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太多了,真心要排前十名的话,估计很多没上榜的名将们,是要骂娘的。单纯从名气上来看,我认为以下这10位可以上榜。
李靖、李勣、薛仁贵、苏定方、王玄策、王忠嗣、高仙芝、郭子仪、李光弼、高骈。
这10位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名气都是比较大的。其中某些人,甚至多次被写入了各种小说当中,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人。
比如说李靖就成了《封神榜》里的托塔李天王。李勣成了《隋唐演义》中的神机军师。薛仁贵成了《薛仁贵征东》中的应梦贤臣、白袍小将。苏定方成了《说唐》里的大反派。
那么现实中,这些名将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一、李靖,堪称大唐第一战神。
我们都知道,大唐建国的过程中,唐太宗李世民的表现实在是太突出了。这直接导致他手下的那些名将有点儿上不了台面了。
按理说,尉迟恭、程知节、秦琼等人,在历史上也赫赫有名,可他们这些人跟李世民比起来,当然了差了一个档次。李世民是正儿八经的元帅级别的人。
但是李世民长期在北方作战,那么大唐是如何顺利地夺取南方的呢?这就要问问另外两个人了,一个是李孝恭,一个便是李靖。
李孝恭是他们老李家的人,在南方和李世民是一个级别的元帅。不过李孝恭大多数情况只是挂个名,不怎么管事,真正负责南方军事行动的,就是李靖。
在李靖的努力之下,大唐先后平定了南方的萧铣、辅公祏,并且招抚了岭南各部,为唐朝搞定南方立下汗马功劳。
此后李靖又北上与东突厥交战,在贞观三年带领3千骑兵偷袭东突厥老巢,此后更是一举荡平了东突厥。贞观九年,已经退休的李靖,再次挂帅击败吐谷浑。
二、李勣,出将入相。
李勣还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徐茂公。徐茂公早年投奔瓦岗寨,跟着瓦岗寨老大李密投降唐朝以后,徐茂公才算是如鱼得水。
此后的徐茂公,主要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曾经两次击溃薛延陀大军,后又跟随李靖击败东突厥。
徐茂公比尉迟恭等人出色的地方在于,到了唐高宗时期,徐茂公还带兵灭了高句丽。而且不打仗的时候,徐茂公还能治国。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务,真可谓出将入相。
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大家就太熟悉了,他被称为唐太宗的应梦贤臣,又常常以白袍小将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当中。再加上他媳妇儿苦守寒窑十多年的故事,立马使得薛仁贵的人物形象饱满了起来,深入人心。
现实中薛仁贵是在唐太宗贞观末年才参军的,因为在军中屡立战功,所以才得到了唐太宗的提拔。薛仁贵的出现,恰好弥补上了贞观末年,唐朝名将青黄不接的阶段,所以唐太宗非常高兴。
到了唐高宗时期,薛仁贵在灭亡高句丽、击败九姓铁勒等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当然了,薛仁贵也曾经兵败大非川,被吐蕃大军打得丢盔弃甲。不过人家后来又以云州大捷的战绩,荣登唐高宗时期的名将榜首。
四、苏定方,安定西域。
苏定方绝对是被文人黑得最惨的唐朝名将,他本来是个正儿八经的正面形象,但由于唐初正面形象太多了,导致苏定方就被默认成为了反面教材。那么为啥会这样呢?
主要是因为苏定方早年曾经投靠过窦建德、刘黑闼的河北起义军,算是有黑历史的人。到了李世民击败窦建德以后,苏定方这才投奔了大唐。
在李靖灭亡东突厥的过程中,苏定方亲自带领200起兵攻破突厥可汗的牙帐,立下大功。
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开始独当一面,而且强悍到令人发指。他曾经带兵灭亡西突厥,灭亡百济,灭亡西域诸国,将大唐的疆土详细延伸到了中亚咸海一带,直接和波斯接壤了。
也正是苏定方东征西讨时期,使得唐朝的版图达到了巅峰状态,唐高宗坐拥12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这种说法是媒体中常常用来体现王玄策实力的夸张说法,实际上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不可能灭掉一个国家啊!
