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260 更新时间:2024/1/21 19:18:08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就止恶惩恶是选择“法禁”还是“廉止”进行了论述,实质是选择依法治国,还是选择仁爱治国,结果自然是“法禁”。只有国家律法才能起到止恶惩恶的作用。

法禁与廉止针对的是社会奸人恶行,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讨论法禁廉止就必须以人为主体,通过探讨人性民情来判断那个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治理。我们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千万别刻意去考验人性!结果会让人无法接受,因为人性是人的本质,这与外在的装饰没有关系,比如修养、社会地位等。

韩非子用一个很形象很残酷的“实验”来说明法禁是治国的唯一选择。在一个没有监管的僻之处放置廉价的物品,让曾参、史猷这样修养高尚的士走过,他们也会生占用之心,行偷窃之为,这就是人性。但,如果把百金放置于监管周密的闹市里,就是要厉害的大盗也不敢明取。这个考验人性的可怕实验,说明人性之外的装饰是靠不住的,所谓的道德修养也只是人前的表演。当然,我们不能否定那些真正具有高尚修养与道德的圣贤,但我们也要明白社会中绝大多数都是平凡的普通人。

正是基于人性的特质,贤明的君主才会利用人性的特质“众其守而重其罪”健全社会监管体系,实行轻罪重罚刑法,就能实现“法禁”的目的。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将社会置于国家律法的监管之下,不管大小凡事凡物都要接受国家律法的监管,绝不能徇私枉法,更不能有法外之地。当然,人类社会终究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最好的国家治理办法是法禁廉止,法禁为主,廉止为辅。

韩非子讲完法禁廉止后,再讲人世亲情,看看治理基层百姓是亲情管用,还是法规管用。韩非子说“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意思是:母亲爱护子女要倍于父亲,然而父亲严令子女的效果更十倍于母亲;官吏对于民众没有爱心,然而对于民众发号施令,其效果更要万倍于父亲。

多么生动鲜活的例子呀!这就和笔者家里的情况一样,妈妈叫儿子做作业喊十遍都不动,爸爸喊一遍就答应。因为妈妈疼爱孩子,所说的话温柔无力,爸爸严厉有加,所说的话效力如法,效果就能立竿见影。韩非子就此而论,对于社会基层民众的治理官吏用法令远比爱心所起的效果要好的得多。韩非子这样的类比再好不过了,我们常说“父母官”,对待百姓不仅要有母亲的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父亲的严厉与威严。

对于母爱与吏严,韩非子认为“母积爱而令穷,吏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意思是:母亲过分宠爱子女,命令就行不通;官吏运用刑罚的威严,命令就能让人服从。采用威严的策略好,还是仁爱的策略好,由此也就可以决断了。从治理的效果看,当然是官吏运用刑罚的威严效果最好,因为民众服从命令。由此我们就能明白治民还是法规管用。

我们说官吏运用刑罚的威严来管理基层民众,并不单纯是说官吏采取机械式的管理,也不是否定官吏的爱心,只是从治理的效果来说,法规式的管理要比母爱式的管理效果会更好,管理起来也更直接高效。

【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

不管是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管理,最终要的是效果,国家治理要的是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效果,企业管理要的是利润增长的效果。这就是以结果为导的管理思想,正好韩非子所说:“人主挟大利以听治,人臣挟大利以从事。”

标签: 韩非韩非子-六反法禁治国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章 莫显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几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从普通人到积德成君的过程。能成为一国之君,必是拥有天下者,而战争是唯一的途径,攻无不克是胜利的保障,要想做到攻无不克,韩非子的办法是“重积德”,《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上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君主的君礼。在不同的格局中,要求就不同,普通百姓可以行下德、下仁、下义、下礼,但君主处在君位就要行上德、上仁、上义、上礼,只有行“上”才是为君之道。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代表越多利益,君主位极,责任最大,代表了整个国家与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郑君,扁鹊,重耳,郑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举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未病”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蔡桓公病在腠理(表皮),扁鹊劝他治病,恒公认为扁鹊在骗功,十天后,扁鹊说病在肌肤,桓公不听,再十日后,扁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孙叔敖,楚庄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知足之为足矣”知道满足也就是真正的满足了。知道满足的关键点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而恰好世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需要多少,什么都是多多益善。知道满足,这是不一般的智慧,知道满足的人首先知道生活的实质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人为什么会自责反省。一切罪恶的根源是欲望,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欲望。人只有在身心痛苦时才会触发自责反省,所以韩非子说“惨则退而自咎”。这里的“咎”有赎罪的意思,西方社会是宗教社会,文化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认为人生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何为有道之君,总体来说就是“外无怨仇于邻敌,内有德泽于人民。” 在外和相邻的敌国没有怨仇,在内对人民有恩德。君主面对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外交内政,就国家利益而言任何外国都可能是敌人,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可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重生,圣心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天下最为重要的可贵思想----重生。重视生命,善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人是事物的主体,生命是这一切的根本,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不善待自己,活着就是受罪。重生可以说是中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罪责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痛,何为苦,疾婴内,则痛;祸薄外,则苦。疾病缠绕身心,病痛就会产生;祸患向外侵扰,人生就会痛苦。在韩非子看来疾病是由于人的忧虑而产生的,而忧虑是人不知足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多是心理阴影导致的,人类不知足的特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君主有德让百姓盛畜积而神不乱,则德归于民。百姓生活不发愁,精神不空虚,思想不迷信,德就在民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是和谐社会,依法治国成为君主的治国原则,遵纪守法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遵道循理成为社会的思想共识。国家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桓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列出了十二个“思小利而忘法义”的人。这十二个人都是君主的左右近侍与亲信,所以他们很容易迷惑和蛊惑君主。韩非子在《说疑》篇重点列出此类人,可见他们的重要性与危害性。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说明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重要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