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评选唐朝十大名将,哪些人能进入前十名?李靖、郭子仪当仁不让

评选唐朝十大名将,哪些人能进入前十名?李靖、郭子仪当仁不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摆渡 访问量:2037 更新时间:2024/1/28 8:47:02

唐朝名将太多了,真心要排前十名的话,估计很多没上榜的名将们,是要骂娘的。单纯从名气上来看,我认为以下这10位可以上榜。

李靖、李勣、薛仁贵、苏定方、王玄策、王忠嗣、高仙芝、郭子仪、李光弼、高骈

这10位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名气都是比较大的。其中某些人,甚至多次被写入了各种小说当中,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人。

比如说李靖就成了《封神榜》里的托塔李天王。李勣成了《隋唐演义》中的神机军师。薛仁贵成了《薛仁贵征东》中的应梦贤臣、白袍小将。苏定方成了《说唐》里的大反派。

那么现实中,这些名将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一、李靖,堪称大唐第一战神。

我们都知道,大唐建国的过程中,唐太宗李世民的表现实在是太突出了。这直接导致他手下的那些名将有点儿上不了台面了。

按理说,尉迟恭、程知节、秦琼等人,在历史上也赫赫有名,可他们这些人跟李世民比起来,当然了差了一个档次。李世民是正儿八经的元帅级别的人。

但是李世民长期在北方作战,那么大唐是如何顺利地夺取南方的呢?这就要问问另外两个人了,一个是李孝恭,一个便是李靖。

李孝恭是他们老李家的人,在南方和李世民是一个级别的元帅。不过李孝恭大多数情况只是挂个名,不怎么管事,真正负责南方军事行动的,就是李靖。

在李靖的努力之下,大唐先后平定了南方的萧铣、辅公祏,并且招抚了岭南各部,为唐朝搞定南方立下汗马功劳。

此后李靖又北上与东突厥交战,在贞观三年带领3千骑兵偷袭东突厥老巢,此后更是一举荡平了东突厥。贞观九年,已经退休的李靖,再次挂帅击败吐谷浑。

二、李勣,出将入相。

李勣还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徐茂公。徐茂公早年投奔瓦岗寨,跟着瓦岗寨老大李密投降唐朝以后,徐茂公才算是如鱼得水。

此后的徐茂公,主要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曾经两次击溃薛延陀大军,后又跟随李靖击败东突厥。

徐茂公比尉迟恭等人出色的地方在于,到了唐高宗时期,徐茂公还带兵灭了高句丽。而且不打仗的时候,徐茂公还能治国。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务,真可谓出将入相。

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大家就太熟悉了,他被称为唐太宗的应梦贤臣,又常常以白袍小将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当中。再加上他媳妇儿苦守寒窑十多年的故事,立马使得薛仁贵的人物形象饱满了起来,深入人心。

现实中薛仁贵是在唐太宗贞观末年才参军的,因为在军中屡立战功,所以才得到了唐太宗的提拔。薛仁贵的出现,恰好弥补上了贞观末年,唐朝名将青黄不接的阶段,所以唐太宗非常高兴。

到了唐高宗时期,薛仁贵在灭亡高句丽、击败九姓铁勒等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当然了,薛仁贵也曾经兵败大非川,被吐蕃大军打得丢盔弃甲。不过人家后来又以云州大捷的战绩,荣登唐高宗时期的名将榜首。

四、苏定方,安定西域。

苏定方绝对是被文人黑得最惨的唐朝名将,他本来是个正儿八经的正面形象,但由于唐初正面形象太多了,导致苏定方就被默认成为了反面教材。那么为啥会这样呢?

主要是因为苏定方早年曾经投靠过窦建德刘黑闼的河北起义军,算是有黑历史的人。到了李世民击败窦建德以后,苏定方这才投奔了大唐。

在李靖灭亡东突厥的过程中,苏定方亲自带领200起兵攻破突厥可汗的牙帐,立下大功。

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开始独当一面,而且强悍到令人发指。他曾经带兵灭亡西突厥,灭亡百济,灭亡西域诸国,将大唐的疆土详细延伸到了中亚咸海一带,直接和波斯接壤了。

也正是苏定方东征西讨时期,使得唐朝的版图达到了巅峰状态,唐高宗坐拥12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这种说法是媒体中常常用来体现王玄策实力的夸张说法,实际上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不可能灭掉一个国家啊!

