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樊之战,曹仁于禁庞德张辽徐晃五将,曹操用错了谁?

荆樊之战,曹仁于禁庞德张辽徐晃五将,曹操用错了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1053 更新时间:2024/2/19 20:59:57

前言:荆樊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魏蜀吴三国都参与了其中,最终的结局自然很清楚了,蜀国失去了荆州地区,魏国保住了荆州以北的樊城重镇,吴国成了最大赢家,几乎占领了荆州全境,基本解除了来自刘备方面的威胁。

荆樊之战的背景是汉中大战刘备惨胜曹操之后,关羽为了配合刘备的行动,出兵攻打曹魏北上重镇樊城和襄阳,关羽派遣重兵把樊城团团围住,曹操在汉中大败之后与孙权联合,一起出兵夹击关羽,最终关羽兵败身亡的一场大战。

曹操为了救援樊城,一共派遣了五名大将,分别是曹仁于禁庞德张辽徐晃。这种阵容非常豪华了,这些武将除了庞德外官职都不低,都说手握重兵的集团司令的意思。在这五人中,有人表现好也有人表现差,曹操到底用错了谁呢?

樊城之战开始后,关羽就围困樊城猛攻,樊城守城大将曹仁表现非常不错,善守大将的名号没有被打脸。曹仁在樊城最危险的时刻,与城内将士决心共存亡,亲自在城门督战,面对关羽的猛攻,他一直坚守樊城,与士兵共患难,在曹仁的坚持下,樊城内的曹军没有一人逃跑和投降,曹仁的带兵能力得到了验证。

其实早在赤壁之战结束后,曹仁守南郡的时候就表现非常出色,在兵力弱势的条件下,曹仁能击败周瑜,让周瑜付出了极大代价之后才得到了南郡。此外曹仁还敢于身先士卒,主动带队冲杀,是为将者勇敢的典范。

曹操派遣给曹仁第一兵马由于禁和庞德两人统帅,不过最终这支兵马未能解救樊城,而且还被关羽用水淹了,三万人马全成了鸭子。曹操在用于禁和庞德的时候,明明已经知道此二人不和还要用,这可是犯了兵家大忌了。

于禁为了防止庞德建功立业对庞德是处处受制,但庞德也是有脾气的人,也对于禁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庞德一军在被水淹的时候于禁见死不救,庞德最终在逃往樊城的路上被关羽水军擒拿。于禁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自知没办法逃走了,向关羽乞降。

从曹操的角度来看,他肯定是用错了于禁,对于庞德而言他已经尽力而为了,做到了该做的本职工作,无奈上级不配合这也没办法的。

于禁一军覆灭之后,曹操又派遣了两支兵马,一支是徐晃率领的青年士兵,一支是张辽从合肥向樊城援助。但徐晃和张辽各自解救樊城的方法有些不同,徐晃采用快速进兵方式,率先解了樊城之围,张辽则有点反常理,声势很大但军队在战场胜负未分之际一直按兵不动,有一种看热闹的样子。

但曹操在让徐晃和张辽出兵前给了一道密令:“须兵马集至,乃俱前,”从徐晃和张辽二人的行动来看,张辽了解了曹操的用意,而徐晃却违背了曹操的意思。

曹操给徐晃的主要任务是解救被围困很久的樊城,徐晃第一步完成非常不错,和于禁不同的是徐晃很快和曹仁会师,樊城之围立刻解除,这里又要鞭尸一下于禁,自己和徐晃一样做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了,还是拉不下面子,因为于禁和曹仁官差不多大,于禁想想凭什么让我救曹仁还得听他指挥,我自己大败关羽难道不香吗?结局是关羽吃香了,踩着于禁的脑袋威震华夏了。

张辽这方面非常机灵,从出兵到樊城解围了,还是原地不动,大张旗鼓却不前进,搞对手心态。徐晃在樊城解围后,就把曹操的叮嘱抛到脑后了,立即率领新兵蛋子和关羽主力决战,虽然打赢了但损失着实不小。且关羽和徐晃是同乡,徐晃用他和关羽的情谊欺骗关羽的行为也多多少少有点不齿。

张辽在樊城之战中始终没有出兵,一直处于观望状态,他其实才是最理解曹操意图的人了,自己保存主力等待关羽和吕蒙大战后曹魏收利。但由于徐晃擅自进攻,击杀了关羽主力部队,导致关羽无法和吕蒙作战,最终东吴坐享其成拿下了荆州三郡,曹操解了樊城之围外白忙活一场,关羽最惨,兵败身死。

