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禁羞死,马超气死,五虎上将五子良将谁不堪回首的伤心事最多?

于禁羞死,马超气死,五虎上将五子良将谁不堪回首的伤心事最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4643 更新时间:2024/2/4 2:49:13

要评选三国十大名将,蜀汉五虎大将和曹魏五子良将大多数都有资格入选——比他们能打的不少,但却未必像他们那样有名。

五虎大将和五子良将都很能打,三国史料对他们的评价也都很高:“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世上极少有常胜将军,即使是三国完美之将赵云赵子龙,在当阳长坂之战中也没有把刘备的孩子都救出去,让曹纯捡了个大便宜:“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曹操一家子私德都不是很高尚,他们连有夫之妇都不放过,这一点,张绣的婶子、秦朗的母亲、袁绍的二儿媳妇都可以作证,刘备的女儿落入曹家,没准儿过几年就有几个姓曹的小孩子要管刘备叫外公了。

刘禅并没有迎来姓曹的外甥,却看见了姓夏侯的舅丈人,也就是两位张皇后共同的亲舅舅夏侯霸,刘禅只能对舅丈人毕恭毕敬,还把黑锅甩给了墓木已拱的后将军、关内侯黄忠黄汉升:“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

刘禅这话没说错:刘禅的嫡子不管为哪个张皇后所生,都要管张飞的正妻夏侯氏叫姥姥,夏侯霸可不就是他们的舅姥爷?

幸好夏侯霸归汉(刘备刘禅一直自认汉室正统,部分史料也认可,所以刘备是汉烈祖昭烈皇帝,跟刘邦刘秀并称汉三祖,刘禅也沾光被追谥为孝怀皇帝)的时候赵云已经不在了,如果他还在刘禅的朝堂上坐着,肯定会想起在当阳长坂失落的两个小姑娘——那是赵云挥之不去的伤痛:如果两位公主尚在,也早该为人妻、为人母了吧?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盖世枭雄刘备尚且数失妻子,寻常百姓骨肉分离的事情肯定是数不胜数;常胜将军赵子龙尚且有不堪回首抱憾终身的往事,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就更不用说了。

关羽走麦城,于禁被水淹,这二位的滑铁卢大家基本都能倒背如流,如果不是这两次惨败,于禁极有可能位列五子良将之首(《三国志·卷十七》给曹魏五子良将的排序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关羽肯定是季汉大将军、大司马的不二人选——刘备称帝后不设这两个职位,那就是认为除了关羽之外,无人有此资格。

关羽身首异处,一在许都,一在建业。于禁叩首请降的窘态,被曹丕派人画在曹操陵屋的墙壁上,须发皆白的于老将军活活羞死了。

羞死的于禁,气死的马超,让人说不出是可恨还是可怜,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马超肯定不会跟韩遂结盟,以至于自己战败后,父亲马腾和弟弟马休马铁以及三族全被曹操诛杀:“建安十六年秋九月庚戌,曹操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遂等大败,关西平。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后汉书·孝献帝纪》”

极其勇猛的马超马孟起,四十七岁就抑郁而终,完全是被自己和曹操气死的:“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入汉中。正旦,种上寿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如果马超在渭南打赢了,马腾作为人质和筹码可能还死不了,但是正史中的马超被许褚吓得没了斗志,把老本都输得精光,曹操没了顾忌,马腾也就活不成了。

许褚赤膊战马超是小说编出来的,当时的马超一念之差,错失了击杀曹操的大好机会,也成就了许褚的威名:“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

马超跟吕布一样,极其勇悍,但却很少打胜仗,投靠刘备之后,就打了一仗,还打输了,连累得张飞也有了被人家追着跑的不堪记录。

张飞有了足够的兵力后很少失败,无论是入川之战还是汉中之战,张飞基本都是所向披靡,但就是跟马超搭档那次,一败涂地:“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曹操)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张飞当时肯定是一肚皮没好气儿:“马儿果然数奇,俺老张一向战无不胜,跟他一合伙,就被人踢了屁股!”

这也难怪张飞生气,连五子良将中最为刘备诸葛亮忌惮的张郃,也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跟马超联手,却被曹洪曹休叔侄击溃,这件事说起来,都要被夏侯渊的侄女笑话三天。

张飞活着的时候,张郃根本就嚣张不起来。张郃把初出祁山的诸葛亮打得灰头土脸,但是回忆起汉中宕渠、蒙头、荡石一线五十多天的激战,他还是会心有余悸:“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

可怜的张郃一大把年纪了,还要迈开两条老腿爬山逃命,这段糗事,可咋跟儿子张雄讲?

