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南出土一墓碑,揭开第一才女身世,或解释了宋史一重大历史谜团

河南出土一墓碑,揭开第一才女身世,或解释了宋史一重大历史谜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48 更新时间:2024/2/22 8:13:21

根据史书记载,李清照外祖有二种说法,一是御史中丞王拱辰,二是宰相王珪。史书上留下的二种说法自相矛盾,让后人难以辨别,直到上世纪在河南出土一块墓碑,才算解开了李清照的身世真相,由此还可能解释一个宋史上的重大历史谜团。

史书上记载的李清照外祖

李清照的父亲是李格非,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苏门(苏轼)“后四学士”之一,在历史上名气很大,但关于他妻子的记载,史书上却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答案。

一,李格非妻子是王拱辰孙女王氏。《宋史》记载,“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尽管没有明确说王氏是李清照生母,但字里行间却透露了这一层意思,所以后世如清朝王士祯就认为“宋李易安(李清照),其母,王状元拱辰女,亦工文章。”

二,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收集了王珪墓志铭——《王文恭公珪神道碑》,其中有“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的记载,即王珪长女嫁给了李格非。《王文恭公珪神道碑》是奉宋神宗御旨撰写,可信度较高,因此李格非妻子是王珪的女儿。

一边是《宋史》,一边是御旨墓志铭,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相?上世纪河南出土的墓碑揭开真相!

河南出土的墓碑揭开真相

1976年,在河南洛阳龙门地区,考古专家出土了《王拱辰墓志铭》,对王拱辰后代子孙有详细的记载,但令人奇怪的是,墓志铭上只字不提李格非。

1085年,王拱辰病逝,但这时李格非46岁,李清照2岁。如果李格非娶了王拱辰孙女,那么墓志铭上不可能一字不提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李格非。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宋史》记载有误,李格非没有娶王拱辰孙女。

可见,李格非的妻子应该是王珪之女,李清照的外祖应该是王珪。

庄绰的《鸡肋编》记载:汉国公王准后代中,李格非是其孙女婿。而汉国公王准,就是王珪的父亲,这就佐证了《王文恭公珪神道碑》的记载。尽管《鸡肋编》是一本包含了八卦内容的杂志,但提到的汉国公王准后代,却又都有史实可考,全都确切无误。更为重要的是,庄绰是南北宋之交的人物,与李清照处于同时代,记载的内容比较可信。

这一真相或可解释一个历史谜团

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废黜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此时李清照44岁。原本家境优渥的李清照,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但金兵南下攻占了济南,导致李清照无数珍藏毁于一旦。

因此,背负着家仇国恨的李清照,对南宋政府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写过很多诗词讽刺南宋偏安江南,对金兵一味求和,比如著名的赞项羽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就是赞项羽、讽南宋,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却逃亡江南。除此之外,还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讽刺诗句。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作为力主抗金的岳飞,应该非常符合李清照的愿望,但李清照在诗词中却一字不赞岳飞,也一字不批秦桧,令人非常难以理解。

其实,李清照身世真相大白之后,或可以给一个解释。

原来,秦桧妻子王氏是王珪孙女,而李清照外祖是王珪,李清照与秦桧之妻王某两人是姑表姊妹,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妹夫。在儒家文化环境下,有一个“亲亲相隐”的规则,即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因为亲戚关系,所以李清照可能在诗词中规避了这一点,赞扬了岳飞就等于打脸秦桧,即一字不赞岳飞,也一字不批秦桧。

根据史书记载,在赵明诚死后,南渡的李清照更是居无定所,生活潦倒,据说还惨遭一段骗婚,身上仅有钱财被骗走,沦为穷苦无依、孤苦伶仃的老妇,最终在凄凉孤独中死去。然而,李清照却一直没有求助秦桧,而是投书求助于更远亲官位更低的綦崇礼。

《宋史·外戚传》中还记载了一件事,李清照的三姨(王珪第三女)之子郑亿年,曾投降金国多年,回到南宋之后,秦桧给予大力关照,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郑亿年提拔为资政殿大学士,对李清照却从未给过一点帮助。当然,李清照也没有求助于秦桧。

李清照对待秦桧綦崇礼的态度,与秦桧对待郑亿年和李清照的态度,说明李清照与秦桧之间关系恶劣必有隐情。笔者认为,结合当时时代和秦桧求和、李清照求战的政治主张,说明李清照尽管不赞岳飞不批秦桧,但内心却是否定秦桧。

参考资料:《李清照与秦桧亲戚关系考》、《宋史》

更多文章

  • 明末最强猛将:打得李自成只剩7个兵,让皇太极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曹变蛟(1609~1642),山西大同人,曹文诏之侄,少年就随叔父出兵作战,且勇冠三军每战必胜。《明史》称曹文诏为“明季良将第一”,又称“万人敌”,足见其人骁勇威猛,可惜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洪承畴听说曹文诏阵亡后捶胸痛哭,朱由检也为此痛心不已。曹变蛟到底有多厉害呢?1633年

