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汗位争夺之争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汗位争夺之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江涵谈生活 访问量:438 更新时间:2023/12/19 5:11:27

由于蒙古帝国生长环境的因素,蒙古帝国直到元太宗窝阔台时代还带着浓厚的游牧习气,蒙军在伐金的进程中除了在华北地区屠城外还经常破坏农田,甚至窝阔台还曾经表达过将中原变为牧场的想法。在耶律楚材等一干大臣的劝诫下,窝阔台对农耕文明的恶劣态度稍有收敛,但他还是固执的认为农耕完全没用。耶律楚材深知蒙古人要想长久统治中原,必须尊重儒学,他委人找到了孔子第51代孙孔元措,并推举他为衍圣公,同时对战乱地区的儒生加以保护。窝阔台后来听从耶律楚材的建议招募了一些儒生为官,并开办书院。

到了蒙哥为汗的时候他相对于铁木真、窝阔台、贵由变现出了更多的智慧且与先进文明一致的治国策略。蒙哥即位后开始强化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并于1253年派旭烈兀西征,自己则率领蒙军主力南下伐宋。同时,蒙哥还将漠南汉地事务交给忽必烈打理。

据史料记载,忽必烈非常尊崇儒学,他与喜爱蒙古游牧传统的兄长蒙哥和弟弟旭烈兀、阿里不哥不同,他从小就被母亲克烈·唆鲁禾帖尼安排接受比较规范的儒家教育,忽必烈结识了一大批金代留下来的汉人大家,如:海云禅师、刘秉忠张文谦等。因此,忽必烈在管理汉地后让兵祸连连和被蒙军摧残的“汉地不治”的地方一改颓势,生机勃勃。

1252年,忽必烈奉命出征云南。1254年,蒙军灭大理国后忽必烈接受儒生的建议,未在云南城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反而任命大理国旧主协助治理云南。

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9月19日,与忽必烈私交甚笃的同父异母弟末哥派人快马加鞭将蒙哥的死讯告知了忽必烈,让他尽快北返,争夺汗位。刚开始,忽必烈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便继续南征,围攻长江中游的鄂州(今湖北武汉),并以军接应从云南北上的兀良合台军。

后来,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报和林众臣谋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且阿里不哥模仿其父拖雷的策略,利用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以监国的身份行使职权,并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脱里赤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同时,窝阔台家族、察合台家族以及其他蒙古贵族们,担心汉化的忽必烈会夺取大位,积极鼓励身处漠北的阿里不哥升任蒙古大汗。

1259年11月17日,儒臣郝经商《班师议》向忽必烈陈诉立即北返的理由,坚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决心。在谋士的帮助下,忽必烈散播出要进攻南宋都城临安的消息,留大将继续对鄂州的围攻,增加对南宋的军事压力。不久后,南宋鄂州守臣贾似道遣使请和,约定南宋割地,并且送岁币。忽必烈在当日撤兵,轻骑北返燕京。

1259年年底,忽必烈抵达燕京。解散了脱里赤征集的民兵,“民心大悦”。忽必烈率军在燕京近郊驻扎,积极和诸王联络。3月24日,忽必烈在开平率先召开“忽里勒台”,在部分宗王、大臣的拥戴下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发布称帝的即位诏书《皇帝登宝位诏》,在诏书中自称为“朕”,称蒙哥为“先皇”。也就是说忽必烈既是大蒙古国大汗,同时也是大蒙古国的皇帝。5月19日,忽必烈发布《中统建元诏》,正式建年号“中统”。“中统”也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个年号。

几个月后,在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才收到消息,于是匆忙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宣布登上大汗宝座。这么一来大蒙古国就同时出现了两位大汗了!

最终两位大汗快就展开了战争。但是由于忽必烈手下人才济济,且人心团结,阿里不哥虽然人多势众,最终还是被忽必烈大败。这场大败史书记载篇幅不多,只说忽必烈手下的军队奋力才赢。1263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将其幽禁,几年后阿里不哥在被监管中死去,这让人怀疑他是被毒死的。

1264年9月7日,忽必烈发布《至元改元诏》,取《易经》“至哉坤元”之义,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

1271年12月,蒙古对南宋的军事节节胜利,忽必烈接受刘秉忠等人的建议,废蒙古国号,建国号为“大元”,并下诏以旧中都燕京为元大都。

更多文章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旭烈兀的态度是关键,4年内战决定胜负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体育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蒙哥汗,孛儿只斤·窝阔台

