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为何要背叛秦始皇?他被斩前曾留下10字预言,后来字字成真

李斯为何要背叛秦始皇?他被斩前曾留下10字预言,后来字字成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得丑活得久PLUS 访问量:320 更新时间:2024/1/21 11:05:46

众所周知,李斯是与秦朝共存亡的人物。秦朝兴盛,李斯则被封成宰相,秦朝衰败,李斯则被腰斩致死。

李斯之于秦始皇而言,便是左膀右臂,而秦始皇之于李斯,更多的却是自己的荣华富贵。

虽说李斯效忠于秦始皇,可是将秦始皇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相比,他则会选择后者,这便是李斯的为人。

许多人会存在疑问,为什么李斯最后会背叛秦始皇?答案其实不言而喻,唯有利益二字。

利益至上,是李斯的人生信条。可他自己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万万没有料到这次的背叛也葬送了自己,果然祸福终相依,这便是他的命。

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

战国末年,李斯出生于楚国上蔡,在其年轻的时候曾担任掌管文书的小吏,相当于现如今的公务员。可是李斯胸怀大志,并没有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在这小小的环境之中。

相传当年,李斯是受到了两种生存环境不一样的老鼠的影响。一种是在厕所当中啃食食物的老鼠,一旦遇见人和其他的生物,都会吓得四处逃窜。

另一种则是在粮仓之中生存的老鼠,那长的形态可是又大又肥,尽管有人来了,也依旧没有躲避的痕迹。于是,他得到了一定的发,曾言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换而言之,李斯认为无论人是否具备才能,对于智慧思考都是相差无几,而所产生的富贵与贫贱都是靠自己的机遇以及环境所产生的。

于是,他便辞去了自己小吏的工作,一心出去游历,路遇齐国,便拜在了荀子的门下。

荀子在当时是十分著名的儒学大师,是集结孔子的儒学思想,以及摒弃孟子的墨守陈规产生的新型理念形态,这也是当时所需要的思想观念。

荀子的思想观念应该更接近于法家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成归来,便一直在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对于自己的家乡——楚国,已然没有任何的眷念。

权衡再三,他便来到了秦国,凭借着自己的权谋去投奔当时的权臣吕不韦,顺利地当上了秦国的小官,也是因此,他有了面见秦始皇的机会。

当时的嬴政也不过是13岁的少年,但是他胸怀大志,一直有统一六国的心愿。

李斯便直接对症下药,向秦始皇上书,书中有言“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疆,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此句话的意思便是想要一统天下不能够操之过急,须得从长计议。最佳的方式便是先离间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之后灭韩,用来警醒他国。对于李斯的这一建议,秦始皇十分认同,便将其提拔为长吏。

之后,李斯的计策得到了印证,秦始皇大喜,便将李斯进而提拔成客卿。随着吕不韦的下台,李斯更是成为了秦始皇的智慧锦囊。

随着时间的流逝,秦始皇与李斯相辅相成,终究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霸业。而李斯也因此被封为了秦国的宰相,不光是自己,他的儿女也都非富即贵。

总的来说,李斯的存在便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根源,若是没有他,这一切恐怕就没有这么顺遂了。

李斯背叛秦始皇

当时的李斯已经是权倾朝野的宰相,又为何会背叛秦始皇?这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其实,对于这种背叛,更正确的说法便是辜负,因为李斯辜负了秦始皇的信任。

虽然李斯在朝中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但是法家思想终究只是针对军事战争方面,对于治国而言,毫无可用之处,也只是短短的几年时间,其中的弊端便逐渐展现了出来。

正当时,赵高的出现更是坚定李斯背叛秦始皇的决定。当时的赵高也是一个善于权谋的人,他不光审时度势,还看出了李斯对于权势的执着。

于是,在秦始皇逝世之后,他便直接拉拢李斯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需求。秦始皇的遗诏原是设立公子扶苏为下一任太子,却不想李斯这个忠心耿耿的人最终却违背了秦始皇的旨意。

