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敖曹年轻时好惹是生非,曾横行一方但最终全军覆没

高敖曹年轻时好惹是生非,曾横行一方但最终全军覆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盗夢影剧馆 访问量:1762 更新时间:2024/1/23 19:06:48

南北朝后期,出身黑道、人称项羽再世的南北朝名将高敖曹死得挺尴尬:他孤身一人、被大群敌军狂追,好不容易跑到自家城门下,里面的队友却故意不开门,乐呵呵地在城头围观他被人砍死。

至于原因,其实就俩点:时代与个性。

即使在怪杰辈出的南北朝,高敖曹也称得上一个十足的异类。年轻时的他,极好惹是生非,而且他走上这条路,并不是寻常人想象中的被生活所迫、误入歧途,而是从骨子里天生就酷爱、沉醉这一行。

高敖曹,名高昂,他的父亲名为高翼,还有俩哥哥分别叫高乾、高慎,这一家子都是些标准的狠角色:

北魏末年六镇起义爆发,朝廷依靠地方豪强维持政权,因此颇有名望、史称“豪侠有风神”的高翼被拜为渤海太守,后来又升为东冀州刺史。

长子高乾有样学样,年轻时就喜欢行侠仗义,犯法成为常态;年纪稍大后略有收敛、变得“稳重”——不再打打杀杀,而是轻财重义、有目的地结交豪杰,从一个混混走向气质大佬。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北魏藩王元子攸

高欢

次子高慎貌似是个另类,他喜欢读书、性格沉稳,成年后从政,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善类:据称他当官时为政严酷、凌压老百姓,在朝廷里也无所避讳、经常得罪人,后来因为心胸狭窄被高欢骂了几次后,一气之下竟投奔了西魏,个性之鲜明由此可见。

而高敖曹,则堪称青出于蓝,是家族特质的集大成者。

在豪气这方面,他堪称父兄的威力加强版,从小到大一直是一副豪爽洒脱、胆力过人的模样,宛如一匹无人能驾驭的烈马。为了收拾这个儿子,高翼不惜花大价钱请得名师出马,并要求老师对高敖曹该揍就揍、绝不手软。

但这一点儿用都没有,高敖曹仍旧到处惹是生非,甚至还放话:“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 年纪稍大后,他就跟着哥哥高乾招揽亡命之徒、到处打家劫舍,横行一方、无人敢惹。

兄弟俩嚣张到何种地步?高乾向豪门大户博陵崔氏求婚被拒,兄弟俩直接翻脸、杀进崔家劫走了姑娘。刚跑出崔家庄,高敖曹就在路边鼓动哥哥霸王硬上弓、把崔家姑娘变成了自己嫂子。

由于高氏兄弟无恶不作、堪称当地头号黑恶势力,父亲高翼也经常受到牵连,不是被抓在监狱、就是在被抓的路上。这位绝望的老父亲曾说:“吾四子皆五眼,我死后岂有人与我一锹土邪?”

北魏与南朝对峙示意图

如果放在太平盛世,高翼的担心是对的;但随着北魏崩盘,高家兄弟这样的人反而成了时代的香饽饽,后来纷纷加官进爵。所以在高翼死后,高敖曹刻意大起坟墓:“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锹土,今被压,竟知为人不?”

高氏的崛起,得益于北魏末期的六镇之乱。大通二年(528年),起义军领袖葛荣横行河北,高家兄弟认为这正是英雄扬名立万之时,于是便聚众起事,并且屡次击破北魏军队。没多久,听说老朋友元子攸(即孝庄帝)被迎立为皇帝,高乾便率部投降了朝廷。兄弟几人都被封官,其中,高敖曹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封武城县伯。

由此可见,平日里结交权贵、拓宽人脉是多么的重要。不过,当时实际掌权的是尔朱荣,他不愿意看到元子攸形成自己的势力,便以“高氏兄弟先叛后降,不应担任重要官职”为由,把他们赶回了老家。兄弟几个当然不服气,他们在当地重操旧业、继续干起了黑社会营生。尔朱荣听说后,派人诱捕了高敖曹,囚禁在自己身边。

元子攸设计手刃尔朱荣后,立即释放高敖曹、引为己用。高敖曹也不负所望,他当即披挂上马,带着侄子迎战正在围攻皇宫的尔朱氏兵马。对于当时的场面,史书中用了“推锋径进,所向披靡”的措词。观战的孝庄帝等人叹为观止,当场任命其为直阁将军。

按照这个趋势,高敖曹有成为孝庄帝嫡系亲信、北魏朝廷柱石的架势。只可惜,当高氏兄弟回乡招兵买马期间,元子攸被尔朱氏家族击败并杀害。消息传来,高敖曹一怒之下与父兄在信都起兵。

尔朱荣

期间,尔朱氏任命的殷州刺史羽生曾率五千人奔袭信都,高敖曹听说后,直接带着十多个骑兵前去迎战。他一马当先,一手马槊使得虎虎生风,以令人窒息的气势冲进敌群砍瓜切菜,无人可以抵挡;当高乾随后派出五百人前去救援时,高敖曹已经凯旋归来......此战之后,高敖曹获得了“当世项羽”的名号。

