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被教科书删除?老教授:房梁下吊一块肉都比它强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被教科书删除?老教授:房梁下吊一块肉都比它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62 更新时间:2024/1/23 16:33:18

来自意大利的达·芬奇可以算是全才中的一个,在整个艺复兴时期找不出比他更完美的存在。而我国也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个理工男,又是个艺术家,是个机械师,还是个科学家,这个人就是张衡,《后汉书》中记载,他五经通六,且才高于世。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张衡与地动仪的故事。

张衡出生于公元78年,时处东汉时期,张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他的祖父张堪能文能武,张衡对他最为敬佩。张衡从小就一心扑在学习上,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还善于吟诗作画。16岁时,他外出游学,大量的实地走访与考察对他后来研究地理和地震学提供了实践基础。

而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在公元132年,《后汉记·张衡传》中也把它叫做候风地动仪,这是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地下存着的是气,气的变化导致地震的形成。古籍中关于地动仪的记载多为外观,并没有涉及到它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由于年代久远,张衡制作的地动仪已经在公元200年左右失传,如今人们没办法再观测到地震仪内部的结构,也无法对其科学性进行检测。但据史料记载,公元138年时陇西地震,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说明张衡的地动仪在发明之后是经过检测的。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关于地动仪的图片和介绍被初中历史教材收纳其中,但在2018年那段关于地动仪的描述却默默消失了。后来,有不知名人士曝光,张衡的地动仪根本不可能预测地震,而且我们所看到的地动仪其实是个仿制品。

原来,教科书上关于地动仪的介绍来源于1952年《人民画报》刊载的一篇文章,但书上的引用有些断章取义的意味,它没有注明原文中的一段背景介绍:报纸上描述的地动仪可不是当年张衡亲手打造的“真品”,而是1951年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铎按说史料的记载仿制的模型。

不过地动仪确实不能预测地震,即便现代科技如此发达了也没有办法对这类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张衡在发明地动仪时的初衷是改变那个年代由于通讯和交通不发达而导致的信息传递延误,地动仪最大的作用在于获知震发生的信息,检测地震发生的方位。

但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及日本的一些学界权威专家,都纷纷发言对地动仪的实用性提出质疑,就连我国中科院院士傅承义都说:“房梁下吊一块肉都比那个强!”

那么地动仪究竟是如史料中记载的那般灵验,还是如今科学家推翻的才是正解,由于地动仪原件的流失都无可考证了。但不论怎么说,地动仪的发明都是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智慧的古人们对于科学做出的勇敢探索与大胆创造,科学的进步不就是这样一步步取得的吗?

更多文章

  • 项羽故里有把300斤霸王戟,千年来无人能拿起,难道我们退化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墓出土的兵器,项羽坟墓遗址,霸王项羽真正墓地在哪里

    霸王项羽徒手举鼎的事,早已不是什么传说,但项羽故里的霸王戟相传只有300斤,那么为何如今已经没有拿得动呢?难道说现代人的力气变小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霸王戟又称“天龙破城戟”,重量达到了300斤,长度达到了5米左右,看上去有点像是吕布的那一把方天画戟,然而项羽这一“天龙破城戟”最为让人疑惑的就是,这

  • 项羽为何宁可自刎也不肯渡江?并非他蠢,而是他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为什么宁愿死都不愿意渡江,项羽为什么宁愿选择自己不渡江,项羽为什么宁愿死也不过乌江

    ——杜牧秦末乱世,作为当时最耀眼的一颗新星,项羽的光芒是各路诸侯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使刘邦聚集了各路诸侯,带领着56万大军,也被项羽用3万人马半天之内击溃,这就是彭城之战。但是项羽毕竟出生贵族,有着诸多局限,最后中了十面埋伏,听闻四面楚歌,独自乌江自刎。长留下“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慨

