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647 更新时间:2023/12/27 19:37:16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用水与剑做比喻来讲解道。人类“眼见为实”的低端认知能力,只能用比喻的形式来说明道“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质。韩非子用水做比喻是有出处的, 我们听“上善若水”,此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与物不争。处于众人所不注意不喜欢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于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圆满,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水,利万物,这在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在人类社会,人是事物的主体,水,就成了人生存与生活的必须品,用好了,造福人类,用坏了祸患则生,就像韩非子说的“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在这里,韩非子将老子所讲的自然世界的“水”引入到世俗世界中,在世俗世界里人是中心,其它都是附属品,包括水,所以人类对除人以外事物的使用就决定了这些事物的价值。在自然世界里物是没有两面性的,而在世俗世界里就有了两面性,水可以让人生,也可以让人死,这取决于使用者。

韩非子所举的“剑戟”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剑戟在愚人的手中就会行忿生祸,在圣人的手中就能诛暴造福。道,就是事物结果的“所以然”,坏人用了就会生祸,好人用了就会生福,事物的祸与福,不是道所决定的,而是使用者决定的。自然世界是道决生死定成败,世俗世界是人决生死定成败,人是道的使用者。圣贤的理想是将世俗世界融入自然世界,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到大自然,成为自然世界真正的一员,与其它物种和谐共生,这是自然主义的思想。可惜,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明后,这样的想法就永远无法实现了。生态文明,这只是人类融入自然的第一步。

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是一个很难的事,佛教从组织形式、经典经文、庙宇道场、诸佛塑像、法会讲经等具象的事物来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佛祖是反对这种具象化的行为,因为具象的东西只能表达具象的意思,是无法全部真实地表达佛教的思想。韩非子举了水与剑的例子后,又论述了“象骨想象”理论,他认为“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意思是人们很少能见到活象,却能得到死象的骨骼。依据死象骨骼的模样来想象活象的样子,所以人们据以想象的东西都叫做“象”。这个理论的意义,第一是韩非子为自己的“水剑”比喻找论据,说明他的比喻结论是正确的,第二也是用实事来说明道是存在的。你看不到的并不代表不存在。现代人类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来还原恐龙的外形,就是“象骨想象”理论的应用。

韩非子的结论是“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意思是现在“道”虽然听不到看不见,圣人根据它所显现的功效来推得它的形状。这里的形还不能简单理解为“形状”,应该是状态,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这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思想力。能与光速相比的只有人的思想力。老子说:“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意思是道是没有显露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事物的物象。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事物的表相就是“大象”,事理就是“象骨”,圣贤是“象骨想象”,我们恰好相反是“想象象骨”通过事物的表相寻找事理,事理支撑事物表相,掌握了事理,就能控制事物。悲鸿大师画马看似画得是马,其实是马骨。公司管理中,老板掌握的是“骨”,不是“象”。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比喻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圣人“攘臂仍之”坚持上礼。圣人与普通人在本质上来说并无差别,只是圣人比普通人觉悟得早,更能坚持更有耐心。所以圣人让礼神之,而众人则贰,不专注三心二意。佛教经典《金刚经》中讲“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对圣贤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老子,老子说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是谓微明”与“损弱胜强也”。不露形迹地完成事业,求得在天下获取大功,这就叫微妙的明智。处在弱小地位而能注重自行谦卑克制,说的是弱能胜强的道理。这是韩非子对老子原话的社会实践性解释。老子的原意笔者认为是指人应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权柄,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民,国家律法的核心赏罚如何操作才是爱民,是重刑少赏,还是多赏轻刑?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韩非子并没有详细分析各自的利弊,说明到底那种方式才是真正的爱民,而是直接说重刑少赏就是真正的爱民,多赏轻刑是假爱民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饬令,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宇宙是矛盾体,世界是矛盾体,社会依旧是矛盾体,其实人也是矛盾体。矛盾无处不在,矛盾产生能量,能量产生力量,力量推动世间事物的发展。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们要随时解决问题,而问题会随时间不断出现与变化,所以我们还要讲与时俱进。学习和与时俱进是相辅相成的,缺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说明了君主能治理全国的秘密,就是用一国之目视全国,一国之耳听全国,其实,就是依靠全国系统性的政权体系来获得国家情况。韩非子提“一国目视与一国耳听”就是为了揭示申不害君术的不足之处:虽知弗言。做臣子不可以侵权越职,但可以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商纣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的含意。事情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未露苗头时容易想办法处理。“未雨绸缪”来自《诗经-豳(bīn)风-鸱鸮(chī xiāo)》,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亲疏,贵贱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了老子“义者”所包含的内容。我们说“义”是用来确定君臣、父子、朋友、贵贱、亲疏者关系与地位的。人类社会是伦理社会,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种形式的关系将大家联系起来。在这些关系中最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血缘关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章 不虚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道家,无思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章 不虚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为什么要无为无思,是想让人的身心“虚”空,只有身心虚空了,“德”才能进入,人的心意才不会被其它所控制。韩非子认为贵无为虚,是为了“其意无所制”心意不受牵制。这里绝没有排它性,反而更具有包容性,因为“德”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官爵,智谋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社会发展中农商关系的处理原则,就是重农抑商。韩非子虽然没有直接说抑制商业的发展,但却说了重视商业发展的恶果,就是国家削弱。我们常说“无奸不商”,这是商业与资本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思想所设定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奸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申不害实施“有术无法”的治国之策的后果,韩国依托强大的兵力奋力征战,却七十年都不能成就霸业,这就是有术无法的祸患。君主虽行为君之术,却没有在官吏中整顿法令,内忧外患致使国家发展后劲不足,国力不济,终不能成就霸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