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姜维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姜维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1806 更新时间:2024/2/19 20:45:56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得以建功立业。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将身份来到了东吴。当然,同样是降将,大家最后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

比如傅士仁、麋芳等降将,则在历史上留下了比较负面的评价,比如虞翻曾表示: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与此相对应的是,张郃、张辽作为三国时期的降将,则获得了比较正面的评价。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于禁和姜维,也是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降将。但是,在人们的评价上,于禁所获得的评价则比较差,而就姜维来说,则获得了比较积极的评价。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姜维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比如蜀汉丞相诸葛亮则称赞姜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西晋史学家郭颁则表示: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曹魏皇帝曹奂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蜀所恃赖,唯维而已。也即在蜀汉后期,姜维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柱。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去世后,蜀汉能够依赖的最大名将,自然只有姜维了。而这,无疑是对姜维这位名将的高度肯定了。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姜维和于禁这两位降将,都出自魏国,结果最后的风评却相差较大。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在三国时期,降将不是一个容易被批评的地方。前面已经说过了,在群雄逐鹿的汉末三国时期,各个诸侯的消亡,促使很多武将都有归降其他主公的经历。但是,如果在归降之后,可以做出一番成就的话,往往能够抵消投降带来的负面评价,甚至进一步获得比较正面的评价。就于禁来说,在襄樊之战中归降了关羽,也可以说被纳入到刘备势力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水淹七军,俘获于禁之后,关羽就遭到了东吴的偷袭。

彼时,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这让关羽失去了后方。在曹魏和东吴的前后包夹之下,关羽进退失据,最终兵败被杀。在关羽败亡之后,于禁作为降将,一度来到了东吴。因此,于禁在归降关羽之后,根本就没有机会继续建功立业。而在来到东吴后,于禁同样没能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孙权称臣。黄初二年(221年),孙权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回魏后,却遭受其他人的嘲笑。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但是,对于魏文帝曹丕来说,却没有打算原谅曹丕。

公元221年,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被追谥为厉侯。在古代历史上,“厉”是一个非常负面的谥号,比如西周时期的周厉王,就是一位饱受批评的君主。所以,就于禁这位降将,不仅在关羽、孙权麾下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回到曹魏之后,也没有获得魏文帝曹丕的原谅,乃至于遭受魏国上下的嘲笑。凡此种种,促使于禁的风评不是比较好。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姜维这位降将,原本在魏国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在归降蜀汉后,姜维获得了诸葛亮、刘禅等人的器重和重用。

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将军,执掌蜀国兵权,继续北伐中原的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在汉末三国时期的降将中,姜维应该是唯一能够官至大将军一职的。众所周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执掌天下兵权,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所以,同样是降将,姜维作为降将后的成就,是于禁难以相提并论的。另一方面,于禁在水淹七军的时候归降关羽,但是,当时跟随于禁的庞德却宁死不降,强烈的对比,让曹操都唏嘘不已。

最后,在水淹七军后,关羽劝降庞德:“足下的哥哥在汉中,本帅也想请足下去做将军,为什么不快快投降呢?”但是,关羽的劝降,遭到了庞德的严词拒绝,甚至庞德还对关羽痛骂起来。结果庞德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所以,庞德宁死不降的行为,自然让于禁相形见绌,从而遭到了人们的批评。而就姜维来说,则没有这样的对比。更为关键的是,姜维归降蜀汉后,可谓一直忠心耿耿。公元263年,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

对此,姜维麾下将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但是,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因此,姜维为了能够恢复蜀汉,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换而言之,姜维完全可以安心归降魏国,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因为蜀汉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姜维情愿冒死一搏,这无疑是令后人钦佩不已的地方。所以,姜维的这一忠义,自然促使其留下了不是太差的评价,而于禁的风评则相对较差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更多文章

  • 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于禁,曹操,刘备,关羽,袁绍,张辽

    历史一: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曹操麾下虽然大将众多,但是却有两位被冠之为常败将军,因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打败仗的次数确实比较多,这两人就是夏侯惇和于禁,夏侯惇且先不说,作为曹操时期外姓大将第一人的于禁,为何也会被称之为常败将军?我们先大概来看一看他有哪些败绩?202年

