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力重要还是平台重要?李斯的人生奋斗史,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努力重要还是平台重要?李斯的人生奋斗史,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进击的阿木君呦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4/1/31 0:16:52

站在人臣的巅峰,李斯回顾过去的奋斗史,他更加坚信自己的政治哲学是正确的:要想保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聪明才智或许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平台。

李斯的奋斗史,很励志,也很心酸。

早年的李斯是一个下蔡小吏,工作大约与仓库有关。因为他经常看到仓库的老鼠,无忧无虑的嬉戏、繁殖、进食,长得肥肥胖胖的。

偶然的一天,李斯上厕所,看到厕所的一只老鼠又瘦又臭,看到人来了慌忙躲闪不迭。

对比之下,李斯认识到一个道理,和老鼠一样,人的命运,有时候更多的决定于你所在的平台,而不是你自己的聪明才智。换句话说,只要有合适的平台,我李斯也未尝不可成就一番大业!

这就是所谓的“老鼠哲学“,与“大闸蟹草线理论”并称两大普世哲学。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呢?李斯找到了人生中的关键转折点:拜荀子为师。

为什么说成为荀子的弟子成为李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呢?我们需要聊聊战国时期的社会潜规则。

在李斯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取官也还没有形成制度,但是各国庙堂取官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则。

具体来说,协助国君管理国家的官僚们,大多来自于一个群体—士。这是一个春秋时期逐渐兴起的阶层,简单来说就是,有知识,没地位。

这个体系在春秋战国之间已经形成,一些著名的士开始开馆讲授他们的知识理论,被称为诸子百家。而他们的弟子也就成为各国的变法中坚,执政显要。

战国后期,诸子百家开始呈现出融合的趋势,以迎合各国君王想要一统华夏的政治野心,在当时统称“帝王之术”。而在这一方面,将儒、法两大显学融合在一起的荀子,是当时的翘楚。

这段历史,对于李斯来说,一定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最终他得到了荀子的赏识,成为了荀子的入室弟子。

而在荀子门下经行了充分镀金的李斯,来到秦国之后,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终于开了他平步青云的人生蓝图。

秦始皇时期,李斯先是谋划了一统六国的战略,又参与了众多实践,后更是通过一封《谏逐客书》让秦始皇看到了他的能量,直升为廷尉。通过他的书法造诣和郡县制建议,李斯终于成为继王绾之后的秦国丞相。

正是李斯信奉的这个政治哲学,为李斯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二、沙丘之变

随着秦国一统,嬴政成为了帝国的皇帝,李斯更加受到倚重,成为这个帝国看得见的二把手。

帝国建立以后,秦始皇开始了他频繁的巡游。这使得帝国的上层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帝都咸阳必须留下大量处理日常政务的官吏,因此大多数帝国的高层难以随行,而帝国的行政制度决定了,秦始皇的巡游队才是真正的中枢。

因此,仅仅只有李斯一人辅佐皇帝,显然难以应对繁杂的政务,于是,秦始皇身边另一位熟悉法令、擅长书法的近臣,开始频频参与帝国的决策。

这个人就是赵高。赵高虽然是宦官,地位并不高,但他的行政能力是很突出的。而且,在赵高的刻意隐藏下,他既是嬴政眼里忠诚的奴仆,又是李斯眼里可靠的政治盟友。于是,赵高已经成为帝国看不见的三把手。

公元前210年,这一切发生了巨变,秦始皇死了。这时摆在李斯和赵高面前的,是决定由谁来继承帝国的权力。

因此,对于参与了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李斯和赵高来说,扶苏上位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对于这一点,赵高有着清晰的认识,而李斯却还没有认识到。

赵高不仅认识到了,还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了他自己的解决方案:放弃扶苏,迎立皇帝身边的少子胡亥

赵高给出的可行性在于,秦始皇的遗诏还没有发出,谁也不知道嬴政死了,更不用说继承皇位,包括扶苏本人。

而赵高给出的理由在于,胡亥年纪尚轻、根基浅薄,上位之后只能选择倚重秦始皇的老臣,也就是李斯和赵高,否则难以立足朝堂。

而扶苏有自己的政见和班底,并且与秦始皇不同,因此扶苏如果上位,李斯的政治生命也就结束了。

当赵高提出这个观点时,李斯虽然惊掉了下巴,但是细想之下,还是认同的。那么,李斯要如何选择呢?