随着高欢崛起,高氏兄弟投靠了这位“本家”(其实并没有宗亲关系)。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插曲:高乾打开信都城门迎接高欢时,高敖曹在外攻城略地;听说此事,心高气傲的他给自己的亲哥送上了一套女装,奚落其为妇人;高欢正值用人之际,可不敢得罪他,于是让自己的长子高澄以晚辈身份前去拜见高敖曹,这才让这位悍将归附。

从此,高敖曹成了高欢手下的一员猛将,活跃在自己最喜爱的领域:在战场拼杀,享受鲜血四溅的酣畅淋漓。他的部下,基本都是自己的同乡,悉数为汉人;而在当时,鲜卑武士的赫赫威名已经横行了上百年,鲜卑骑兵几乎等于精兵强将的代名词。因此,早已鲜卑化的高欢,曾提出送给高敖曹一些鲜卑兵。但高敖曹很不屑:“敖曹所将部曲练习已久,前后战斗,不减鲜卑,今若杂之,情不相合,胜则争功,退则推罪,愿自领汉军,不烦更配。”高欢也只好作罢。

高敖曹的队伍,也许是高欢势力中唯一一个纯汉族将士组成的部队,在胡骑横行的北朝堪称另类。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却突破了所有人的认知:在与尔朱兆宇文泰的战斗中,高敖曹一军悍不畏死、专啃硬骨头,屡屡扭转战局,甚至还救过高欢的命。

但这种才能出众的人才,大多都有心高气傲的特征;身在那个特殊时代,高敖曹的这一气质尤其突出:当时的北朝,胡族军人普遍瞧不起汉人,认为后者温和、软弱,但唯独忌惮高敖曹;而高敖曹也针尖对麦芒,对那些敢于挑战自己的同僚毫不客气。

高昂

高敖曹曾经与北豫州刺史郑严祖玩握槊的游戏(可以理解为赌博),御史中尉刘贵(匈奴人,高欢好友)恰巧派人召见郑严祖。高敖曹故意不放人,还让人用大枷锁起了来使;这位使者出言威胁:“枷时易,脱时难。”高敖曹随即抽刀砍掉了此人的脑袋,轻蔑一笑:“何难之有?”对此,刘贵却敢怒不敢言。

高敖曹如此针对刘贵,事出有因。第二天,刘贵、高敖曹共坐,有人汇报许多役夫被淹死了。刘贵不以为意,随口说了句:“头钱价汉,随之死”。“头钱”,指的是儿童每人每年交二十三钱,刘贵其实就是说汉人命贱、死就死了。

但他也许忘了身边人是谁。高敖曹当场暴怒,抽刀就要砍刘贵,吓得他赶紧跑回自己军营;但高敖曹毫不罢休,随即鸣鼓整队,摆出阵势攻打刘贵。后来,在侯景等人的劝说下才作罢。

对于这位悍将,高欢既尊重又忌惮。由于麾下将士大多是鲜卑人,高欢每次训话,都用鲜卑语;但只要高敖曹在,他就会改说汉语。

然而,无论任何时代,一个人即使再有才,但一旦高调到这种地步,往往意味着危机的到来。

大同四年(538年),高敖曹被进封京兆郡公,奉命与侯景一同攻打西魏大将独孤信(后来的西魏八柱国之一、隋文帝杨坚的老丈人)镇守的金墉城(洛阳外围)。宇文泰闻讯,亲自前来救援。

宇文泰

对于出自鲜卑族的宇文泰,高敖曹向来从心底里瞧不起,他故意让人竖起自己的旌旗、伞盖,自己跨马临阵、高调地挑衅宇文泰。

但这下却捅了大篓子,西魏大军不管其他人、抓住高敖曹猛打,没多久就打得他全军覆没、只剩一人单骑突围,逃向河阳城。但河阳太守高永乐(高欢宗族)早就对高敖曹恨得牙痒痒,他关闭城门、不准高敖曹进城。

最终,高敖曹走投无路,招呼追兵砍掉了自己的脑袋,当时仅仅38岁而已。北朝汉军的首脑,就这么尴尬地退出了时代舞台。

高敖曹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但他身上体现了一个特殊时代格局下汉人的真实武力,也许这就是纷纷攘攘的十六国、南北朝终归溶于隋唐的原因之一。

标签: 高敖高欢尔朱荣宇文泰北魏侯景

更多文章

  • 北魏猛将高敖曹,是公认最神似西楚霸王项羽的人,连死法都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项羽,高敖,高欢,尔朱荣,孙策,北魏

    把霸王项羽尊为战神,千载以降,无人不心悦诚服。项羽善战、敢战、能战,有拔山倒海之威势,有横绝一世之气概,喑恶叱咤,千人皆废!可惜的是,战略目光稍逊,政治格局太小,以至于让刘邦咸鱼翻生,最终垓下败逃,英雄末路,乌江自刎,将星殒落。不过,就算死,项羽也死得悲壮激越,动人心魄。他看到汹涌而来的汉军中有旧时

