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肃宗李亨是不是个窝囊废皇帝,被太监压得死死的?

唐肃宗李亨是不是个窝囊废皇帝,被太监压得死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3689 更新时间:2023/12/7 10:42:41

唐肃宗李亨,唐朝的第8位皇帝。

很多人都把他冠以“窝囊废”的称号,但是实际上这是有一点偏颇的。

因为考虑到当时李亨所面对的历史环境,他可以做的其实非常有限,由此我认为李亨其实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皇帝。

李亨继承皇位的艰难和曲折

按照道理来说,李亨是得不到继位的机会的。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3个孩子,在他的前面有两个哥哥,长子李琮,次子李瑛

在古代讲究于嫡长子继承制,只不过李隆基的原配王皇后因为无法生育,所以说这三个孩子都不是嫡子。

唐玄宗“李隆基”

在嫡子没有的情况下,就应该是长子来继承。

长子李琮在早年的时候外出狩猎发生了意外,他的面部被豽(记载为猴类动物)抓伤了。

由于古代的君王非常注重仪容的重要性,由此李琮失去了获得当太子的机会。

而本来被立为太子的老二李瑛因为被人诬陷造反,被贬为庶子不久之后被处死。

由此本来是毫无希望继承大位的李亨竟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

虽然说李亨成为了太子,但是他在从太子到皇帝的这个过程之中却非常不容易,充满了艰辛。

要知道太子一直都是古代最难做的职业,很多太子都坚持不到成为皇帝就会被废除或者一命呜呼,看似太子距离皇帝只是一步之遥,但是就是“那一步”走起来却是异常艰辛。

李亨剧照

太子需要展示出自己的魄力,要不然皇帝会认为你这个太子难成大器。

但是又不能表现得太有企图心,否则自己的父皇会觉得自己的位置被僭越了。

在公元738年的时候,原本的太子李瑛被废杀。

宰相李林甫极力推荐寿王李瑁为太子,但是李隆基选择了自己的第3个孩子李亨,这使得李亨在成为太子之后与李林甫等人有了利益冲突。

当时李亨一直被监视,宰相李林甫又主政。

由于李亨并不是朝堂大臣们原本看好的太子,导致李恒在朝堂上几乎没有自己的党羽,自己在当太子的时候完全可以说是孤立无援。

唐玄宗非常知道自己选的太子李亨有几斤几两,他也知道宰相心中的想法。

但是李隆基这个人权利欲非常强大,而且又非常谨慎,使得李隆基也乐于看李林甫和李亨之间的对抗,并且以此作为观察考量。

在唐玄宗李隆基这个强势皇帝身边,李亨在当太子的时候学到了谨慎做事,他极尽可能地低调和隐忍。

他心里明白,在自己没有当到皇帝之前,一定是不能让自己的父皇看到自己的野心的。

无论是自己的父皇还是朝堂大臣,自己都没有受到足够多的青睐,可是自己又要表现出自己的太子气概,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当时的李亨来说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李亨从中找到的办法就是极尽可能地隐忍,尽量不干预朝政。

而对于宰相李林甫对自己的构陷,自己也是不以为然。

这一点在开始的时候使得李隆基非常不满,他认为李亨这个太子没有什么魄力,将来很难继承自己的大位。

但是事实上,李亨也有自己的优点。

他的规矩感非常强,做事讲原则,而且非常有孝心。

就算是受到李林甫的构陷,他仍然没有被打倒。

这说明李亨也是拥有自己的长处的,而李隆基也没有过多干预李亨,所以说在整体上李隆基对李亨还是非常满意的。

李亨是不是一个窝囊废皇帝

在天宝12年(753年)的时候,李林甫死掉了。

在之前一直和李亨针锋相对的人离开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亨所面对的威胁就此结束了。

新上任的宰相杨国忠也不是什么好茬儿,在此之前他就跟随李林甫一直针对李亨。

而这一次他大权在握,自然也是放不过李亨的,甚至相比于之前更是变本加厉。

只是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国家内外开始变得混乱起来。

安史之乱

这对于李亨来说,他当了十几年的太子转正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安禄山很快地占据了洛阳,攻陷了长安,唐玄宗李隆基被迫从长安逃窜。

在逃到马嵬坡的时候,马嵬坡之变发生,这个马嵬坡之变是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的。

因为安史之乱是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之名掀起的,然后杨贵妃一直被视为祸水,由此李隆基被逼无奈之后杀死了杨国忠,缢死了杨贵妃。

而根据后来的记载,有人说这是李亨一手策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自己的死敌杨国忠。

