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走出舒适圈的陈子昂,一出手,即不凡

走出舒适圈的陈子昂,一出手,即不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诗人故事 访问量:836 更新时间:2024/1/20 8:20:37

诗人故事

初唐陈子昂 03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01

公元679年。

当初惊才绝艳的王勃已经故去数年,渐渐被世人遗忘;他的好友杨炯还在灵台旁的秘书监里校补典籍,将近而立之年,依然在为即将到来的秩满升迁而奔忙;曾经意气风发的卢照邻此时已经沉疴难愈,久不闻于世人矣;而年逾花甲的骆宾王则身陷囹圄,在御史台的牢笼里长吁短叹。

这一切都离弱冠之龄的陈子昂太遥远,虽然卢照邻曾经在他的家乡任职3年,王勃曾经到他的家乡游历,骆宾王也曾经到蜀中平叛。只不过还是弱龄小儿的陈子昂与他们并无交集,“驰侠使气”的富家子弟热衷于跑马射箭,诗文于他而言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

公元686年,杨炯也到了梓州,此时的陈子昂却已经跟着乔知之,随军远赴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征讨同罗、仆固的叛乱。

不过为了心中的理想,刚刚弱冠的陈子昂还是和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走上了京漂之路。调露元年(679)的春天,陈子昂告别父老,顺着长江一路向东而后向北,前往长安。

他最终还是走出了舒适圈,开始向王、杨、卢、骆的世界出发。

02

不知道是不是父亲给他的命题太过于宏大,迅速成长起来的陈子昂诗文中总带着一份超越年龄的沉重和悲壮。当年,他乘舟顺江而下,一路上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也结交了不少新的朋友,于他而言皆是全新的未来。

这一路他写了很多诗,《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江山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白帝城怀古》、《度荆门望楚》、《晚次乐乡县》、《岘山怀古》等诗作,都是他的旅行VLOG。放在现代,这位大哥一定是一位朋友圈达人,而且是一位文艺腔调十足的分享达人。

03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一首《白帝城怀古》。

《白帝城怀古》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现在已经是我们凭吊历史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了。白帝城因其天生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楚夺此地而得以西进,西汉公孙述据此地而割据一方,蜀汉刘备退守白帝城托孤,南宋筑山城而抗御蒙元。故小小一方白帝城却有镇守三峡、拱卫巴楚之美誉。

一方古城,浓缩了数千年巴蜀沧桑。

他乘船经过白帝城时天色已晚,但见夕阳逐渐隐没在苍茫的江水里,悠悠古城激发了他的万千思绪。沧桑城楼曾经拱卫着巴蜀古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可知这荒远地区仍属于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还留存有大禹治水丰功的遗迹。山岩陡峭,地势险峻分流一江碧水。抬头望去,那高大的古树仿佛挺立在白云边上。放眼江上,浓浓雾中唯见帆影片片。

高手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陈子昂的这首诗作历来好评无数,元朝的方回认为它是“唐人律诗之祖”(《瀛奎律髓》卷三);明朝的许学夷认为他此篇可与卢照邻“地道巴陵北”、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二篇并列,皆是“声体尽纯而气象宏远”之作,乃“排律中翘楚,盛唐诸公亦未有相匹者”(《诗源辩体》卷一二)。

明朝胡应麟的评价更高,已然将此作与岑参《送郭仆射节制剑南》、李白《春日还归,寄孟浩然》、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等经典并称,誉为“皆一代大手笔,正法眼,学者朝夕把玩可也”(《诗薮•内编》卷四)。

04

他同一时期的怀古之作还有一首《岘山怀古》,也可圈可点。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南,以山川形胜和名胜古迹著称。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他舟行于此,曾短暂休憩,故有此登高览古一举。

《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三、四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堕泪碣”写的是西晋名臣羊祜的故事。羊大将军镇守襄阳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兴办教育,安抚百姓,使当地富足安定了十余年。据传他死后老百姓为纪念他,便在岘山上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碑落泪,他的继任者杜预将此碑名之为“堕泪碑”。

另,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是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乃古之楚地,后魏、蜀、吴,各个分据,千年风云尽沧桑,多少圣贤早已凋逝在时光里。唯有脚下丘陵静立,远处夕岚间野树隐现,渡口楼亭孤悬。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正在此处缅怀先古而犹疑彷徨。

早在400多年前,羊祜就喜爱游览岘山,终日不倦。他曾经对从行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想来这凌贯古今的沧桑,陈子昂也get到了。明朝的陆时雍评说“子昂古色苍茫,淡淡写意,其趣已足”(《唐诗镜》卷三),甚得此诗真意。

05

不过,在他的一系列出蜀感闻诗中,个人最喜欢的一首却是《度荆门望楚》。

向来不喜欢对于古诗的过度解读,现代诗评家们尤其执着于诗歌的阶级立场解剖,非要从字里行间辨析出几多贬斥和抨击的革命气概来,仿似不如此就对不起诗人们的一番呕心沥血。

哪里就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啦,我相信我们的诗歌大部分都是诗人的心血来潮之作。就像我们到了茫茫大草原,定会不自觉的吼上一句“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都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而已。

《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五律之作,主要是摹写自蜀入楚的沿途风光,却是远近虚实相生,平淡简远的写景佳作。巫峡渐行渐远,章华台历历在目。“章台”出自典故《左传·昭公七年》,为楚子城章华之台。首句用意明了,用“巫峡”和“章台”两个象征意味浓厚的地点交代行程的转换。巴国的山山水水已被抛在身后,荆门在濛濛烟雾中迎面而来,颔联承上下,进一步描写所见之景。

苍茫山野间城邑分落,云海缥缈间古树时隐时现。诗人极目纵览,楚天辽阔,气象舒展。因此诗人兴奋地、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起来:“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想不到我这个狂傲高歌的行客,竟也来到了楚地。