  • 荆樊之战,曹仁于禁庞德张辽徐晃五将,曹操用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庞德,张辽,徐晃,曹操,于禁,曹仁

    前言:荆樊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魏蜀吴三国都参与了其中,最终的结局自然很清楚了,蜀国失去了荆州地区,魏国保住了荆州以北的樊城重镇,吴国成了最大赢家,几乎占领了荆州全境,基本解除了来自刘备方面的威胁。荆樊之战的背景是汉中大战刘备惨胜曹操之后,关羽为了配合刘备的行动,出兵攻打曹魏北上重

  • 关羽水淹于禁,曹营中换谁能在此战胜关羽?找了一圈没一个能打!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关羽,于禁,曹营,张辽,徐晃,曹仁

    三国里的襄樊一战,堪称关羽的封神之战,这一战,成就了关羽,但反过来却苦了于禁,东吴那被嘲讽,老曹那被嫌弃,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想,这一仗的失败真的怪于禁吗?如果不让于禁上,换成曹营里的其他将领,谁能在此战中战胜关羽呢?不靠主观臆想,不靠小道消息,扒开史书看一看,有点不知所措。此战的战斗背景和过程就不多说

  • 同样是投降敌人,为什么关羽和张辽没有污点,于禁却被侮辱呢?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吕布

    于禁在水淹七军之后的投降,可以说是于禁一生之中的败笔,不但是行为上让曹操倍感失望,就连之后回到了曹魏,还是被曹丕给暗讽了一顿。总而言之,于禁如果是没有这么一出,或许会以一个非常高的身份去世,让曹魏人难以忘怀,原来曾经还有这么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只可惜这一切都在于禁投降之后发生了转折,但奇怪的是三国之

  • 从四个方面分析关羽不肯义释于禁的原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庞德,张郃

    曹操叹息:“我认识于禁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他在为难之时气节还不如庞德,没想到于禁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当了叛徒!”曹操的叹息有没有道理咱们且不去管他,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对叩首乞降的于禁不屑一顾,却对宁死不屈的庞德好言相劝,难道关羽是个贱骨头爱听别人痛骂吗?是于禁的利用价值不如庞

  •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德,关羽,孙权,于禁,刘备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汉末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短短的百余年内,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还是久经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在三国英雄人物中,除了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儒将赵云外,人们最敬佩的英雄当属义薄

  • 三国时期很多人投降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就遭到了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于禁,张郃,曹操,袁绍,曹丕,刘备

    于禁投降不同于别人,别人投降是真投,投了就不回去了。于禁则不同,于禁投降不算真正意义的投降,最多算放弃抵抗。他“投降”不久,因东吴占据荆州又被遣送回去了,回去之后他面对的是个不怎么大度的新主公,于是就悲催了。武将投降,原主人死亡或者战败,都不会面临于禁这样的尴尬。比如说吕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丁原死了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的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关羽,于禁,孙权,曹操,吕蒙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是其一生功绩和威望的顶峰,此战关羽攻取襄樊围困曹仁,随后一举击溃前来救援的于禁七军共三万兵马,曹操大惊之下差点想迁都至邺城以避关羽兵锋。对于此战的详情以及后续情况就不多说,稍微了解三国的都知道,但是对于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被杀于禁投降,随同于禁一起投降的七军三万兵马的下落无论演义或

  • 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丕,关羽,于禁,庞德,三国,汉朝,军事政策,曹操麾下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

  • “襄樊之战”时,曹仁和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仁,于禁,曹操,前将军,征南,襄樊之战,汉朝,三国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北伐,围攻襄樊,驻守襄樊的曹魏大将曹仁不敌,于是曹操派大将于禁驰援曹仁。我们都知道,曹仁与于禁都是曹魏集团的核心武将,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军队出征在外只能有一个统帅,那么,“襄樊之战”时,曹仁与于禁,究竟谁的官职更大?其实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了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