而人们所说的背叛便指如此,李斯辜负了秦始皇对于他的信任,与赵高合谋共同篡改了圣旨,拥立胡亥为太子。

其中缘由不光只是赵高的拉拢,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公子扶苏信奉儒家思想,一旦成为了太子,李斯的官职生涯可能就仅限于此,这对于利益至上的人来说,就是极大地威胁。

故而,他背叛了秦始皇,却不想这一举动也为自己的人生埋下了隐患。一切的一切都在赵高的预料之中发展,就连李斯也陷入到赵高的权谋之中,之后的自己更是空掌之职,没有丝毫的实权。

而这时的李斯才想要制约赵高的权限,向秦二世建议加强皇权的建设,却不料被赵高先行一步,诬陷李斯造反。

公元208年7月,李斯被“腰斩咸阳市,夷三族”,在临死之前,他似乎预见了秦国的未来,曾言道“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李斯预言成真

李斯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秦国会灭亡,只是他临行前的一句话,没有任何人在意,可这短短十字之言真真映照在了秦朝的史册之上。

其实,李斯的预言也不是空穴来风,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坐上秦国的宰相,凭借自己的智谋帮助秦始皇完成诸多的朝政,便可以知晓他自己是有一定的真才实学的。

至于,他为何在临死前说出这样的话语,原因是与当时的朝政形态相关。

自从他与赵高合谋推举胡亥登基为秦二世之后,秦二世便一直贪图享乐。甚至不惜大批征发民工为他修建宫宇,同时这也引起了百姓的诸多不满。

之后,秦国便爆发了历史上闻名昭著的陈胜吴广起义。这一次的农民起义着实的声势浩荡,甚至席卷到全国,而安图享乐的秦二世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来临,最后被刘邦、项羽打进了函谷关。

当时的李斯还是秦国的宰相,虽说他背叛了秦始皇,可是他依旧在其位谋其职,考虑到秦朝的未来,李斯便不断地上书给秦二世,希望他可以减少百姓的劳役,减轻百姓的怨气。

可是,这些终究是徒劳,甚至因为此次上书打扰到秦二世喝酒玩乐的雅兴,直接怒斥李斯并将其下狱关押。

哪怕到了狱中,李斯仍旧多次写信告知秦二世,同时还申明了有关赵高的野心,却不想被赵高诬陷自己谋反,一切的一切终究没有办法挽回,最后的李斯也只有惨死的下场。

所以说,李斯临死前的预言只是客观的陈述事实,因为他心中知晓秦朝交予秦二世与赵高的手中,迟早会覆灭,这是不争的事实。

回首李斯的过往,只能说是福祸相依,他背叛了秦始皇,而自己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李斯的帝王之术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已然是为了后人开创了封建时代的先河。

换而言之,如若最后,李斯没有与公子扶苏相悖,自己也是尊崇秦始皇的旨意,将公子扶苏辅佐登基,或许自己也不会早早离世,总归他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更多文章

  • 从“厕鼠”到“仓鼠”,李斯的经历告诉你,你该修炼的是内功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斯,韩非,荀子,谏逐客书,秦王,嬴政,仓鼠,春秋战国,驯养动物,宠物

    著名的“老鼠理论”的提出者李斯,看到厕所老鼠的悲惨遭遇,以及粮仓老鼠的安逸生活,感觉到平台对人的重要性。李斯出生平民,最终登上了秦国丞相的地位,实现了他自己的“厕鼠”到“仓鼠”的转变,不同环境的老鼠待遇不同如此大的转变,李斯最根本靠的还是“内功”。很多人都只强调自己待的平台不适合。诚然,平台对于人的