  • 朱标一共有五子,朱允炆只是庶长子,朱元璋为何传位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在朱标死后为啥不另立儿子,朱允炆是朱标跟谁生的,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

    历史上,建文帝只在位四年,却留下了很多谜团,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明史第一谜案——建文帝下落之谜。鲜为人知的是,建文帝身上还有一个谜案,即朱标育有五子,朱允炆只是庶长子,一向讲究礼法的朱元璋为何会传位庶子朱允炆?根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一共有三个皇妃:常氏、吕氏、元朝参政阿失宁之女。1371年,洪武四年,

  • 朱元璋眼里的元末军神:王保保只是奇男子,此人才是真军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次,朱元璋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在朱元璋眼里,王保保比常遇春还要值得敬佩。据说,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玺,二是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

  • 一个鲜为人知的湖北女子,却点燃了明朝灭亡的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灭亡导火索事件,明朝灭亡的三大案例,明朝黑历史事件

    与一只蝴蝶相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也能大大改写中国历史,最广为人知的有两个:一是荆轲刺秦王时的夏无且,帮助秦始皇挡住荆轲一招,让秦始皇顺利抽出宝剑,否则秦始皇可能命丧荆轲之手;二是钓鱼城中的无名小卒,一炮重伤蒙哥大汗,导致后者身死,否则又哪有忽必烈崛起?鲜为人知的是,在明朝末年,一个微不足道的

  • 江苏发现一本家谱,记载内容令人不解:朱允炆至少又活了30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家谱,明史记载朱允炆葬在哪里了,真实历史上朱允炆活了多少年

    通过在上海工作的孙子,戴壁城拿到了家谱复印件,阅读之后却大吃一惊。在《云阳戴氏家乘》第二卷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戴壁城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朱允炆根本没有死,朱棣攻克南京之后,朱允炆至少又活了30年,而这一点,他的先祖亲眼见到了朱允炆。朱允炆的生死之谜,可谓明朝第一悬案,折腾了中国600余年,至今没有1

  • 朱以海是明朝藩王,坚持抗清十八年,为何被郑成功沉于海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王朱以海个人资料,郑成功抗清是否标志明朝正式灭亡,漳州龙文公安朱以海

    《清史稿》记载,“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朱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到,郑成功与朱以海有了矛盾,然后郑成功将朱以海活生生的沉入海底,这是典型的谋杀。郑成功是抗清英雄,朱以海是抗清藩王,两人本该联手抗清,为何郑成功将一个明朝藩王沉于海中?其中有

  • 元朝与明朝之间,竟还有一个王朝,由宋徽宗九世孙所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和明朝之间的王朝,元朝和明朝的版图比较,元朝与明朝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靖康之难中,宋徽宗与诸多儿子被俘至北方,留在南宋的后裔又经历宋元之战乱局,多已隐姓埋名,偏居一方,让人难觅踪迹。然而,元朝建立之后70多年时,宋徽宗的八世孙不愿苟且偷生,决议反抗残暴的元朝,最终由九世孙重建了一个“小宋朝”,还存在了十二年!马背上的民族能打天下,却真不会治天下。元朝建立之后,由于统治

  • 明朝王爷都是废物?这俩少有人知的王爷,却是西方公认的大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最奇葩的王爷是谁,明朝厉害的王爷都有谁,明朝哪几位王爷最厉害

    姑且不论“百万级别”这样的认识是否准确,但说用“废物”来形容明朝全部藩王,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因为明朝藩王中才子并不少见,其中有两个少有人知的王爷,就推动了世界科学的进步,是西方公认的大科学家,甚至还助推了西方近代崛起。朱橚(sù),明朝第一代周王,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但与父兄气吞山河

  • 比朱元璋还特别的造反者:以和尚身份称帝,立尼姑为佛国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为何要杀尼姑,和尚上殿见朱元璋,尼姑与朱元璋的关系

    与萧衍与朱元璋相比,还有一位和尚更为特别。隋朝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与开挖大运河,穷尽无数民力,天下出现土崩瓦解之势,河北一位叫高昙晟的和尚见机造反,但没有像朱元璋这样脱离僧人身份,而是以和尚身份称帝,建立佛国年号法轮,立尼姑为皇后。高昙晟的造反经历极为简单,大约可以用突然造反、荒唐定制、无脑被灭三

  •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明朝:比清朝更好,还是会更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鸦片战争如果清朝坚持的话能赢吗,如果鸦片战争清朝赢了会怎么样,明朝遇上鸦片战争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清朝只是时运不济,恰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西方列强入侵,如果鸦片战争提前三百年,发生在明朝的话,结局不会比清朝好,甚至将会更加糟糕。事实上,以明朝历史事实说话,可以看到“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局必将远好于清朝,不信且看民族英雄汪鋐与佛朗机炮!哥伦布发现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