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陈子昂还怆然、比柳宗元还孤独,这3首宋词把寂寞写得深入骨髓

比陈子昂还怆然、比柳宗元还孤独,这3首宋词把寂寞写得深入骨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还原剂 访问量:258 更新时间:2024/1/14 22:22:10

我是@最爱宋词,每天陪你读最美的诗词、品最燃的光影,欢迎关注、评论和转发

寂寞是生命的一种常态,当时间染白了我们的青丝,各种各样的寂寞都将一一尝遍。于是最善于在独处中找寻灵魂的文人们都留下了有关寂寞的名篇,李白的寂寞是“举杯邀明月”,杜甫的寂寞是“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唐诗中登顶寂寞峰巅的还得属陈子昂柳宗元。一曲《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将面对历史车轮时的怆然展现得淋漓尽致;一首藏头为“千万孤独”的《江雪》,成为了寂寞的最佳代言,无声胜有声。

相比于磅礴大气的唐诗,婉转细腻的宋词对寂寞的着笔更是不会落了下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赏这样3首有关寂寞的宋词,品味其中深入骨髓的韵味。

01境遇上的寂寞:拣尽寒枝不肯栖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所作,把境遇上的寂寞之态刻画得如此深刻;万籁俱寂夜晚,万物都已经入梦,遭遇人生滑铁卢的苏轼满怀心事,在月光下孤独地徘徊,此时他的身边只有无尽的落寞相伴随。

尽管苏轼在千年后的我们看来十足就是一个乐天派,对一切挫折和困顿最终都能笑看风云。但我相信身处其中其时的苏轼,“寂寞沙洲冷”的感叹才是最真实的状态。

就像余秋雨说只有经历了黄州突围,苏轼才成为了苏东坡:这对中国文化界是无尽的瑰宝,当对于世俗而言是苏轼人生的不幸。

在黄州最初的很多个夜晚,苏轼都在适应着境遇上的巨大落差:从高朋满座到醉卧东坡、从花团锦簇到竹杖听江,只有经历了才能明了其中的寂寞难耐。

这世间遗憾的事很多,最遗憾的莫过于对生活妥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好在苏轼没有这样,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极致:找到了更真实的自我。

于是从黄州突围再到惠州远渡儋州,他从高居庙堂的苏学士变成了走入民间的美食家,从挥斥方遒的太守变成了访贫问苦的先生,慢慢就活成了1000年来最有趣的灵魂。

林语堂说,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品味孤独的时候,你会站在尘世喧嚣外,多少热闹,都与你无关,世人皆醉我独醒。

02情感上的寂寞: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首词是暮年时李清照流落江南时所写,把情感上的寂寞写得感人至深:离开故土、失去爱人的李清照独立支撑着流落在江南,那些曾经的甜蜜往事只能在梦里重现。满地的黄花还有那绵绵细雨,都在让寂寞无限升级。

人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可实际: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人生在世,经历越多,感受越深;茫茫人海,有相遇,也有错过。

尽管以项羽为偶像的李清照英气逼人,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言。其实骨子里的她仍旧是个弱女子,对爱情有着天然的依赖。

不论是年轻时初见赵明诚时地“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还是婚后两人的“读书赌得泼茶香”,再到晚年想念时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论赵明诚现实里有多少缺陷,在她心中总是完美如初。

尘世间,很多事经历过再也无法回头;很多人错过了,再也见不到,唯愿珍惜。原来,人生就是寂寞的旅程:遇到一个相知相爱的人固然是一种幸运,但是这份幸运的保质期或长或短,却终究要散场。

如果没有晚年流落江南的痛苦,李清照最多只是一个才女,在悠闲时光里、在宴会集会上做几首应景之作;只有经历了痛苦和寂寞,她的词才能直指人心,成为“词中女帝”。

03抱负上的寂寞:欲将心事付瑶琴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这首词是岳飞在军营中收到朝廷要和谈时所做,把抱负上的寂寞写得刻骨铭心:一直反对妥协投降的岳飞,坚信抗金事业能成功,但是宋高宗和秦桧却力主召开和议,和金国谈判议和。一腔热血终究是错付,就如同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只能是老死厩中、徒劳一生。深夜无眠时,想要找一人诉说心却找不到一人,只能将心事通过琴声倾诉出去。

尽管岳家军的威名四海皆知,就连1000年后的我们都念念不忘。然而身处政治旋涡中的岳飞,在面对抱负无人欣赏、情节无人支持时的落寞才是真实的。

偏居一隅的南宋熬过了金国,仍旧避免不了被元朝的铁骑践踏的命运。只是那时候,早就在风波亭被冤死的岳飞父子是否仍旧旧恨难平。

纳兰性德说:“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生在世,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如果一生中有幸遇到知己,一定要懂得珍惜。

04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有一种如万箭穿心般的寂寞,大概就是空有理想而无法实现,心有锦绣却无人赏识、胸藏丘壑却无人攀登。就像北岛说的:我们的杯子碰到一起,听到的都是梦碎的声音。

如果你正遭遇境遇上的寂寞,不妨读一读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本心,活出最真的风采;

如果你正遭遇情感上的寂寞,不妨想一想李清照的“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定要抵住外界的诱惑,找寻最纯的爱情;

