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吕不韦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生活虽然很好,不愁吃穿,不愁将来,但是对于当时对于身份低贱的商人来说,能够跻身上层主流圈里,那才是人生一大快事,也是他一生的梦想。特别是对于自己身负才华,而且才华在自己的手里正在一步步实现的时候,这个时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既然正在实现又有几个人能放手呢?
吕不韦总是用大王还小为借口,其实就是现在嬴政亲政前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给全部做了,这样即使是身死,也无憾了。这一点在《大秦赋》中吕不韦和李斯的对话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并不是他自己不知道,也不是没有人给他说过,只是他自己在装聋作哑而已。
[var1]
李斯的忠告虽然很是刺耳,但是作为丞相的吕不韦,不仅没有生气,还把他引荐到了嬴政的身边,从这一点来看,吕不韦并不是完全不像让嬴政学到东西,或者说他只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已。
吕不韦想要编撰一部书,也就是后来的《吕氏春秋》,这部书按照吕不韦的说法,就是大秦统一之后的治国典范,嬴政什么都不用干,只要按照这个去做就行了,从这点上来说,吕不韦确实有点过了,而此时他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才华于能力还是高于嬴政的,这一点他坚信不疑,所以在别人对于他提出质疑的时候,他总是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
[var1]
在当时可以看到吕不韦做的事情完全是为了大秦一统之江山而努力,但是他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当时自己的权力和梦想交织而成的一种对于现实掌控的一种快感。这一点在现实中我们也有,就是在自己认为自己能力很强的时候,做事情游刃有余,对于别人的建议总是不屑一顾,殊不知自己已经走在了吕不韦的老路上。
[var1]
在古代,吕不韦的结局不是太好,在现代,职场上升职无望,家庭中则无所谓和睦,事业上肯定会止步不前。因此来说,总是要低调做人,不要总是认为自己能力很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任何一个人,地球都可以照样转。不能明知自己是错的,还要再错上加错,那么结果或许真的不会太好。
不知道你对此观点是否认同,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