  • 大秦帝国的李斯背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斯,嬴政,秦国,赵高,秦王朝,秦王

    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建立了前无古人的国家体系。如此千秋大业,既有老秦人的励精图治,也离不开天下英才的加盟助力,李斯就是其中之一。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就是今天的今河南上蔡县。他不仅聪明好学,而且悟性极高。相传,李斯把粮仓里的老鼠与厕所里的老鼠进行比较,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要干一番事

  • 李斯与蒙恬相比,谁才是嬴政身边最大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李斯,蒙恬,嬴政,赵高,丞相

    李斯到秦国,从客卿到廷尉再到丞相,伴随秦王嬴政到秦始皇,中间花有二十余年时间,可谓是大秦帝国的功臣。史书中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此时之李斯已是大秦帝国的最大权臣了。此时之大秦帝国,举凡国之策略,皆有李斯之影子。“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

  • 秦国李斯的“老鼠哲学”,我们该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李斯,秦王,秦国,吕不韦,赵高,嬴政

    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曾国藩家书》。李斯,秦国宰相,法家重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辅佐秦始皇巩固秦朝一统天下,然而最终又被夷灭三族,自己更是被判了一个腰斩之刑。李斯出生在楚国上蔡,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掌管粮仓的郡县小吏,人微言轻,他的发家史还得从老鼠开始说起。李斯的老鼠哲学李

  • 李斯被腰斩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为李斯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嬴政,秦国,丞相,腰斩,春秋战国,艺术家,秦朝,书法家

    李斯辅佐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而位极人臣,他原本是能够名垂千古的,然而他在秦始皇去世之后的选择却让改写了秦朝的历史,同时也改写了他自己以及儿子的命运。说起来,李斯的经历也是相当的励志的,他原本只是一名浑浑噩噩的小吏,因为看到了处于不同位置的两只老鼠而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千古第一相-李斯是忠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嬴政,扶苏,吕不韦,皇帝,始皇,千古第一相,书法家,艺术家,秦朝,春秋战国

    《史记李斯列传》开篇就说了李斯年轻时候的一件事情。李斯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着污秽的东西,被狗吓得惊惊恐恐,而仓库里的老鼠吃着优良的粮食,人来也了不惊慌闪躲,发出了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是啊,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这两种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像于是李斯便离开

  • 成也李斯,败也李斯: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与陪葬人

    历史解密编辑:烟雨绕楼阁标签:李斯,秦国,秦王朝,嬴政,赵高,秦王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历史,对我们的民族来说是一种财富,更是一部吸取经验教训的生动史书。这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在我看来周秦之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点。最为典型的一点就是秦朝从一个边陲小国异军突起,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王朝,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全面变革,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统治范围内推行专制主义中央

  • 李斯被腰斩时,朝中大臣为何没人为他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二世,扶苏,丞相

    导语:李斯一直陪伴在秦始皇的身边,他的思想给秦始皇一统天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理论指导,所以对于秦始皇来讲,李斯是他的生命中的贵人。而李斯也借着秦始皇,他实现了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虽然李斯所做的成就,在整个封建历史时期是功不可没的,可是他的性格仍然有很多的卑劣性。我们所熟知的李斯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在

  • 【史海钩沉】李斯究竟是什么人‖庞雨

    历史解密编辑:方志四川标签:李斯,赵高,韩非,蒙恬,秦王,庞雨,秦朝,书法家,史海钩沉,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李斯究竟是什么人庞 雨《史记·李斯列传》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汉书·刑法志》曰“五刑:黥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所谓刑平邦用中典者也。”有人认

  • 王翦和李斯对秦朝有大功,为何王翦得以善终,李斯却是凄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王翦,李斯,秦王,秦国

    战国后期,秦国的武将王翦、文臣李斯为秦王政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是秦国开疆拓土的最大功臣,秦灭六国时,除韩国是内史腾所灭之外,赵、燕、魏、楚、齐五国都有王翦家族之人参与,魏国、齐国是王翦之子王贲所灭,其余三国王翦都是直接参与,也是主要功臣,王翦可以说对秦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