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和沈括翻脸:不管和谁相处,要看清人性的三个真相

苏轼和沈括翻脸:不管和谁相处,要看清人性的三个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布衣粗食68 访问量:1705 更新时间:2024/1/15 17:43:32

看清一个人很难,与人交心更难。

北宋时,苏轼沈括,都是才子,还一起共事,却闹到翻脸的地步。

才子们的较量,给我们提个醒: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宏图,踩着别人往上走,让人难以提防。

因而,不管你和任何人打交道,都要看清人性的真相,不要被虚假的外表迷惑。

01

习惯性反驳, 最愚蠢。

沈括,一个比苏轼大五岁的人,也是晚六年中进士的人。一前一后进入崇文院工作,惺惺相惜。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两个才高八斗的人在一起,免不了要争执几句,起码是要“咬文嚼字”的。

苏轼头脑灵活,善于雄辩,因而赢的机会更多。

正如《沈括集》所云:“(沈)括素与苏轼同在馆阁,轼论事与时异,补外。”

到了安石变法时,苏轼站出来反对,沈括则表示支持。从而,两个人互相反驳的机会更多了,并且有了政治上的分歧。

心理学上,有一种行为叫“病理性诡辩”,也就是说一个人靠反驳别人,突出自己,寻找存在感。若是对方被反驳之后,表示出愤怒、哀伤、无奈等状态,反驳者就会洋洋得意。

但凡别人喜欢的,他都不喜欢。遇到这样的“他”,就要注意了。若是你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和对方翻脸。

打个比方。

你说创新就是好,可以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若是创新成功了,就能变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财富和名气,一定不少。

他说,创新有什么用,要知道,枪打出头鸟。人越冒尖,越会被人碾压,还要注意有暗箭。

一正一反两个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让沟通存在困难,也是低情商的行为。

《道德经》有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若你不想与人结怨,那就记住,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你对别人的观点,表示支持,或者默许,彼此都会舒服。

02

损人就能利己,一厢情愿。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好,同时不希望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这是利己主义。

好的人生,是会利他的,但是无法排除“利己”的一切想法。

沈括站在“王安石变法”的这一边,因此对反对变法的苏轼,耿耿于怀。想一想,若是能把反对变法的绊倒,那么变法的人就越发高大了,并且能以此得到上司的认可,仕途也会更顺。

沈括任职两浙访察使,去杭州出差,苏轼在杭州当差。

两个老熟人见面,聊起了民生,也讲到了诗词歌赋。苏轼还把一些诗词,抄写给了沈括,以此表示真诚待人。

沈括从诗句里抠出几个字,认为涉嫌诽谤朝政,上报到皇上那里,但一时间没有掀起波澜。

过了几年,苏轼去湖州当差,写了《湖州谢上表》,有些句子过于激烈,很快被其死对头李定等,抓住了把柄,创造了乌台诗案。

苏轼也因案件入狱。

损人利己的行为最可耻,人人都厌恶。但是我们不能把这样的人性,彻底根除。

同事之间,勾心斗角。一旦把竞争对手碾压下去了,自己更有机会被提拔加薪,这是真实的想法。

当同事被提拔的时候,自己会心痒痒,有一种把人抓下来的想法。

“螃蟹效应”告诉我们,在人多的地方,你要是出类拔萃,就会被很多人抓住,直到你跌落下来为止。若是别人爬高了,你也会抓住他。

事实上,损人,就能利己,这是一厢情愿的。

有人说:“强者人抬人,弱者人踩人。”

踩下别人,不如给人一点推动力。当别人登高之后,自己还能借一点力量。就是别人不能借力给你,起码你没有与人翻脸,还能和颜悦色地对话。

03

趋炎附势,人之常情。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这样的道理,通俗易懂,也体现了人性。

我们经常想,要是可以巴结有钱有势的人,被拉一把就能迅速崛起了。靠近那些底层的人,毫无意义。

可是,我们还要懂得“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别缺少了做人的远见。

王安石变法开始被否定时,沈括站出来,例举了变法的很多弊端。其“风吹两边倒”的格局,就非常明显了。连皇帝,也对其为人,有些厌恶了。

沈括被派往抵御西夏的战场,一开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后来,兵败永乐,导致宋军损失两万多人。他的仕途,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苏轼重新被用。沈括希望能与其和好,但是人情再也回不到当初了。

再往后,苏轼的人生沉沉浮浮,去了惠州等地,沈括开始淡出职场,专注写《梦溪笔谈》。两个人的交集,越发减少。

“日落西山你不配,东山再起你不配”,这句话,提醒了很多人,也让很多失意的人,记住了曾经踩自己的人。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对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不要太较真了,任其去折腾吧。人要强大,多半是靠自己的。

04

很喜欢一句话:“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价值互换,而不是感情。”

人性是复杂的,但深入感悟,都存在利己、排他、攀高踩低等特点。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也同时存在一个人身上。

若我们看不清人性,那就按兵不动,慢慢来,让时间证明一切。

真正靠谱的人,不是没有人性之恶,而是懂得克制,日子过得很自律,并且持续性提升自己的修养。

对于社会,我们要惩恶扬善;对于个人,内心要正能胜邪。

总而言之,靠自己,做好自己,问心无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

  • 天上打雷,雷公会掉落一物?科学家沈括:我捡到过!

