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二章 节省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二章 节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129 更新时间:2024/2/10 17:20:17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二章 节省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治人事天之道。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治人事天有些遥远,但对于君主来说这是大事,治人不必说是日政事,关乎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事天不单是君主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民安。古代君主都要行祭天奉地的礼仪,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历史上只有功勋致伟的君主才能到泰山之巅五岳独尊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上苍表述自己的宏愿与敬业之心,可见对于天地的敬畏是有多么的深厚。

对于天地的敬畏,也是一种遵道守理的表现,尤其是农耕明时代,在人类掌握了二十四节气耕作规律后,就希望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凭借自己的辛苦劳动获得好的收成,不饿肚子不受冻。古代中国人是如此的遵守自然规律,在他们看来这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在基因深处就自然而然的服从于这种安排,毫无怀疑之处,更无违背之想。他们发现并掌握了这种规律,就严格遵守,并没有费尽心思去想为什么是这样?

老子提出治人要“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治人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好好的正常生活,而正常生活的基础与前提是适应环境,所以老子说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节律,节省思想之耗,就像古人一样按部就班就好,苦费心劳神。老子还提出事天要“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事天,就是遵道守理,祈求上天能风调雨顺,降福于民。祈求上天降福的基础与前提是人类首先要按自然规律行事,就如你都不按节气耕作,既是风调雨顺又有什么意思。所以事天的第一步是敬畏天地,依律而为。

韩非子为什么说事天要“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他认为“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sè)之。”意思是如果完全用尽,就会过度费神;过度费神,盲聋狂乱的祸害就会到来,因此要节省。原来节省的原意是这样,我们现在认为的节省就是节俭。老子的告诫让我们明白了人最应该节省的是精神。人的精神(精气神)是先天本有,量是一定的,只有那么多,用完了人也就完了,所以老子让我们要节省着用。人的机体是精神的承载体,我们常说人一受伤就破了元气,这就像杯子破了水会流出来一样。所以,我们既要珍惜精神,也要保重身体。我们最常说的祝福语就是身体健康,因为身体健康了精神才能保住,精神充溢人才精神。劳神过度,精神外泄,人自然就萎靡不

韩非子认为节省精神的实质是“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意思是节省是指爱惜精神,节省脑力。一个真正懂节省的人,不仅是节省物质,更重要的是节省精神,珍爱精神。当下多少人整天暴饮暴食,熬夜妄为,在损害机体的同时也消耗着精神。所以老子说:“治人事天莫如啬。”意思是治人事天没有比得上节省的。治人,依照律法规则办就行,不需要人劳神费力;事天,依照自然规律办就行,更不需要人费精费神。人不治,天不事,只应人为而已,别无它因。

【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sè)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自然规律是如此的善美,人遵照就行,还要费神什么?费神的结果就是自以为是与无限痛苦。省省吧!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祭天老子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六章 肢窍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九窍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六章 肢窍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并引用老子的原话定义了道。“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处于泰山之位,可他的名字却是勉强而起,勉强并不是不认真,而是真的找不到一个名称来给它起名,老子只能勉强起命为“道”,只是为了大家方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 爪角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爪角,贵处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 爪角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既然“动尽则损”就应“处静”的道理。韩非子告诉我们“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最高境界,向下走是世俗世界,向上走是精神世界,圣人就处在上下的界线上,向下看看到的是世俗社会与人的祸福,向上看看到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章 最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周宣王,奸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章 最病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描绘了在君主“从众”用人心理下,不法权臣在获得治国大权后篡权夺位的生动画面。不法权臣的总策略就是“内构党与,外摅巷族,观时发事,一举取国”,在朝廷内结党成盟,形成利益团体,在朝廷外勾结地方势力,蓄积力量,窥测时机,发动政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三章 子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子哙,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三章 子哙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用赵国先王敬侯的例子告诉君主明于任臣,知人善用,就是奢靡享乐,国家犹在。韩非子将敬侯描述的一无是处,不仅不修德行,还整天纵情歌舞,打猎饮酒,甚至强灌不会喝酒的臣子。生活奢靡腐化,理政更是无所忌惮,对于臣子过于严苛,行为不敬回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二章 敬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二章 敬候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诚明臣言”的好处,就是君主奢靡玩乐,国家犹在。而不诚明臣言的君主既是生活勤俭,依然身死国亡。诚明臣言,就是洞悉臣子所说的话,判断是非对错,真假虚实,完整残缺。贤明的君主治国依靠的是朝廷朝臣与国家行政体系全体官吏,汇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三章 有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三章 有祸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大丈夫,什么是厚薄,什么是实华,什么是彼此。大丈夫就是智慧很高者,其智慧主要体现在“处其厚而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总结为“去彼取此”,去礼貌、径绝而取缘理、好情实,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真正的智慧者必是求真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乐食谷,叔齐,许由,商汤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七章 不乐食谷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告诉君主要谨慎对待身边的左右近臣,谨防亡国之臣的三步控君之策。君臣本是朝廷的组织架构与岗位编制,君臣关系与职责本身是朝廷制度所决定的,我们不能因出现了亡国之臣而怀疑这种制度。正如韩非子所言,以往的君主,有得臣安国的,也有得臣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三章 理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三章 理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象骨想象”的理论,这和现在按恐龙化石复原恐龙样子的理论是一个意思,其目的就是要说明“道”是无形无相的,但圣贤可以通过其功效推断出形态。在这里,韩非子很明确地告诉世人圣贤在人类社会与历史中的价值--传道。传道先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普通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五章 凡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老子对礼的定义“礼以貌情也”,礼是人类用外在的言行表达内心的情感。老子的礼并不仅仅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更是人类本能的一种展现,不能因为表达的内容,而否定了表达这一本能。不能因为你做错了数学题,而否定了公式的功能。文化的原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十六章 祸伏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答了从福跌到祸的原因与步骤。福祸的转换也符合中国人阴阳相济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对天地的敬畏,中国人才会从容面对“祸”,谨慎看待“福”,从祸中看到福,从福中看到祸。这也是对人性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