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传——李孝恭篇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传——李孝恭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70 更新时间:2024/1/27 18:06:56

今天要说的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二的李孝恭,成画时已去世3年,生前位居河间郡王,死后追赠司空、扬州都督,享年50岁。

李孝恭是李唐宗室,是李渊的从侄,他的祖父李蔚是李渊父亲李昞的弟弟。李渊攻克长安后,下诏拜李孝恭为山南道招慰大使,领兵出巡巴蜀地区。李孝恭没有辜负朝廷的期望,率军连克三十余州。随后他进击迦楼罗王朱粲,大破敌军,俘虏甚众。由于朱粲是著名的吃人魔王,李孝恭的手下将领就劝他将降众全部坑杀,以绝后患。但李孝恭眼光长远,他为了展示唐军的大度,将降兵全部赦罪释放,给日后想要投降的人留条后路。此举也非常有效,李孝恭大军所到之处,军民都相继归服。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孝恭上书朝廷建议发动大军进攻萧铣的割据政权,李渊采纳了此建议,任命其为信州总管,并进爵为王。随后李孝恭便为进攻萧铣做准备,广造大船,日夜教习士兵水战。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孝恭被任命为荆湘道行军总管,统率水陆十二支军队正式出击萧铣。唐军从夷陵出发,很快击破荆门、宜都二镇之兵。

不过很快李孝恭就迎来了败仗。此时萧铣的骁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在附近的清江,李孝恭想率军直接出击,李靖则以“文士弘士卒精锐骁勇,恐怕锐不可挡”为由劝说李孝恭先将战船停泊休整,等敌军士气衰落后再出战。可连战连胜的李孝恭哪里听得进去,他执意率军出击,还命李靖留守军营。李靖也不愧是大唐战神,结果不出他所料,唐军大败,李孝恭率残军逃往南岸。文士弘取胜之后也飘了,居然纵兵四下抢掠,锐气全失。李靖见敌军队伍大乱,知道机会来了,立刻指挥唐军出战,文士弘被打得措手不及,军队都还没收拢就失败了,被杀及溺水而死者将近一万人。

攻下夷陵后李靖又马不停蹄地率五千轻骑为先锋,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则率大军继后。在李孝恭和李靖两位大唐战神的加持下,唐军很快攻克江陵外城,并占领水城,缴获了大量舟舰。这个时候李孝恭作为统帅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他下令解开战舰放于江中,诸将都疑惑不解,认为缴获的战舰就该自己用,弃船不就白缴获了。李孝恭解释道:“萧铣的辖境,南至岭表,东达洞庭,地势险要战士众多,如今萧铣沿江镇守将士众多,如城未攻下而援兵到来,我军就会内外交困,舟船虽多,又有何用?如今萧铣已败,不会马上进兵,往返打听情况,就可延缓其救兵,那么我军就能顺利地攻下江陵了。”不久后萧铣的救兵到达巴陵,见到江面上都是空船,果真迟疑不敢前进。萧铣在江陵城内苦等救兵不来,为了让城内百姓无恙,他决定开城投降。

李孝恭平灭萧铣后岭南四十九州皆望风而降,李渊大喜,任命他为荆州大总管,还特意命画师将李孝恭击破萧铣之状画录下来。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辅公祏反唐,杀了手握兵权的王雄诞,率部占领了湖州。李孝恭奉命率军前往九江,手下将领都是李靖、李勣、黄君汉、张镇州、卢祖尚这样的猛人。辅公祏的部将冯惠亮等人守险邀战,李孝恭却一改往日豪放之风避而不战,而是派出奇兵切断了敌军的粮道。饥饿不堪的敌军数次前来挑战,李孝恭都按兵不动。而是于次日派一些瘦弱士兵前去敌营挑战,命卢祖尚率领精骑设伏。敌军见前来挑战的士兵如此羸弱,十分嚣张,追击数里,与埋伏的卢祖尚之军碰个正着,饥饿的敌军自然不是唐军的对手,冯惠亮只得率军退守梁山。李孝恭乘胜追击,一举攻破梁山别镇。

武德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公元624年4月21日),辅公祏已至困境,不得不放弃丹阳逃走,李孝恭则派出骑兵穷追,最终在武康俘获辅公祏。次日李孝恭杀越州都督阚棱,平定了江南。李渊随即拜李孝恭为扬州大都督,统摄江淮及岭南诸州。可以说在唐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李氏家族除了李世民带兵纵横天下外,其余宗室只有李孝恭能独当一面,为李唐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扬州有人诬告李孝恭谋反,李渊便将李孝恭召回了京城,改派武士彟坐镇扬州,武士彟就是武则天的父亲。不过并无实据证明李孝恭谋反,李渊便赦免了他,还赐予他实封一千二百户。唐太宗继位后将李孝恭迁任礼部尚书,改封为河间郡王。

功成名就的李孝恭并没有恃功而傲,依旧勤勤恳恳,十分低调。所以李世民也十分亲待他这个族兄。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李孝恭得急病暴毙,时年五十。李世民得知后十分悲伤,哭之甚恸,追赠李孝恭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

