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寇准:因为贪玩被父母暴打,结果竟然“打”出来一个丞相

寇准:因为贪玩被父母暴打,结果竟然“打”出来一个丞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非遗守艺人 访问量:3359 更新时间:2024/1/20 17:19:41

寇准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父亲去世后仍不见收敛。母亲恨极,拿起秤砣就他砸去,没想到,这一砸就砸出个丞相来。

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是状元出身。寇准从小就很调皮,天天跟着小伙伴们疯玩,不思进取。

然而,这种衣食无忧的日子没过多久,厄运就降临到他的头上,父亲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孤儿寡母的,日子渐渐艰难起来。

可即便如此,寇准依旧像父亲在时一样,整天和一些公子哥飞鹰走狗,遛鸟斗鸡,就是不学习。

依旧是一副二世祖的做派。

可此时的寇母却十分辛苦,既当爹又当娘,所有的重担、责任,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这倒没啥,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但寇母看到儿子成天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内心很痛苦,真是又气又急。

有一次,寇准出去疯玩回来后,看到母亲黑着脸,一句话也没和他说。正在纳闷之时,就见母亲转过身去,拿起秤砣就向他砸来。

他下意识地抱着头躲了一下,这下秤砣没有砸在他头上,也没有砸他身上,而是砸在他的脚上,顿时血流如柱。

寇母一下子也慌了神,赶紧跑过去抱着儿子大哭起来:

“孩子,不是娘狠心,不让你玩,你爹已经不在了,你还不努力学习,咱们以后要怎么办?”

寇准当时也懵了,不知道如是好,和母亲抱在一起哭。

事后,寇准想明白了,确实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发誓要努力读书,争取和父亲一样,考个状元回来,让母亲高兴。

从此,寇准就远离那些玩伴,一心在家读书学习。

寇准虽然顽劣,但还是很聪明的,记忆力也非好,好多书他都能熟背。

寇准开始努力上进时,太祖还在世,他就按照宋朝初年参加进士考试的内容去准备。

古代的科举考试也如现在的高考一样,是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有:诗、赋、论,策、《论语》、《春秋》或者《礼记》,而《论语》、《春秋》或者《礼记》的内容对寇准来说,是小菜一碟,背书是他的强项。

寇准除了学好这些考试内容,还博览群书,所以他的诗功底好。

在母亲的严厉的教育下,寇准19岁时就考中了进士。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做到宰相。

在做宰相时,他还经常摸着自己脚上的疤痕遥想往事,有时候甚至还会流泪,可能是太怀念自己母亲吧。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父亲在教育中的角色是严厉的,母亲则会表现出慈爱的一面。

然而,当父亲缺位时,本该慈爱的母亲就不得不扮演严父的角色,否则,孩子就不受管教,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寇准的母亲就是在他父亲去世后,把严父的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当然,现在社会不提倡体罚孩子,但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每个家长都责无旁贷。

寇准小时候如果没有母亲的严加管教,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平凡如你我。

对于寇母的“严父”形象你怎么看呢?

更多文章

  • 两度为相的寇准刚直足智、不畏皇权、闻过则喜

    历史解密编辑:认真的罗刹标签:寇准,张咏,宰相,皇帝,宋朝,诗人,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历史开讲#公元1023年,被贬雷州两度为相的寇准在雷州凄然离世。寇准(961一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名相,以果敢直谏著称。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准的为人行事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一、是不畏皇权、敢于直谏、刚直足智端拱二年(989年)寇

  • 如何劝宰相多读书?好友说了八个字,寇准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寇准,宰相,张咏,宋太宗,魏征,读书

    《论语》有云:“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在这纷纷扰扰的环境中,能得一两个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知己好友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然而很多时候,朋友间最好的组合不是相似而是互补。北宋名臣寇准是个出了名的直性子,最不善察言观色,但也正是因为有见解又是直言敢谏的性格才使他得到宋太宗的赏识。端拱二年,寇准在启

  • 寇准:他位“渭南三贤”之首,却同苏东坡一样横遭贬谪,魂归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寇准,苏轼,宰相,丁谓,赵恒,宋太宗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对于寇准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戏剧,我虽然没听过刘兰芳的评书,但戏剧有关杨家将的剧中,总会出现这寇老西儿的形象,所以,一个风趣机智,正直不阿的好干部便一直常存脑海中,加上不知何时看了那电视剧《寇老西儿》,更是加深了这样的印象。寇准不是山西人,而是陕西人,这个我倒是早就知道,