王玄策本来是被唐太宗派遣到天竺的使者,结果天竺发生内乱,新上台的天竺政府,公然劫掠了唐朝的使团。这还得了?
王玄策逃出来以后,没有急着回去求救,而是一个人跑到吐蕃、尼泊尔一带,以唐朝使者的身份,召集了8千多骑兵,立马杀了回去,灭掉了天竺。
六、王忠嗣,曾预言安禄山会叛乱。
时间到了唐玄宗时期,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和太子李亨的关系非常好。开元十八年,王忠嗣以河西兵马使的身份,带领偷袭吐蕃,取得大胜。
开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北伐契丹,连续三次出击,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打得契丹全军覆没。
天宝初年,王忠嗣先后击败了突厥叶护部落、吐蕃北线的主力,迫使吐谷浑再次依附于大唐。
由于战功太大,王忠嗣先后担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是个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而且他还预言了安禄山叛乱的事情,可惜没人信。
七、高仙芝,曾与阿拉伯军队交战过。
高仙芝也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深受唐玄宗的喜爱。开元二十九年,高仙芝平定了达奚部叛乱。天宝六年,高仙芝平定小勃律国。
高仙芝的主要足迹都在西域地区,天宝九年,高仙芝灭亡揭师国、石国等。因功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右御林大将军。
在天宝十年,高仙芝首次遇到了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当时唐朝称之为大食。双方在怛逻斯城激战数日,可惜由于唐军中的葛逻禄部反水,导致高仙芝战败。不过这一次战败,没有造成什么恶劣影响,也让阿拉伯人见识到了唐军的威力。
安禄山叛乱的时候,高仙芝担任副元帅负责抵挡安禄山叛军。他打算退守潼关以逸待劳,可惜遭到奸臣构陷,最终被唐玄宗所杀。
八、郭子仪,对唐朝有再造之恩。
郭子仪就太出名了,堪称安史之乱后,再造大唐的第一人。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带兵勤王。
郭子仪先后收复了河北、河东等地,从叛军手里夺回了长安和洛阳。这份功劳,对唐朝来说已经算是封顶了。
此后郭子仪又平定过河中兵变,击退过吐蕃、回纥联军。他这一生最精彩的不是军事,而是为人处世。每次打完胜仗,他立马就交出兵权。而且从来都是无怨无悔,因此唐德宗尊称其为尚父。
九、李光弼,唐朝中兴第一人。
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其实有一个人比郭子仪的军功还大,这便是李光弼。李光弼以河东节度副使的身份,带兵在常山、嘉山等地击败叛军,成功守住了太原城。
此后李光弼又与八大节度使合伙讨伐安庆绪,可惜收效甚微。此后叛军内部出现混乱,李光弼主要负责蹲点河阳,防止史思明大军南下。
可以说,没有李光弼,大唐还真的未必能够复兴。只可惜李光弼后来担心自己被奸臣所害,死活不肯入朝受封,结果把自己活活气死了。
十、高骈,晚唐最后的骄傲。
高骈他们祖上全都是唐朝禁军,因此他也早早加入右神策军。公元866年,高骈以安南都护的身份,带兵从南诏手里收复了安南全境,被封为静海军节度使。可以说,现代越南的首都河内,就是高骈一手修筑而成的。
此后高骈长期担任西南地区的封疆大吏,对唐朝忠心耿耿,多次击退南诏的进攻。黄巢起义以后,高骈也屡立大功,多次击败黄巢的起义军,一度成为了唐朝的大救星。
只可惜那时候唐朝已经不得人心了,导致高骈的部下们也蠢蠢欲动。最终使得高骈被手下人所杀,没能立下再造大唐的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