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投降很正常,为何只有于禁下场最惨?因为他替曹仁背了黑锅

三国时投降很正常,为何只有于禁下场最惨?因为他替曹仁背了黑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体验娱乐说 访问量:561 更新时间:2024/2/19 20:46:32

要论起三国时期最倒霉的人物,那必定是于禁了。虽然不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但于禁也算得上是一个曹魏老臣了。尽管没有威震天下的战绩,但他为曹魏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于禁与张辽、乐进、徐晃、张郃共称五子良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战役的失败,让于禁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也因此而死。

众所周知,关羽最出名的战绩就是水淹七军、生擒于禁了,这一战让关羽出了名,但也让于禁留下了洗不掉的污点。可细观三国的历史,被俘或者投降都是一件很常见的现象,就连以忠义闻名于天下的关羽也干过投降的事。可因为投降而倒霉的怎么只有于禁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于禁这个人,看一看于禁的投降如何成为了一件不可原谅的事。

于禁其人

于禁在汉末时期出场的还算比较早,黄巾起义爆发,于禁加入了鲍信的队伍。后来曹操领了兖州,鲍信和他原来的部将自然就全归了曹操,一开始曹操并没有注意到于禁,经过王朗的举荐,曹操才召见了于禁,并委以了重任。

《三国志》——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

跟随曹操后,于禁并没有让曹操失望,在前期消灭黄巾军的大小战役中,于禁就充分显露出了过人的将才。后来在张绣之乱中,其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公元197年,张绣投降了曹操,但因为曹操的特殊癖好,导致本来平静的局面瞬间被打破。

张绣在愤怒下袭击了曹营,导致曹军大乱,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也死在了战乱之中。当时于禁也在宛城,面对这种情况,于禁收拢部队边打边退,沿途看见趁乱劫掠的青州兵(自己人),于禁也没有放过。事后,有不少青州将领打于禁的小报告,但凭着曹操对于禁的信任,这些谣言很快就被破除了。

于禁在曹魏的贡献以及失败

曹魏将领众多,于禁能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并成为“五子良将”,就足以证明于禁有足够的实力,虽然他是唯一一个死后没有进曹魏太祖庙的五子良将。于禁因在张绣之乱中有功,事后被曹操封为益寿亭侯,并在第二年参与了剿灭吕布的战役。

《三国志》——复从攻张绣於穰,禽吕布於下邳,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斩之。

官渡之战前期,曹操亲自领军讨伐刘备,按理来说,袁绍此时有一个大好机会去偷袭曹操的后方。其实袁绍确实这样做了,他派了一部分军队去袭击延津,但因为于禁的坚守,袁绍不仅没有得手,还遭到了于禁的反击。到后来官渡之战爆发,于禁领兵与袁绍正面交锋,虽然起不到决胜的作用,但面对袁绍的大军,于禁也没有落于下风。官渡之战后,于禁拜偏将军。

公元202年,投奔刘表的刘备袭击了曹操的南部战线,夏侯惇、于禁、李典前往阻击刘备。可惜夏侯惇和于禁在博望坡中了刘备的埋伏,幸亏李典带兵来救。将这场战斗归为于禁的败仗有些牵强,毕竟总指挥是夏侯惇,于禁应该只是奉命行事。于禁又参与了对昌豨、梅城等人的叛变,此时于禁在曹营中已是战功赫赫。

《三国志》——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

但命运好像给于禁开了一个玩笑,刘备拿下汉中后,关羽为了扩大战果,也开始了北伐。公元219年,关羽围攻襄樊,于禁统领大军去增援曹仁。但不曾想这个时节大雨连绵,正好于禁又驻扎在低洼处,所以数万曹军面对关羽的荆州水军完全无力抵抗,于禁也在这场战斗中成了关羽的俘虏。

事情到这还没有结束,关羽因为轻敌被东吴抄了后路,他也因此而亡,于禁这时候也就成为了孙权的俘虏。后来孙权为了讨好曹丕,又将于禁送回了洛阳。此时的曹魏跟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不仅曹操离世了,当年一起为曹魏打拼的老将们也是所剩无几。等着于禁的不仅有冷嘲热讽,还有要了他老命的画卷。

《三国志》——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

为何于禁会有一个这样的结局?