  • 寇准穿皇袍,皇帝很生气,有人骂了他一句,反而救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标签:寇准,皇帝,王旦,赵恒,宰相

    皇袍是皇帝的专属用品,别人谁穿了都是僭越,是造反,别说穿,碰都碰不得。可是寇准不但穿了,而且还那么理直气壮,穿着龙袍,骑着大马,一路狂奔炫耀!寇准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以忠直著称,面对国家危机,他总是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但因为过于刚直,屡受迫害,仕途几起几落。这次他准备跟宋真宗PK吗?当然不是,说

  • 铡美案、寇准背靴、程咬金,豫剧的戏词忒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有趣故事标签:寇准背靴,程咬金,豫剧,铡美案,评剧

    豫剧和其他剧种不同之处,在于豫剧最不讲章法(乱弹的后代),也就是说对于格律限制最少,唱腔如此,唱词更是如此,这主要原因还是豫剧的平民性决定的,这也是豫剧得以迅速发展为全国第一大地方剧种的原因所在。单说唱词,先看铡美案包公与陈士美的对唱:陈世美唱:有人告我啥凭据?包公唱:要凭据,有凭据,人命大状拿手里

  • “澶渊之盟”是名相寇准发起的一场“货币战争”?北宋成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寇准,澶渊之盟,宋军,赵恒,辽国

    引子:北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期,宋、辽两国经过多年鏖战,尤其是几场大规模战争下来,双方人员、物资损失极大,将士均感疲惫。公元1004年秋,辽军再次大举南下,杀至定州,与在此筑垒防御宋军形成对峙 。双方都无法形成绝对优势,谁都不能一口吃掉对方 。两军就这么僵持着、干耗着。澶渊之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代

  • 宋朝著名宰相寇准并不是山西人,为何会被叫做“寇老西儿”?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寇准,山西,宰相,宋朝,皇帝,太宗,诗人,古典乐,寇老西儿,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不少。像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刘邦时期的萧何,秦始皇手下的李斯,以及齐桓公麾下的管仲等等。他们都身居大才,为国家国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宋朝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左右也有一名非常厉害的宰相名叫寇准,而在后世的评书以及民间传记中,都亲切的称寇准为“寇老西儿”。但是大家不知道

  • 大争之宋(增二)寇准罢相后,宋真宗让李迪接任,为何遭到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寇准,赵恒,李迪,丁谓,宰相

    在宋真宗赵恒执政的中晚期,宋朝出现了严重的党争,史称天禧党争。这次党争的双方是以寇准为首的北方党和以丁谓、王钦若为首的南方党,双方展开政治上的争权夺利,搞得朝廷乌烟瘴气,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政治混乱。赵恒也因此而大权旁落,无法主导朝廷政治的方向。于是赵恒立刘娥为皇后,授予其代理朝政的权力。刘娥上台后联

  • 名相寇准:他把南宋的屈辱推迟了上百年,却把自己推向绝境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寇准,赵恒,宰相,丁谓,王钦若,皇上

    一、兵临城下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20万辽军再次攻打大宋。大军长驱直入,向宋朝都城开封一路进犯。这已经说不上是辽国第多少次进攻大宋了。已经登基7年的宋真宗站在开封城头,看着远方的旌旗飘摇,好像遍地都是辽军一样。胆战心惊之余,他不觉有些心神恍惚。他记得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辽国进犯的

  • 大争之宋(六章)为何寇准不顾同僚反对,坚持借天书事件出任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寇准,丁谓,宰相,赵恒,王钦若,王旦

    北宋名臣寇准一生的政治生涯堪称跌宕起伏,既有拥立宋真宗的大功,也有澶渊之盟的巅峰,还有因天禧党争的失败而被一撸到底的窘迫。他多次进入政事堂出任参知政事,位列副相之中,却很难挤到首相的位置。在天禧年后,他好不容易借着王旦去世和王钦若获罪的契机,终于回到汴梁出任首相,却又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他并不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