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和唐高宗未对突厥犁庭扫穴,武则天滥杀边将使突厥仍可南犯

唐太宗和唐高宗未对突厥犁庭扫穴,武则天滥杀边将使突厥仍可南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8 更新时间:2024/1/26 22:28:02

贞观四年(630年)唐军讨平突厥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派出10多万唐军,在李靖的节度下,兵分多路,进攻突厥,在贞观四年(630年)一举消灭突厥主力,俘获颉利可汗

讨平突厥后,关于如何安置战败的突厥各部,唐朝内部曾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最后,唐太宗采纳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各部迁到唐朝北部边境地区,保全他们的部落,让他们保卫唐朝北部边境。

于是,唐朝将突厥各部安置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的广大地区,“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同时,将原来突厥颉利可汗和突利原来统治的地区,划分为多个州和都督府,“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既然已经把突厥各部安置在唐朝北部边境,那突厥故地,也就是大漠以南、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就已经空了,为何又在突厥故地设置各州、都督府?具体由谁来管理这些州和都督府呢?实际上,唐朝在这里采用侨治的办法,任命突厥各部首领为各州、都督府的长官,但是,他们并不真的回到突厥故地去管理,而是侨治在唐朝北部边境地区,只不过挂一个虚名,以便于统领各自部落而已。例如,据史书记载,定襄都督府侨治朔方宁朔,云中都督府也侨治朔方之境,顺州都督府侨治营州南之五柳戍,等等。

贞观十五年(641年)突厥返回故地的尝试

唐朝进行了上述安置以后,逐渐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是大量突厥部落迁入内地,管理不便,带来安全隐患,“其余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馀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最终在贞观十三年(639年)四月爆发了结社率叛乱,结社率是突利的弟弟,他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晋升而心生怨恨,率部突袭李世民九成宫行宫,杀死唐军卫士数十人,后被唐军消灭。

唐朝形势图

二是突厥内迁之后,漠南空虚,漠北的薛延陀趁机崛起,“突厥颉利既亡,北方空虚,薛延陀真珠可汗帅其部落建庭于都尉犍山北、独逻水南,胜兵二十万”。薛延陀崛起,对唐朝北部边境构成威胁。

就此,唐朝就如何安置突厥问题再次展开讨论,最终决定将突厥遣返回黄河以北的故地,贞观十三年(639年)七月,唐朝任命阿史那思摩为突厥的可汗,率领原来内迁的突厥各部返回突厥故地,“诏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李思摩(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赐之鼓纛;突厥及胡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还其旧部”。同时任命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熟为右贤王,辅佐阿史那思摩。唐朝此举,既可以解决突厥内迁带来的安全隐患,又可以制衡薛延陀。

阿史那思摩等人经过1年多的准备之后,在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正式率部渡过黄河返回突厥故地,“建牙于故定襄城,有户三万,胜兵四万,马九万匹”。面对突厥重返漠南,漠北的薛延陀显然是不高兴的,薛延陀真珠可汗率部越过大漠南下进攻突厥,突厥大败,无法在漠南立足,向唐朝告急,于是,唐太宗派出唐军10多万人进攻薛延陀,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诺真水之战中重创薛延陀,“斩首三千余级,捕虏五万余人”。此后,唐军并未立即对薛延陀穷追猛打,其意图仍然是希望帮助突厥在漠南站住脚,但同时维持薛延陀在漠北的统治,让突厥和薛延陀互相制衡。

但是,阿史那思摩实在不争气,在薛延陀的不断打击下坚持不住,于贞观十八年(644)十二月,率部撤回黄河以南,其残部被唐朝安置在胜州和夏州一带,突厥此次重返故地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为避免薛延陀势大难制,唐朝也在贞观二十年(646年)派兵彻底讨平了薛延陀。

