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尉迟敬德妻子的墓志出土,出身高贵,专家:她的丈夫绝不是打铁匠

尉迟敬德妻子的墓志出土,出身高贵,专家:她的丈夫绝不是打铁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2443 更新时间:2024/2/15 5:42:59

尉迟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爱将,在大唐开国功臣中占据重要地位。

《旧唐书》把他的传记放在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中,与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张公谨同列一卷。

《新唐书》则把他的传记放在卷八十九、列传第十四中,与屈突通张公瑾、秦叔宝、唐俭、段志玄同列一卷。

但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对尉迟敬德的身世几乎都不提。

《旧唐书》只说:“尉迟敬德,朔州善阳人。大业末,从军于高阳,讨捕群贼,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

《新唐书》也只是说“尉迟敬德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从军高阳,积阅为朝散大夫。”

两书相比,《新唐书》只比《旧唐书》多了一条信息:尉迟敬德的名为尉迟恭,敬德是字。

其余所交待的:籍贯为朔州善阳;出身行伍,因功做上了隋朝朝散大夫的经历,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从正史传记中,我们并不知道尉迟敬德出生于什么家世,他的祖上三代分别都是些什么身份。

这,就为演义小说的作者在塑造尉迟敬德这个传奇英雄的文学形象上,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清代文人在创作传奇英雄演义小说《说唐全传》时,根据正史记载中尉迟敬德武艺超群、勇猛绝伦的特点,在第四十四回《尉迟恭抢关劫寨,徐茂公访友寻朋》中,把尉迟敬德描绘成一个“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面如锅底,一双虎眼,两道粗眉,腮边一排虎须”的莽夫,以打铁为生。

《说唐全传》的创作非常成功,受众面广,即尉迟敬德是个打铁出身的莽夫形象就深植民间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把尉迟敬德说成是打铁匠出身,也并非《说唐全传》标新立异,在史学资料中,还是有来源的。

如《太平广记》卷一四六《尉迟敬德》就赫然记载:“有锻铁尉迟敬德者,方袒露蓬首,锻铁之次……”

最要命的是,《旧唐书.尉迟敬德》传里,有一段尉迟敬德拒绝李建成、李元吉拉拢时的自述,尉迟敬德说:“敬德起自幽贱,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窜身无所,久沦逆地,罪不容诛。实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隶名藩邸,唯当以身报恩。”

即尉迟敬德承认自己“起自幽贱”、“窜身无所”,与打铁匠出身的经历是吻合的。

所以,不但民间广大群众都认定了尉迟敬德是打铁匠出身,就连广大史学家也这么认为了。

然而,1971年10月下旬,鉴于陪葬昭陵的尉迟敬德墓历经盗贼偷掘,已多有损坏,昭陵考古专家决定对该墓进行保护性的发掘,挖掘出了两块珍贵的墓志铭,分别是尉迟敬德和妻子苏氏的墓志铭。

从《尉迟敬德墓志铭》中,大家对尉迟敬德的显赫家世惊愕不已。

因为,志文中载:“曾祖本真,后魏西中郎将,……祖孟都,齐左兵郎中、金紫光禄大夫、周济州刺史。……父伽,隋仪同,皇朝赠汾州刺史、幽州都督、幽、檀、妫、易、平、燕等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常宁安公。”

即尉迟敬德的曾祖父尉迟本真,曾是西魏中郎将;祖父尉迟孟都,是北齐左兵郎中、金紫光禄大夫,后又任北周济州刺史;父亲尉迟伽官至隋仪同。

有专家认为,尉迟敬德既然是官宦子弟,就不可能打铁匠出身,那么,《旧唐书.尉迟敬德》传里尉迟敬德拒绝李建成、李元吉拉拢的“起自幽贱”、“窜身无所”等语,只是尉迟敬德的谦词,不可当真。

最重要的是,与《尉迟敬德墓志铭》同时出土的尉迟敬德妻子苏氏的墓志铭《鄂国夫人苏斌墓志铭》中的记载,“夫人讳娬,京兆始平人”,即尉迟敬德的夫人苏娬出身于京兆名门。

这个京兆名门“名”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曾祖毅,后魏金紫光禄大夫,太府卿,赠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安定县开国公”。

即苏娬的曾祖苏毅是东魏京官,最高实职做到“太府卿”,是执掌宫廷库藏财物的正一品官;同时拜“金紫光禄大夫”,佩金印紫绶,享受从一品待遇。死后追赠“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视同冀州最高军政长官,约为二品之职;同时追封“开国县公”爵位,食邑在安定县(东魏南朔州黄川郡安定县,地在今河南光山县境),为从一品待遇,仅次“开国郡公”一级。

其次,其祖父“元吉,齐秘书丞、代州诸军事、代州刺史、洛川子”。

即苏娬的祖父苏元吉为北齐“秘书丞”,这是一个掌管典籍、起草文书的秘书机构的副职,在“秘书监”之下,五品。而“代州诸军事”、“代州刺史”,则是代州最高军政长官,约为四品。“洛川子”即“洛川县开国子”,与“安定县开国公”一样,也是爵位的一种,食邑在洛川县(地在今陕西洛川县境),四品待遇。

再次,“父谦,齐南安王府西曹祭酒,隋仪同二司、檀州诸军事、檀州刺史、柱国、乐陵县开国侯”。

即苏娬的父亲先是任北齐安王府西曹祭酒,入隋后,和父亲尉迟伽一样,官至仪同。

不难看出,尉迟敬德和苏娬的结合,应该是门当户对,非常般配!

