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三章 有祸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三章 有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644 更新时间:2024/1/16 13:22:27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三章 有祸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大丈夫,什么是厚薄,什么是实华,什么是彼此。大丈夫就是智慧很高者,其智慧主要体现在“处其厚而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总结为“去彼取此”,去礼貌、径绝而取缘理、好情实,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真正的智慧者必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者。

祸福,对中国人来说有其特殊的化意义。我们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见我们将祸福上升到风云一样的高度,其实,风云决定天气的好坏,而祸福决定人生的悲喜。风云的变动是自然规律在起作用,而祸福的起止是事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在起作用,所以对事理的遵循决定了祸福的起止,总体来说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福多祸少,违反事物发展规律行事自然是祸多福少。这好比遵守交规出事的机率就少,不遵守交规必然会出事。

祸,是人为的结果,而福是先天本有的,因为事理是先天本有的,如果人能严格按事理而为,福自然就有了,很可惜,由于人为的因素我们总是偏离事理而为,祸总是出现。所以说,祸自然而然被人们认为这上天的安排,其实这是人为的原因。环境恶化,疾病丛生,这不是大自然的错,是人为的原因。上天有好生之德,她才不会降祸于人。

韩非子对于老子的祸福论有自己的看法,在老子看来来自自然界的是“灾”,而来自人类社会的才是“祸”,而这种“祸”是不守规规的恶果。规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事理,也就是人类社会的法律法规,规则规矩。对于祸福的产生韩非子有自己的论述,第一步是“人有祸,则心畏恐。”意思是人有祸害,内心就恐惧。有人祸,这是实事,人的认知局限性与人性的阴暗面决定了“祸”是必然,如果以人为中心,韩非子甚至认为祸与福相对是先天本有的。“祸”能给人最为直接的痛苦感受,法律的处罚条文并不能给人如“祸”这么直接的感受,在这里我们权当把法律的惩罚也归入“祸”的范畴。最直接的痛苦才会让人产生敬畏与恐惧,这是人的感知系统所决定的。

第二步“心畏恐,则行端直。”意思是内心恐惧,行为就正直。这和小孩子玩火一样,被烧痛过一回就会永远记住不再玩了。内心畏恐不是“祸”,而是产生祸的行为,所以自然行为就会端直正确。想想亲人两行泪,行车自然要规范。第三步“行端直,则思虑熟。”意思是行为正直,思虑就成熟。行为正直了,结果就会正确,位置就会摆正,心态也就平稳了,思想才会成熟,考虑才会周全。行为与思想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如果把“祸”作为明事理的第一步,那么行为正直才是思虑成熟的前提。

第四步“思虑熟,则得事理。”意思是思虑成熟,就能得到事物的规律。从“人有祸”开始,其实是一个不断反思反省的过程,祸是怎么来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没有遵守事理。什么是事理这是第二个问题,答案是行为要端直,端直的依据就是公认的社会道德与行为。这时豁然醒悟,其实看似玄奥的事理,也就是社会的公俗良德,而我们一直探求的真理就在我们生活中。

【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

不管是在公司管理中,还是在生活中,按照事理而为,绝对是福大于祸。我曾说过企业依法经营不一定成功,但不依法经营绝对不会成功。公司管理,其实就是防“祸”管理,公司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被淘汰,企业的“祸”有很多,但,只要一种就能击倒企业。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乐食谷,叔齐,许由,商汤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要谨慎对待身边的左右近臣,谨防亡国之臣的三步控君之策。君臣本是朝廷的组织架构与岗位编制,君臣关系与职责本身是朝廷制度所决定的,我们不能因出现了亡国之臣而怀疑这种制度。正如韩非子所言,以往的君主,有得臣安国的,也有得臣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三章 理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三章 理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象骨想象”的理论,这和现在按恐龙化石复原恐龙样子的理论是一个意思,其目的就是要说明“道”是无形无相的,但圣贤可以通过其功效推断出形态。在这里,韩非子很明确地告诉世人圣贤在人类社会与历史中的价值--传道。传道先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普通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老子对礼的定义“礼以貌情也”,礼是人类用外在的言行表达内心的情感。老子的礼并不仅仅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更是人类本能的一种展现,不能因为表达的内容,而否定了表达这一本能。不能因为你做错了数学题,而否定了公式的功能。文化的原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答了从福跌到祸的原因与步骤。福祸的转换也符合中国人阴阳相济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对天地的敬畏,中国人才会从容面对“祸”,谨慎看待“福”,从祸中看到福,从福中看到祸。这也是对人性深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春秋战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依法治国的四个方面:刑治、战赏、厚禄、用术,还有一个巡查与巡视制度。“四加一”的治国之法涵盖了君主治国的方方面面,由此向下延伸出各类法规与政策。刑治、战赏、厚禄、用术,并不是某方面或局部的治国之法,而是全局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扁鹊,黄帝内经,肠胃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防患思想,意思是谨慎地对待容易发生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事故总是出在最容易的事上,因为简单所以会掉以轻心,总认为不会出事,不专心就会出问题。蚁穴虽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重耳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罪过中没有比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更大的了,欲望是万恶之源。个体要通过修身遏制个人的欲望,君主要通过律法管理社会的欲望,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韩非子在喻老之前讲了一个故事,翟人给晋文公进献丰狐、玄豹之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法禁,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就止恶惩恶是选择“法禁”还是“廉止”进行了论述,实质是选择依法治国,还是选择仁爱治国,结果自然是“法禁”。只有国家律法才能起到止恶惩恶的作用。法禁与廉止针对的是社会奸人恶行,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讨论法禁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几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从普通人到积德成君的过程。能成为一国之君,必是拥有天下者,而战争是唯一的途径,攻无不克是胜利的保障,要想做到攻无不克,韩非子的办法是“重积德”,《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上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君主的君礼。在不同的格局中,要求就不同,普通百姓可以行下德、下仁、下义、下礼,但君主处在君位就要行上德、上仁、上义、上礼,只有行“上”才是为君之道。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代表越多利益,君主位极,责任最大,代表了整个国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