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恪讨伐山越,其父叹道:此儿乃败家之主,19年后果然应验

诸葛恪讨伐山越,其父叹道:此儿乃败家之主,19年后果然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3786 更新时间:2024/1/22 6:08:51

公元234年,年轻气盛的诸葛恪向孙权主动请缨,愿带300甲士,以三年为期平定山越,并带四万甲士回国。

消息传来,其父诸葛瑾忧心忡忡,认为儿子不可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正打算劝阻。但东吴大帝已批准了这一请求,木已成舟,无法更改,诸葛瑾捶胸顿足地哀叹道:“败诸葛家族者必此儿!”

为何诸葛瑾如此笃定诸葛恪乃败家之主呢?所谓知子莫若父,诸葛瑾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自然对他是十分了解,所以才有此断言。19年后,预言成真,诸葛恪果然给诸葛家族带来灭顶之灾,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有一句俗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用在诸葛恪身上,实在太贴切不过。诸葛恪小时候是一个神童,他到底有多聪明呢?现举两个例子。

诸葛瑾面长似驴,有一回,孙权大会群臣,为了取乐,命人牵了一头驴进来,在驴脸上题字:诸葛子瑜。众臣哈哈大笑,诸葛谨羞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这时,年幼的诸葛恪拿起毛笔,在下面加上:之驴。如此神来之笔,让其父一下子摆脱了尴尬,也令孙权惊叹不已,连夸此儿聪明,将来必成大器。

还有一回,孙权想考考诸葛恪的应变能力,便故意问他:“你的父亲和叔父(诸葛亮)谁更优秀?”当时,诸葛亮正为蜀汉政权效力,虽然吴蜀结盟,但也分属不同的国家,诸葛恪当然不能夸叔父,便立即回道:“当然我的父亲更优秀。”

孙权刁难他道:“为什么?”

诸葛恪灵机一动,回答说:“我父亲知道侍奉谁,而叔父却不知,所以父亲比叔父更优秀。”

当时,诸葛恪只是一个几岁的孩童,便懂如何讨好孙权,超出了他那个年龄阶段孩子该有的思维。孙权听完哈哈大笑,从此对诸葛恪刮目相看,刻意栽培。

诸葛恪年龄稍长后,孙权便把他留在身边,学着处理一些文职工作,比如收发一下文件,传达一些旨意,顺便还管理军队粮草供应的工作。

应该来说,这是诸葛恪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历练,可是,心高气傲的他看不上这些工作,觉得自己的才华应该在战场上。孙权后来也有所感觉,便遂了他的心意,尝试让他领兵作战。

有了吴主的肯定,诸葛恪越发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便主动请缨,要求孙权答应,让他平定山越,还夸下海口说:三年之内带回四万甲士。

丹阳之地山高路险,民风彪悍,东吴一直未能有效治理,这也成为孙权的一个心头大患,如今诸葛恪只是一个毛头小伙,未有建树,他真的有能力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孙权也拿不定主意,但又见诸葛恪如此信心十足,便有心让他一试,只派给他三百名骑兵,见机行事,万一事情搞砸了也没什么损失。

于是,诸葛恪以抚越将军的身份出发了,他果然不同凡响,到任后整顿吏治,劝课农桑,剿灭盗贼,把山越治理得井井有条,山民们纷纷表示愿意归顺东吴。

诸葛恪

三年后,归顺的山民达十多万人,其中有四万多人踊跃参军。诸葛恪如期完成任务,令孙权赞叹不已,从此视其为东吴的未来之星。

眼看诸葛恪有了骄色,丞相陆逊曾告诫他说:“对待领导,应该尊重,对待下属,应该扶持。如今你恃才傲物,蔑视人主,欺凌下属,恐怕不能长久。”诸葛恪此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把陆逊的话当耳边风。

陆逊去世后,诸葛恪众望所归,被提拔为大将军,奉命驻守武昌,管理领荆州事务。

随着诸葛恪的威望不断攀升,孙权对他越发器重,甚至有了托孤之意。后来,孙权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东吴大臣孙峻趁机劝说:以诸葛恪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孙亮

孙权

孙权却认为,诸葛恪尽管能力出众,却为人刚愎自用,难堪大任。孙峻一再劝说:诸葛恪毛病虽多,朝堂之上却没有一人比得过他。孙权无奈,只得点头同意。

当任命书下达后,老将军吕岱拉着诸葛恪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如今多事之秋,凡遇事当十思。”那时,吕岱已年逾八十,也算是良言忠告。

诸葛恪却不屑一顾,还回怼说:“当初孔子教导弟子也只是三思而后行,将军却让我十思,这是看不起我吗?”

老将军无言以对,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吕岱

孙权驾崩后,诸葛恪掌管了东吴一切权力,上上下下都对他寄以厚望,希望他尽心辅佐幼主,续写东吴的传奇。因此,每当诸葛恪出门时,老百姓都翘首以盼,欲一睹大将军的风采。可是,这位青年才俊掌权不到一年,便被孙峻设计杀害了,怎么回事呢?