杨国忠

这里给大家前情提要一下,虽然说年轻的李隆基算是一个明主,他知人善用,而且可以听取忠言,在他年轻的时候建立了开元盛世,把唐朝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但是李隆基在晚年的时候,却是一个非常昏庸的皇帝,整日沉迷于美色之中,再加上他的一些政策决断失误,重用胡人安禄山,纵容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扰乱朝政,并且猜忌太子,使得国家开始走向衰弱,大肆设置节度使使得朝政逐渐衰败,地方势力不断壮大,由此给安史之乱打下了基础。

晚年“唐玄宗”

已经隐忍当太子十几年的李亨在遇到这一次机会之后,逃到了灵武登上了灵武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

而之前的皇帝李隆基这个时候远在成都,被李亨尊为太上皇。

李亨在灵武继位之后,镇压叛乱的消息也传到了叛军的占领区,这使得当地的反抗运动看到了希望。

本来玄宗出逃,全国已经开始出现一种混乱的局面,但是李亨这一系列的举措和行动彻底扭转了过来。

李亨成为皇帝也具有了一定的合法性。

他在国家濒临崩溃的时刻,毅然举起了镇压叛乱的大旗。

使得处于纷乱之中的臣民看了国家复兴的希望,各个地方报国抗敌的兵士纷纷响应,与叛军决一死战的觉醒被重新点燃。

在此之后,李亨开始筹划去收复长安和洛阳。

这一次并没有让李亨等太久,在次年的时候,安禄山就被安庆绪杀死,在叛军的队伍之中很快发生了严重的内乱,李亨看到了机会,派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先后于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李亨身处于乱世,他是一位乱世天子。

在内忧外困的环境之下,他尝试解决了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为后来大唐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是属于李亨所做的功绩。

但是话说回来。

他对外是有贡献的,但是面对后宫、宦官的势力,他却显得束手无策。他的放任,使得大唐的衰弱开始加剧!

李亨在位期间被宦官握权

在当上皇帝之后,唐肃宗李亨听信谗言,开始重用太监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在朝中的势力愈发猖狂。

而到了短短五年之后,在公元761年四月中旬,李亨就身患重病,就连上朝都成了困难。

而这个时候大唐祸不单行,玄宗在那年四月病逝,对自己父亲有着深厚感情的唐肃宗悲痛不已,导致自己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在唐肃宗生病的日子里,张皇后想要抓住机会除掉“手握大权”的李富国,希望和太子一起联手,但是遭到了太子的拒绝。

后来张皇后又开始联合肃宗次子越王李系采取行动,但是不料事情遭到了泄露,李辅国开始实施报复,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

这样的消息传到了病重的唐肃宗李亨的耳边,李亨受到了惊吓,很快就去世了,在位时间仅仅六年,就离开了他等待十多年的皇位。

总结

唐肃宗李亨的一生相当曲折,在还是胎儿的时候,险些被唐玄宗打胎。后来“侥幸”做了太子也是一路隐忍十几年才坐上了皇位。在成为了皇帝之后,又遇到了安史之乱。

他的确有自己的功绩,他平叛了战乱。如若没有他,可能大唐就此灭亡了也说不定。但是也是从他开始开创了后宫和宦官的专权模式,为日后大唐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由此,我们可以说唐肃宗李亨是一个乱世之中的平民皇帝。至于被宦官压得像是窝囊废还是有一些片面,我们还是要全面地看待一个古代君王为好!

参考资料:

《唐肃宗李亨:大唐王朝历史上命运最多舛的皇帝》

《李亨-百度百科》

标签: 唐肃宗李亨皇帝唐玄宗李林甫

更多文章

  • 唐肃宗恋父情结,唐睿宗恋母情结,爷孙俩儿还真挺像

    历史解密编辑:听说跟你说谈标签:唐肃宗,唐睿宗,李亨,唐玄宗,宦官,唐朝,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李亨属于没当皇帝前,心怀万丈豪情的牛人。然而,当了之后所做的事儿,却看出:李亨还不如他爹唐玄宗李隆基呢。(1)肃宗皇帝的历史功绩:空有灭“安史之乱”之功,实际上却是“安史之乱”扩大化、长久化的第一罪人。更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政”的直接责任人。李隆基、李亨、李豫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最大责任人天宝十

  • 两个皇帝是大忌,唐肃宗回长安后,为何还急不可待接回唐玄宗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唐肃宗,唐玄宗,皇帝,朱祁镇,安史之乱

    唐肃宗是夺取了唐玄宗的皇位当皇帝的。显然,当唐肃宗在见到唐玄宗的时候,是十分尴尬的事情。而且京城里面有两个皇帝,也是非常忌讳的(虽然唐玄宗已经被唐肃宗封为太上皇,但事实上他还是皇帝)。宋高宗为了避免宋徽宗和宋钦宗回来,想方设法与金国议和。朱祁镇回到明朝以后,朱祁钰也是提心吊胆,把朱祁镇关在南宫,只留

