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寇准大肆享乐,奢华无度,小妾写下此诗劝告,称为美谈

寇准大肆享乐,奢华无度,小妾写下此诗劝告,称为美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4/1/19 20:04:55

宋朝立国之后,第一个大功臣就是寇准。他极力反对南迁,并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最后达成了澶渊之盟,化解了北宋的致命危机。如果不是他,也许南宋早就开始了。其实,寇准出身名门,年少时就以才华闻名天下,宋太宗当时就说: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在厚望中成长的寇准,也没有辜负宋太宗的期望。不过,他为人太过刚直,而且还特别任性,这阻碍了仕途的进一步发展,也让他没有更多机会为国效力。除此之外,寇准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生活太过奢华。

因为出身高贵,父亲寇湘被封为国公,寇准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例来就是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宋史》之中,直截了当地说: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同为名相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也提到寇准指邓州时的奢靡生活:

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

其实,这和当时文人的生活观念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些文人崇尚清贫节俭,有些则崇尚享乐。比如宋庠宋祁两兄弟,自有贫寒,吃着学堂的腌菜长大,最后高中进士,宋庠当上了宰相,宋祁当上了尚书。他们兄弟两家住得不远,宋祁每天晚上通宵达旦饮宴,左拥右抱,这让哥哥宋庠很不满意。宋庠以当年艰苦读书的事情来劝告弟弟,弟弟却哈哈大笑: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吃虀饭是为甚底?

宋祁的意思也很简单,当年吃苦,不就是为了现在富贵吗?所以宋庠也不知道如何批驳才好,此事才没有了下文。寇准的情况还不一样,他一出生就是富二代、官二代,年少成名,取富贵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这样的人,你让他到哪里去学习节俭?

不过,机会总还是有的。有一次,寇准在饮宴的时候,找来的是当地最为出名的歌女,每唱一首歌,寇准就赏赐她一匹绫缎。可是,这个歌女仗着是头牌,见惯了大世面,居然还嫌少,一脸不高兴。此情此景,被寇准的小妾蒨桃所看到。她气愤不已,当即写下了这两首《呈寇公》:

其一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其二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第一首尤为出名,它很像是白居易的讽喻诗风格,浅显直白,而又乏人生省。诗的大意是,唱一首清曲就换来一匹绫缎,可是美人还嫌弃赏赐太轻。不知道那些织女在萤窗,要来来回回抛梭多少次,才能够做成这一匹绫缎。

第一首的意思很明显,表面上是告诉歌女,实际上是在劝告寇准这些奢侈生活的背后,是无数百姓汗水的浇灌。在第二首诗中,蒨桃更是站在织女的角度上,毫不客气地痛诉:寒风凌厉,自己身上衣着单薄还要对着手呵气取暖,对着昏暗的小窗,不停地投梭织绫,织机也叫个不停。天气寒冷,梭子握在手中也是冰凉,一整天的劳作甚至还织不了一尺。这样的辛苦,根本不及那个妖艳女子的一首歌!

作为一个小妾,身份是很低微的。蒨桃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将矛头对准了寇准,这是很难得的,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这个行为,赢得了后世的赞赏,但是在当时,寇准是什么反应呢?

这就存在了争议,有一种说法是寇准大受感动,从此不再奢侈,过上了节俭的生活。他不管在何处为官,再也不置产业,因此被称为“无楼台相公”。

另一种说法是寇准听了之后,不以为然,而且还写了一首《和蒨桃》:“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意思大致和宋祁的一样,当官就是为了富贵,就是要听歌,就是要过着优越的生活。

寇准后来到底选择了哪种人生,您听说的能留言告诉我们吗?

标签: 寇准宋祁小妾宋太宗宰相赵恒

更多文章

  • 她是宋朝最厉害的美女,罢黜宰相寇准,独揽大权11年,还差点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寇准,刘娥,宰相,丁谓,赵恒,武则天,宋朝,声乐,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家

    她是宋朝最厉害的美女,罢黜宰相寇准,独揽大权11年,还差点称帝!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治开始,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是男人。凡事也有个例外,在西汉时期,吕后虽不说亲自称帝,其权势也是比皇帝有过之无不及。到了唐朝的时候,武则天则直接称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

  • 宋朝最厉害的美女:除掉寇准,执掌天下十一年,还差点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寇准,刘娥,宰相,赵恒,丁谓,皇帝,宋朝,声乐,刘皇后,古典乐,艺术家