于禁一身战功,却因为一次失败落得了这般下场,相比于其他人,于禁确实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小编觉得,这其中的缘由无非是这几点。于禁的军队被大水淹没,无非是因为他将军队驻扎在了低洼处,而下达这个命令的却不一定就是于禁。在史料中有记载称,是曹仁让于禁在低洼处驻军,这样看来,曹军的覆灭曹仁才是主要责任人。两人相比,于禁虽然是五子良将,但绝对没有曹仁有地位高,所以于禁的遭遇更像是主动或者被动的替曹仁背锅。

《资治通鉴》——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

其次庞德的举动也间接的将于禁变成了一个投降的小人,庞德加入曹操阵营的时间很短,按照正常的逻辑,庞德此时需要一件大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虽然不是想庞德想的那样美好,但他也因此青史留名。反观于禁,他征战沙场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面对当时的情况,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投降,可不曾想冒出了庞德这个莽夫,老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另外,于禁回来的很不是时候,如果曹操当时没有死,以他的思想和行为,顶多是要斩了于禁,然后再冒出一堆人来为于禁求情,再然后这件事就愉快的过去了。可是当时于禁所面对的是曹丕,没有资料记载这两个人关系有多好,也许于禁投降的行为在曹丕看来,就是罪不可赦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

标签: 曹仁于禁曹操关羽袁绍刘备

更多文章

  •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姜维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于禁,蜀汉,关羽,曹操,孙权,钟会,三国,曹操麾下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得以建功立业。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将身

  • 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于禁,曹操,刘备,关羽,袁绍,张辽

    历史一: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曹操麾下虽然大将众多,但是却有两位被冠之为常败将军,因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打败仗的次数确实比较多,这两人就是夏侯惇和于禁,夏侯惇且先不说,作为曹操时期外姓大将第一人的于禁,为何也会被称之为常败将军?我们先大概来看一看他有哪些败绩?202年

  • 荆樊之战,曹仁于禁庞德张辽徐晃五将,曹操用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庞德,张辽,徐晃,曹操,于禁,曹仁

    前言:荆樊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魏蜀吴三国都参与了其中,最终的结局自然很清楚了,蜀国失去了荆州地区,魏国保住了荆州以北的樊城重镇,吴国成了最大赢家,几乎占领了荆州全境,基本解除了来自刘备方面的威胁。荆樊之战的背景是汉中大战刘备惨胜曹操之后,关羽为了配合刘备的行动,出兵攻打曹魏北上重

  • 关羽水淹于禁,曹营中换谁能在此战胜关羽?找了一圈没一个能打!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关羽,于禁,曹营,张辽,徐晃,曹仁

    三国里的襄樊一战,堪称关羽的封神之战,这一战,成就了关羽,但反过来却苦了于禁,东吴那被嘲讽,老曹那被嫌弃,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想,这一仗的失败真的怪于禁吗?如果不让于禁上,换成曹营里的其他将领,谁能在此战中战胜关羽呢?不靠主观臆想,不靠小道消息,扒开史书看一看,有点不知所措。此战的战斗背景和过程就不多说

  • 同样是投降敌人,为什么关羽和张辽没有污点,于禁却被侮辱呢?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吕布

    于禁在水淹七军之后的投降,可以说是于禁一生之中的败笔,不但是行为上让曹操倍感失望,就连之后回到了曹魏,还是被曹丕给暗讽了一顿。总而言之,于禁如果是没有这么一出,或许会以一个非常高的身份去世,让曹魏人难以忘怀,原来曾经还有这么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只可惜这一切都在于禁投降之后发生了转折,但奇怪的是三国之

  • 从四个方面分析关羽不肯义释于禁的原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庞德,张郃

    曹操叹息:“我认识于禁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他在为难之时气节还不如庞德,没想到于禁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当了叛徒!”曹操的叹息有没有道理咱们且不去管他,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对叩首乞降的于禁不屑一顾,却对宁死不屈的庞德好言相劝,难道关羽是个贱骨头爱听别人痛骂吗?是于禁的利用价值不如庞

  •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德,关羽,孙权,于禁,刘备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汉末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短短的百余年内,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还是久经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在三国英雄人物中,除了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儒将赵云外,人们最敬佩的英雄当属义薄

  • 三国时期很多人投降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就遭到了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于禁,张郃,曹操,袁绍,曹丕,刘备

    于禁投降不同于别人,别人投降是真投,投了就不回去了。于禁则不同,于禁投降不算真正意义的投降,最多算放弃抵抗。他“投降”不久,因东吴占据荆州又被遣送回去了,回去之后他面对的是个不怎么大度的新主公,于是就悲催了。武将投降,原主人死亡或者战败,都不会面临于禁这样的尴尬。比如说吕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丁原死了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关羽,于禁,孙权,曹操,吕蒙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是其一生功绩和威望的顶峰,此战关羽攻取襄樊围困曹仁,随后一举击溃前来救援的于禁七军共三万兵马,曹操大惊之下差点想迁都至邺城以避关羽兵锋。对于此战的详情以及后续情况就不多说,稍微了解三国的都知道,但是对于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被杀于禁投降,随同于禁一起投降的七军三万兵马的下落无论演义或

  • 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丕,关羽,于禁,庞德,三国,汉朝,军事政策,曹操麾下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