还必须补充一点,唐高宗既然册命苏娬为鄂国夫人,那么,苏娬就确系尉迟敬德的元配夫人。

因此,专家们再次确认:尉迟敬德不可能是打铁匠出身——打铁的穷小子,在崇尚门第的封建社会里,是娶不起大家闺秀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专家们没有注意到,即尉迟敬德和苏娬的结合,大概在哪个年份呢?

《鄂国夫人苏斌墓志铭》称:鄂国公夫人苏娬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岁次癸酉五月丁丑朔廿八日甲辰,终于马邑郡平城乡京畿里之第,春秋廿有五”。

而《尉迟敬德墓志铭》称:敬德“显庆…年(658年)十一月廿六日终于隆政里(长安)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四”。

由此可以推知,苏娬生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尉迟敬德生于隋开皇五年(585年),苏娬小敬德4岁。

苏娬死得早,于隋大业九年(613年)病逝,死时芳龄25岁。

那么,尉迟敬德和苏娬的结合时间必须在隋大业九年(613年)之前。

还有,《尉迟敬德墓志铭》载:“有子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卫尉少卿宝琳,思履霜而切虑,仰风树而衔哀。”

可能尉迟敬德不止只有尉迟宝琳一子。

但为什么单拎尉迟宝琳在尉迟敬德夫妻合葬墓的墓志铭上说呢,道理很简单:尉迟宝琳是尉迟敬德和苏娬所生,而其他儿子是尉迟敬德和后来续弦的夫人所生。

另外,许敬宗与尉迟敬德同朝为官,而许敬宗在贞观八年参与修史时,其子“娶尉迟敬德女孙”为妻。

按照当时规律,尉迟宝琳嫁女时,他的年龄应在35岁到40岁之间,那么,把时间往回推,他应当生于开皇十九年(599年)至仁寿三年(603年)之间。当时的苏娬当在12岁至17岁之间。

也就是说,尉迟敬德和苏娬的结婚时间应该在开皇十九年(599年)至仁寿三年(603年)之间。

而按照《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说法,尉迟敬德是在大业末年从军、得授朝散大夫的。

隋炀帝的“大业”年号一共用了十三年,大业末年应该就是指大业十三年(617年)。

想想看,从仁寿三年(603年)到大业十三年(617年),一共有漫长的十四年时间,在这十四年时间里,尉迟敬德会不会因为家道中落,被迫流落江湖,既而靠打铁为生呢?

难说。

不要忘了,《鄂国夫人苏斌墓志铭》里虽然记鄂国公夫人苏娬出身于“京兆始平”,但也同样记其“终于马邑郡平城乡京畿里之第”。

另外,两《唐书》的《尉迟敬德传》均载尉迟敬德是“朔州善阳人”。朔州就是隋末的马邑郡,治所在善阳,即今山西朔县,即尉迟敬德是“朔州善阳人”和苏娬“终于马邑郡平城乡京畿里之第”是一致的。

而《尉迟敬德墓志铭》记尉迟敬德为河南洛阳人,这就意味着,尉迟敬德的确是从洛阳流浪到了马邑郡,后来到高阳从军,开始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再者,《隋唐嘉话》、《唐语林》等书有记载: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曾对尉迟敬德说:“朕欲以女妻卿,何如?”尉迟敬德叩头谢恩道:“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唐太宗大赞尉迟敬德的人品,又收回了自己的意见。

毫无疑问,在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是有妻的,并且“相与共贫贱久矣”——这“久矣”到底有多久呢?肯定得从武德二年(619年)之前算起。因为尉迟敬德在武德三年降唐,他的“贫贱”是不可能出现在武德三年之后的。

即在武德二年(619年)之前,尉迟敬德又续弦了一个妻子,并且“贫贱”了很久一段时间,那么,在这段“贫贱”的时光里,尉迟敬德也不是没有可能当铁匠。

更多文章

  • 尉迟敬德墓被发现,墓中发现一石碑,字迹清晰,字体苍劲挺拔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尉迟敬德,尉迟恭,李世民,石碑,墓志

    前言尉迟敬德,隋末唐初时期将领,唐朝开国名将,他算是当时众将领中一个比较了不起的人物了,他的了不起,不仅体现在他的文治武功上,更体现在他放荡不羁的气节上。而后人关于尉迟敬德改名,到底有哪些争议?尉迟敬德屡立战功尉迟敬德生于隋开皇五年,出生行伍,一生戎马,战功赫赫。他从军于高阳,后来以官军身份到处讨伐