三、赵高给出的巨大诱惑

事实上,虽然有风险,但李斯根本没有选择扶苏的理由。

首先,这一策略的提出者,是李斯多年来的政治盟友赵高,长期以来他为皇帝和自己考虑周全。

重要的不是扶苏更英明,还是胡亥更加英明,而是谁更有可能给出自己更大的政治舞台,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政治哲学。

权力和地位是一朵鲜艳的玫瑰,更是一剂上瘾的精神鸦片,李斯不知不觉间已经习惯了位极人臣的感觉。

于是,赵高给出的是一个对李斯有着巨大诱惑的阴谋,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李斯有什么理由不选择胡亥呢?

至于说胡亥后来的作为,李斯怎么可能想得到。在李斯眼里,胡亥毫无政治经验,纵然身居高位,也不过是一个政治傀儡,怎么会有能力有意愿杀掉自己?相反,自己成为魏冉、吕不韦那样的权相已经指日可待了。

所以,这个局,李斯真正失算的不是胡亥,而是赵高。具体的说,是赵高的野心,还有胡亥对于赵高的信任。

从来没有一个阴谋家在设计阴谋时,是以别人为最大获利者的。阴谋之所以成为阴谋,是因为所有人蒙着一层迷雾,只看得到利益而看不到危险。

李斯看到的是扶苏难以满足他的政治野心,没看到的是赵高身为帝国隐形的第三把手的野心,更没看到的是赵高在胡亥那里培植了多年的信任。

而从胡亥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赵高,他就算有心也无力对付政治老手李斯,正是在赵高的一步步引导和策划下,他才得以顺利的铲除李斯得以亲政。

所以,这个局,失算的不只是李斯,还有胡亥,而赵高才是这个阴谋的最大得利者。数年之前,赵高面前的障碍-秦始皇、扶苏、李斯、胡亥,都一一倒下,自己成为帝国的主宰。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道理适用于李斯,也同样适用于赵高。

标签: 李斯赵高嬴政秦二世扶苏秦国

更多文章

  • 李斯坚信仓鼠理论,但该理论,又让他获得了黄犬东门之叹

    历史解密编辑:酒城森哥S标签:李斯,赵高,秦国,仓鼠,黄犬,吕不韦,宠物鼠,书法家,秦始皇嬴政

    秦国著名丞相李斯,曾偶然受到仓鼠的启发,让自己有幸成为了一国名臣,但也因为仓鼠理论,导致自己最后不得不为后世留下“黄门之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仓鼠理论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

  • 李斯:千古一相,最后为何会被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求知所标签:李斯,秦国,荀子,赵高,秦朝,吕不韦,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战国各路枭雄横扫千秋,诸子百家争鸣,战国是历史的交汇时期,文化,制度,人文,在战国时期百花齐放。后人往往把战国时期认为是动荡残酷的,但历史的另一面,客观地发掘出来了战国时期诞生出杰出乃至影响后世的人们。李斯,在人海中脱颖而出,造就了时代传奇。他的人生神秘甚至诡谲,对统一六国的秦朝做出了巨大贡献,放眼

  • 李斯作为大秦丞相,可谓是位极人臣,为何遗言里怀念的却是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斯,嬴政,赵高,丞相,秦二世,韩信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是李斯在临刑前,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在被杀的行列之中,一时心酸所说的话。简单来说,就是李斯想要再次和儿子一起,牵着黄狗,一起出上蔡城东门打猎,可惜再也没机会了。这一遗言很简单,但是读起来却让人感到有些伤心。人生匆匆数十年,李斯从一个穷光蛋,靠自己的学问,成

