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公元1023年,被贬雷州两度为相的寇准在雷州凄然离世。
寇准(961一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名相,以果敢直谏著称。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寇准的为人行事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一、是不畏皇权、敢于直谏、刚直足智
端拱二年(989年)寇凖曾奏事殿中,大胆进谏。由于忠言逆耳,宋太宗赵光义不想听下去,几度想离开龙座而去,但鉴于满朝文武所在,强忍下去,但寇准仍不停地直谏。
宋太宗实在不想听下去了,一甩袖子,生气地离开了龙座,刚想转身而去。这时寇准那刚直的性格表现了出来,上前一把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太宗想走却也有些为难。寇准趁此之时力劝太宗重新落座,无论如何也要听他把要讲的事情说完。宋太宗不愧是一代明君,态度马上缓和了下来,重新落座,听完寇准所奏。而且事后,宋太宗十分赞赏寇准,高兴地说:“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有寇准在,我就无忧了”
这件充分显示出寇准刚直不阿、不畏皇权、敢于直谏的性格。这性格在宋太宗时代为其赢得了刚直足智的名称。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性格,为他凄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二、豁达大度,闻过则喜
寇准刚当宰相时,在成都任职的张咏
[引用: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城县)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景德二年,六十岁,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被誉为“纸币之父”。]
听到寇准入相的消息,有些看不起他。于是对幕僚下属说:“寇公虽然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不足。”
景德三年(1006),寇准为王钦若所构谄,被罢相位贬为陕州知州。寇准刚上任不久,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回京,路过陕州。寇准早闻其名,对其很敬重,于是摆酒设宴隆重地招待他。席间推杯换盏,笑谈畅饮,好不热闹。两人虽早相识,但并无深交,更未有过推心置腹的交谈。此次两人尤感相见恨晚,相互敬佩。从交谈中,张咏更加的真切地了解到了寇准的性格,并深深地为其担忧。临别时,寇准恋不舍地把他送到郊外,并谦逊问道:“临别,你还有什么要教导我的话吗”
张咏听了,慢吞吞地把憋在心里想说的话说了出来:“《霍光传》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对于我们身在官场的人很值得一读。”
寇准当时不明白张咏要他读《霍光传》的意思。
送别张咏,回到官邸,待心情平静后,找到《汉书·霍光传》
[引用:《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是继《汉书》之后,中国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当读到“赞曰……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张咏对他说的话,笑着说:“这就是张公要告诫我的。”
[《《汉书·霍光传》中“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原指不学习,没有学问,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霍光,西汉权臣,权倾一时,甚至达到了废立皇帝的程度。是西汉名将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兄弟。]
做为两度为相的寇准,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按着别人的意见去办,能有这样的气度和肚度,还真不是一般人所能为之。而生活中许多人对当面给自己提意见者恨之入骨,千方百计去打击报复,以解心头之恨不得,尤以在工作的同事间为甚。但由于其嫉恶如仇,果敢直谏,不适圆滑,给他的政治生涯带来重大打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寇准的果敢、刚直、不畏权势、闻过刚喜的行为,是很值得我们借鉴。
#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头条创挑战赛#
参与文章:
头条百科《寇准》、《张咏》
《敢顶撞皇帝的宰相寇准,最后是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