王玄策本来是被唐太宗派遣到天竺的使者,结果天竺发生内乱,新上台的天竺政府,公然劫掠了唐朝的使团。这还得了?

王玄策逃出来以后,没有急着回去求救,而是一个人跑到吐蕃、尼泊尔一带,以唐朝使者的身份,召集了8千多骑兵,立马杀了回去,灭掉了天竺。

六、王忠嗣,曾预言安禄山会叛乱。

时间到了唐玄宗时期,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和太子李亨的关系非常好。开元十八年,王忠嗣以河西兵马使的身份,带领偷袭吐蕃,取得大胜。

开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北伐契丹,连续三次出击,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打得契丹全军覆没。

天宝初年,王忠嗣先后击败了突厥叶护部落、吐蕃北线的主力,迫使吐谷浑再次依附于大唐。

由于战功太大,王忠嗣先后担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是个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而且他还预言了安禄山叛乱的事情,可惜没人信。

七、高仙芝,曾与阿拉伯军队交战过。

高仙芝也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深受唐玄宗的喜爱。开元二十九年,高仙芝平定了达奚部叛乱。天宝六年,高仙芝平定小勃律国。

高仙芝的主要足迹都在西域地区,天宝九年,高仙芝灭亡揭师国、石国等。因功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右御林大将军。

在天宝十年,高仙芝首次遇到了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当时唐朝称之为大食。双方在怛逻斯城激战数日,可惜由于唐军中的葛逻禄部反水,导致高仙芝战败。不过这一次战败,没有造成什么恶劣影响,也让阿拉伯人见识到了唐军的威力。

安禄山叛乱的时候,高仙芝担任副元帅负责抵挡安禄山叛军。他打算退守潼关以逸待劳,可惜遭到奸臣构陷,最终被唐玄宗所杀。

八、郭子仪,对唐朝有再造之恩。

郭子仪就太出名了,堪称安史之乱后,再造大唐的第一人。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带兵勤王。

郭子仪先后收复了河北、河东等地,从叛军手里夺回了长安和洛阳。这份功劳,对唐朝来说已经算是封顶了。

此后郭子仪又平定过河中兵变,击退过吐蕃、回纥联军。他这一生最精彩的不是军事,而是为人处世。每次打完胜仗,他立马就交出兵权。而且从来都是无怨无悔,因此唐德宗尊称其为尚父。

九、李光弼,唐朝中兴第一人。

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其实有一个人比郭子仪的军功还大,这便是李光弼。李光弼以河东节度副使的身份,带兵在常山、嘉山等地击败叛军,成功守住了太原城。

此后李光弼又与八大节度使合伙讨伐安庆绪,可惜收效甚微。此后叛军内部出现混乱,李光弼主要负责蹲点河阳,防止史思明大军南下。

可以说,没有李光弼,大唐还真的未必能够复兴。只可惜李光弼后来担心自己被奸臣所害,死活不肯入朝受封,结果把自己活活气死了。

十、高骈,晚唐最后的骄傲。

高骈他们祖上全都是唐朝禁军,因此他也早早加入右神策军。公元866年,高骈以安南都护的身份,带兵从南诏手里收复了安南全境,被封为静海军节度使。可以说,现代越南的首都河内,就是高骈一手修筑而成的。

此后高骈长期担任西南地区的封疆大吏,对唐朝忠心耿耿,多次击退南诏的进攻。黄巢起义以后,高骈也屡立大功,多次击败黄巢的起义军,一度成为了唐朝的大救星。

只可惜那时候唐朝已经不得人心了,导致高骈的部下们也蠢蠢欲动。最终使得高骈被手下人所杀,没能立下再造大唐的不世之功。

更多文章

  • 平定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郭子仪,安史之乱,唐代宗,唐德宗,仆固怀恩

    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

  • 文比王阳明,武比郭子仪,谋略不输诸葛亮,这个男人却还被骂“笨”?!