魏明帝曹叡接班后,封张郃为征西车骑将军、特进,鄚侯(县侯)的食邑增加到四千三百户;右将军、阳平侯(县侯)徐晃因为拒战东吴大将军诸葛瑾有功,食邑增加到三千一百户。

这两个人在张飞面前只有挨打的份,徐晃也就是能欺负一下手臂有伤的关羽,而这一战,他表面上打赢了,实际是打输了:曹操的战略构想,是把关羽从襄樊前线撵回去,当他跟孙权派出的吕蒙陆逊死磕,结果徐晃贪功冒进,歼灭了关羽主力,自己也元气大伤,只便宜了趁火打劫的孙权——曹操原本是想当一把兼收鹬蚌的渔夫,结果成了烧了爪子却没吃到栗子的猫。

曹操丢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和三万精兵,连一寸荆州土地也没抢到,只能强颜欢笑表扬了徐晃一番,加官进爵增禄,那是连提都没提一句。

张辽五易其主,乐进扯过张辽后退,黄忠与刘磐曾被太史慈吓得不敢越雷池一步,五虎大将和五子良将战功赫赫,但是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们有的从滑铁卢中爬起来继续战斗,有的一脚跌倒就告别了战场和人生,这就是战争的残酷: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世上没有完美之人,武将也很难百战百胜,咱们今天说的这十位三国名将,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尤其是后来被封为武圣人的关羽关云长,似乎除了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之外,很少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于是留给读者诸君的问题就出来了: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各有伤心事,于禁羞死,马超气死,这十位名将中,谁不堪回首的往事最多?

标签: 马超于禁张郃张飞刘备曹操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投降很正常,为何只有于禁下场最惨?因为他替曹仁背了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曹仁,于禁,曹操,关羽,袁绍,刘备

    要论起三国时期最倒霉的人物,那必定是于禁了。虽然不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但于禁也算得上是一个曹魏老臣了。尽管没有威震天下的战绩,但他为曹魏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于禁与张辽、乐进、徐晃、张郃共称五子良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战役的失败,让于禁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也因此而死。众所周知,关羽最出名

  •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姜维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于禁,蜀汉,关羽,曹操,孙权,钟会,三国,曹操麾下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得以建功立业。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将身

  • 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于禁,曹操,刘备,关羽,袁绍,张辽

    历史一: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曹操麾下虽然大将众多,但是却有两位被冠之为常败将军,因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打败仗的次数确实比较多,这两人就是夏侯惇和于禁,夏侯惇且先不说,作为曹操时期外姓大将第一人的于禁,为何也会被称之为常败将军?我们先大概来看一看他有哪些败绩?202年

  • 荆樊之战,曹仁于禁庞德张辽徐晃五将,曹操用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庞德,张辽,徐晃,曹操,于禁,曹仁

    前言:荆樊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魏蜀吴三国都参与了其中,最终的结局自然很清楚了,蜀国失去了荆州地区,魏国保住了荆州以北的樊城重镇,吴国成了最大赢家,几乎占领了荆州全境,基本解除了来自刘备方面的威胁。荆樊之战的背景是汉中大战刘备惨胜曹操之后,关羽为了配合刘备的行动,出兵攻打曹魏北上重

  • 关羽水淹于禁,曹营中换谁能在此战胜关羽?找了一圈没一个能打!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关羽,于禁,曹营,张辽,徐晃,曹仁

    三国里的襄樊一战,堪称关羽的封神之战,这一战,成就了关羽,但反过来却苦了于禁,东吴那被嘲讽,老曹那被嫌弃,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想,这一仗的失败真的怪于禁吗?如果不让于禁上,换成曹营里的其他将领,谁能在此战中战胜关羽呢?不靠主观臆想,不靠小道消息,扒开史书看一看,有点不知所措。此战的战斗背景和过程就不多说

  • 同样是投降敌人,为什么关羽和张辽没有污点,于禁却被侮辱呢?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吕布

    于禁在水淹七军之后的投降,可以说是于禁一生之中的败笔,不但是行为上让曹操倍感失望,就连之后回到了曹魏,还是被曹丕给暗讽了一顿。总而言之,于禁如果是没有这么一出,或许会以一个非常高的身份去世,让曹魏人难以忘怀,原来曾经还有这么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只可惜这一切都在于禁投降之后发生了转折,但奇怪的是三国之

  • 从四个方面分析关羽不肯义释于禁的原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庞德,张郃

    曹操叹息:“我认识于禁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他在为难之时气节还不如庞德,没想到于禁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当了叛徒!”曹操的叹息有没有道理咱们且不去管他,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对叩首乞降的于禁不屑一顾,却对宁死不屈的庞德好言相劝,难道关羽是个贱骨头爱听别人痛骂吗?是于禁的利用价值不如庞

  •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德,关羽,孙权,于禁,刘备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汉末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短短的百余年内,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还是久经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在三国英雄人物中,除了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儒将赵云外,人们最敬佩的英雄当属义薄

  • 三国时期很多人投降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就遭到了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于禁,张郃,曹操,袁绍,曹丕,刘备

    于禁投降不同于别人,别人投降是真投,投了就不回去了。于禁则不同,于禁投降不算真正意义的投降,最多算放弃抵抗。他“投降”不久,因东吴占据荆州又被遣送回去了,回去之后他面对的是个不怎么大度的新主公,于是就悲催了。武将投降,原主人死亡或者战败,都不会面临于禁这样的尴尬。比如说吕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丁原死了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关羽,于禁,孙权,曹操,吕蒙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是其一生功绩和威望的顶峰,此战关羽攻取襄樊围困曹仁,随后一举击溃前来救援的于禁七军共三万兵马,曹操大惊之下差点想迁都至邺城以避关羽兵锋。对于此战的详情以及后续情况就不多说,稍微了解三国的都知道,但是对于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被杀于禁投降,随同于禁一起投降的七军三万兵马的下落无论演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