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过五十,最该读懂寇准的《六悔铭》

人过五十,最该读懂寇准的《六悔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布衣粗食68 访问量:608 更新时间:2024/1/21 7:28:06

一辈子那么长,谁没有几件后悔的事?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只能改过自新,防微杜渐。

对于五十岁的人来说,已知天命,人生也到了顶峰。不出意外的话,房子车子有了,孩子也长大了,职业生涯也差不多到天花板了。

此时,回想走过的路,该悔悟的就悔悟,让人生少一些遗憾。

北宋宰相寇准写的《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堪称传世奇文,给人很好的警示作用。

在五十岁的时候,多诵读几次,对号入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把这样的智慧,告诉自己的子孙,让他们少走弯路。

01

“官行私曲,失时悔”: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位置,别徇私枉法。

寇准初入职场,就得到了皇帝是赏识,皇姨宋娥成为了他的妻子。

人生得意须尽欢。他摆了宴席,招待宾客。舅舅赵午从乡下赶来,看到宴席,死活不肯入座,还批评寇准,当官了,忘了民间疾苦。

寇准撤掉宴席,请旨回陕西督赈和询察民情。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位置,也心怀天下。

宋太宗给他点赞:“我得到寇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

农村有句土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我们五十岁的时候,位置已经很高了,起码你算是职场上的“老员工”了。大家都信任你,你就要力所能及地工作,不要等退休了,才后悔自己浪费了“平台”。

更后悔的是,在高位做了贪腐的事情,遗臭万年。

02

“富不俭用,贫时悔”:做人要珍惜自己的钱财,别奢靡浪费。

有一段时间,寇准喜欢听歌,日子过得很奢靡。

有一个穷人家出生的女仆蒨桃,劝说寇准:“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寇准大吃一惊,从此撤掉楼台,戒掉歌舞,生活一直简朴。

当我们五十岁的时候,应该有一些积蓄了,也准备了退休金。日子好不逍遥。但是你不要太高兴了,按照人品寿命,我们还得活二三十年。

生老病死,靠什么来防备?唯有钱财。

过节俭的日子,把钱财留住了,哪怕自己花不完,也会活得有底气,也能帮助子孙做事业。这样做,也是传承了好的家风。

如果六十岁之后,生活穷困潦倒,那么你一生的努力,就白费了。钱花出去了,是收不回来的。别知道太晚啊。

03

“艺不少学,过时悔”:做人要有本事,别停止读书。

寇准做了宰相后,有些得意。朋友张咏说:“你去看看《霍光传》吧。”

当寇准翻开《霍光传》的时候,发现了“不学无术”四个字,脸上顿时就滚烫了。他从此更加谦虚好学,还留下了很多的诗词。

人生到了顶峰的时候,就是“高人、智者”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学无止境啊。

如果你觉得自己学习够了,说明你停止了上升。精神会变得萎靡,智慧也会和时代脱节。

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问题,千万不要发生在我们身上。

如果你一直学习,五六十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年。你的后半生,才刚刚开始呢。

04

“见事不学,用时悔”:做人要实践出真知,别纸上谈兵。

寇准的一生,办了很多大事。比方说,东宫太子违法乱纪,他收集了证据,端正了法令;多次退了辽兵,维护宋朝安全,促成了“澶渊之盟”。

读书再多,如果不从实践中去学习,那就会陷入了“智慧无用”的尴尬,也会因为夸夸其谈而后悔。

五十岁的人,你也是长者了。在家里,你也是爷爷辈分了。开口说话,教育人,都要根据事实来,不要信口开河。

把人生的阅历总结一番,对于身边的人,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同时,你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根据社会发展,不断修正自己,避免倚老卖老,沦为老朽。