单于都护府的设立

太宗驾崩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唐朝讨平突厥别部车鼻可汗之后,重新整合对突厥各部的管理,设置了单于都护府和瀚海都护府,“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单于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苏农等一十四州;瀚海领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仙萼等八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单于都护府示意图

此后,又在龙朔三年(663年)进行了调整,将瀚海都护府迁到云中古城,更名为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664年)又改云中都护府的名称为单于大都护府,至此,原本的单于和瀚海两都护府被整合为单于大都护府,统一管理漠南事务。

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突厥各部再次返回突厥故地。

在这期间,漠北的敕勒诸部时有叛乱,再加上东边征讨高句丽、百济,西边应对吐蕃,西北的西突厥也不断反复,唐朝逐渐放松了对突厥各部的制衡。自永徽元年(650年)至调露元年(679年),将近30年间,突厥无事。

太宗时期,突厥也没有大事,但是,处于太宗的不断调整和变动中,南迁、北迁,打来打去,因此,整个贞观年间,突厥的元气完全没有恢复。但是,进入高宗时期,唐朝对突厥没有相应的调整,因此,突厥得以休养生息,最终在调露元年(679年)出现了大规模叛乱。

突厥复叛

调露元年(679年),“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俱反,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酋长皆叛应之,众数十万”。

面对突厥大规模叛乱,高宗也派出大军征讨,几经反复,在开耀元年(681年),在唐军裴行俭的打击下,突厥叛乱本已经基本平定,突厥首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陆续投降,但是,高宗再次出现决策失误,杀掉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突厥首领54人,导致突厥在永淳元年(682年)死灰复燃,“突厥余党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招集亡散,据黑沙城反,入寇并州及单于府之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武曌

此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武则天忙于对内镇压反对派,还杀害了唐军大将程务挺,流放了王方翼,自毁长城。突厥得以迅速壮大,在整个武则天时期,唐朝(武周)对突厥作战,输多胜少,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后突厥确实是在李治末期复国,但那时后突厥没有夺回漠北,漠北依然在唐朝安西都护手里,李治驾崩后,唐中宗上位,也就是傀儡皇帝,武则天这时期内斗,漠北彻底丢失,所以,漠北确实也不是在武则天登基后丢的,但也确实是武则天丢的。然后武则天登基称帝,对外战争一直在丢领土,前前后后一共丢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直到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唐朝对突厥的态势才得以根本改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中宗复辟后极为昏聩,武三思为掌权将张柬之等人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三思和韦莲儿吻戏,武三思简介,张柬之为啥不杀武三思

    正是这场政变将他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不仅被贬丢官,最后因此郁郁而终。武则天崩逝后的政治局面唐中宗即位之后,遂立其妻韦氏为皇后,并追赠皇后父韦玄贞为上洛王,母崔氏为妃。中宗这种行为遭到了左拾遗贾虚己的批评,却没有引起中宗的重视。韦后欲仿效武则天干预朝政,中宗每坐朝,其必施帷慢坐于殿上,引起了朝臣的极大不

  • 唐中宗一生活在女人阴影下,韦皇后的面首便至少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中宗为何纵容皇后出轨,唐朝皇后为什么毒唐中宗,韦皇后毒死唐中宗

    唐中宗李显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但他的祖父却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是中国唯一的正统女皇武则天,侄子是著名的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李隆基。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弟弟、侄子全都是皇帝。唐高宗李治登基后,由于其后宫里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争宠,唐高宗得以在王皇后的支持下将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接回皇宫。唐高宗接

  • 司马氏的得志给晋朝一个无法抹去的羞耻,而诸葛瞻也并非无能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朝司马氏的下场,晋朝司马氏有多厉害,怎么评价司马氏建立的晋朝

    从史书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在某些时期,那些无视规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坏人”,往往比那些遵守规则、循规蹈矩的老实人表现得更“出色”。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和司马氏就是这种情况:身在强大的魏国、无视君臣之道、玩弄权术登峰造极的司马氏家族权势滔天,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个个显得像人中龙凤;而身在弱小蜀汉,且循

