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颇具争议的司马懿,连李世民对他都是满满的鄙视,后世更不用说了

颇具争议的司马懿,连李世民对他都是满满的鄙视,后世更不用说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32 更新时间:2023/12/19 5:14:22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而且,还是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有时就不单单是自己的喜好那么简单了。唐王朝组织人员编撰了《晋书》,李世民给其中的四个人做了“总结”,包括:司马懿。这段文字并不算多,不过600字左右,却是一点都没隐藏他对司马懿的看法。

开篇就是褒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司马懿可是辅佐过四位君主,经历曹魏的壮大到鼎盛,他能于乱世中始终不倒,这已经凸显了他的超人智慧,而且,他又不是那种靠着溜须上位的人,是能和诸葛亮斗智谋正面较量的人物。

所以,李世民倒也很客观,直接就以“文韬武略”俱佳先给司马懿戴了个帽子。接着,他又用了几十个字,来概括了司马懿的一些特点,说他知人善用、情商又高,外人很难琢磨透他,他能审时度势,待势而发。这些评价说的也挺客观,司马懿若不是懂的用低调来保护自己,曹操就第一个容不了他。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继续顺着这说,而是开始了点评:

“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这话说得相当重了。在君主的眼中,大臣就两分类,忠和奸。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无人否定,但他的内心并不忠君。为了证实这个军事才能,李世民又例举了公孙渊孟达的案例,事实的确如此,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很好证明。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语气又拐弯了。

说他认为自己“兵动如神”,于是,跑去和诸葛亮对峙。本来司马懿的优势是压着诸葛亮的,结果在以逸待劳的情况下,居然没了斗志,“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诸葛亮生前他害怕倒也罢了,结果诸葛亮死后他也害怕(疑心病),被人家一吓居然跑了。李世民这时来了个小结“良将之道,失在斯乎!”

既然是“总结”,那么,就少不了对司马懿一生的“总括”:曹丕曹睿都在临终前,将下一任皇帝托付于他,可见,他在这两位皇帝心中就是霍光等这些历史著名大臣的存在,既然如此,就该好好尽忠才对。但是,司马懿并没有恪守自己的诺言,而是借着天子外出就“内起甲兵”。

接下来的文字就是李世民毫不客气的“点评”。

“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在前文,李世民是称赞了司马懿,有情商、有智商、有军事才能,但是,这句话才是李世民真正想说的。在他看来,司马懿应是将自己那颗“野心”隐瞒的太深了,故几位皇帝都没瞧出他的真实动机,最后,曹魏江山断送于司马家族之手。

李世民应该是很不喜司马懿,他一点都没给司马懿面子,直接说他这种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做了那么多年的“善人”,结果,最后由于背叛了自己的承诺,而被后代非议、嗤笑。李世民说话其实也蛮“刺耳”,虽然,司马家族最后夺了天下,但是,司马懿这一生永远都是曹家的臣子。

“身终于北面”,听起来讽刺意味满满。

李世民如何看待司马懿?

也许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鄙视。

但是,作为一介皇帝,他得说的有理有据啊,再说司马懿并非没有功,于是,李世民用了“先扬后抑”和“对比”的手法,一种强烈的反差,突出了他对司马懿有多么的嫌弃。

站在李世民的立场,他的这种情绪是正常的。没有皇帝喜欢自己的大臣会夺了自己的江山,更何况,这位大臣还颇得皇帝信任,这不更让李世民反感嘛,平时里装的那么“忠君”,原来是盯着那个皇位啊!李世民为何要写这段话,难道仅是为了表达他不喜欢司马懿么?

李世民此举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警醒他的后代。这可是才发生不久的史事,在一位特别注重“以史为鉴”的皇帝眼中,司马懿的故事就特别有教育意义了,所以,他才会抽空写下这洋洋洒洒的“评议”。只是,有多少人会真正将这些事放于心中呢?后来的柴荣不也是一样托孤么,结果呢?

感觉这历史总是喜欢重复某些片段,也许还是记忆不够深刻吧。

司马懿在民间的口碑,并非一边倒。百姓要的是安稳日子,晋的确也有过一段太平日子,只是太短。后来无尽的战乱让司马家族的声誉一落千丈,于是,大家开始“翻出旧账”,作为领军人物的司马懿,自然就成了大家“抨击”目标。大家开始怀念蜀汉的旧时光,对比之下,诸葛亮的形象被相应放大。

李世民当然不希望民间幻想回到什么“蜀汉”时代,大唐就是正统王朝,于是,他的笔下,司马懿不过就是“闹市偷金”的“小人物”了。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三国志》、《晋书》】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能一统天下,有三个人功不可没,最后一个人连姓名都没留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我们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但是,秦朝的军事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下,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了。无论是周边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难以与其相提并论。强大的军队由强大的王朝铸造,秦国的强大绝不是偶然,卓越的政治制度、坚强的民族意识、领导者的英明领导缺一不可。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在这之中发挥关键作