如果你正遭遇抱负上的寂寞,不妨悟一悟岳飞的“欲将心事付瑶琴”,一定要咬定既定的目标,付诸最大的努力。

人生说到底是一场始于寂寞又终于寂寞的旅行,很多风景只能一个人欣赏,无论走过多少繁华,终究还是要回归安静。愿你在细水长流的平淡中,心怀安宁,品味寂寞,静观人间冷暖。

标签: 陈子昂柳宗元苏轼李清照岳飞杜甫

更多文章

  • 陈子昂这首送别诗,不落前人俗套,格调冲淡高雅,读之扣人心弦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陈子昂,送别诗,感遇,诗人,五言

    六朝以来,文学基本为士族所垄断,为了记录他们日益奢靡的生活,他们创作的诗歌也充满了糜丽的诗风,这种诗风一直影响到初唐诗坛。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以昂扬深邃的哲学思考,古朴苍劲的诗歌风貌,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流,他的诗风与当时的流行诗歌形成强烈反差,是初唐诗坛的一道靓丽风景。元人方回对陈子昂的

  • 陈子昂豪掷三千两买了一把破琴,当众表演摔砸,得到武则天的赏识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陈子昂,武则天,李白,长安,李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唯一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每每读到这首诗,内心便会生出一种悲怆之感,短短二十二个字,似乎有着能让天地动容的魔力。甚至有人觉得单从对生命的感悟而言,陈子昂就超过了李白和辛弃疾,毕竟诗骨的名号可不是凭空得来,而是

  • 走出舒适圈的陈子昂,一出手,即不凡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杨炯,诗人,唐朝,陈子昂,骆宾王,卢照邻,千古名句

    诗人故事初唐陈子昂 03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01公元679年。当初惊才绝艳的王勃已经故去数年,渐渐被世人遗忘;他的好友杨炯还在灵台旁的秘书监里校补典籍,将近而立之年,依然在为即将到来的秩满升迁而奔忙;曾经意气风发的卢照邻此时已经沉疴难愈,久不闻于世人矣;而年逾花甲的骆宾王则身陷囹圄,在御史台的

  • 陈子昂26岁进京赶考,临行跟发小喝酒赋诗,短短4句选入语文课本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陈子昂,诗歌,唐诗,诗人,明月

    空青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引】又要讲到别离了。别离是唐诗宋词中很常见的情感,因为天长海阔、生如浮萍,暂时相逢一朝别离,不知此生何处再聚首。别离又是文学作品中常写常新的奇迹。每一次离别,随着地点、人物、时间、心境的不同,都会衍生出不同的情绪与感慨。虽然发端一致,但具

  • 陈子昂的一首送别诗,哀而不伤,意态从容,明月山川为之动情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陈子昂,明月,诗人,五律,律诗

    在唐代诗坛上,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之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风,拓展了诗歌的艺术空间,赋予唐诗新的生命力。初唐四杰之后,陈子昂凭借其"风骨"、"兴寄"理论,对沿袭已久的六朝文风继续革新。他的诗学理论在唐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变革了旧习,确立了新风

  •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十首古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诗歌,风骨,唐朝,陈子昂,初唐诗人,登幽州台歌

    他是唐初著名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是擅长炒作的大师,他是浪子回头实现逆袭的典型,他是被誉为“唐之诗祖”的天才诗人,他就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陈子昂的前半生不是文艺片,而是一部武侠片。公元659年,陈子昂出生在梓州射洪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他自幼习武,不爱读书,整天都是想着如何行侠仗义,劫富

  • 全史人物评鉴-李德裕 字文饶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李德裕,节度使,宰相,侍郎,唐武宗,尚书

    李德裕字文饶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26日),字文饶,赵州赞皇县(今属河北省)人。李德裕出自赵郡李氏西祖,父李吉甫。初以父荫补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再进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牛党人物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闵等当权,以衔恨其父吉甫,屡次摈斥德裕出外。唐敬

  • 李德裕主政:中古门阀政治最后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裴度,宰相,皇帝,诗人,唐朝,李德裕,唐王朝,中古门阀,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文|过春天经历安史之乱打击的唐王朝,虽然暂时抚平了河朔军人集团垄断地方税收与官位的要求,但周边地区依然是危机四伏。东北的塞外是契丹人连番犯境,西南则有吐蕃和南诏频繁进兵,甚至两次攻入长安,闹得唐朝皇帝丢下皇宫落荒而逃,狼狈至极。在唐王朝内部,地方藩镇与中央部分朝官、宦官等相互交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

  • 李德裕的传奇人生:贵为一朝宰相,食万羊而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德裕,宰相,唐穆宗,唐宣宗,唐武宗,节度使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食万羊”的经典故事,曾经有一位宰相,因改朝换代而遭到贬黜去做地方官,欲找一位僧人探求自己未来的处境。当他询问僧人能否回归朝廷之时,僧人说道:“相公命中注定要吃一万只羊,现在还差500只,因此可以回归。”正当宰相庆幸之时,有一日一位官员来探望他,奉送他500只羊。他便深知自己命中注定

  • 民间故事:李德裕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李德裕,宰相,知县,头领

    李德裕是唐朝的宰相。据说,他被贬崖州后不久,就到黎寨南加纳村定居。他到了黎寨,身穿黎服,口操黎语,人民都把他当作自己人。他天天和父老们一起,砍山种山兰、织鱼网捕鱼,非常勤劳。他还有神奇的本领。有一天,他来到长岗道旁的大榕树底下歇息,找不到可以垫坐的东西,便举手往大榕树一指。那粗大的榕树干一下子便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