    历史解密编辑:烟台美食探店标签:沈括,梦溪笔谈,宋太祖,斧头,霹雳,雨师

    因为美,欧的电影和电子游戏在大,很受欢迎,中国的年轻一代知道“锤子”。在欧,北部的神话,雷神之锤的主人是传说中掌管战争和农业的神,托尔,是丰饶之神。不得不承认,西方文化输出很厉害,比我们传统文化强。例如,很多人知道风伯,雨师,雷公和电母负责传播云和雨、雷电,但很少有人听说过“雷斧”或“霹雳斧”。“雷

  • 科学全才沈括有多博学?一生有哪些著作?其成就对后世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哈皮皮标签:沈括,宋神宗,宋朝,科学

    《宋史·沈括传》的作者是这样形容沈括的:“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如他的《南郊式》,修改简化了皇帝的“郊祭”仪式,节约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他也曾学医、行医,成功地救治过重病病人,并著有医书《别次伤寒》《灵苑方》《良方》等。在出使契丹时,他沿途随时观察着

  • 梦溪“新”谈,携手启航,沈括小学诞生了一支“余杭教育铁军先锋号”

    历史解密编辑:钱江晚报标签:沈括,梦溪,班主任,中学,学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高瑶琼 刘怡婷日前,沈括小学“高瑶琼名班主任工作室”带领的班主任团队历时一年的努力,成功获评“余杭教育铁军先锋号”荣誉称号。2020年8月扬帆启航的沈括小学是一所朝气蓬勃的学校,有一支“铸梦、善思、求索、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高瑶琼名班主任工作室”秉承学校“专心致意

  • 沈括故事串说:揭发苏轼、错评唐诗,却被外国学者称科学史坐标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沈括,苏轼,王安石,白居易,宋神宗,科学史

    纪昀评价说沈括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洽,於当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钟律尤所究心,他是北宋的政治家、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根据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在长大后会有所成就的人,十有八九便自幼好学。沈括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幼时的他身体羸弱,跟邻家贪玩的小孩子比起来,他便拥有很多时间去通过

  • 沈括出使大辽,归国后制作出“高科技”,宋神宗觉得非常棒!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沈括,宋朝,宋神宗,数学家,梦溪笔谈,物理学家

    在北宋年间,宋辽之间的关系紧张而又复杂,特别是神宗皇帝当政,两国的疆土问题的紧张程度,尤为严重。公元1075年,宋神宗派沈括出使辽国谈判,同时他还肩负秘密任务,沈括回国后,还献上一件高科技的“宝贝”,让神宗皇帝龙颜大悦,究竟是什么“宝贝”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

  • 沈括与《梦溪笔谈》博学善文 无所不通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梦溪笔谈,沈括,王安石,宋史,子部

    原标题:海南周刊丨沈括与《梦溪笔谈》 博学善文 无所不通文\\本刊特约撰稿 金满楼北宋时期有三大笔记,分别为《容斋随笔》《困学纪闻》和《梦溪笔谈》。其中,《梦溪笔谈》被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那么,《梦溪笔谈》缘何获得如此殊荣呢?沈括其人,何以成书《梦溪笔谈》是北宋官员沈括

  • 熟蛋返生是骗人,但1000年前的沈括记载,有人能把熟肉变回活牛羊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沈括,梦溪笔谈,熟肉,返生,王安石,宋神宗

    首先声明,近日被报道的郑州某校长用意念让“熟蛋返生孵小鸡”一事,笔者认为非常荒谬可笑,该学校所谓的研究项目无非是打着开发大脑的噱头骗钱。这不光是骗人,也可能这一群人走火入魔了,产生幻想症,自欺欺人。再说,想让别人相信他们的鬼把戏,必须先强迫自己深信不疑。如果这件事放在没有网络的八九十年代,肯定不会有

  • 沈括为何陷害苏东坡?“乌台诗案”给苏东坡的创作带来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沈括,苏轼,乌台诗案,宋神宗,王安石,秦观,苏东坡,弦乐器,香草

    熙宁六年,苏轼在家中招待沈括。酒过三巡,苏轼把自己的作品一股脑摊开,任由沈括摘录。岂料沈括拿着诗稿状告苏轼诽谤朝政,苏轼因此被投入监狱,差点丧命,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北宋中期,由“王安石变法”引发党争,苏轼因为上书批评新政的弊端而遭到打压,于是他自请外放,被宋神宗任命为杭州通判,离开了京城。酒

  • 写《梦溪笔谈》的沈括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沈括,朱熹,苏轼,毕升,王安石,科学家,梦溪笔谈,地理学家,动物学家,中国考古学家

    ◎沈括塑像 一进梦溪园正门就看到了沈括的塑像,身着布衣,右手拿书,完全是一副学者的造型,雕塑背面刻有沈括的生平概况。1沈括(1031-1095年),北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在各地为官,晚年被贬,谪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在这里,他完成了留传至今的一部巨著《梦溪笔谈》。按现在的学科分类来看,沈

  • “北宋最为博学之人”沈括,有着怎样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沈括,王安石,宋军,梦溪笔谈,沈周,生物学家,历史地理学家,物理学家,宋朝

    沈括(1032——1096),杭州钱塘县人(今浙江杭州),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其在科学领域成就卓著。沈括出生时,北宋王朝已立国七十余年,此时的宋朝,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对此,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