  • 尉迟敬德喜欢争风吃醋,不是吃女人的醋,而是喜欢吃李世民的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尉迟恭,李渊,李道宗,李建成

    尉迟敬德在民间的声望不错,《西游记》有一个小段子,尉迟恭与秦琼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骚扰,让尉迟敬德成为道教传统门神。643年,唐太宗命人画24功臣图,供奉在凌烟阁,尉迟敬德名列第七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的家伙,居然是一个喜欢争风吃醋的人,只不过他不是吃女人的醋

  • 尉迟敬德的保命两招,有一招是跟秦琼学的,有一招被程咬金学会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程咬金,尉迟敬德,秦琼,李世民,李道宗,李治

    受隋唐英雄系列小说和评书影响,我们对大唐开国名将“了解”最多的,可能就是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了。这个“了解”之所以要打上引号,是因为我们了解的隋唐英雄,可能跟正史记载的大唐开国名将有很大差异。尉迟敬德和程咬金是不是粗犷豪放的草莽英雄?秦琼跟李世民是不是交情深厚?这些问题,史料都会给出与小说不同的答

  • 李世民为啥重用尉迟敬德而疏远秦琼?李渊的一句话,让人脊背发凉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世民,秦琼,李渊,尉迟敬德,窦建德

    纵观历史各个朝代,都曾出现不少的英雄豪杰,有道是“乱世出英雄”,每逢乱世改朝换代之际,就会有一群人,从民间脱颖而出,凭借着出众的智谋和武略,搅动天下风云。在隋唐时期,就有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一代猛将,随乱世而起,为大唐江山的建设劳苦功高。自李世民上位之后,也极为善待这些功臣。不过,原本对于大唐来

  • 三鞭换两锏谁赢了?看隋唐史料才知道:秦琼耍花招欺负了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秦琼,秦王,唐朝,尉迟恭,秦叔宝,李世民,单雄信,尉迟敬德,黄易小说人物

    隋唐猛将谁第一?虚构的宇文成都、有其人无其事的李元霸等人被剔除后,隋唐十八条好汉就只剩下秦叔宝、尉迟敬德和单雄信三位了。所有的演义小说,都是以正史为依据进行的艺术加工,即使是神怪小说,其主角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比如《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妲己、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西游记》里的唐太宗李世民、丞相

  • 唐朝正史中的九大猛将,尉迟敬德居首,秦琼为何只排第二或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李勣,李渊,程咬金

    《旧唐书》列传第十七记载的是唐朝开国两大名帅,也就是李靖和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第十八到第十九记载的是仅次于李靖李勣的九大名将,第二十记载的就是文官王珪、戴胄和岑文本了。李靖李勣在《新唐书》中的位置比较靠后,在列传第十八,而尉迟敬德、秦琼等猛将,则在列传第十四到第十五。我们把新旧两唐书综合起来

  • 在隋唐正史中,秦琼能打赢尉迟敬德,却可能打不赢自己的两个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秦琼,尉迟敬德,罗士信,李世民,程咬金,张须陀

    说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最为鼎盛的朝代都不为过,因为唐朝不仅人才济济,唐朝的太平盛世也是绝无仅有的,它还十分开放,接受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前来学习交流,这与清朝的闭关锁国不一样。这一点说明了唐朝是更加自信的,也是更加昌盛的,而唐朝能够如此繁荣,与唐朝皇帝的治理脱不开关系,和唐朝的文才武将也离不开关系。在唐

  • 秦琼、尉迟敬德和李元芳的官爵很有意思:三人相见,先给谁敬礼?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秦琼,李元芳,尉迟敬德,李世民,李渊,狄仁杰

    狄仁杰身边的李元芳从千牛卫中郎将升任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检校”是加官,只享受正三品待遇,却并不能真正指挥调动千牛卫兵马。这就像尉迟敬德作为李世民的贴身护卫,看起来威风八面,但最后论功行赏,却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李元芳似乎是李唐宗亲,武则天不会封他为国公、县侯或子爵,尉迟敬德在唐高祖李渊执政期间,既不

  • 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将,尉迟敬德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靖,突厥,李渊,唐太宗,国防政策,书法家,隋朝

    毫不夸张的说,唐太宗与尉迟敬德,那是超过手足之情的义气。然而尉迟敬德在天下安定之后,生活过得既非常滋润,又十分郁闷。结局是安享晚年。于高宗显庆三年,74岁高龄寿终正寝。朝廷下令罢朝三日,命京城中所有五品以上高官都去参加吊唁。为什么说尉迟敬德又过得很郁闷呢?因为自唐太宗登基之后不久,尉迟敬德就离开了军

  • 秦琼和三个小弟都在昭陵陪伴李世民,尉迟敬德的两个跟班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秦琼,李世民,尉迟敬德,单雄信,王世充,李密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句话评书中经常出现的话,用荀子的话来说,那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单田芳先生在长篇评书《隋唐演义》中说过类似的话,我们翻看唐朝正史,就会发现此言非虚,仅以秦琼和尉迟敬德的三个小弟两个跟班为例,就能看出老话讲的“跟啥人学啥人”,果然是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