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爽之败:败在年轻气盛,也败在得意忘形

曹爽之败:败在年轻气盛,也败在得意忘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社会的记忆观 访问量:464 更新时间:2023/12/15 20:09:26

曹爽之败:败在年轻气盛,也败在得意忘形

公元239年1月,魏明帝的曹叡病危。却说曹操临终之际,召燕王曹禺、大将军夏侯玄、屯齐都督曹昭、曹爽、司马懿为将。曹禺很谦虚,辞职了,拒绝承担这样大的工作。

然而,刘芳、孙子都是曹丕的亲信,与夏侯、曹昭不和,于是刘芳、孙趁此机会在曹丕面前说了一句话:曹禺王子知道他干不了这么大的活,所以算了,另选一个吧。曹爽与他们无仇,此时他们都在,所以刘芳和孙子推荐曹爽去除掉曹禺、曹昭、夏侯玄、秦朗等人。

自那以后,曹爽和司马懿成为后曹时代顾铭的大臣,他们是曹魏帝国的得力助手。此时此刻,两个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两个人之间注定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权力斗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平陵十年后的变化,以司马懿的胜利而告终。

曹芳继位到高平陵镇压司马懿的政变,可以镇压司马懿近十年,这说明曹爽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起初,曹爽也很聪明。他害怕武断行事。他不得不请教司马懿,并以年轻一代的礼貌对待他。这当然不是曹爽的初衷,但他知道,光靠拥有生命之臣的身份打败司马懿是不够的,曹爽还需要努力削弱司马懿的权力。第一步是镇压司马懿。

表面上,他给司马懿戴了顶礼帽,很尊敬他。事实上,他让司马懿远离政治中心,把他放在一边。当政务经过尚书省时,他们总是先去找曹爽。第二步是安插亲信。曹爽辅政后,他重用了一批那些在曹操时代消沉失意的人,他们主要是在浮华的情况下被压制的。

人以群分,看看曹爽身边的人,你就会知道曹爽的性格。首先是言和。言和是东汉末年著名将军何进的孙子。父亲早逝,母亲被曹操收养,言和被曹操收养,与曹丕、曹植一批等曹植的子女一起长大。言和生长在曹氏集团的核心,他的身份是如此尴尬,他应该谨慎,但他只是主张虚荣和傲慢。曹丕和他的关系很不好,经常称他为";假";。投靠曹爽后,言和很快被重用,并被任命为官方部长,排除异己,任命私人和利用他人。更何况,高平岭政变后,言和迅速转向。

此外,当司马懿假装生病时,他又去刺探李生的虚实,把无能的毕贵、镇守关中的夏侯玄和被称为智囊的桓范。在这些人中,只有夏侯玄和桓范能对司马懿构成威胁。夏侯玄带兵,但军事能力平平,没有野心。他最终被司马师杀死;桓范和曹爽是同乡,足智多谋,但曹爽和他的性情不如曹爽和台中的三条狗,桓范最后的救命之策也没有被采纳。

公元247年,为了摆脱太后对皇帝的影响,曹爽采纳了丁密的建议,将太后郭迁到永宁宫,开始独自掌管政务。这一事件的直接影响是,司马懿看到曹爽指手划脚。第二,注定要失败为了打败司马懿,曹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事实证明,曹爽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整个团队中很少有政治和军事人才。他们都是自吹自擂的人,不能支持他的野心。

曹爽成为一个有着强大背景的权贵,经常因自己功勋不足而感到羞愧,于是他在公元244年发动了一场反蜀汉的繁荣战争。曹爽引夏侯玄、邓云、李生十万大军出汉中,被蜀将王平挡在兴师城下。曹爽的十万大军没有打赢,但供应成了大问题。

在调兵的路上,被费义猛攻,曹爽的军队伤亡惨重。曹爽偷了鸡,烧了米,但没有成功。相反,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无能。高平岭政变发生时,曹爽其实有机会发动反击。司马懿假装生病,派曹爽去打探虚实。

作为一个大司农,他可以为军队提供军需,并把皇帝曹芳带到许昌,在那里他是皇帝,从而使官员对手司马懿。我们应该知道,司马懿以太后郭的名义发动了政变,皇帝还在曹爽的手里,司马懿是作乱的一方,曹爽完全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曹爽没有听。皇帝在曹爽手中,司马懿害怕曹爽。他派了几个人投降,但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攻击曹爽。

当时的局势如果曹爽继续发起攻势,司马懿未必会赢,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最后时刻曹爽竟然选择了缴械投降,有的人说曹爽是良心发现,而呼声最高的一种说法是曹爽败于自负,败在年轻气盛,身居高位的得意忘形。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杀曹爽,夺取曹魏大权,当时手握重兵的夏侯家族为何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夏侯家族,蜀汉,三国,汉朝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之变,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对此,曹爽不敢放手一搏,选择放弃抵抗。不久之后,曹爽兄弟与其亲信