    公元1259年,蒙古第4位大汗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时候,于重庆钓鱼城突然辞世。大概率是被某一位南宋小兵的乱箭给射杀了。这事儿发生以后,蒙古大汗的位置再次空了出来。蒙哥登基的时候,便将大汗的位置,从窝阔台系转移到了托雷系。因此托雷系的实力大增,窝阔台系已经不具备争夺大汗的资本。如今自然是要从托雷的后人

  •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期间,南宋有没有趁机出兵收复失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贾似道,宋军,宋理宗

    在蒙古大汗蒙哥死在前线后,他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争夺大汗之位开始了内战,1260年,这一年的3月和5月,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别自立为大汗,随即交战,一共打了四年多,从1260年(宋理宗景定元年)开始,打到1264年(景定五年)结束。那么,这四年多的内战时间里,南宋有没有趁机攻打蒙古收复失地呢?答

  • 忽必烈为何能打败阿里不哥夺得汗位?终究还是归功于汉文明的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拖雷,成吉思汗

    早在成吉思汗晚年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争夺汗位的斗争苗头,最终在一番激烈的夺权争斗后窝阔台抢得先机继承了汗位。不过,蒙古一直以来的习惯是幼子继承蒙古本土的领地,再加上拖雷作为成吉思汗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拥有成吉思汗绝大部分的军队,所以,很多蒙古贵族其实都不满窝阔台称汗,而支持拖雷登上汗位的宝座。结果,托雷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中的河西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河西,阔端,西夏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西地区的范围和方位在历史上不尽相同,一般普遍指黄河以西地区,汉代河西地区大体包含今甘肃和青海以西地区。唐代以河西走廊为主,蒙古灭西夏后尽占其原地。河西地区南有祁连山,北连漠北沙漠,东接中原汉地,西通西域多国,既是维护中原稳定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

  • 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怎么与忽必烈争汗位?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思考这个世界标签:蒙哥,大汗,汗位,元朝,小说家,阿里不哥,元世祖忽必烈

    作者:西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

  • 白朴意境很是幽美的一首元曲,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沙鸥,烟波,白苹,秋江,鸥鹭

    秋天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季节,没有春的温柔,也不如夏的火热,但却胜过冬的凋零。特别是秋意浓浓之时,梧桐叶黄,古色苍苍,满山的红叶,临风的飒爽,让游客们都忘记了俗世的烦躁,再也无须假装一份孤傲。元代一位才子也感叹于一片美丽的秋景,创作了一首意境幽美的作品。《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元代〕黄芦岸白蘋渡口,绿

  • 白草红叶黄花:白朴散曲【越调天净沙】

    历史解密编辑:小李飞飞标签:白朴,散曲,马致远,元好问,越调天净沙,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1226一1306以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生于金末,是元好问的通家子弟,在文学上得益于元好问颇多,金亡后不仕。后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放情山水,诗酒为乐。他工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

  • 白朴的这首《天净沙.冬》,短短的28个字,却写尽了冬日的萧瑟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天净沙.冬,萧瑟,冷月,马致远,冬景,赵冬日,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编剧

    我们一看到天净沙这个曲牌,就会想起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只有28个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和马致远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白朴,用天净沙这个曲牌,以四季为主题,

  • 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到白朴《墙头马上》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墙头马上,井底引银瓶,白居易,白朴,王实甫

    纵观中国古代戏剧史,女子被伤害的主题很多,与身体上的伤害相比,心灵和精神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涉及情感意志,更不能因循苟且。值得激赏的是,我们古代戏剧中的女主人公,常常都充满了斗争精神,聪慧、善良、可爱,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女性的大德、至善与至美。有一个题材,我常常给年轻的女学生讲,叫《井底引银瓶》

  • 白朴的苦闷人生与悲剧风流——我们要向元剧作家学习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白朴,忽必烈,元杂剧,剧作家,关汉卿

    一谈到古典戏剧,年轻的学生常常追问——我到底为什么要知道它,你到底要我从中学习什么?这种问法,有一定的功利性。总而言之,在当下务实的精神之下,与他人说古典戏剧,确实是一件极其困难,同时也相当奢侈的事情。然而,我还是要讲!因为至少在元代剧作家白朴身上,有与今天的我们几近类似的苦闷。我们看白朴,或许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