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1037 更新时间:2024/2/17 23:36:45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五首: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这首诗比较好猜,大家都能看出说的是诗仙李白杜甫。元好问为什么在这首诗似乎更看重于李白呢?

一、笔底银河落九天

笔底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这首诗一气呵成,想象力丰富,使用夸张手法写实景,展示了一幅雄奇瑰丽画面。 这首诗不仅反映李白作诗的风格,也反映了李白的性格,这种性格影响他的现实生活。

二、何曾憔悴饭山前

李白《戏赠杜甫》诗中写道: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李白比杜甫大了十几岁,他和杜甫开玩笑说因其作诗苦,所以太瘦生。

元好问用两句诗将李白和杜甫作对比。一个潇洒、一个辛苦。潇洒,则不拘小节,出口成章。辛苦,则酌字炼句,沉郁顿挫。

诗风的不同,可以看出二人性格的不同,也暗喻二人的处世风格不同。作为乱世中的诗人,一个豪迈、一个憔悴,一个勇于进取,一个则冷眼旁观。

三、世间东抹西涂手

东抹西涂,或者东涂西抹,指喜欢吟诗作画的文人,根据平仄要求两者可以更换使用。

这个词原意是妇女梳妆打扮,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说的是薛逢之事:

薛监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元好问挺喜欢用这个词, 《自题写真》诗:“

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

《石州慢·儿女篮舆》中写道:

儿女篮舆,田舍老盆,随意林壑。三重屋上黄茅,赖是秋风留著。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鬓毛争信星星却。岁暮日斜时,尽栖迟零落。

如昨。青云飞盖追随,倾动故都城郭。叠鼓凝笳,几处银屏珠箔。梦中身世,只知鸡犬新丰,西园胜赏惊还觉。霜叶晚萧萧,满疏林寒雀。

说得有点远了。这句就是说世上的诗人们呀........

四、枉着书生待鲁连。

鲁连,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他是李白的偶像。李白在自己的诗中,屡次提到鲁仲连: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恨无左军略,多愧鲁连生。《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留别王司马嵩》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奔亡道中五首》

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古风 其三十六》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古风 其十》

鲁连逃千金,圭组岂可酬。《赠崔郎中宗之》

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李白和杜甫,都是具有忠君报国理想的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深深地浸入他的诗篇。杜甫虽然也有“致君舜上”的理想,但是更多地处于旁观者地位。

李白则是希望成为一个鲁仲连式的英雄人物,更勇于参加实际的行动。他渴望建功立业,然后像鲁仲连、范蠡一样功成而身退。

李白也因此头脑发热,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队伍,陷入叛乱的麻烦,差一点丢失了性命。

结束语

元好问在这首诗中,不仅评价了李杜二人诗风不同,更写出了二人不同的处世风格。

元好问身处金国渐渐衰落的乱世,心中恐怕也有鲁仲连那样的梦想。作为书生和诗人,要有匡扶乱世的理想。因此,在这首诗中,他褒扬了李白。

@老街味道

更多文章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2,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西昆,李商隐,杨亿,苏轼

    前言继续欣赏《论诗三十首》,今天是第12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首诗,可能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了。后人评价李商隐的时候,往往会引用后面两句: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一、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这两句诗,出自李商隐最令人费

  • 金元好问词

    历史解密编辑:温一盏杏花酒标签:莺儿,大雁,殉情,诗人,燕子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关于“情”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过,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但所有的解释,到最后,都可以浓缩为“生死相随”四字。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在赴试途中,无意中听闻了一对大雁至情至烈的爱情故事,心中震撼感慨,他为那对大雁建墓合葬,并在多次修改后,作成这首千古名作《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5,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论诗三十首,元好问,黄庭坚,大江,杜甫

    前言继续《论诗三十首》,今天欣赏第五首: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上一首介绍了陶渊明,第五首说的还是魏晋时期的诗人,这是一个喜欢饮酒的狂人。一、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第一句诗,赞扬此人的诗篇气势纵横,笔力奔放,有超然物外的情怀。第二句,则提出了疑问。即

  • 摸鱼儿·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莺儿,燕子,骚人,山鬼,元好问,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山西历史名人 一百二十一 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元好问,中州集,赵秉文,遗山,汴京

    元好问(1190年8月—1257年10月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国末年至元朝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网络图片,侵权联删元好问是北魏皇室后裔,其先祖相继迁居洛阳、汝州、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等地。至元好问的曾祖父元春时,移居忻州,遂为忻州人。明昌元年(1190年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刘琨,王敦,温庭筠,李商隐

    前言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今天是第3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这首诗又出现了一些人物。同时,元好问依旧表达他的观点,即什么人的作品,是他心中的正体。一、邺下风流在晋多邺下风流,用黄健翔的话说,他不是一个人。邺下风流代表了一个文学群体,还是指建安文学时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8,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子昂,陈子昂,律诗

    前言今天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第八首》: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前面说了几位南北朝的诗人,今天,终于到了唐朝。第一位提出表扬的唐朝诗人,就是痛斥“建安风骨,晋宋莫传”的陈子昂。一、沈宋横驰翰墨场在评价陈子昂之前,元好问先安排了两位诗人垫场:沈宋。初唐

  • 青玉案·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春归,元好问,青玉案,案·元,古典乐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2,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黄庭坚,苏轼,王安石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二首: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这里又提到了两个人物,苏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苏轼,一个是苏门弟子之一、江西诗派一宗的黄庭坚。一、一波才动万波随一波才动万波随,出自船子和尚"偈"语,"偈"是佛经中的唱词 ,即禅诗。 船子和尚

  • 诗词原创:学元好问写七律十首|一水从春含梦去,数峰略黛浥愁生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元好问,水从春,诗词,中州集,七律,遗山

    元好问在宋之后,诗词皆可,适合初学者揣摩学习。此组七律为2011年练笔习作,元好问108七律全部步韵了一遍,以做文字与典故积累,兼且学习技法。当年练笔的文字较为稚嫩,姑且一读,姑且一笑。但既然喜欢诗词文字,就当读书练笔不缀。虽为步韵古人练笔习作,但亦颇多自身中年感怀。注:此组七律每首用典故较多。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