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3097 更新时间:2023/12/18 14:34:59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章 无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却走马以粪”的喻意。天下太平,既无急患,又无战事,战马闲着,只好用来拉粪浇地,这比“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还要好,“走马以粪,化剑为犁”是对平的渴望。和为贵,是圣学说的核心思想。

与天下有道相对的自然是天下无道,韩非子认为“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意思是天下不太平,战争频繁,相互防备着,几年都不能停止,将士的盔甲上都长出了虱子,燕雀在军帐上都筑起了窝,而军队仍不能返回。战争不断,战马总在前线打仗,损耗巨大,孕母只好出征,却在郊外产下马驹。老子说:“戎马生于郊。”意思是战马在郊外产下马驹。按理来说,战马产驹应该在后方的马场,但连年的战争,战马消耗巨大接济不上,连孕马都要出征,结果就造成了“戎马生于郊”。这是战争残酷的表现,由此可知士卒的伤亡更加严重,国库空虚,百姓贫苦,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韩非子用“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生动真实地描述了连年战乱的残酷景象。战争巨大的消耗,士卒的甲胄都无法更新,破败得连虮虱都生了,军帐也无法修复更无人清理,连燕雀都在上面筑巢了。军营给人的感觉就是毫无生气,一击即溃。战打到这种田地,君主还无休战之意,这是亡国之兆。

战乱的原因无外乎君主对内就暴虐百姓,对外就侵凌邻国。暴虐百姓,国内生产力下降,国力逐年萎缩,加之连年征战,士卒消耗大,兵役频繁,劳动力急剧下降,更加剧了生产力的下降,国家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侵凌邻国,战争不断,消耗无穷,将国家推到了灭亡的悬崖边上。内虐百姓,外侵邻国,才会有“戎马生于郊”的恶果。

韩非了在《解老》中说:今所以给军之具于谞马近臣。意思是因连年战乱,现在能供给军队的只有孕马与朝臣了。战争打到这份上,已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了。老子用一句“戎马生于郊”就很深刻地说明了战争的残酷,言下之语就是告诫世人要珍爱和平,珍惜生命。

其实,和平与战争是相对彼此而存在的,没有永远的和平,也没有永远的战争,和平与战争本就是社会发展与存在的两种形态。只是人们希望和平永存,但,社会的发展却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和平是战争的准备期,战争是和平的预备期。为什么会有战争呢?难道这是人类社会“狮子吃羚羊”本能的体现,话不能这么说,这是有违人道的,也是为战争的存在找合理的借口,但不可否认的,战争一直在继续,没有停止过。也许,战争与和平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这也是规律的一部分。圣贤们正是认识到战争与和平此起彼伏的规律,才会论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让世人尽量珍惜和平,阻止战争,或是尽快结束战争。

【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天地本就是阴阳存在,人类社会的事物自然也是阴阳存在,只不过人的自主意识,让我们对事物有了善与恶的认识与区分,也明白了“善”是我们往与努力的,这就是大道。承认善恶的相对彼此而存在是自然主义,明白抑恶扬善是人主义,爱好和平珍爱生命是人道主义,而这恰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世界的文明。

标签: 韩非韩非子-喻老无道戎马天下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官吏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二章 法断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就是整饬法令。饬,字意有三,1、整顿;整治;使有条理。 2、谨慎;守规矩。 3、命令;旧指上级命令下级。三个字意说出来了韩非子“饬令”的含意与目的。饬令的对象,一是律法本身,二是官吏与民众,当然也包括君主。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君主,帝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五章 韩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将“君术臣法”同时兼备定位为君主成就帝王之业的必备工具。如此高的定位说明“术法同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在理解韩非子关于君术与臣法在治国中孰重孰轻的答案时一直在说两者缺一不可,君术与臣法都是国家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君术约束君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比喻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用水与剑做比喻来讲解道。人类“眼见为实”的低端认知能力,只能用比喻的形式来说明道“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质。韩非子用水做比喻是有出处的, 我们常听“上善若水”,此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九章 道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圣人“攘臂仍之”坚持上礼。圣人与普通人在本质上来说并无差别,只是圣人比普通人觉悟得早,更能坚持更有耐心。所以圣人让礼神之,而众人则贰,不专注三心二意。佛教经典《金刚经》中讲“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对圣贤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老子,老子说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六章 微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是谓微明”与“损弱胜强也”。不露形迹地完成事业,求得在天下获取大功,这就叫微妙的明智。处在弱小地位而能注重自行谦卑克制,说的是弱能胜强的道理。这是韩非子对老子原话的社会实践性解释。老子的原意笔者认为是指人应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权柄,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一章 利出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民,国家律法的核心赏罚如何操作才是爱民,是重刑少赏,还是多赏轻刑?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韩非子并没有详细分析各自的利弊,说明到底那种方式才是真正的爱民,而是直接说重刑少赏就是真正的爱民,多赏轻刑是假爱民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饬令,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一章 饬令宇宙是矛盾体,世界是矛盾体,社会依旧是矛盾体,其实人也是矛盾体。矛盾无处不在,矛盾产生能量,能量产生力量,力量推动世间事物的发展。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们要随时解决问题,而问题会随时间不断出现与变化,所以我们还要讲与时俱进。学习和与时俱进是相辅相成的,缺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臣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二章 相称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说明了君主能治理全国的秘密,就是用一国之目视全国,一国之耳听全国,其实,就是依靠全国系统性的政权体系来获得国家情况。韩非子提“一国目视与一国耳听”就是为了揭示申不害君术的不足之处:虽知弗言。做臣子不可以侵权越职,但可以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商纣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章 小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的含意。事情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未露苗头时容易想办法处理。“未雨绸缪”来自《诗经-豳(bīn)风-鸱鸮(chī xiāo)》,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亲疏,贵贱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一章 义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了老子“义者”所包含的内容。我们说“义”是用来确定君臣、父子、朋友、贵贱、亲疏者关系与地位的。人类社会是伦理社会,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种形式的关系将大家联系起来。在这些关系中最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血缘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