更多文章

  • 姚崇历事四帝三度为相,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开元盛世姚崇简介,姚崇是舜帝几世孙,姚崇历经几位皇帝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道:“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将姚崇列为唐代“四大贤相”之一。首度为相,谋除“二张”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入侵河北,形势危急。武则天让朝臣上书,提应对策略。武则天在阅读群臣上书中,发现姚崇对问题剖析周密,论理精到,惊奇之下,破格提升姚崇为夏官(

  • 唐太宗和唐高宗未对突厥犁庭扫穴,武则天滥杀边将使突厥仍可南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四年(630年)唐军讨平突厥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派出10多万唐军,在李靖的节度下,兵分多路,进攻突厥,在贞观四年(630年)一举消灭突厥主力,俘获颉利可汗。讨平突厥后,关于如何安置战败的突厥各部,唐朝内部曾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最后,唐太宗采纳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各部迁到唐朝北部

  • 唐中宗复辟后极为昏聩,武三思为掌权将张柬之等人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三思和韦莲儿吻戏,武三思简介,张柬之为啥不杀武三思

    正是这场政变将他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不仅被贬丢官,最后因此郁郁而终。武则天崩逝后的政治局面唐中宗即位之后,遂立其妻韦氏为皇后,并追赠皇后父韦玄贞为上洛王,母崔氏为妃。中宗这种行为遭到了左拾遗贾虚己的批评,却没有引起中宗的重视。韦后欲仿效武则天干预朝政,中宗每坐朝,其必施帷慢坐于殿上,引起了朝臣的极大不

  • 唐中宗一生活在女人阴影下,韦皇后的面首便至少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中宗为何纵容皇后出轨,唐朝皇后为什么毒唐中宗,韦皇后毒死唐中宗

    唐中宗李显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但他的祖父却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是中国唯一的正统女皇武则天,侄子是著名的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李隆基。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弟弟、侄子全都是皇帝。唐高宗李治登基后,由于其后宫里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争宠,唐高宗得以在王皇后的支持下将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接回皇宫。唐高宗接

  • 司马氏的得志给晋朝一个无法抹去的羞耻,而诸葛瞻也并非无能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朝司马氏的下场,晋朝司马氏有多厉害,怎么评价司马氏建立的晋朝

    从史书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在某些时期,那些无视规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坏人”,往往比那些遵守规则、循规蹈矩的老实人表现得更“出色”。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和司马氏就是这种情况:身在强大的魏国、无视君臣之道、玩弄权术登峰造极的司马氏家族权势滔天,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个个显得像人中龙凤;而身在弱小蜀汉,且循

  • 史思明曾打败唐朝众多名将,但被儿子弑杀前却不断向其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史思明差点灭了唐朝吗,史思明的个人资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

    留守期间,起先,史思明犹如战神,席卷整个河北,荡平了河北拥护唐朝的所有势力。但到了次年的二月,当李光弼率军从山西东出井陉关,进入河北后。他就风光不再了。第一战,他们战于常山,史思明惨败。被迫退守藁城(现在的石家庄藁城区)。第二战,郭子仪也来了。郭、李二人联手再次大败史思明,打得史思明连退几百里。放弃

  • 乞活军在北方的抵抗为东晋争取了安全的外部环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晋时期的北方,东晋会统一北方吗,东晋怎么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不得不离开的并州永兴元年(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此时身为皇室宗亲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得知此事后在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派遣并州大将聂玄率军攻打刘渊。西晋的内乱耗尽了晋军精锐,两方人马在大陵展开激战,结果晋军惨败。司马腾在得知战报之后,惊恐万分,这时又恰逢并州闹饥荒,百姓颗粒无收,城中已无余粮可

  • 西晋不承认蜀汉的正统地位,东晋时习凿齿为尊蜀汉而编造正统授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西晋的关系,西晋为什么能灭蜀汉,蜀汉灭亡西晋建立地图

    晋朝不承认刘备是皇帝。史实证据就是《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事迹的史书体裁是“列传”,而不是“本纪”。所谓“本纪”和“列传”,通俗地说,前者记述皇帝的事迹,后者记述诸侯或名人事迹。刘备驾崩后没享受到“本纪”待遇,这就可以说明晋朝不承认他是皇帝。至于晋朝官方为什么不承认刘备是皇帝,原因有二。第一,成王败寇

  • 武则天对内平叛较为顺利,但在对外战争中则败绩不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对外战争十战九败,武则天美图100张,武则天怎么玩才最厉害

    然而,到了唐高宗的皇后,一代女帝武则天执政后,唐朝的国土面积却出现了大幅度缩水。历朝历代,从大的方面分,战争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对内平叛,一种是对外征伐。唐朝也不例外。武则天执政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战事,但在这些战争中,武则天却也是丧师失地,接二连三丢失领土。对内平叛武则天虽由皇后一步步临朝称制,到最后称

  • 唐玄宗令宦官监视节度使使宦官逐步拥有兵权,甚至妄行废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的兵权,唐玄宗时期有宦官当权吗,唐朝后期宦官专权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代,宦官的定位,第一次出现了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原因,则是因为在唐玄宗时代,唐朝的军事制度开始变了。在唐朝初期,唐朝基本执行府兵制的军事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国家要打仗了,直接从地方募集士兵,然后带到前线去打仗。而如果前线没有战争了,就直接把这些军队解散,让士兵们回家种地。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