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因老婆受凌辱,铁木真定下一条恶毒的百年铁律,差点灭掉欧洲

因老婆受凌辱,铁木真定下一条恶毒的百年铁律,差点灭掉欧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1692 更新时间:2024/1/2 8:42:43

因老婆受尽凌辱,铁木真定下一条恶毒的百年铁律,差点灭掉欧洲

在中国历代朝的版图当中,元朝的疆域面积最大,北抵俄罗斯,东到达东海,南到南海,向西甚至一度扩展到了中欧,差点灭掉印度。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个帝国的奠基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世人皆知成吉思汗性格暴虐,喜好杀戮,但是殊不知,他也是以为宠妻狂魔。

自己的亲自受辱后,他给蒙古定下铁律,为了灭亡这个部落,差点攻占了整个欧洲。

父亲被杀,四处漂泊

成吉思汗的原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只是后来统一蒙古后世人对他的尊称。铁木真在幼年生活还是很幸运的,自己是部落首领也速该之子,备受宠爱。

在铁木真九岁那一年,父亲带他去参加一个部落聚会,在哪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孛儿帖

孛儿帖是当时翁吉剌惕部落首领的女儿,也速该和孛儿帖的父亲关系很好。因为当时这两个部落都是小部落,必须报团才能不被强敌给灭掉。

于是也速该和孛儿帖的父亲一商议,决定两个部落之间进行联姻。二人刚好膝下一男一女,于是在父辈们的筹划下,就将孛儿帖许配给了铁木真,此时铁木真九岁,孛儿帖十岁。

正在双方准备着联姻的事宜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也速该被毒杀了。

铁木真的父亲去世后,铁木真尚幼无力掌控部落,部落爆发内讧,其他部落趁机攻灭了铁木真的部落并俘虏了铁不真。

昔日高高在上的王子被当作奴隶卖来卖去,后来铁木真趁着看守他的守卫打盹 趁机用木枷锁打晕守卫逃了出来,直奔翁吉剌惕部落寻找自己的岳父。

厉兵秣马,成为草原霸主

铁木真的岳父很够意思,没有嫌弃铁木真,还是遵守诺言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铁木真。

而后铁木真在自己岳父的帮助下,招募旧部,恢复了自己原来的部落,并且暗中积蓄力量,六年后彻底攻灭了自己昔日的仇人,为自己父亲报了仇。

铁木真能有这种成就,跟自己的岳父和妻子脱不了关系。自己的岳父首先是暗中送给他们牛羊和兵器,在复仇的时候也派兵相助。

妻子孛儿帖更是对铁木真不离不弃,不管发生什么事,都陪在铁木真的身边,白天铁木真带领男人们去操练,孛儿帖就领着部落里的女人们做衣服,二人十分相爱,但是这种宁静的生活持续了没多久,就被打破了。

铁木真的部落和蔑儿乞惕部是天生仇敌。因为在二十多年前,铁木真的父母原本是一对恋人,后来因为部落联姻亲需要,于是铁木真的母亲被迫嫁要嫁到蔑儿乞惕部。

正当蔑儿乞惕部高高兴兴地排除迎亲队伍接新娘子时,却被突然冒出来的也速该给劫走了。蔑儿乞惕部派人前来交涉,也速该软硬不吃。蔑儿乞惕部首领大怒派兵来抢,却被打的大败。自此两个部落结下了梁子,几十年来冲突不断。

一次,铁木真率军出征后,消息走漏,蔑儿乞惕部得到了这个消息,大喜,以为报仇的时候来了

蔑儿乞惕部暗中集结军队,在铁木真出征后的第四天,蔑儿乞惕部倾巢出动,偷袭了铁木真的部落。

此刻铁木真的部落大量士兵都已经跟随铁木真出征,留下的不足千人,根本禁不住上万敌人的攻击,很快溃败。部落里仅剩的男人被杀光,牛羊和女人被掳走,孛儿帖也不例外。

回师千里救妻

直到好几个月后,铁木真才的得到消息,大惊。连夜率领主力回师,铁木真再次来到自己部落后发现,部落已经被夷为平地不复存在,遍地骸骨。

铁木真气的抓狂,不顾部队疲劳,立刻下令士兵掉头,突袭蔑儿乞惕部落。

其实蔑儿乞惕部也不傻,在偷袭铁木真部落后,也担心铁木真报复,在部落外围挖壕沟,设立警戒哨,积极防御,但是一连过了大半年都没有看见铁木真率军来攻,防备就,慢慢开始松懈了。

这天蔑儿乞惕部像往常一样,歌舞升平。突然哨兵看到咬远处出现了大队人马。这队人马靠近后,哨兵才发现,是铁木真率军杀过来了,立刻摇钟以示警戒。

但是结果铁木真的骑兵动作迅速,在大营门没关的时候就已经冲入,随即就是大开杀戒,蔑儿乞惕部刚打了一个小胜仗在庆功,毫无防备很多士兵都喝得醉醺醺的,别说打仗了,连马都骑不了。

铁木真麾下军队南征北战,战斗力强,于是这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这场战斗当中,蔑儿乞惕部落首领被杀,蔑儿乞惕部大部分被歼灭,只有少部分逃了出去,铁木真也在乱军之中,找到了孛儿帖。

此时距离铁木真看到妻子后十分开心,但是铁木真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孛儿帖肚子已经微微隆起,铁木真意识到她怀孕了。

此时妻子被多走然距今已经有八个多月,很明显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铁木真抱着自己的妻子一顿痛哭后,决定对此事既往不咎。四个月后,铁木真妻子生下了孩子,铁木真将孩子视如己出,并且严令任何人不得告诉这个孩子他的身世。