  • 《三国演义》忽略的一场战役:曹爽的伐蜀之战——十九(3)

    历史解密编辑:城南太守标签:夏侯霸,郭淮,费祎,司马懿,曹爽,蜀汉,魏国

    第十九章:曹爽伐蜀第三节:兴势之战费祎、姜维、王平等人成为蜀汉军方领导人后,还没有着手出兵北伐,曹爽就主动找上门来叫板了。曹爽的死党们得知蒋琬已经率领主力部队撤回涪县,汉中前线兵力空虚,并且蜀国又是综合实力最弱小的国家,觉得这是一个伐蜀的好时机。邓飏、李胜等人为了让曹爽在全天下人面前建立威信,极力怂

  • 高平陵之变,除了曹爽兄弟,司马懿还杀了哪些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曹操,曹叡,曹芳,高平陵之变,汉朝,三国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趁着这一机会,隐忍十年之久的司马懿发动兵变,成功控制了都城洛阳。为了哄骗曹爽放弃抵抗,司马懿向他承诺,只要交出兵权,就能保留爵位。曹爽信以为真,结果是被司马懿诛灭三族。在高平陵之变中,不仅曹爽、曹羲、曹训等曹氏宗室遭到了屠戮,曹爽的心腹党羽也难以幸免,特

  • 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对比曹爽,政治上的优势有多大?为何会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司马懿,曹爽,高平陵,曹芳,蒋济

    国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携皇帝曹芳外出祭陵之时,悍然发动了“高平陵政变”,一举清除了曹爽这个政治上的最大敌人,开始了司马氏独掌大权的高光时刻。一直有人认为,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时获胜,赢得相当侥幸。毕竟,此前的司马懿,被曹爽逼得都装病好几年,远离朝廷的政事、军事,朝廷里的一些

  • 曹家留下一手好牌,可惜被曹爽打烂了,致使魏国基业被司马家夺走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曹爽,司马懿,曹家,曹操,曹叡,曹魏

    说起“神操作”,就不得不提一个男人。他曾是大将军,是托孤大臣,掌控着一个国家的内外军政大权,中央、地方高官三分之二皆为他的党羽,京师周围兵权也皆被他和他的党羽所控,可谓是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可是就是在这种权力的加持下,他居然把京城这个他的大本营给弄丢了,丢了还不要紧,在依然拥有强大的兵权,皇帝还在自

  • 此人是曹爽的亲信,被司马懿忌恨,最后的下场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曹爽,曹芳,曹魏,曹操,汉朝,司马懿,魏明帝,史说三国

    丁谧(?-249年),字彦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从出生地上来看,丁谧和曹操是同乡关系。至于丁谧的父亲丁斐,是曹魏前期大臣,为人坚毅稳重,有才干谋略,曾经救过曹操。在此背景下,丁谧也和曹魏宗室的曹爽关系密切。作为曹爽的亲信,丁谧遭到了司马懿的忌恨,伴随着曹爽集团的覆灭,丁谧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

  • 司马懿造反时,曹爽为何遭到孤立?看看他打压了多少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曹爽,曹魏,孙礼,曹叡,汉朝,司马懿,魏明帝,史说三国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魏皇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大将军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趁着这一机会,太傅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中,除了桓范逃出都城,为曹爽通风报信,其他大臣基本上都没有倒向

  • 高平陵之变曹爽要是没有投降的话,有机会击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爽,曹睿,皇帝,太后,汉朝,三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事实上,只要曹爽不选择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至少在八成以上!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本身就没啥成功的可能性!历朝历代,以司马懿这种局势还能赢的,几乎没有!高平陵之变曹睿去世时,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各领三千军,辅佐幼帝。但实际上,军政大权大部分都在曹爽身上,相比于司马懿,曹睿还是更加

  • 三国: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判曹爽“夷三族”,为何却没能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司马懿,曹爽,曹操,司马师,曹魏,曹芳,三国,高平陵,中国文物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正月,装病行韬光养晦之策的司马懿借大将军曹爽携带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机,发动政变,一举掌控帝都,且在他的威逼之下,曹爽主动放弃权力,由司马氏接管了曹魏的所有军政大权。司马懿在政变成功一个月后,以谋反为由,将已经被监视居住的曹爽及其亲信全部杀死,按照《三

  •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不敢反击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高平陵,曹魏,曹芳

    众所周知,曹操一手建立的曹魏,最终被司马懿后人建立的西晋取代了。回顾这一过程,高平陵之变,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正是通过这场兵变,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而就高平陵之变来说,曹爽的表现,实在令人感到失望。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