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380 更新时间:2024/1/22 18:34:28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七章 上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君主的君礼。在不同的格局中,要求就不同,普通百姓可以行下德、下仁、下义、下礼,但君主处在君位就要行上德、上仁、上义、上礼,只有行“上”才是为君之道。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代表越多利益,君主位极,责任最大,代表了整个国家与全体国民的利益,所以要求必须行“上”,不行上就不配位,自然无责,无代表权。

上,在中国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基本释义就有二十多种。能将“道”讲得最为形象最为直接最为易懂的莫过于“上善若水”这一成语。“上善若水”是指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融入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上德、上仁、上义、上礼中的“上”也是最高境界的意思。君礼是“礼”的最高境界。做什么事情才能做到最高境界,就是“以为其身”为自己,只有为自己才能将事情做到极致,当然这个“自己”可以理解为,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祖国。但绝不是自私自利。

至上者,必致纯,绝不掺加杂物,包括一丝的人为因素。所以韩非子说“上礼神而众人贰,故不能相应。”意思是上礼专心一意而一般人却三心二意,所以两方面不能相应。君礼为上礼所以要“神之”专心一意,而凡礼却是“时劝时衰”三心二意。“悟道”的差异化是世间所有问题的根源,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信息不对称。神与贰,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的核心原因,“神”则专心于一事,将某事做到极致,就是神,但一般人都坚持不了,所以只能成为平凡者,成不了神。神话传说将“神”的精神诠释得最好完美,成仙者专注于修练几千年上万年,而且这种修练是持续不断纯净无杂念,一旦停止有它念,之前的修练将全部作废。这就是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真经的原因,其实每难唐僧都没有过去,所以才会重来九九八十一次,每犯一次戒,就要受重新来过的苦。

上礼与凡礼的不相应不对称,各种社会问题随之产生,看到上礼得不到回应,韩非子无奈地说道:不能相应,故曰:“上礼为之而莫之应。”意思是两方面不能相应,所以《老子》说:“上礼实行了却没有人响应。”看来,所有的圣贤都有这样的叹惜,是上礼高处不胜寒曲高寡,还是人性本就是在阴阳中间行走,既不想极善也不想极恶,也许这就是中庸为什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心的原因。也许,圣贤的至善思想只能是灯塔,只是为世人指明了方,而不是让世人去做灯塔。

【上礼神而众人贰,故不能相应;不能相应,故曰:“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在公司管理中,对于企业文化与公司制度的认同与遵守,老板与员工应该是一致的,不存在差异,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也是管理追求的目标。如果老板一旦有“上礼为之而莫之应”的感觉,说明公司的制度管理出了问题,企业文化培训不到位,就应该加强制度管理,恢复制度是管理主体的地位,完善企业文化培训,加强员工的文化认同感。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上礼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郑君,扁鹊,重耳,郑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举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未病”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蔡桓公病在腠理(表皮),扁鹊劝他治病,恒公认为扁鹊在骗功,十天后,扁鹊说病在肌肤,桓公不听,再十日后,扁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孙叔敖,楚庄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知足之为足矣”知道满足也就是真正的满足了。知道满足的关键点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而恰好世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需要多少,什么都是多多益善。知道满足,这是不一般的智慧,知道满足的人首先知道生活的实质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者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四章 道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人为什么会自责反省。一切罪恶的根源是欲望,一切痛苦的根源也是欲望。人只有在身心痛苦时才会触发自责反省,所以韩非子说“惨则退而自咎”。这里的“咎”有赎罪的意思,西方社会是宗教社会,文化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认为人生而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章 希禁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何为有道之君,总体来说就是“外无怨仇于邻敌,内有德泽于人民。” 在外和相邻的敌国没有怨仇,在内对人民有恩德。君主面对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外交内政,就国家利益而言任何外国都可能是敌人,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可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重生,圣心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五 圣心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天下最为重要的可贵思想----重生。重视生命,善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人是事物的主体,生命是这一切的根本,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不善待自己,活着就是受罪。重生可以说是中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罪责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三章 罪责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痛,何为苦,疾婴内,则痛;祸薄外,则苦。疾病缠绕身心,病痛就会产生;祸患向外侵扰,人生就会痛苦。在韩非子看来疾病是由于人的忧虑而产生的,而忧虑是人不知足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多是心理阴影导致的,人类不知足的特性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九章 务本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君主有德让百姓盛畜积而神不乱,则德归于民。百姓生活不发愁,精神不空虚,思想不迷信,德就在民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是和谐社会,依法治国成为君主的治国原则,遵纪守法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遵道循理成为社会的思想共识。国家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桓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列出了十二个“思小利而忘法义”的人。这十二个人都是君主的左右近侍与亲信,所以他们很容易迷惑和蛊惑君主。韩非子在《说疑》篇重点列出此类人,可见他们的重要性与危害性。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说明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重要性,人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八章 用严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明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八章 用严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揭示一个超越时空与世俗的理念,就是“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这一句话内涵深厚,社会意义深远,价值重大。世俗世界我们常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四章 夺予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勾践,吴国,晋献公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四章 夺予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将欲翕[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想要缩小它,必须暂时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加强它。如果从计谋的角度讲,这是欲擒故纵,但从智慧的角度讲这是顺其自然。世间最大的智慧莫过于顺应事物的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