  • 史思明曾打败唐朝众多名将,但被儿子弑杀前却不断向其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史思明差点灭了唐朝吗,史思明的个人资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

    留守期间,起先,史思明犹如战神,席卷整个河北,荡平了河北拥护唐朝的所有势力。但到了次年的二月,当李光弼率军从山西东出井陉关,进入河北后。他就风光不再了。第一战,他们战于常山,史思明惨败。被迫退守藁城(现在的石家庄藁城区)。第二战,郭子仪也来了。郭、李二人联手再次大败史思明,打得史思明连退几百里。放弃

  • 乞活军在北方的抵抗为东晋争取了安全的外部环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晋时期的北方,东晋会统一北方吗,东晋怎么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不得不离开的并州永兴元年(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此时身为皇室宗亲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得知此事后在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派遣并州大将聂玄率军攻打刘渊。西晋的内乱耗尽了晋军精锐,两方人马在大陵展开激战,结果晋军惨败。司马腾在得知战报之后,惊恐万分,这时又恰逢并州闹饥荒,百姓颗粒无收,城中已无余粮可

  • 西晋不承认蜀汉的正统地位,东晋时习凿齿为尊蜀汉而编造正统授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西晋的关系,西晋为什么能灭蜀汉,蜀汉灭亡西晋建立地图

    晋朝不承认刘备是皇帝。史实证据就是《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事迹的史书体裁是“列传”,而不是“本纪”。所谓“本纪”和“列传”,通俗地说,前者记述皇帝的事迹,后者记述诸侯或名人事迹。刘备驾崩后没享受到“本纪”待遇,这就可以说明晋朝不承认他是皇帝。至于晋朝官方为什么不承认刘备是皇帝,原因有二。第一,成王败寇

  • 武则天对内平叛较为顺利,但在对外战争中则败绩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对外战争十战九败,武则天美图100张,武则天怎么玩才最厉害

    然而,到了唐高宗的皇后,一代女帝武则天执政后,唐朝的国土面积却出现了大幅度缩水。历朝历代,从大的方面分,战争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对内平叛,一种是对外征伐。唐朝也不例外。武则天执政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战事,但在这些战争中,武则天却也是丧师失地,接二连三丢失领土。对内平叛武则天虽由皇后一步步临朝称制,到最后称

  • 唐玄宗令宦官监视节度使使宦官逐步拥有兵权,甚至妄行废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的兵权,唐玄宗时期有宦官当权吗,唐朝后期宦官专权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代,宦官的定位,第一次出现了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原因,则是因为在唐玄宗时代,唐朝的军事制度开始变了。在唐朝初期,唐朝基本执行府兵制的军事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国家要打仗了,直接从地方募集士兵,然后带到前线去打仗。而如果前线没有战争了,就直接把这些军队解散,让士兵们回家种地。这种

  • 唐朝时俸禄是由百官凭符、牒到相关部门领取,一般按季度发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从九品俸禄,唐朝士兵一年的俸禄,唐朝官员俸禄等级

    那么朝廷会如何将俸禄发到全国各地的官员手中呢?实际上不同时期是有不同方式操作的。春秋战国之前,官员的俸禄比较单纯,就是田邑,各级官员都有自己的土地,这就是他们的收入。随着时代的进步,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另一种俸禄形式,即实物俸禄,它是作为土地的一个补充出现的。到了汉朝就开始出现了货币形式的俸禄。实物

  • 五代十国的混乱使人印象深刻,故使人感觉唐宋之间相隔数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宋五代十国太混乱,唐宋五代资料,隋唐五代又十国全文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建立后梁,立国289年的唐朝灭亡,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中国历史上有两段特殊的时期,一是五胡十六国,二是五代十国。西晋开国不过才二十多年,便因为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南下,致使中原板荡,百姓流离失所,大小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自中国第一个统一政权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