    在人们的印象中,女性在唐朝政治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其实在宋朝也是一样。据统计,宋朝先后有九位后妃临朝听政,其中有一位还差点做了皇帝。这位皇后年轻时堪称绝色美女,然而她的政治手腕也很厉害,干掉精明强干的寇准等人,独揽朝政长达十一年的时间,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人就是北宋的章献皇后刘娥!刘娥的身世

  • 杨怀玉并非杨文广之子,而是宋仁宗的伴读,因参与寇准谋反而被贬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杨文广,宋仁宗,寇准,杨怀玉,赵恒

    从明朝开始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数百年,得到了民间百姓的广泛认可,也被改编成为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故事讲述了以杨业为首的北宋杨家将几代人抵抗外族侵略的故事,因此在清朝时期发展到巅峰,成为民间百姓反清的精神食粮。杨家将的故事中讲述了杨家数代人抵抗契丹、西夏等少数民族入侵的故事,每代人都有一个典型人物

  • 寇准:因为贪玩被父母暴打,结果竟然“打”出来一个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非遗守艺人标签:寇准,丞相,宰相,宋太祖,进士,公子哥,艺术家,中国传统音乐,声乐,宋朝

    寇准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父亲去世后仍不见收敛。母亲恨极,拿起秤砣就向他砸去,没想到,这一砸就砸出个丞相来。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是状元出身。寇准从小就很调皮,天天跟着小伙伴们疯玩,不思进取。然而,这种衣食无忧的日子没过多久,厄运就降临到他的头上,父亲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孤儿寡

  • 两度为相的寇准刚直足智、不畏皇权、闻过则喜

    历史解密编辑:认真的罗刹标签:寇准,张咏,宰相,皇帝,宋朝,诗人,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历史开讲#公元1023年,被贬雷州两度为相的寇准在雷州凄然离世。寇准(961一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名相,以果敢直谏著称。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准的为人行事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一、是不畏皇权、敢于直谏、刚直足智端拱二年(989年)寇

  • 如何劝宰相多读书?好友说了八个字,寇准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寇准,宰相,张咏,宋太宗,魏征,读书

    《论语》有云:“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在这纷纷扰扰的环境中,能得一两个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知己好友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然而很多时候,朋友间最好的组合不是相似而是互补。北宋名臣寇准是个出了名的直性子,最不善察言观色,但也正是因为有见解又是直言敢谏的性格才使他得到宋太宗的赏识。端拱二年,寇准在启

  • 寇准:他位“渭南三贤”之首,却同苏东坡一样横遭贬谪,魂归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寇准,苏轼,宰相,丁谓,赵恒,宋太宗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对于寇准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戏剧,我虽然没听过刘兰芳的评书,但戏剧有关杨家将的剧中,总会出现这寇老西儿的形象,所以,一个风趣机智,正直不阿的好干部便一直常存脑海中,加上不知何时看了那电视剧《寇老西儿》,更是加深了这样的印象。寇准不是山西人,而是陕西人,这个我倒是早就知道,

  • 寇准穿皇袍,皇帝很生气,有人骂了他一句,反而救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不解细语x标签:寇准,皇帝,王旦,赵恒,宰相

    皇袍是皇帝的专属用品,别人谁穿了都是僭越,是造反,别说穿,碰都碰不得。可是寇准不但穿了,而且还那么理直气壮,穿着龙袍,骑着大马,一路狂奔炫耀!寇准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以忠直著称,面对国家危机,他总是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但因为过于刚直,屡受迫害,仕途几起几落。这次他准备跟宋真宗PK吗?当然不是,说

  • 铡美案、寇准背靴、程咬金,豫剧的戏词忒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有趣故事标签:寇准背靴,程咬金,豫剧,铡美案,评剧

    豫剧和其他剧种不同之处,在于豫剧最不讲章法(乱弹的后代),也就是说对于格律限制最少,唱腔如此,唱词更是如此,这主要原因还是豫剧的平民性决定的,这也是豫剧得以迅速发展为全国第一大地方剧种的原因所在。单说唱词,先看铡美案包公与陈士美的对唱:陈世美唱:有人告我啥凭据?包公唱:要凭据,有凭据,人命大状拿手里

  • “澶渊之盟”是名相寇准发起的一场“货币战争”?北宋成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寇准,澶渊之盟,宋军,赵恒,辽国

    引子:北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期,宋、辽两国经过多年鏖战,尤其是几场大规模战争下来,双方人员、物资损失极大,将士均感疲惫。公元1004年秋,辽军再次大举南下,杀至定州,与在此筑垒防御宋军形成对峙 。双方都无法形成绝对优势,谁都不能一口吃掉对方 。两军就这么僵持着、干耗着。澶渊之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