓公不听,再十日后,扁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孙叔敖,楚庄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知足之为足矣”知道满足也就是真正的满足了。知道满足的关键点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而恰好世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需要多少,什么都是多多益善。知道满足,这是不一般的智慧,知道满足的人首先知道生活的实质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人为什么会自责反省。一切罪恶的根源是欲望,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欲望。人只有在身心痛苦时才会触发自责反省,所以韩非子说“惨则退而自咎”。这里的“咎”有赎罪的意思,西方社会是宗教社会,文化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认为人生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何为有道之君,总体来说就是“外无怨仇于邻敌,内有德泽于人民。” 在外和相邻的敌国没有怨仇,在内对人民有恩德。君主面对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外交内政,就国家利益而言任何外国都可能是敌人,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可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重生,圣心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天下最为重要的可贵思想----重生。重视生命,善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人是事物的主体,生命是这一切的根本,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不善待自己,活着就是受罪。重生可以说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