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父亲去世后仍不见收敛。母亲恨极,拿起秤砣就向他砸去,没想到,这一砸就砸出个丞相来。
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是状元出身。寇准从小就很调皮,天天跟着小伙伴们疯玩,不思进取。
然而,这种衣食无忧的日子没过多久,厄运就降临到他的头上,父亲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孤儿寡母的,日子渐渐艰难起来。
可即便如此,寇准依旧像父亲在时一样,整天和一些公子哥飞鹰走狗,遛鸟斗鸡,就是不学习。
依旧是一副二世祖的做派。
可此时的寇母却十分辛苦,既当爹又当娘,所有的重担、责任,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这倒没啥,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但寇母看到儿子成天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内心很痛苦,真是又气又急。
有一次,寇准出去疯玩回来后,看到母亲黑着脸,一句话也没和他说。正在纳闷之时,就见母亲转过身去,拿起秤砣就向他砸来。
他下意识地抱着头躲了一下,这下秤砣没有砸在他头上,也没有砸他身上,而是砸在他的脚上,顿时血流如柱。
寇母一下子也慌了神,赶紧跑过去抱着儿子大哭起来:
“孩子,不是娘狠心,不让你玩,你爹已经不在了,你还不努力学习,咱们以后要怎么办?”
寇准当时也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和母亲抱在一起哭。
事后,寇准想明白了,确实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发誓要努力读书,争取和父亲一样,考个状元回来,让母亲高兴。
从此,寇准就远离那些玩伴,一心在家读书学习。
寇准虽然顽劣,但还是很聪明的,记忆力也非常好,好多书他都能熟背。
寇准开始努力上进时,宋太祖还在世,他就按照宋朝初年参加进士考试的内容去准备。
古代的科举考试也如现在的高考一样,是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有:诗、赋、论,策、《论语》、《春秋》或者《礼记》,而《论语》、《春秋》或者《礼记》的内容对寇准来说,是小菜一碟,背书是他的强项。
寇准除了学好这些考试内容,还博览群书,所以他的诗文功底好。
在母亲的严厉的教育下,寇准19岁时就考中了进士。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做到宰相。
在做宰相时,他还经常摸着自己脚上的疤痕遥想往事,有时候甚至还会流泪,可能是太怀念自己母亲吧。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父亲在教育中的角色是严厉的,母亲则会表现出慈爱的一面。
然而,当父亲缺位时,本该慈爱的母亲就不得不扮演严父的角色,否则,孩子就不受管教,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寇准的母亲就是在他父亲去世后,把严父的角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当然,现在社会不提倡体罚孩子,但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每个家长都责无旁贷。
寇准小时候如果没有母亲的严加管教,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平凡如你我。
对于寇母的“严父”形象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