05

“醉发狂言,醒时悔”:做人别痴迷饭局酒局,别糊涂失态。

寇准有一个门生,叫丁谓

有一次,两人一起用餐,寇准不小心把饭和汤汁弄到了胡须上,丁谓赶紧帮忙擦拭,摆明了是阿谀奉承。

旁人看了,很不舒服,留下了“溜须拍马”的典故。事实上,因为这件事,丁谓和寇准有了隔阂。

酒后失态,这是常识。对于参与了无数应酬的你来说,真的要把握好自己的酒杯了。饭局要少去,喝酒三分醉。

保持头脑清醒,才不会做出愚蠢的事情,才不会说糊涂话,给人看笑话。

想一想,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酒桌上,眉飞色舞,成何体统。人要承受住“尊重”。

当你酒后,发现自己做了糊涂事,那就追悔莫及了。尤其是那些酒后开车、饭局上斗酒、吹嘘自己的人,真的很愚蠢。

06

“安不将息,病时悔”:做人要积极保养身体,别坐等生病。

寇准写过一句诗:“四十年来身富贵。游处烟霞,步履如平地。”

再多的富贵,如果没有好的身体,那就是虚假的。如果你五六十岁的时候,还能健步如飞,那么你就享受到了退休金、存款和房子的好处。

你也会和爱人一起,去追求诗和远方。

五十岁开始保养身体,也许晚了一点,但是也不太晚。多锻炼身体,少一些无规律的生活,多一些粗茶淡饭。

对于虚伪的圈子,要及时退出;那些猛烈的运动,要远离。根据自己的状况,定制健康计划,你的余生,才不会后悔。

很多老人,在身体垮了之后,才领悟到健康的重要性,太晚了。

07

人这一生,要做到无怨无悔,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一日三省吾身”,让人生少一些后悔。

五十岁,是人生的分水岭,一半是上坡,一半是下坡;一边是积极奋斗,一边是急流勇退;一边是家业有成,一边是打拼余生。

早做人生的安排,及时调整自己,让开始的开始,让结束的结束。

带着过去的悔恨,积极活在当下,努力谋划未来。

当我们很老了,能说自己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标签: 寇准六悔铭丁谓宰相李世民张咏

更多文章

  • 《清平乐》未解之谜:寇准宰相之位是如何被刘太后搞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寇准,丁谓,刘娥,刘皇后,宰相,杨亿

    天禧四年春,真宗病得非常厉害。虽然有旨皇太子亲政,但仁宗这时候还只是个10岁的孩子,根本没有处理朝政、行使皇权的能力。因此,代理真宗行使皇权的,就只有刘皇后了。真宗身体健康时,刘皇后就开始学习处理政事;真宗生病不久,刘娥渐渐“预政于内”;真宗病重后,“事多决于后”。刘皇后干政之初,自然会在重要岗位安

  • 逼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寇准,结局如何?客死他乡,无钱运棺椁回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赵恒,寇准,宰相,宋朝,诗人,宋仁宗,宋真宗,古典乐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20万大军,进大宋境内劫掠,北宋朝臣惊恐不已,参知政事王若钦甚至提出,迁都金陵。便在这危难之际,刚刚担任宰相1年的寇准站了出来,对宋真宗道:“要是抛弃太庙太社,人心崩溃,天下还能保得住吗?”。知道迁都一事,是王若钦提出,寇准直接把王若钦调到前线,在寇准和

  • 寇准晚年和这个女人死磕,虽然有皇帝力挺,还是被罢了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寇准,皇帝,刘皇后,刘娥,丁谓,曹利用,晏殊,宰相,宋朝,中国传统音乐,古典乐,艺术家

    天禧三年(1019)在举行祭祀天地大礼时,真宗皇帝突然“得风疾”。第二年春天,真宗病情加重,无奈只好下旨令“皇太子亲政”。虽然有旨皇太子亲政,但仁宗这时候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根本没有处理朝政,行使皇权的能力。因此,代理真宗行使皇权的,只能是刘皇后了。真宗身体健康时,刘皇后就开始学习处理政事,真宗生病

