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怀念老师,陈师道一首“爱情诗”成千古名作,却被骂:不伦不类

为怀念老师,陈师道一首“爱情诗”成千古名作,却被骂:不伦不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 访问量:3672 更新时间:2024/1/15 19:40:45

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许多学生开始“谢师”。

在古时中国,最受尊重的人是谁?

是皇帝?

是父母?

还有一个人,超越权威血缘关系的存在,受到世人的尊重,他就是老师。

古人最是尊师重道,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而古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在宋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老师去世了,他写下一首爱情诗,却感动世人900年。

这位“另类”的诗人,名陈师道

妾薄命·为曾南丰作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妾薄命》是乐府旧题,多是写男女痴怨的爱情主题。

如果没有后面的“为曾南丰作”,许多人会将这首诗看作是爱情诗。

而事实上,这是陈师道写给老师曾巩的悼亡诗。

曾南丰,是曾巩,他是陈师道的老师。

师徒的缘份起于一次谒见。

陈师道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他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曾官至三司盐铁副使,父亲曾官至国子博士,可好景不长,到了陈师道时,家道中落。

童年时,过得非常困苦,可他勤奋好学,才学出众。

十六岁时,有人推荐他去见曾巩。

曾巩,世称“南丰先生”,在当时的官场和坛上,都备受尊重和推崇。

陈师道带着作品,拜见了曾巩。

曾巩一看他的文章,喜欢得不得了,不停点赞,当下,就将陈师道收为弟子,悉心教导他。

也许,曾巩的看重和教导,给陈师道带来了久违的温暖。

曾巩还为陈师道推荐官职。

可是,还没等朝廷指令,曾巩就去世了。

苏轼也喜欢陈师道。

这一年,苏轼在徐州为官,陈师道前往拜谒。

一见面,苏轼就喜欢上了眼前这个年轻人,他指点他的诗文,指点完了就问:要不,我收你当弟子吧。

能拜在苏轼门下,是多少梦寐以求的事,换作普通人,早跪在地上拜师了。

可陈师道却拒绝了。

陈师道对曾巩极其忠诚,誓不改投他师,他曾写下“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的诗句。

一瓣香,即一炷香,指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虔诚。

曾南丰,就是曾巩。

啥意思?

不好意思了,苏老师,我只点了一炷香,已经虔诚地奉给曾老师了。

拒绝了做苏轼的徒弟,苏轼却更看重陈师道。

“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与《红楼梦》中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异曲同工之妙。

元丰六年,曾巩去世了。

陈师道非常悲痛,作为弟子,他写诗怀念这位恩师。

这首《妾薄命·为曾南丰作》就是一首悼亡名作。

妾薄命·为曾南丰作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陈师道的悼亡诗,写得与众不同。

他以女子哀恸丈夫的口吻诉说着对老师曾巩的怀念。

丈夫去世了,女子太过悲伤。

女子说,我受丈夫的恩惠太多了,还没有好好侍奉他,他就撒手人寰了。

女子放声大哭,她的哭声,响彻云天,她的泪水,流到了黄泉。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饱含得那是一种歇斯底里的无奈。

伤心过后,陈师道明白,曾巩去世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

他陷入了深深的悲伤。

残叶落地,秋风再也不能把它吹回故枝;空旷的山野中,花儿寂寞地开放,一片惨红。

他痛苦难当,老师已经走了,曾经受过的恩惠,他再也无法报答了,他恨不得“杀身相从”。

以女子对丈夫的情感,来比喻学生对师长的情感,确实很特别。

以男女之情写师生之谊,古来少之。

陈衍《宋诗精华录》表示:比拟终嫌不伦。

有些人说,用爱情写诗生情谊,有些不尊重。

事实上,古人很含蓄,在《诗经》、《楚辞》中,比兴的手法并不陌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屈原将自己比喻为香草,将君主比喻为美人。美人采摘香草,意为任用贤能之士。

陈师道用男女之情比拟师生之谊,也比生硬的直叙显得更加生动,情感刻画得更加深刻。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一句,陈师道心底的悲痛呼之欲出,感动人心。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是亲亲你,有的人,对你要求严厉,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是爱的表现方式,没有谁对没错,没有谁更高级。

诗友们,你说是吗?