  • 唐肃宗比唐玄宗晚死半个月,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能当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肃宗,唐玄宗,皇帝,李亨,马嵬兵变,中国军事制度,军事政策,五代十国

    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假如没有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亨也还是有很大概率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当皇帝的,但这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他必须在他父亲唐玄宗的一次次致命试探、猜疑下夹着尾巴做人,即便他是太子,都不能随心所欲。安史之乱和李亨登基是有着很直接联系的,毫不夸张地说,若不是李隆基后期放飞

  • 权宦李辅国:太监出身的“宰相”,飞扬跋扈,敢给唐肃宗穿小鞋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李辅国,唐肃宗,宰相,宦官,唐玄宗,唐代宗

    李辅国领兵闯入唐肃宗寝宫,当着唐肃宗的面,将张皇后拖出了皇宫,卧病在床的唐肃宗又气又恼,想要阻止,但是又生怕李辅国迁怒于他,只能够眼睁睁地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经过这一件宫廷事件,唐肃宗病情加重,最终在长生殿忧郁而终!李辅国,原名李静忠,唐王朝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李辅国幼年家贫,为求生计,净身入宫成

  • 唐肃宗是否利用安史之乱篡位称帝?唐肃宗确实为帝位法统建构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唐肃宗,安禄山,唐玄宗,杨国忠,安史之乱,节度使

    唐肃宗的皇位是否合法?这个问题在近年引起过一部分唐史爱好者的争议。认为唐肃宗篡位的理由是:当时安史之乱,玄宗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出逃到巴蜀,在马嵬坡附近,禁军发动马嵬之变,玄宗皇帝的宠妃杨玉环遭到诛杀,丞相杨国忠也在这一事变中丧生,有史学家怀疑,马嵬之变的推动者是当时的太子李亨 ——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 唐肃宗刚刚继位,一权阉甩出一“王炸”,太上皇唐玄宗什么也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浅上胭脂红标签:唐肃宗,唐玄宗,李辅国,太上皇,高力士,玄宗

    公元755年5月,安史之乱爆发,756年唐玄宗向四川逃去,一行人途径马嵬驿,发生兵变,玄宗继续逃向成都,太子李亨则去了灵武,7月继位。757年,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称太上皇。然而一权阉向唐肃宗放出一“王炸”,玄宗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要啥没啥,最后含恨去世。那么,这一权阉是谁?他放出

  • 民间故事:唐朝唐肃宗是个象棋迷,所以昭告天下象棋高手前来参赛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唐肃宗,唐朝,刘韬,皇上,刘崇

    象棋在中国有着很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战国时期。但在唐代发展到巅峰。上至王爷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他们都喜欢在空闲时玩一些游戏。据说在唐代,国际象棋中的“车”{jū}并没有那么强大。一次只能走三步。为什么后来它变得如此强大呢?这也从唐肃宗李亨开始的。唐肃宗李亨是个象棋迷。他宁愿每天不吃东西、不上早朝,也要

  • 唐肃宗为何出昏招导致邺城之战失利?局势判断失误,提前量打早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柯办公标签:唐朝,唐肃宗,李光弼,史思明,郭子仪,节度使,安庆绪,邺城之战,五代十国

    八年安史之乱是大唐从鼎盛走向衰败的分水岭,其实朝廷有数次提前结束的机会,都被最高决策人唐玄宗、唐肃宗的骚操作给搞丢了。比如邺城之战(也称相州之战),号称60万的唐军,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竟然被史思明的5万人打败了。这场战争的失利,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河北再次沦陷,又间接导致洛阳二度失守,战争机

  • 五分钟了解《昭义军节度使》唐肃宗时期在今山西与河北设置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骑着蜗牛追飞机标签:唐肃宗,昭义军节度使,节度使,魏博

    概述昭义军节度使,是唐肃宗时期在今山西与河北设置的节度使,主要领有古山西泽、潞二州与河北相、卫、贝、邢、洺六州。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安史叛将薛嵩以相、卫、邢、洺四州投降朝廷,唐肃宗封其为相卫六州节度使。治所在相

  • 李辅国和张皇后为何翻脸,张皇后被抓捕唐肃宗李亨怎么就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辅国,唐肃宗,李亨,张皇后,唐玄宗

    宝应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唐肃宗李亨静静地躺在龙床上,他如同柔弱的烛光,一阵风就能吹灭。李亨就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月初他已经下旨由太子李豫监国。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作为大唐皇帝,自己居然是被活活吓死的。当晚,大明宫内突然人声鼎沸,马嘶弦响,大唐王朝上演了无数次的宫变大戏又开始了,这一次对决的双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