  • 颇具争议的司马懿,连李世民对他都是满满的鄙视,后世更不用说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与司马懿谁厉害,李世民对司马懿的评论,司马懿李世民视频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而且,还是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有时就不单单是自己的喜好那么简单了。唐王朝组织人员编撰了《晋书》,李世民给其中的四个人做了“总结”,包括:司马懿。这段文字并不算多,不过600字左右,却是一点都没隐藏他对司马懿的看法。开篇就是褒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司马懿可

  • 秦始皇能一统天下,有三个人功不可没,最后一个人连姓名都没留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我们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但是,秦朝的军事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下,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了。无论是周边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难以与其相提并论。强大的军队由强大的王朝铸造,秦国的强大绝不是偶然,卓越的政治制度、坚强的民族意识、领导者的英明领导缺一不可。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在这之中发挥关键作

  •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这四个字到底应该怎么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寿亭侯谁封给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关羽死前封的吗,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什么时候封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汉代的侯爵,汉代侯爵爵位的范围比较宽泛,甚至有人把诸侯王也算侯爵,称为国侯,在这之下还有列侯和关内侯,关内侯没有食邑,只是一个荣誉象征,而列侯则是有食邑的,列侯的等级大致有三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县侯、乡侯、亭侯(东汉又有都乡侯、都亭侯),与之对应的食邑也越来越小,比如县侯可以享受一

  • 司马懿风评不佳,实际上就是后代不争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风评差原因,司马懿个人性格,司马懿一生分析

    封建时代的谋朝篡位的不少,即便是曹魏也是篡位登基,在这一点上后世并没有过于苛责司马懿,后世乃至当时对于司马家最大诟病在于,司马懿违背诺言,将封建政治的底裤彻底给扒了下来,导致后世篡位者有样学样,前朝帝王再无善终者。同时代的朝堂政治博弈,曹爽让司马懿,明升暗降。回家养老。对于司马师与司马昭。依旧是高官

  • 倘若三国时期东吴也选“五虎将”,孙权手下大将哪些有资格评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东吴孙权简历,三国孙权最顶级的五个谋士,东吴的谁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如今早已深入人心。因为罗贯中尊汉室为正统,在小说当中对蜀汉自然是更加青睐,因此,大多数人对于蜀汉武将都比较了解,譬如蜀汉五虎上将关张马赵黄,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大将,不仅个人勇武非常,而且还能带兵打仗,关羽水淹七军、张飞据水断桥都是一段佳话。可正因为《三国演义》为人熟

  • 司马炎听信谗言,放掉一个比司马懿还能忍的人,导致西晋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炎为什么毒死司马昭,司马昭司马炎司马懿的关系,西晋为啥司马炎一死就乱了

    中国古代史就是一出分分合合的大剧。为何分分合合?在人治时代帝王都是起决定性因素的。这不,统一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就是那个决定了国家分和的关键人物。切实地说,公元266年称帝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上任之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那时的他,面对的时局是蜀汉已然灭亡,唯有东吴一个大敌在阻挡自己统一天下。外敌的存

  • 古代盛世的真实面目,文景之治国库钱财无数,百姓却卖儿卖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中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之后是什么盛世,文景之治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盛世

    古代有哪些盛世?最出名的无非就是文景之治、贞观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我们一个个解说,看看盛世是不是盛世。文景盛世文景二帝在位时期休养生息,经济飞速发展,以至于国库里面堆满了钱财。《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的钱多的数不清,用来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仓库里面的粮食吃不完,以至于腐烂。(注释1)”多么

  • 为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私养3000死士,如何确保他们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就死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真的手握大权吗,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为什么杀7000人

    作为三国时期中后期才逐渐崭露头角的天下谋臣司马懿,在其光辉的一生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并且在乱世的最后,虽然司马懿没能看到晋朝建立,但是他的儿孙们却完成了他的夙愿。不过,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为后人吞并曹魏和中国北方一统天下创造了基础和动力。然而,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在发动“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