标签: 陈师道苏轼妾薄命爱情诗曾巩

更多文章

  • 陈师道,李清照的姨父,为一件衣服被冻病亡,孤芳自赏地凄凉谢幕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陈师道,李清照,苏轼,黄庭坚,杜甫

    陈师道: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他的名气很大,但凭良心说,真正识得他的人应该是很少,这不仅仅说他的诗文,即使人生也少有人关注,这似乎与他的“苏门弟子”的身份不太相符,此人便是陈师道。提起苦吟诗人,头脑中便立即会想起“郊寒岛瘦”这个词,但好像没人知道宋代也有一帮苦吟者,而最具代表性的则非陈师道莫属了。书

  • 瀛奎律髓107·卷42寄赠类,陈师道寄岳父五律,方回评价学杜逼真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五律,述怀,方回,律诗,诗人,宋朝,陈师道,瀛奎律髓

    前言方回在瀛奎律髓第42卷中,选录了38首五言律诗,唐人五律有23首,宋人五律有15首。在宋人的这些作品中,最受好评的是陈师道写给岳父的一首诗。一、穷人陈师道陈师道《寄外舅郭大夫》: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陈师道江西诗派的代表诗

  • 陈师道在冬日里写下的这一首诗,尽显豁达情怀,不愧为苏门学士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陈师道,平野,一首,诗人,人语,乡愁

    季节摇落繁华,岁月渐行渐远,时光带着我们走进了深邃沉稳的冬季。菊暗荷枯,北风猎猎,清霜飞雪,季节深处,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寒凉萦绕心间。很喜欢北宋诗人陈师道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写尽了冬日的温暖宁静。陈师道三十八岁时,由徐州教授改任颖州教授。这次调动,是由于他私送被贬杭州的苏轼

  • 苏门四学士张耒的十首诗词,其诗词平易流丽明快,语言香浓婉约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张耒,苏门,苏轼,诗词,白居易,黄庭坚

    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和秦观、黄庭坚、晁补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他的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他就是张耒(lěi)。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进士出身,他的外祖父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

  • 张耒:他是苏东坡的弟子,诗文洋洋大观,为何现在竟没几人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张耒,苏轼,黄庭坚,白居易,苏辙,苏东坡,弦乐器,王安石,书法家

    张耒:淹留君莫叹,荣辱竟虚空要说文学史上被低估的人物,张耒绝对位列其中,按说他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在老师和学友们都故亡后,一人独撑苏门旗帜,以闻道苏轼自负,仍作为文坛中流砥柱,传道受业,光大文风。故《宋史》称其:“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被低估或被忽视也很正常,先生东坡就不用说了,那秦观有“两情

  • 《千家诗》116《夏日》张耒 |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夏日,千家诗,月影,燕雀,诗人

    夏 日宋·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译文: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

  • 晁补之:心中有梅,眼中方得见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边边标签:晁补,中香,梅香,梅花,桃花

    「人生每个边上,都有风景美丽。」图文原创:人生边边欢迎转载,谢绝抄袭01骨相美人骨,世间罕见。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这段论述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世间皮相美者不多见,骨相美者更是罕有。皮囊与灵魂,就这样清晰地被界定出来,一语惊醒梦中人。用同样的准

  • 经典古文 |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晁补,新城游北山记,苏轼,宋神宗,诗词,鸡肋集

    每天读一篇古文试试看,发现不一样的自己!畅读经典,莹目怡心。 天清而明: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地深而幽: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这篇文章写得有声有色,画面感极强,景物幽深之处,如同身临其境。语言简洁精炼,恐怖氛围烘托得尤其突

  • 晁补之一首《忆少年·别历下》,在不舍中感叹世事无常,年华易逝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诗词,苏轼,宋朝,唐朝,刘禹锡,陶渊明,晁补之,古典乐,世事无常,唐宋八大家,忆少年·别历下

    对于“苏门四学士”的诗词,前段时间陆续学习了不少,但唯独没有学习过晁补之的诗词。究其原因,大概就是从众心理所致。现如今,网络上流传很多秦观、黄庭坚的诗词,张耒稍微逊色,但也有一部分拥趸,唯独晁补之显得悄无声息。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晁补之竟然是我们山东老乡,今山东菏泽巨野人。他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

  • 吴越王写给妻子的信,被晁补之写进诗里,七个字堪称情书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吴王,唐朝,朝代,宋朝,吴越国,吴越王,晁补之,古典乐,唐宋八大家

    问起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顺序,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秦汉两晋隋,唐宋元明清”这朝代歌。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的朝代历史,就这么简单概括了。其实每个朝代更迭之间,都有一段过程。尤其是唐宋之间,更为错综复杂。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宋朝建立,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五代轮番上阵,十国也跃跃欲试。城头变幻的大王旗如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