  • “当世项羽”高敖曹的战死为什么间接改变了北齐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项羽,高敖,高欢,宇文泰,北魏,高祖

    元象元年(538年),东魏实际最高统治者高欢麾下的大将、人称“当世项羽”的高敖曹在河桥之战中被西魏斩杀。因为河桥之战算是以东魏获胜告终,所以高敖曹的战死当时对东魏尚未形成决定性影响。鲜为人知的是,高敖曹的战死间接改变了北齐国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正光四年(523年),北魏爆发了影响巨大的“六镇起义”

  • 炎黄国医传奇:南北朝名医姚僧垣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皇帝,文帝,姚僧垣,梁元帝,梁武帝,大将军,医学家,炎黄国医传奇

    姚僧垣,字法卫,是吴兴武康人,吴国太常姚信的八世孙。父亲姚菩提,在南朝梁任高平令。姚菩提曾经遭受疾病多年,于是就留心医药。梁武帝召见他讨论方术事,说话大多合意,所以受到礼待。姚僧垣年轻时很通达,服丧符合礼节,年方二十四岁,就继承父亲的医业。在梁朝任太医正,加文德主帅。梁武帝曾因发热,服了大黄。姚僧垣

  • 故事:古代故事——京师兵官,乐昌公主,娄江妓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娄江,乐昌,杨素,京师,歌妓

    京师兵官吴地人姜子奇,娶妻三年,遇到明军南下。洪武初年,被大军冲散,失去了妻子下落。他妻子被一个军官带到京师。姜子奇流落四方好几年,辗转乞讨到了京城。走过一个高大的门口,有个妇人看到他就哭起来。送他酒食,又用布袋装了一斗米送他。姜子奇不敢抬头,作揖离去。第二天,这个女人又看到他在门口乞讨,就把他喊过

  • “破镜重圆”,隋灭陈后,乐昌公主引发了这样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遇双未央标签:杨素,乐昌,陈后主,徐德言,小妾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有一个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嫁给了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夫妻俩郎才女貌,非常恩爱。徐德言是一个有政治眼光的人,他看到陈后主昏聩,国事衰微,预感到陈朝可能会被隋朝吃掉,就对乐昌公主说,一旦国破家亡,凭着你的才气容貌,一定会被掳入豪门。咱们夫妻恩爱一场,倘若情缘未断,还望有相见之日,

  •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乐昌,陈叔宝,后主,陈宣帝,铜镜,徐德言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非常多的有意思的人物,其中有一个人物人们现在经常说的一个成语破镜重圆就是有她和她的丈夫的故事演变而来的,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做乐昌公主。乐昌公主简介中提到她是陈宣帝的女儿,同时也是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从小就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不管在什么方面她

  • “破镜重圆”后的乐昌公主,写下一首诗,道尽了自己的尴尬和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一袭素衣标签:南北朝,乐昌公主

    “破镜重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写的是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因为陈国被灭,她被迫和丈夫徐德言分开,后来又凭着一面被分为两半的镜子,重新团聚的故事。这个非常美丽的爱情故事,历来为人称道,然而,在这个故事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乐昌公主最大的尴尬和无奈。当年,陈国岌岌可危,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分开之前,他和妻

  • 【诗词课堂】乐昌公主:一段“破镜重圆”的佳话『明月几时有』(159)

    历史解密编辑:我们的太空标签:杨素,丞相,杨坚,陈后主,陈叔宝,战争片,犯罪片,南北朝,破镜重圆,诗词课堂,乐昌公主,明月几时有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852期】 乐昌公主,南朝陈宣帝之女,南陈后主陈叔宝之妹。作为从小生长在皇宫里的金枝玉叶,乐昌公主却有着温婉娴淑的性情和深厚的才学,再加上生得端庄秀美、清丽脱俗,在陈宣帝的41位皇子、24位皇女中,绝对算得上是非常出众的一位。 这样一位“才色冠绝”的公主,自然是王侯公卿之

  • 农资人江总的经销路

    历史解密编辑:功效牛标签:农产品,水溶肥

    已是寒冬腊月,却还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在乡间村头。江总一大早就忙着给零售商、种植户送肥,天明到天黑,他总是热情洋溢,仿佛从未在他的脸上发现过一丝疲惫。江总做农资经销有14年了,今天我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我早些年在部队当兵,转业回来看中了农业的发展前景,就决定干农资,刚开始怕自己做着没经验,就找了朋友

  • 萧统:红豆树下编写昭明文选的好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萧统,昭明文选,红豆,文选,陶渊明,萧衍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旧时有“文选烂,秀才半”一说,这文选指的是《昭明文选》,是由南北朝时的萧统编撰的文选,可见其在旧时文人心目中地位之崇高,但由于离我们现在的时间实在是太远久,其实并不太适合现代人阅读。 我读这《昭明文选》那还是刚改革开放不久得到的一个选本,光那他写的那一个序就把我读得来头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