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最强猛将:打得李自成只剩7个兵,让皇太极闻风丧胆!

明末最强猛将:打得李自成只剩7个兵,让皇太极闻风丧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08 更新时间:2024/1/25 0:04:01

曹变蛟(1609~1642),山西大同人,曹文诏之侄,少年就随叔父出兵作战,且勇冠三军每战必胜。

《明史》称曹文诏为“明季良将第一”,又称“万人敌”,足见其人骁勇威猛,可惜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洪承畴听说曹文诏阵亡后捶胸痛哭,朱由检也为此痛心不已。

曹变蛟到底有多厉害呢?

1633年,曹文诏被改派镇守山西大同时,山西巡抚许鼎臣急了,连忙上书朝廷说:“山西的贼将紫金梁虽死,但老回回、过天星、大天王、蝎子块、闯塌天等首领还没有消灭。变蛟勇武过人,部下健将千百人,才能仅次于文诏,请把他留在山西中部吧!”

这时,曹变蛟才25岁,就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帅才了。

此后,曹变蛟不负许鼎臣的厚望,对阵李自成等起义军屡战屡胜,但真正辉煌的时刻是1638年。

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创立了“四正六隅”的战略计划,限期三个月剿尽起义军。1638年4月,因为没能如期完成任务,于是朝廷就把曹变蛟等人贬官三级,让他们戴罪立功。

所谓化耻辱为力量,曹变蛟以此为耻,随即开始第一轮小宇宙爆发。

李自成之所以难以剿灭,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战斗力强大,而在于不停的流动,即所谓“流寇”,一般不与能打的官兵作战,往往敌进我退、敌追我跑,专门往守卫薄弱的地方跑。对付这样的敌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亡命追击、不停打击。所以,爆发的曹变蛟转战千里,身上穿的铠甲有二十七个昼夜没有解下过,一直穷追不舍,这是一场精神意志的较量。最终,曹变蛟追上李自成,将之杀的七零八落,李自成的妻子、女儿都丢失了,只带着七个骑兵逃离。

《明史》记载,“是时,曹兵最强,各镇依之以为固,录关中平贼功,进变蛟左都督”。

关内战争上,打得李自成只剩7个兵,这是曹变蛟最辉煌的一战,而在关外对阵满清的战场上,曹变蛟更是猛得一塌糊涂。

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锦州告急,变蛟跟随洪承畴出山海关,驻守宁远,随即就爆发了“松锦大战”,明朝指挥官是洪承畴,清军指挥官是皇太极。当然,洪承畴上面还有一堆大爷,他们认为这么多部队凑来粮饷也不容易,应速战速决,违背了洪承畴的一贯谨慎稳重用兵态度。

所以,匆忙救援加上粮道又被切断,明军内部不和谐了,先是王朴趁夜逃走,随后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辅明相继逃跑,不仅削弱了明军力量,而且将很多战略要地送给了清军,于是洪承畴、曹变蛟等人被彻底围困,真正处于绝境之中了。

1642年9月,已抱必死之心的曹变蛟发动了绝地反击,一天夜晚率领精兵直扑清军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军佐领彰古力,试图阻击的正黄旗清军无不横尸于明军刀下,曹变蛟如入无人之境,杀的清军溃不成军,最后直冲皇太极大帐而去,将侍卫几乎全部杀死,皇太极闻风丧胆躲了起来。

以勇毅闻名的固山额真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清将见无法以格斗取胜,情急之下占据御营营门拼命放箭,将曹变蛟射伤,失血过多几近昏厥的曹变蛟这才无力进攻。随后,由于清军慢慢反应了过来,逐渐向御营附近靠拢,曹变蛟于是撤兵,率军退回松山。

假如曹变蛟没有受伤,皇太极能否活命还真难说。一旦皇太极身死,那么松锦大战就会败,因为清军内部的多尔衮、豪格等必然会爆发多位之争,而放弃啃眼前的硬骨头。

对于这一场让皇太极耻辱的夜袭战,《明史》讳言不谈,只记载“九月,承畴、变蛟等尽出城中马步兵,欲突围出,败还”,且只是曹变蛟一支精锐突袭而已,根本没有“尽出城中马步兵”。其实,即便曹变蛟本人,清修明史也只是一笔带过,对他没有过多记载。

险些干掉了皇太极的曹变蛟,要不是史料对他一笔带过,他的名声应该比赵云还大。

1643年2月,副将夏成德暗中勾结清军,以子夏舒做人质约降,率部生擒洪承畴、曹变蛟、巡抚丘民仰(自杀)、总兵王廷相、祖大乐等,因为副将夏成德做内应,松山城就此失陷。

清军拿下松山城之后,将除了洪承畴、夏成德、祖大乐(祖大寿之弟,清军正在招降锦州祖大寿,故没有杀他)三人之外的一百多文武官员,和明兵八千余人,全部惨无人道的就地处死,其中就包括当时重伤在床、皇太极恨之入骨的曹变蛟。曹变蛟壮烈殉国,时年34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标一共有五子,朱允炆只是庶长子,朱元璋为何传位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在朱标死后为啥不另立儿子,朱允炆是朱标跟谁生的,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