春秋楚国人陆通,字接舆,见时局动荡,便佯狂不仕,被时人称为楚狂。他曾在《凤兮歌》中,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来讽刺孔子。陈子昂在此以楚狂自比,既是触景生情,亦表达了他傲世的激昂之情。

简简单单一首五律,却笔法细腻,结构完整,含而不露,足见陈子昂功力。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子昂“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等句,平淡简远,王、孟二家之祖。明代另一位诗评家邢昉也说此诗“每于结句情深,酷似摩诘”。

在我看来,此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其平淡简远,而在于其中内蕴的那一股少年心气。那才是二十岁的陈子昂应有的朝气和意气,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生命,本来该有的样子。

走出舒适圈的弱冠少年,一出手,即不凡。

更多文章

  • 陈子昂26岁进京赶考,临行跟发小喝酒赋诗,短短4句选入语文课本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陈子昂,诗歌,唐诗,诗人,明月

    空青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引】又要讲到别离了。别离是唐诗宋词中很常见的情感,因为天长海阔、生如浮萍,暂时相逢一朝别离,不知此生何处再聚首。别离又是文学作品中常写常新的奇迹。每一次离别,随着地点、人物、时间、心境的不同,都会衍生出不同的情绪与感慨。虽然发端一致,但具

  • 陈子昂的一首送别诗,哀而不伤,意态从容,明月山川为之动情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陈子昂,明月,诗人,五律,律诗

    在唐代诗坛上,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之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风,拓展了诗歌的艺术空间,赋予唐诗新的生命力。初唐四杰之后,陈子昂凭借其"风骨"、"兴寄"理论,对沿袭已久的六朝文风继续革新。他的诗学理论在唐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变革了旧习,确立了新风

  •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十首古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诗歌,风骨,唐朝,陈子昂,初唐诗人,登幽州台歌

    他是唐初著名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是擅长炒作的大师,他是浪子回头实现逆袭的典型,他是被誉为“唐之诗祖”的天才诗人,他就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陈子昂的前半生不是文艺片,而是一部武侠片。公元659年,陈子昂出生在梓州射洪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他自幼习武,不爱读书,整天都是想着如何行侠仗义,劫富

  • 全史人物评鉴-李德裕 字文饶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李德裕,节度使,宰相,侍郎,唐武宗,尚书

    李德裕字文饶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26日),字文饶,赵州赞皇县(今属河北省)人。李德裕出自赵郡李氏西祖,父李吉甫。初以父荫补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再进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牛党人物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闵等当权,以衔恨其父吉甫,屡次摈斥德裕出外。唐敬

  • 李德裕主政:中古门阀政治最后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裴度,宰相,皇帝,诗人,唐朝,李德裕,唐王朝,中古门阀,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文|过春天经历安史之乱打击的唐王朝,虽然暂时抚平了河朔军人集团垄断地方税收与官位的要求,但周边地区依然是危机四伏。东北的塞外是契丹人连番犯境,西南则有吐蕃和南诏频繁进兵,甚至两次攻入长安,闹得唐朝皇帝丢下皇宫落荒而逃,狼狈至极。在唐王朝内部,地方藩镇与中央部分朝官、宦官等相互交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

  • 李德裕的传奇人生:贵为一朝宰相,食万羊而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德裕,宰相,唐穆宗,唐宣宗,唐武宗,节度使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食万羊”的经典故事,曾经有一位宰相,因改朝换代而遭到贬黜去做地方官,欲找一位僧人探求自己未来的处境。当他询问僧人能否回归朝廷之时,僧人说道:“相公命中注定要吃一万只羊,现在还差500只,因此可以回归。”正当宰相庆幸之时,有一日一位官员来探望他,奉送他500只羊。他便深知自己命中注定

  • 民间故事:李德裕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李德裕,宰相,知县,头领

    李德裕是唐朝的宰相。据说,他被贬崖州后不久,就到黎寨南加纳村定居。他到了黎寨,身穿黎服,口操黎语,人民都把他当作自己人。他天天和父老们一起,砍山种山兰、织鱼网捕鱼,非常勤劳。他还有神奇的本领。有一天,他来到长岗道旁的大榕树底下歇息,找不到可以垫坐的东西,便举手往大榕树一指。那粗大的榕树干一下子便弯了

  • 唐宣宗号称“小太宗”,为何不用贤才,还将李德裕贬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宣宗,李德裕,宰相,唐武宗,宦官

    李德裕是唐朝后期的一代贤相,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称为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唐宣宗李忱是唐朝后期的明君,被后世称为“小太宗”。假如唐宣宗能够重用李德裕,君臣齐心协力,唐朝还是有希望的。然而,唐宣宗非但没有任用李德裕,反而将其贬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贬死崖州846年三月,唐武

  • 晚唐良相李德裕的起伏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德裕,唐武宗,唐文宗,宦官,宰相,皇帝,唐宣宗,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国防部副部长,唐朝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早已没有了唐玄宗时的盛世,尤其是之后的皇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眼看大唐江河日下,李德裕站了出来,近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唐的颓势,在历朝历代都享有高度的美誉。李商隐誉之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范祖禹称赞他“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贤相”。李德裕是如何一步步登上人臣巅峰

  • 晚唐宰相李德裕——与诸葛亮、张居正并列,被后人忽视的千古能臣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德裕,诸葛亮,张居正,宰相,宦官

    序言李德裕,字文饶,河北赵郡赞皇人,是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公元840年李德裕出任宰相,此时正值晚唐,国力衰微,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德裕凭借杰出的政治才能改革积弊,整顿吏治,打击藩镇,北击回纥,一扫往昔颓势,使大唐国力重新振作,因其执政时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