  • 辽军大举进攻大宋,前线连续送来5封战报,被寇准扣下,他想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寇准,赵恒,大宋,皇帝,宋太宗,辽军,中国传统音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1004年,20万辽军侵入大宋疆域。一晚上前线送来5封战报,都被主战派寇准扣下,他正与副宰相喝酒说:没事,不差这一晚。一早就有人将此事报给宋真宗,皇帝竟不在意,他心里另有盘算。自从辽国萧太后和皇帝率领部队南侵以来,前线的战报不断飞向大宋朝廷。身为大宋皇帝,宋真宗虽然没有去前线(他也不敢),但每

  • 周怀政趁宋真宗病重时发动政变,宰相寇准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赵恒,寇准,丁谓,宰相,宋朝,诗人,周怀政,宋真宗,平民百姓

    周怀政政变是宋真宗晚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差点影响了整个大宋朝的走向。政变虽然以周怀政及其党羽的失败而告终,却对当时的朝廷权力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除了周怀政及其党羽被诛杀以外,宰相寇准也被牵连其中。寇准不但被罢免了宰相官职,还获罪被发配充军,以寇准为首的北党集团的政治势力也受到沉重打击。这个事件的另一

  • 人生三起三落的北宋名相寇准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寇准,丁谓,王旦,宋太宗,宰相,刘皇后

    寇准是北宋时期最为出名的一位宰相,他在史上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宋辽澶渊之战的时候力排众议,带着皇帝真宗来到澶州击退了辽军,并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自此奠定了宋辽之间百年的和平环境。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寇湘非常有学问,五代时期曾中过进士,寇准从小家境贫寒,却非常聪明好学,大约在19岁的时候就考

  • 寇准既是忠臣也是能臣,为何屡遭罢免,晚年孤苦伶仃在边疆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寇准,宰相,丞相,刘皇后,王钦若,真宗

    寇准同包拯一样,都是宋代有名的清官,但他最后却是贬谪而死,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事情。按照中国人好团圆的心理,像寇准、包拯这样的清官好官,其结局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但历史显然不同于小说与影视剧。历史上的寇准虽然为大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却没有一个好结局,这是为什么呢?一、“开挂”般的政治生涯公元96

  • 从寇准的贬官生活来看,物质方面生活没有太差,反而活的很安逸!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寇准,安逸,赵恒,皇帝,太宗,王安石,贬官,宋朝,声乐,艺术家,古典乐

    从唐朝科举制实行开始,中国古代的仕子们真正的实现了寒门逆袭的奇迹,不少寒门因为科举之道,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在北宋时自然也是如此,同时也出现了从王侯将相到布衣平民的人,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便是如此。由他主持改革时,他是皇帝的宠儿,权利滔天且风采依然,但一旦他从神坛跌落,却经

  • 北宋名相寇准:深受两朝皇帝重用,一生廉政,最终被奸人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槿小澜标签:寇准,皇帝,宰相,宋太宗,赵恒,刘皇后

    自古以来,在封建王朝中,时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来形容宰相,由此可知,宰相的权利仅次于皇帝,拥有实权。在中国的历史中,宰相约有1500多人,在历史的记载中,王安石、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李斯等皆为德才兼备的宰相,身居高堂,身怀天下。宋朝名相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 葛优演寇准,玩世不恭引父子矛盾,历史上真实寇准也让人侧目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寇准,丁谓,赵恒,宰相,宋太宗,杨亿

    曾经有一部戏,演绎了宋朝权臣宰相寇准的一生。光头葛优老师在剧中,演绎了一个玩世不恭,却坚守原则的寇准形象。因为太过出格,这部戏还弄的葛优父子矛盾不断,葛优父亲,葛存壮老师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直白的说,自己儿子不配演寇准。直接弄的葛老师和老爹起了矛盾,还让葛优断然谢绝了继续出演电视剧。事后采访中,葛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