  • 吕不韦与李斯二人谁更厉害?让历史告诉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背阴里的李子标签:吕不韦,李斯,秦国,嬴政,赵高

    吕不韦与李斯,都是与大秦王朝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二人,一个是促使秦始皇登上秦国国君宝座的关键人物;另一个则全力辅佐秦始皇,为大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治国理政方案。要问这两个人谁更厉害?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的出身以及表现吧。01吕不韦——最具魄力和胆识的战国第一商人吕不韦祖上姓姜,

  • 李斯作为秦国一代名相,为何下场如此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秦国,秦王,赵高,秦二世,吕不韦

    李斯是楚国人,年少时就在楚国担任一个小吏。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在办公附近厕所里吃脏东西的老鼠,一旦有人或狗接近就会被惊扰逃跑。而粮仓里面吃粮食的老鼠,他们居住在大仓库里,不会被人或狗惊扰。看到如此情景,李斯感慨说,“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就和这些老鼠一样,都是环境决定的。”1、潜龙勿用,拜师荀子于是,李

  • 揭秘:秦国千古一相大功臣李斯,为何最终下场如此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斯,嬴政,赵高,皇帝,丞相,秦国,秦朝,秦二世,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有助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功,为什么丞相李斯最终会迎来惨烈的结局?李斯本算是历史上的聪明人,他师从荀子,法家学派之人才。同样,他也是秦开国功臣之首——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声名才学显赫而权倾朝野的人最后却被处以最残酷的刑罚而死,还灭了三族。李斯的悲剧究竟是如何酿成的呢?对于秦朝的灭亡,很多了解秦朝的

  • 李斯的一念之差:成就了大秦霸业,也将秦国送入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不胖的胖子呦呦标签:李斯,秦国,秦王,赵高,始皇,吕不韦,汉高祖刘邦

    “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王权政治自古都和权臣、重臣脱不了关系。往往兴盛的朝代总伴随着忠臣勇将,而衰落、走向灭亡的朝代总伴随着奸臣佞臣。许多历史的转折点究其到根本,其实就在那些关键人物的一念之间。“一念生,则百缘起;一念灭,则千缘尽。”一个念头下去之后,世事瞬间变化,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时

  • 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大声鸣冤,反而默默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嬴政,丞相,扶苏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对生死的态度极为奇怪,聂政惨烈毁容之后平静自杀,樊於期为刺秦王自甘奉上首级,白起蒙恬感慨苍天惩罚后淡定自杀.......这些人死前极为平静淡定 ,仿佛不是面临生死之间的大恐慌,而是“挥一挥衣袖,作别人间的云彩”。然而,聂政樊於期等人之死,总归或多或少有客观原因,但作为中国封建历史

  • 赵高能够夺权只是因为李斯太软弱?

    历史解密编辑:大崔谈生活标签:赵高,李斯,扶苏,秦国,周朝,秦朝,秦二世,书法家,秦始皇嬴政

    赵高是秦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太监,作为秦始皇的心腹。在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联手,赐死扶苏,消灭蒙氏一族,彻底掌握秦国大权。更是在之后通过陷害的手段,将能够制衡自己的李斯也赶尽杀绝。最终成为掌握整个秦帝国的强势政治人物。而就赵高夺权的过程来看,他身居要职的确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身为相国的李斯,

  • 李斯作为战国末期的楚国人,是如何成为秦国丞相的?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斯,秦国丞相,秦国,楚国,嬴政,吕不韦

    李斯本为战国末期楚国人,早年曾在楚国担任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后辞官拜入荀子门下求学,学习帝王治国之术。然而,在学有所成之后,李斯却并未返回楚国,而是前往秦国求官,并最终出任秦国丞相。而身为楚人的李斯,之所以最终选择入秦求官,主要便是源于其以“老鼠哲学”为立身之本。悟出“老鼠哲学”后拜师荀子,前往秦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