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仙公主出生不久就夭折,为何能载入史册而且是大臣提出

上仙公主出生不久就夭折,为何能载入史册而且是大臣提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夕笙歌 访问量:3973 更新时间:2023/12/18 14:53:06

上仙公主李隆基的女儿,生母为惠妃。她在开元初年出生,襁褓中去世。李隆基为何会同意载入史册,是因公主的生母还是有别的原因呢?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父亲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于宫中长大,与其姑祖母一样工于心计。唐玄宗即位后,武氏得宠。(724年)废王皇后,特封武氏为惠妃,而根据其母杨氏的神道碑,(722年)之前已获封惠妃,宫中对她的礼节等同皇后。

武惠妃为唐玄宗生了四儿三女,公主分别是上仙公主、咸宜公主因嗣岐王李珍谋反失败,牵连杨洄,被赐自尽。太华公主下嫁杨锜。

上仙公主去世之后,李隆基十分伤心,厚葬了这位还在襁褓中就已经去世的女儿。下葬不久后,公主出现了灵异事件,她的灵座出现了“祥风瑞虹”。张九龄上书说这说明公主是神仙下凡了,应该把这个灵异事件写在史书上,玄宗李隆基竟然答应了。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他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放弃杨贵妃,不愿成为陈后主,郑畋竟夸赞?写下这首云雨诗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郑畋,唐玄宗,杨玉环,陈后主,云雨诗,杨贵妃,书法家,国防部门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我不说,这几句话大家也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唐代大诗人、被后世称为“诗魔”的白居易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美好的爱情写得是那样美轮美奂、唯美动人,很是具有传奇色彩,为

  • 以虎驱狼,末代大唐,以崔胤所为见证士大夫之怒与权力的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崔胤,宦官,宰相,昭宗,朱温,南唐,兵部,国防部长,国防部副部长

    清河崔氏,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北方望族。仅唐一朝,便有二十余人做过宰相。“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而崔姓自是“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崔胤,便出自清河崔氏。其父崔慎由官至宰相,祖父崔从官至宰相。而他自然也是不遑多让。四度出任宰相。895年,崔胤进士及第。彼时的大唐,在黄巢起义扑灭后,在外各地藩镇割

  • 浅析残唐(十九)宰相崔胤引狼入室,成为梁王朱温篡唐的主要帮凶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崔胤,朱温,梁王,宦官,宰相,唐朝,唐昭宗,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我们谈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往往会说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黄巢起义。其实这里面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官员群体,这就是朝廷大臣。对于古代中国来说,朝廷大臣才是掌控国家的最重要力量,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如果朝廷大臣不能掌控国家的政治局面,那国家必然出现政局动荡,进而走向衰落,甚至灭亡。因此在历朝历代的末期,朝

  • 晚唐宰相崔胤,一心想要振兴晚唐,没想到却成了灭唐的助攻推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崔胤,宦官,宰相,朱温,唐昭宗,仇士良

    天复四年正月,暮色初降,街鼓已歇,各坊闭户,大唐长安开化坊外,一队金吾卫军士正沿着坊墙悄然行进,他们不是在例行巡防,而是要去杀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不久前的宰相,刚刚被贬为太子太傅的崔胤。 随后,这群披甲持锐的军士们便闯入了崔府,将来不及穿戴整齐的崔胤拽曳着拖出了府门,强行押赴到当街跪下,旁边的军士

  • 大唐才女王韫秀,是怎样一步步被元载逼成悍妇的?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元载,宰相,唐代宗,唐玄宗,王忠嗣,旧唐书

    若问《长安十二时辰》里最悲催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元载救了王韫秀。元载和王韫秀俩人,一个是精于钻研、嗅觉灵敏的狼,一个是傲气却十分单纯的羊,这一次“英雄救美”,使得羊爱上了狼,噩梦也就开始了。历史上真实的王韫秀到底有没有经历过"绑架事件"被元载所救,实在无籍可考,不过《长》剧里王韫秀的凶悍性格,绝非天

  • 《十二时辰》里的侠女王韫秀是个大杂烩,正史中的形象让人倒胃口

    历史解密编辑:翻江蜃体育标签:宰相,诗人,唐朝,王忠嗣,李辅国,唐代宗,节度使,唐玄宗,旧唐书,王韫秀,小说家,十二时辰

    王韫秀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出彩,此女既嚣张跋扈,却又一身正气、胆识过人,一看就是个没被社会污染过,但又被娇宠过度的权贵之女。马伯庸在电视剧里给她安排了一个从未出场,但听起来非常牛叉的父亲“王宗汜”。其实这位王宗汜的原型叫“王忠嗣”,是烈士遗孤,也是唐玄宗的干儿子,更是节制四镇兵马的军界扛把子。王忠

  • 仆固怀恩:一念之差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仆固怀恩,怀恩,安史之乱,安禄山,平定,史思明

    唐玄宗在位后期,安禄山发动叛乱,历史上,将这场叛乱称之为安史之乱。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大唐帝国勉强摆平安史之乱以后,新的问题来了——其实早在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就是个病汉,只不过安禄山史思明给了大唐一棒子,让大唐的病发作了而已,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已经陷入混乱状态了。而此时,大唐朝廷则开始了一番清洗——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仆固怀恩,郭子仪,唐代宗,李光弼,安史之乱,回纥

    仆固怀恩被逼反叛是一场政治悲剧,表面上这是一起偶发性的误解,其实质是大唐在安史之乱后,暴露出来的政治矛盾的激化。如果要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第一,李光弼第二,仆固怀恩第三,这个排名应该没有人提出质疑。《旧唐书》记载:“怀恩以寇难已来,一门之内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仆固

  •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为何最终会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仆固怀恩,唐代宗,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宦官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不是业绩出色就能平步青云,一生无虞,福延子孙,很多时候爬得越高,摔得会更惨。仆固怀恩的悲剧,主要原因还是皇帝猜忌心太重,与大唐名将郭子仪同处于一个时代,最后的结局还是难逃皇帝猜忌而造反,也可以反衬出郭子仪能“功高震主”而善终,那当真是步履维艰了!唐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度比

  •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曾大败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安庆绪

    史思明虽然是安禄山的副手,但其能力、残暴、破坏力甚至还在安禄山之上,是唯一一个曾击败过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的叛军将领,尤其是叛乱中期史思明降而复叛,使安史之乱又多延长了一倍以上的时间。叛乱初期,史思明稳固了叛军的后方老巢叛乱初期,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洛阳,即将西进攻打潼关以进入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