  •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这四个字到底应该怎么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寿亭侯谁封给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关羽死前封的吗,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什么时候封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汉代的侯爵,汉代侯爵爵位的范围比较宽泛,甚至有人把诸侯王也算侯爵,称为国侯,在这之下还有列侯和关内侯,关内侯没有食邑,只是一个荣誉象征,而列侯则是有食邑的,列侯的等级大致有三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县侯、乡侯、亭侯(东汉又有都乡侯、都亭侯),与之对应的食邑也越来越小,比如县侯可以享受一

  • 司马懿风评不佳,实际上就是后代不争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风评差原因,司马懿个人性格,司马懿一生分析

    封建时代的谋朝篡位的不少,即便是曹魏也是篡位登基,在这一点上后世并没有过于苛责司马懿,后世乃至当时对于司马家最大诟病在于,司马懿违背诺言,将封建政治的底裤彻底给扒了下来,导致后世篡位者有样学样,前朝帝王再无善终者。同时代的朝堂政治博弈,曹爽让司马懿,明升暗降。回家养老。对于司马师与司马昭。依旧是高官

  • 倘若三国时期东吴也选“五虎将”,孙权手下大将哪些有资格评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东吴孙权简历,三国孙权最顶级的五个谋士,东吴的谁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如今早已深入人心。因为罗贯中尊汉室为正统,在小说当中对蜀汉自然是更加青睐,因此,大多数人对于蜀汉武将都比较了解,譬如蜀汉五虎上将关张马赵黄,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大将,不仅个人勇武非常,而且还能带兵打仗,关羽水淹七军、张飞据水断桥都是一段佳话。可正因为《三国演义》为人熟

  • 司马炎听信谗言,放掉一个比司马懿还能忍的人,导致西晋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炎为什么毒死司马昭,司马昭司马炎司马懿的关系,西晋为啥司马炎一死就乱了

    中国古代史就是一出分分合合的大剧。为何分分合合?在人治时代帝王都是起决定性因素的。这不,统一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就是那个决定了国家分和的关键人物。切实地说,公元266年称帝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上任之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那时的他,面对的时局是蜀汉已然灭亡,唯有东吴一个大敌在阻挡自己统一天下。外敌的存

  • 古代盛世的真实面目,文景之治国库钱财无数,百姓却卖儿卖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中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之后是什么盛世,文景之治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盛世

    古代有哪些盛世?最出名的无非就是文景之治、贞观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我们一个个解说,看看盛世是不是盛世。文景盛世文景二帝在位时期休养生息,经济飞速发展,以至于国库里面堆满了钱财。《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的钱多的数不清,用来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仓库里面的粮食吃不完,以至于腐烂。(注释1)”多么

  • 为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私养3000死士,如何确保他们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就死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真的手握大权吗,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为什么杀7000人

    作为三国时期中后期才逐渐崭露头角的天下谋臣司马懿,在其光辉的一生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并且在乱世的最后,虽然司马懿没能看到晋朝建立,但是他的儿孙们却完成了他的夙愿。不过,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为后人吞并曹魏和中国北方一统天下创造了基础和动力。然而,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在发动“变局”

  • 杨玉环睡觉有个坏习惯,正常人都避而不谈,李隆基却情有独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玉环是怎么被李隆基夺走的,杨玉环为什么被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为何吸引李隆基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也经过了很多朝代的更迭,更是出了很多的盛世明君,当然也还有一些暴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为了纪念自己打下的江山,都会广纳天下美女,来为自己的皇族开枝散叶。而古代以四大美女流传至今,其中,与其他三大美女不一样的就是唐朝以肥为美的微胖美女,杨玉环。据野史记载,杨

  • 唐朝到底开放到啥程度?敦煌发现一座遗址,揭开其真面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时敦煌是哪里,唐朝前期的敦煌,敦煌唐朝历史简介

    其实在宋朝以前,古代女子都是三从四德,十分保守。直至唐朝,女性逐渐变得开放,自由。从唐朝女子的服饰就可以看出对女子的包容,唐朝女子的衣服足可以用“薄、透、露”来形容。有诗句“粉胸半掩疑晴雪”、“慢束罗裙半露胸”形容唐朝女子的穿着,可想而知唐朝足够开放,对女性也十分包容。关于唐朝民间的开放程度,我们可

  • 据史书记载,狄仁杰明明被赐陪葬陕西乾陵,为何洛阳白马寺会有个狄仁杰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洛阳白马寺里的狄仁杰墓是真的吗,洛阳白马寺是狄仁杰的墓么,白马寺狄仁杰的墓叫什么名字

    第一种说法是。宋代于此建有“狄梁公祠”,明代有碑“有唐忠臣狄梁公墓”,狄仁杰曾被追封为梁国公,所以这个地方是狄仁公的墓无疑。至于为什么建在这,或说这里是狄仁杰生前的香火院。碑上有说明:“唐忠臣狄梁公墓,其神道碑尚存,意者唐时,即寺为公香火院,公附寺而定,寺因公而著。”。但另一种说法更有道理。认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