    历史解密编辑:美剧院线标签:王守仁,郭子仪,诸葛亮,曾国藩,左宗棠

    △曾国藩画像(官服)有人说,如果要排历史名人榜,曾国藩绝对可以排第一。文,他可以比肩孔子、王阳明,可他家祖上五六百年都是种地的白丁,也不是阳明先生那种不世出的天才少年。武,他能比拟诸葛亮、郭子仪,但他40多岁还连马都不会骑,更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战略专业课程。出身平凡、资质平庸、资源有限,在任何人

  • 郭子仪晚年沉迷女色,后世史学家:不这样做自身难保

    历史解密编辑:贤谈文史标签:皇上,宰相,卢杞,唐朝,郭子仪,唐代宗,御史中丞,五代十国,后世史学家,中国军事制度

    公元764年,69岁的郭子仪打胜仗归来,唐代宗想封他一个大官,郭子仪却说:“给我6个美女”。代宗听后很是无语,说道:“爱卿做六休一,保重身体!”郭子仪竟然来了句:六个也不一定够啊。郭子仪如愿以偿,开心地回家,迫不及待地吩咐下人收拾出几套房间。第二天一大早,六位美人就被送到了郭子仪府上。郭子仪捋了捋胡

  • 郭子仪75岁受皇帝封赏:我只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他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郭子仪,皇帝,唐德宗,唐代宗,唐肃宗,五代十国,唐朝,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於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郭子仪太平本是将军定,不准将军见太平。在战争时期,优秀的将军是皇帝最器重的人,是国家最重要的人,但是在和平时期,将军却成为了皇帝的心头大患,手握兵权的人是不需要讲道理的,皇帝在将军面前也会失去话语权。在历史上,建国杀功臣的例子数不胜数,很多功臣甚至都活不到

  • 郭子仪后裔入闽衍派,郭氏入闽的始祖为郭子仪之孙郭嵩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郭子仪,郭嵩,始祖,进士,宰相,中书令

    郭氏的祖先,原是周文王之弟“號”公,“虢”与 “郭”,古音相同,后世遂称之为郭公。《唐书宰相世系 表》云:“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弟號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后来虢叔的裔孙序又被封于阳曲,从此开始正名为“郭公”。按阳曲县在今山西太原之北,故太原便成为天下郭姓的共同郡望:即郭氏始祖出自太原。郭氏

  • 郭子仪击溃10余万叛军收复洛阳,回纥参战对李唐平叛作用并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叛军,唐军,平定,画家,郭子仪,安庆绪,洛阳市,五代十国,李唐(宋朝)

    唐朝安史之乱中,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后,局势一度向着有利于李唐的方向发展,最关键的阶段就是,唐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令广平王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十余万,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安庆绪退守相州,叛乱有旦夕可破之势,可以说在相州之战前,唐肃宗已经看到了足以令自己成为中兴之主的功绩。在唐军一路东进

  • 郭子仪经历七朝,为何能屹立不倒?就看人这一点,一般人比不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宰相,旧唐书

    郭子仪,是唐朝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少年时入军,成为了一名军官,但却一直没机会施展手脚。等到安史之乱后,郭子仪与广平王一起收复长安,因功勋卓著被封为“代国公”。后来,相州兵败,郭子仪需承担管理责任被免除兵权。公元763年,长安被攻陷,政府不得不启用郭子仪,让他去平定战乱。据载,郭子仪共有八子八女。

  • 吐蕃只有40万人,为何能攻入长安15天?郭子仪是怎么夺回长安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郭子仪,吐蕃,松赞干布,吐谷浑,唐代宗,长安

    任何强大的民族,从来都不是以人口论的,而是要看他们是否团结。当年蒙古铁骑不过20多万人,却能够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建立天下无敌的大蒙古国。清朝入关的时候,也不过只有10多万八旗兵,但是却能够统一天下,维持了276年之久的统治。当年金国的女真人,也只有10多万的部队,甚至打算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宋朝。可他们

  • 70多岁郭子仪战功显赫,不要高官厚禄只求6美人,却是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郭子仪,安禄山,唐玄宗,唐肃宗,李光弼,唐代宗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出自于白居易《长恨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后世代代相传。自古帝王多薄情在唐玄宗末年,却一反常态,帝王将相不爱江山却独爱美人,以至于后代君王都以此为戒,避免失江山的悲惨结局,重蹈覆辙。在现代研究中,一反唐玄宗被美色葬送的推

  •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睡觉从来不关门,被人笑话,却得以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程哥历史观标签:郭子仪,唐朝,安禄山,唐肃宗,史思明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睡觉从来不关门,被人笑话,却得以安享晚年文|程哥历史观历代王朝想要稳固根基,帝王们的身边没有一两个贤才是万万不行的,有了这些人的鼎力相助才能尽早实现一统江山的大业。许多武将在打江山的过程中立下过重大功劳,或是保护帝王有功,最后被赐予了相当有分量的职位,更有甚者被封为王侯,拥有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