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二章 敬候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二章 敬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099 更新时间:2024/1/20 0:12:49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二章 敬候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诚明臣言”的好处,就是君主奢靡玩乐,国家犹在。而不诚明臣言的君主既是生活勤俭,依然身死国亡。诚明臣言,就是洞悉臣子所说的话,判断是非对错,真假虚实,完整残缺。

明的君主治国依靠的是朝廷朝臣与国家行政体系全体官吏,汇集全民的智慧与力量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靠君主的一已之力。所以君主洞悉臣子的话,并通过多方验证,获得事物真实而全面的信息,最终依法依规做出决策,如此,事物就能得到最好的处理。国家自然有序运转,不会因为君主一人之过而亡国。

体系的力量是整体力量,只有体系才能汇集力量,只有整体力量才能应对集体事物,治国显然是一个集体事物。君主治国必须依靠体系,这是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为君之道,不仅在于懂得按社会的发展规律依靠国家律法治国,更在于明白君主在国家中的位置与作用。清楚了为国家,也就明白了朝廷和朝臣、国家行政体系和全体官吏的重要性。

韩非子所说“诚明臣言”只是点明问题,切中核心,并不是说单纯的洞悉臣言就能实现君玩国在,而是告诉君主在依靠朝廷朝臣与国家行政体系全体官吏的基础上,要做到洞悉臣言。没有体系与官吏的支撑,既是洞悉了臣言,也实现不了国家的治理。

为君之术不仅在于夺取皇权,更在于巩固皇权。如何巩固皇权,需要政治思想。防止权力被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朝堂中实现权力平衡与朝臣制衡,不出现不法权臣独揽大权的现象,当然这都要依法而为,或是将治国的思路与策略形成制度与法规。

韩非了为了说明君主诚明臣言虽玩国在的道理,特别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赵国敬候。韩非子说“赵之先君敬侯,不修德行,而好纵欲,适身体之所安,耳目之所乐,冬日弋,夏浮淫,为长夜,数日不废御觞,不能饮者以筒灌其口,进退不肃、应对不恭者斩于前。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意思是:赵国的前代君主敬侯,不修德行,而喜欢尽情享乐,满足于身体安适,耳目快乐,冬天射箭打猎,夏天泛舟游湖,不分昼夜地饮酒,有时一连几天都不曾放下酒杯,不会喝酒的就用竹筒对着嘴巴往里灌,进退不严肃,回答不恭敬的,就将其杀死在座前。看到这里,笔者都认为君主如此奢靡玩乐,纵情于酒,本应亡国。

但,韩非子却认为“制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敬侯享国数十年,兵不顿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于所以任臣也。”意思是:起居饮食像这样没有节制,处罚杀戮像这样没有标准,但是敬侯在位几十年,军队不曾被敌国挫败,土地不曾被四邻侵占,内部没有群臣百官闹事,外面没有邻国侵略的祸患,这些都是因为他懂得如何任用臣子。

懂得了如何任用臣子,懂得了如何依靠体系,懂得了如何依法治国,就能过上敬候的生活。身为一国之君,整天打猎,纵情山水,酒池肉林,如此还不亡国,只因为有人为他打理国事处理朝政。明朝嘉靖皇帝虽不如此,却痴迷于修仙悟道,20多年不上朝依然在位45年,可谓古今第一聪明的君主。嘉靖皇帝完美地做到了韩非子所说的“明于任臣”。

【赵之先君敬侯,不修德行,而好纵欲,适身体之所安,耳目之所乐,冬日弋,夏浮淫,为长夜,数日不废御觞,不能饮者以筒灌其口,进退不肃、应对不恭者斩于前。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制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敬侯享国数十年,兵不顿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于所以任臣也。】

知人善用是多么的重要,君主可以安心玩乐,而不担心国家安危,老板可以安心爬山养性,而不担心企业衰退倒闭。世界上百年著名企业,都有严谨而完善地选用人才的机制与制度,基业长青,在于人才持续,贤士在位。

标签: 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君主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三章 有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三章 有祸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大丈夫,什么是厚薄,什么是实华,什么是彼此。大丈夫就是智慧很高者,其智慧主要体现在“处其厚而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总结为“去彼取此”,去礼貌、径绝而取缘理、好情实,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真正的智慧者必是求真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乐食谷,叔齐,许由,商汤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要谨慎对待身边的左右近臣,谨防亡国之臣的三步控君之策。君臣本是朝廷的组织架构与岗位编制,君臣关系与职责本身是朝廷制度所决定的,我们不能因出现了亡国之臣而怀疑这种制度。正如韩非子所言,以往的君主,有得臣安国的,也有得臣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三章 理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三章 理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象骨想象”的理论,这和现在按恐龙化石复原恐龙样子的理论是一个意思,其目的就是要说明“道”是无形无相的,但圣贤可以通过其功效推断出形态。在这里,韩非子很明确地告诉世人圣贤在人类社会与历史中的价值--传道。传道先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普通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老子对礼的定义“礼以貌情也”,礼是人类用外在的言行表达内心的情感。老子的礼并不仅仅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更是人类本能的一种展现,不能因为表达的内容,而否定了表达这一本能。不能因为你做错了数学题,而否定了公式的功能。文化的原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答了从福跌到祸的原因与步骤。福祸的转换也符合中国人阴阳相济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对天地的敬畏,中国人才会从容面对“祸”,谨慎看待“福”,从祸中看到福,从福中看到祸。这也是对人性深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春秋战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四章 震不怠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依法治国的四个方面:刑治、战赏、厚禄、用术,还有一个巡查与巡视制度。“四加一”的治国之法涵盖了君主治国的方方面面,由此向下延伸出各类法规与政策。刑治、战赏、厚禄、用术,并不是某方面或局部的治国之法,而是全局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扁鹊,黄帝内经,肠胃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防患思想,意思是谨慎地对待容易发生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事故总是出在最容易的事上,因为简单所以会掉以轻心,总认为不会出事,不专心就会出问题。蚁穴虽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重耳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四章 大祸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罪过中没有比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更大的了,欲望是万恶之源。个体要通过修身遏制个人的欲望,君主要通过律法管理社会的欲望,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韩非子在喻老之前讲了一个故事,翟人给晋文公进献丰狐、玄豹之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法禁,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就止恶惩恶是选择“法禁”还是“廉止”进行了论述,实质是选择依法治国,还是选择仁爱治国,结果自然是“法禁”。只有国家律法才能起到止恶惩恶的作用。法禁与廉止针对的是社会奸人恶行,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讨论法禁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几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从普通人到积德成君的过程。能成为一国之君,必是拥有天下者,而战争是唯一的途径,攻无不克是胜利的保障,要想做到攻无不克,韩非子的办法是“重积德”,《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