按说,作为顾命大臣,孙权死后,应该休养生息,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待天下太平之后再考虑建功立业。可是,诸葛恪早已急不可耐,刚掌权不久,便下令北伐,欲一举荡平曹魏,完成统一大业。

此时,东吴百废待兴,无力再行征讨,大臣们也纷纷劝谏。可是,诸葛恪一意孤行,率二十万大军北伐。一时之间,吴地震动,百姓呼天抢地,民怨沸腾,也预示着诸葛恪惨淡的未来。

战斗前期,诸葛恪以雷霆之势包围新城,昼夜攻打,眼看城破在即,却中了魏将的计谋,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苦战月余,破城无望,再加上天气炎热,吴兵大多染病,死伤过半。

魏兵趁机反扑,诸葛恪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现实,被迫撤退。在返程途中,受伤的士兵扑倒在路上,填满沟壑,哀鸿遍野,诸葛恪却毫不体恤士兵,一副安然自若的模样。

此时,诸葛恪已人心尽失,但他不知悔改。为了压制不满情绪,他实行高压统治,将那些反对的大臣革职查办,大量任用阿谀奉承之徒。

为了震慑大臣,他把中书令孙嘿喊来一阵大骂,喝斥他假传圣旨,妄作诏书。孙嘿惶恐不安,为了保命,不得不告病辞官。如此一来,朝廷之内人人自危,觐见他的人,无不屏息敛气。

诸葛恪的独断专行引发了孙峻的愤怒, 他后悔引狼入室,痛定思痛后,打算联合吴主孙亮,一举将诸葛恪铲除。

有一天,吴主孙亮在宫中设下酒宴,邀请大将军诸葛恪前来赴宴。入宫前夜,诸葛恪心绪不宁,夜不能寐。天亮洗脸时,水有臭味,换衣服时,衣服也有异味。

诸葛恪顾不了那么多,匆匆出门,哪知家中的小狗衔住他的衣服往回拉。诸葛恪停下脚步,摸了摸小狗的头说:“你不让我出门吗?”可小狗仍然衔住衣服不断呜咽。诸葛恪只好赶开小狗,坐车离去。

当诸葛恪来到宫门时,心腹张约递给他一张小纸条说:“今天宫中气氛不对,恐怕有大事发生。”

诸葛恪一惊,联想到今天发生的奇怪事情,便打算装作肚疼离去,迎面却遇到将军滕胤,滕胤劝他说:“皇上特地设宴款待你,来都来了,为何不进去呢?”

诸葛恪心想,自己身为大将军,权势比皇帝都大,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他定了定神,仗剑上殿,向吴主孙亮施礼后入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亮不胜酒力,回内殿休息,孙峻也趁机上厕所,对此,诸葛恪浑然不觉危险正在来临。等孙峻再次回来时,已换上了短装,厉声喝道:“奉诏捉拿诸葛恪。”

诸葛恪大吃一惊,正要拔剑反抗,剑未出鞘,孙峻的大刀已经落下,埋伏的武士们一拥而上,将其乱刀砍死。诸葛恪死后,孙峻又派人将他全家男女老少一律斩杀,夷其三族。

诸葛瑾19年前就预见了儿子诸葛恪的悲惨结局,让人感叹他的眼光之独到,但更多的是对他无限的同情。毕竟,眼睁睁看着整个家族即将走向覆灭,自己却无力改变,这是怎样一种绝望啊!

诸葛瑾去世后,诸葛恪越发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朝中元老陆逊、吕岱屡屡规劝,他却当作耳边风,从此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灭亡。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如三国时期的孔融杨修祢衡等都是这样的人。年少时聪明绝顶,成年后却不善为人,不懂生存之道,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让人哀叹。

人的一生应该有起有伏,有高山也有平地,有跌倒也有爬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太过顺风顺水,未必就是好事。人生之路,唯有经历磨砺,才能走得更加有力、更加稳健。

更多文章

  • 诸葛恪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知行视之标签:诸葛恪,孙权,孙峻,诸葛瑾,诸葛亮,曹魏

    诸葛恪出身琅琊诸葛氏,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之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堂侄,家世显赫。诸葛恪小时就十分聪明,很有才能,善于辩论,没有人能说得过他。孙权对诸葛恪十分称赞,封他为骑都尉,让他侍奉太子孙登。他与顾谭、张休等共同为太子孙登讲学,因此结为好友。二,替父解难孙权因为诸葛瑾脸长像驴

  • 诸葛恪号称比诸葛亮还聪明, 最终为何却落得满门被诛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诸葛恪,诸葛亮,孙权,诸葛瑾,陆逊,孙亮

    空有其名罢了,实际上没有什么能力。太中大夫陈韪评价孔融“小时了了。实际上,这句话形容诸葛恪最贴切不过,小时候的诸葛子瑜之驴和让张昭饮酒实在说明不了什么,不过是小聪明而已知子莫若父,诸葛瑾对儿子的评价:“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可谓一语中的,成也是他,败也是他。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