    历史上,建文帝只在位四年,却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下落之谜。鲜为人知的是,建文帝身上还有一个谜案,即朱标育有五子,朱允炆只是庶长子,一向讲究礼法的朱元璋为何会传位庶子朱允炆?根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一共有三个皇妃:常氏、吕氏、元朝参政阿失宁之女。1371年,洪武四年,

  • 朱元璋眼里的元末军神:王保保只是奇男子,此人才是真军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次,朱元璋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在朱元璋眼里,王保保比常遇春还要值得敬佩。据说,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玺,二是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

  • 一个鲜为人知的湖北女子,却点燃了明朝灭亡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灭亡导火索事件,明朝灭亡的三大案例,明朝黑历史事件

    与一只蝴蝶相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也能大大改写中国历史,最广为人知的有两个:一是荆轲刺秦王时的夏无且,帮助秦始皇挡住荆轲一招,让秦始皇顺利抽出宝剑,否则秦始皇可能命丧荆轲之手;二是钓鱼城中的无名小卒,一炮重伤蒙哥大汗,导致后者身死,否则又哪有忽必烈崛起?鲜为人知的是,在明朝末年,一个微不足道的

  • 江苏发现一本家谱,记载内容令人不解:朱允炆至少又活了30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家谱,明史记载朱允炆葬在哪里了,真实历史上朱允炆活了多少年

    通过在上海工作的孙子,戴壁城拿到了家谱复印件,阅读之后却大吃一惊。在《云阳戴氏家乘》第二卷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戴壁城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朱允炆根本没有死,朱棣攻克南京之后,朱允炆至少又活了30年,而这一点,他的先祖亲眼见到了朱允炆。朱允炆的生死之谜,可谓明朝第一悬案,折腾了中国600余年,至今没有1

  • 朱以海是明朝藩王,坚持抗清十八年,为何被郑成功沉于海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王朱以海个人资料,郑成功抗清是否标志明朝正式灭亡,漳州龙文公安朱以海

    《清史稿》记载,“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朱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到,郑成功与朱以海有了矛盾,然后郑成功将朱以海活生生的沉入海底,这是典型的谋杀。郑成功是抗清英雄,朱以海是抗清藩王,两人本该联手抗清,为何郑成功将一个明朝藩王沉于海中?其中有

  • 元朝与明朝之间,竟还有一个王朝,由宋徽宗九世孙所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和明朝之间的王朝,元朝和明朝的版图比较,元朝与明朝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靖康之难中,宋徽宗与诸多儿子被俘至北方,留在南宋的后裔又经历宋元之战乱局,多已隐姓埋名,偏居一方,让人难觅踪迹。然而,元朝建立之后70多年时,宋徽宗的八世孙不愿苟且偷生,决议反抗残暴的元朝,最终由九世孙重建了一个“小宋朝”,还存在了十二年!马背上的民族能打天下,却真不会治天下。元朝建立之后,由于统治

  • 明朝王爷都是废物?这俩少有人知的王爷,却是西方公认的大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最奇葩的王爷是谁,明朝厉害的王爷都有谁,明朝哪几位王爷最厉害

    姑且不论“百万级别”这样的认识是否准确,但说用“废物”来形容明朝全部藩王,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因为明朝藩王中才子并不少见,其中有两个少有人知的王爷,就推动了世界科学的进步,是西方公认的大科学家,甚至还助推了西方近代崛起。朱橚(sù),明朝第一代周王,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但与父兄气吞山河

  • 比朱元璋还特别的造反者:以和尚身份称帝,立尼姑为佛国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为何要杀尼姑,和尚上殿见朱元璋,尼姑与朱元璋的关系

    与萧衍与朱元璋相比,还有一位和尚更为特别。隋朝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与开挖大运河,穷尽无数民力,天下出现土崩瓦解之势,河北一位叫高昙晟的和尚见机造反,但没有像朱元璋这样脱离僧人身份,而是以和尚身份称帝,建立佛国年号法轮,立尼姑为皇后。高昙晟的造反经历极为简单,大约可以用突然造反、荒唐定制、无脑被灭三

  •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明朝:比清朝更好,还是会更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鸦片战争如果清朝坚持的话能赢吗,如果鸦片战争清朝赢了会怎么样,明朝遇上鸦片战争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清朝只是时运不济,恰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西方列强入侵,如果鸦片战争提前三百年,发生在明朝的话,结局不会比清朝好,甚至将会更加糟糕。事实上,以明朝历史事实说话,可以看到“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局必将远好于清朝,不信且看民族英雄汪鋐与佛朗机炮!哥伦布发现美洲

  • 皇帝请名师教子,名师:调皮能打吗?朱元璋说出4字,老师沉默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打小皇子板子,朱元璋对于孩子的教育,朱元璋对儿子说自己小时候的遭遇

    据说当时有个官员喜欢睡懒觉,天天的早起生活让他有些不适应,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自嘲: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然后不久居然被朱元璋知道了,然后朱元璋对他说,“你这个诗写得很好啊,但是有个字写得不好,把“嫌”字改做“犹”字如何?”这下把那个大臣吓得赶紧跪地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