经过这件事之后,蔑儿乞惕部成为了铁木真的头号敌人。铁木真统一蒙古后,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铁木真以蒙古大汗的名义对整个蒙古下令:要和翁吉剌惕部落世代通婚,至于蔑儿乞惕部,他们无论逃到哪里,都要将其斩草除根。

此后的数十年多年,整个蒙古都严格的遵守铁木真的这项命令。对蔑儿乞惕部展开追剿,蔑儿乞惕部一路西逃,但是逃到哪里蒙古铁骑就追到哪里,甚至一度追到了中欧地区,可以说,蔑儿乞惕部变相的给整个西亚、东欧带来了灭顶之灾

蒙古军在追击蔑儿乞惕部的同时,也不断向西扩张,最终在蔑儿乞惕部在庞大的蒙古铁蹄下,被灭族,但是蒙古军队的西征之路并没有停止,他们一路打到了中欧地区,占领了将近半个欧洲。

欧洲人将蒙古军队称为“上帝之鞭”,直到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西征的脚步才停止。

标签: 成吉思汗铁木蒙古蔑儿乞惕

更多文章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汗位争夺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江涵谈生活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古帝国,耶律楚材

    由于蒙古帝国生长环境的因素,蒙古帝国直到元太宗窝阔台时代还带着浓厚的游牧习气,蒙军在伐金的进程中除了在华北地区屠城外还经常破坏农田,甚至窝阔台还曾经表达过将中原变为牧场的想法。在耶律楚材等一干大臣的劝诫下,窝阔台对农耕文明的恶劣态度稍有收敛,但他还是固执的认为农耕完全没用。耶律楚材深知蒙古人要想长久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旭烈兀的态度是关键,4年内战决定胜负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体育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蒙哥汗,孛儿只斤·窝阔台

    公元1259年,蒙古第4位大汗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时候,于重庆钓鱼城突然辞世。大概率是被某一位南宋小兵的乱箭给射杀了。这事儿发生以后,蒙古大汗的位置再次空了出来。蒙哥登基的时候,便将大汗的位置,从窝阔台系转移到了托雷系。因此托雷系的实力大增,窝阔台系已经不具备争夺大汗的资本。如今自然是要从托雷的后人

  •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期间,南宋有没有趁机出兵收复失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贾似道,宋军,宋理宗

    在蒙古大汗蒙哥死在前线后,他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争夺大汗之位开始了内战,1260年,这一年的3月和5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别自立为大汗,随即交战,一共打了四年多,从1260年(宋理宗景定元年)开始,打到1264年(景定五年)结束。那么,这四年多的内战时间里,南宋有没有趁机攻打蒙古收复失地呢?答

  • 忽必烈为何能打败阿里不哥夺得汗位?终究还是归功于汉文明的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

    早在成吉思汗晚年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争夺汗位的斗争苗头,最终在一番激烈的夺权争斗后窝阔台抢得先机继承了汗位。不过,蒙古一直以来的习惯是幼子继承蒙古本土的领地,再加上拖雷作为成吉思汗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拥有成吉思汗绝大部分的军队,所以,很多蒙古贵族其实都不满窝阔台称汗,而支持拖雷登上汗位的宝座。结果,托雷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中的河西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河西,阔端,西夏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西地区的范围和方位在历史上不尽相同,一般普遍指黄河以西地区,汉代河西地区大体包含今甘肃和青海以西地区。唐代以河西走廊为主,蒙古灭西夏后尽占其原地。河西地区南有祁连山,北连漠北沙漠,东接中原汉地,西通西域多国,既是维护中原稳定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

  • 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怎么与忽必烈争汗位?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思考这个世界标签:蒙哥,大汗,汗位,元朝,小说家,阿里不哥,元世祖忽必烈

    作者:西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

  • 白朴意境很是幽美的一首元曲,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沙鸥,烟波,白苹,秋江,鸥鹭

    秋天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季节,没有春的温柔,也不如夏的火热,但却胜过冬的凋零。特别是秋意浓浓之时,梧桐叶黄,古色苍苍,满山的红叶,临风的飒爽,让游客们都忘记了俗世的烦躁,再也无须假装一份孤傲。元代一位才子也感叹于一片美丽的秋景,创作了一首意境幽美的作品。《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元代〕黄芦岸白蘋渡口,绿

  • 白草红叶黄花:白朴散曲【越调天净沙】

    历史解密编辑:小李飞飞标签:白朴,散曲,马致远,元好问,越调天净沙,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1226一1306以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生于金末,是元好问的通家子弟,在文学上得益于元好问颇多,金亡后不仕。后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放情山水,诗酒为乐。他工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

  • 白朴的这首《天净沙.冬》,短短的28个字,却写尽了冬日的萧瑟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天净沙.冬,萧瑟,冷月,马致远,冬景,赵冬日,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编剧

    我们一看到天净沙这个曲牌,就会想起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只有28个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和马致远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白朴,用天净沙这个曲牌,以四季为主题,

  • 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到白朴《墙头马上》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墙头马上,井底引银瓶,白居易,白朴,王实甫

    纵观中国古代戏剧史,女子被伤害的主题很多,与身体上的伤害相比,心灵和精神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涉及情感意志,更不能因循苟且。值得激赏的是,我们古代戏剧中的女主人公,常常都充满了斗争精神,聪慧、善良、可爱,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女性的大德、至善与至美。有一个题材,我常常给年轻的女学生讲,叫《井底引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