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哉亭
宋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陈师道都不知道自己是官几代了,不过到他的时候,却已经穷的不得行,好在家里虽然没有遗传金银财宝,却遗传了一个好脑子。
他自己又勤奋好学,娶了一个好媳妇,因为穷,妻女就吃住在岳父家里。
16岁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章泰斗曾巩,一看到他的文章,就称赞他将以文章著名:当时的陈师道还籍籍无名,曾巩留着陈师道,让他在他的门下读书。
这个陈师道虽然穷,但是脾气倔,嫌弃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也不去应试。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但是陈师道是个白衣,这事就不了了之。
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去拜见他,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拒绝了抛来的橄榄枝。
直到任翰林学士的苏轼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这才上任。四年后,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结果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
陈师道穷是穷,交游还是蛮挑剔的。
后来苏轼任颍州太守,说要收陈师道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说我的老师是曾巩曾南丰,婉言推辞。苏轼却没有不高兴,仍旧指导,提携。
就是因为这个吧,后来陈师道被当做苏轼余党,罢职回家。
他不沾苏轼的光,却仍要跳苏轼的“坑”。
虽然陈师道后来曾又起任为官,但还没有上任,就病逝了。
快哉亭位于徐州,是苏轼起的名字,写这首诗,算是对苏轼的致敬吧。不过陈师道还有一个身份:
元代诗人方回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一祖三宗”在诗坛上是很有名气的。
这首诗,就颇有老杜的气概。比如起句与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境地相仿。
第三联是名句。那横空而过的飞鸟,正是人生匆匆的象征。杜甫诗说:“仰看一鸟过,虚负百年身。”唉,人生倏忽如鸟过,可与此句同参。
当然也和杜甫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诗意相仿佛。方回说“如‘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确实越读越有意味。
这样看来,陈师道认为曾巩是他的恩师,虽然他很敬重苏轼,但是在诗句里,还是流淌着老杜的血液呀!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