  • 大智慧与小聪明:论诸葛恪的覆败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孙权,陆逊,步骘,丞相,刘璋,三国,诸葛恪,诸葛瑾,诸葛亮,曹操手下,大智慧与小聪明

    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诸葛恪是孙亮时代的首辅,执政之初屡建奇功,威望熏天;但他刚愎自用,最终因为军事方面的失败引发了统治集团的不满,宗族倾覆,遗笑天下。《吴书》称诸葛恪“英才卓越,超踰伦匹”,评价不可谓不高。从诸葛恪的仕宦履历看,他在军政方面确实颇有建树。但诸葛恪本人的聪慧,大多浮于表面,属于“机捷

  • 孙亮:孙权61岁时生下的儿子,幼年即位,诛杀诸葛恪,却离奇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孙亮,孙权,孙峻,皇帝,东吴,诸葛恪,史说三国

    三国时期,14岁的东吴皇帝孙亮在皇宫花园,突然想吃蜂蜜浸生梅。他打开蜜罐,不禁失声惊叫:“哪来的这多老鼠屎!”他将蜜罐向随从们展示,罐内黄烂烂的蜂蜜中,赫然有几颗黑黢黢的老鼠屎,众人皆惊。那个去取蜜的黄门(宦官)急忙跪地,信誓旦旦地说:“陛下,必定是那内库仓管办事不力、疏于防范,致使仓库里老鼠横行!

  • 从三国的四大权臣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和诸葛恪谈权臣的必然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曹操,权臣,曹魏,司马懿,诸葛亮,诸葛恪,史说三国

    从汉末开始,在整个三国期间,每个国家都出现了权臣。这些权臣各使手段,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足迹。在这里,我就挑选最典型的四个权臣来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归宿。这四个权臣就是曹操、司马懿、诸葛恪和诸葛亮。这四个人都是在他所处的国家权倾一时,不可一世。他们为了走上权臣之路,并且要保持他们的权力都使尽了

  • 诸葛恪为什么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山越?-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诸葛恪,山越,孙权,东吴,诸葛亮,诸葛瑾,资治通鉴,曹魏,三国争霸,三国

    在东汉末年乱世时,各地豪强蜂起,多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诸侯,也就相当于民国时候的军阀,而还有很多偏远地方的人民跟少数民族联合,形成了各种小的割据武装。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其实就是类似于这样的小型武装。但这种武装不除,对于地方政权而言就是心腹大患。在东吴多山之地,也生存者很多类似的武装,历

  • 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皇宫赴宴被诛,尸首被苇席裹着扔到乱冢坑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诸葛亮,诸葛恪,诸葛瑾,孙权,司马师,孙峻

    252年,孙权临终时传位于10岁的儿子孙亮,又让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辅政,没想到仅一年后,孙亮就设鸿门宴诛杀诸葛恪,并用苇席裹着他的尸身,扔到石子岗,之后又将他全家处死。诸葛恪,字元逊,是三国名人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年少时非常的聪明。一次,孙权问他:你父亲诸葛瑾,和你叔父诸葛亮,谁厉害?

  • 大错过后,如何收场?红魔神童格林伍德,是否会步入诸葛恪的后尘

    历史解密编辑:绿茵新星标签:孙权,魏国,吴国,大军,蜀汉,诸葛恪,格林伍德

    从古到今、不同的范畴都不乏神童的存在,即使是现今的球坛,多支球队阵中都有值得期待的明日之星。说到曼联的神童,相信现时更多人的焦点会在加纳乔身上,但其实曼联阵中有一名年轻球员更早就证明了自身实力,此人名叫格林伍德。在群英汇聚的三国时代,最著名的神童相信就是诸葛恪。以诸葛恪与格林伍德身上有不少共通点,年

  • 诸葛恪悲剧的根源在哪里?-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峻,孙权,曹魏,东吴,岳飞,诸葛恪,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东兴之战,吴国以弱胜强,诸葛恪在吴国的声望和地位都是看涨的。但是东兴之战之后,诸葛恪想要再次发动北伐,攻击合肥新城,但遭到了失败,而这场战役失败的结果是孙峻和小皇帝孙亮联手杀掉了诸葛恪。为什么孙峻之前向孙权推荐诸葛恪,反而又要杀掉诸葛恪呢?诸葛恪的悲剧的根源在哪里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

  • 孙权托孤的东吴五人辅政大臣团,有何玄机?诸葛恪能做霍光第二吗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权,霍光,孙峻,陆逊,汉朝,三国,诸葛恪,司马师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55太元二年(252年)二月,东吴大赦,并改元神凤,应该有以祥瑞为孙权祈福之意。然而,在病榻上躺了几乎半年之久的孙权,却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身后之事的安排已经刻不容缓了。但是,在全公主等人的干涉下,幼主继位已成定局,他只能被迫接受这一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