在樊城之战中,曹操用了五个将领中曹仁和张辽无疑是完成最出色的,曹仁能守住樊城是头功,张辽能保存自己主力功劳也不小。毁掉自己名声的是于禁,兵败投降晚节不保,庞德虽败但保住了名节,曹操也对此多有可惜,徐晃就不好说了,樊城之围解了,但曹操的机动部队也被他拼光了,算是有功有过吧。

标签: 庞德张辽徐晃曹操于禁曹仁

更多文章

  • 关羽水淹于禁,曹营中换谁能在此战胜关羽?找了一圈没一个能打!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关羽,于禁,曹营,张辽,徐晃,曹仁

    三国里的襄樊一战,堪称关羽的封神之战,这一战,成就了关羽,但反过来却苦了于禁,东吴那被嘲讽,老曹那被嫌弃,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想,这一仗的失败真的怪于禁吗?如果不让于禁上,换成曹营里的其他将领,谁能在此战中战胜关羽呢?不靠主观臆想,不靠小道消息,扒开史书看一看,有点不知所措。此战的战斗背景和过程就不多说

  • 同样是投降敌人,为什么关羽和张辽没有污点,于禁却被侮辱呢?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吕布

    于禁在水淹七军之后的投降,可以说是于禁一生之中的败笔,不但是行为上让曹操倍感失望,就连之后回到了曹魏,还是被曹丕给暗讽了一顿。总而言之,于禁如果是没有这么一出,或许会以一个非常高的身份去世,让曹魏人难以忘怀,原来曾经还有这么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只可惜这一切都在于禁投降之后发生了转折,但奇怪的是三国之

  • 从四个方面分析关羽不肯义释于禁的原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庞德,张郃

    曹操叹息:“我认识于禁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他在为难之时气节还不如庞德,没想到于禁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当了叛徒!”曹操的叹息有没有道理咱们且不去管他,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对叩首乞降的于禁不屑一顾,却对宁死不屈的庞德好言相劝,难道关羽是个贱骨头爱听别人痛骂吗?是于禁的利用价值不如庞

  •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德,关羽,孙权,于禁,刘备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汉末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短短的百余年内,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还是久经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在三国英雄人物中,除了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儒将赵云外,人们最敬佩的英雄当属义薄

  • 三国时期很多人投降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就遭到了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于禁,张郃,曹操,袁绍,曹丕,刘备

    于禁投降不同于别人,别人投降是真投,投了就不回去了。于禁则不同,于禁投降不算真正意义的投降,最多算放弃抵抗。他“投降”不久,因东吴占据荆州又被遣送回去了,回去之后他面对的是个不怎么大度的新主公,于是就悲催了。武将投降,原主人死亡或者战败,都不会面临于禁这样的尴尬。比如说吕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丁原死了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关羽,于禁,孙权,曹操,吕蒙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是其一生功绩和威望的顶峰,此战关羽攻取襄樊围困曹仁,随后一举击溃前来救援的于禁七军共三万兵马,曹操大惊之下差点想迁都至邺城以避关羽兵锋。对于此战的详情以及后续情况就不多说,稍微了解三国的都知道,但是对于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被杀于禁投降,随同于禁一起投降的七军三万兵马的下落无论演义或

  • 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丕,关羽,于禁,庞德,三国,汉朝,军事政策,曹操麾下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

  • “襄樊之战”时,曹仁和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仁,于禁,曹操,前将军,征南,襄樊之战,汉朝,三国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围攻襄樊,驻守襄樊的曹魏大将曹仁不敌,于是曹操派大将于禁驰援曹仁。我们都知道,曹仁与于禁都是曹魏集团的核心武将,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军队出征在外只能有一个统帅,那么,“襄樊之战”时,曹仁与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其实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了解当时

  • 关羽死后,为何于禁也离奇死亡?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关羽,于禁,曹操,曹魏,孙权,东吴,庞德,三国,汉朝

    关羽生平玩过最大的一次投资便是将荆州数万精锐投向于北伐曹魏的中原重镇“襄樊”,倘若此次投资可以成功,便可以一举打破老曹辛辛苦苦布置的中原工事,非但如此还可以重创曹魏的士气!只可惜,关羽此次进兵,却成为了人生之中最后一次军事行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众所周知,公元219年关羽命傅士仁和麋芳把守后方,

  • 于禁在曹魏官至“左将军”,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于禁,左将军,曹魏,曹操,关羽,前将军

    在官职上,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同年八月,曹操以钟繇为相国,于禁也在后来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对于左将军一职,也成为于禁在曹魏最高的官职了。那么,问题来了,于禁的“左将军”,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地位有多高?一《三国志》中记载:(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