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墓前长跪的3个石人,其中一个是诸葛亮,其余两人分别是谁?

魏延墓前长跪的3个石人,其中一个是诸葛亮,其余两人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4/2/29 0:36:26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魏延作为蜀汉政权建立的重要人物,在历史上立功颇多,但同时也是饱受争议的人物,魏延自长沙劝黄忠投降后便遭到诸葛亮的怀疑,由于史书上称其脑后有“反骨”,在古代,脑后“反骨”通常被视为不吉利、不忠不义的象征,所以,魏延不仅在诸葛亮眼中是一个随时可能卖主求荣的人,在诸多史学家印象中同样也是如此。

但凡事皆有例外,历史真的如此吗,魏延是否真的就是一个卖主求荣,见利忘义的小人?其实,聪明人从魏延墓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01

这一切还要从刘备诸葛亮一伙攻打长沙郡说起,在《三国演义》中,当时长沙太守韩玄胸无大志,并且疑心很重,黄忠魏延等在韩玄手下郁郁不得志,借此机会魏延打算投降刘备故而劝降黄忠但遭到后者拒绝,随后,斩杀韩玄献出长沙。

刘备对魏延此举非常欣赏,但诸葛亮却一番思虑后要处斩魏延,原因是魏延作为臣子不能守土保城,反而诛杀上司投降,是最大的不仁。后在刘备等人劝阻下魏延才勉强保住性命。

在益州征伐时,魏延随刘备多有战功,成为蜀汉政权重要功臣。刘备死后,诸葛亮领导了六出祁山讨伐中原的战略计划,魏延也多有斩获。同时,魏延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计策过于迂腐,他认为应当在进军的同时派遣一支骑兵长途奔袭长安与诸葛亮会师,而一向用兵谨慎的诸葛亮认为魏延计策风险太高,所以并未采用。

02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杨仪关系就不和,虽然诸葛亮有意将兵权交给魏延,但杨仪考虑到魏延有了兵权对自己不利,所以上表成都方面诬陷魏延有谋反迹象,导致忠心耿耿的魏延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朝廷对于魏延也是不闻不问,才让杨仪,马岱等对魏延心存不满的大臣们有了诛杀魏延的机会。

据说魏延被追杀时身边只有他的儿子和极少数士兵,魏延死后杨仪甚至还灭了他三族泄愤,可见双方成见之深。当后人能够正视历史还给魏延清白后,才将杨仪、马岱等人雕像跪在魏延墓前,作为忏悔。

那么,除了这两个人,魏延墓前长跪的第三个人是谁呢?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蜀汉的股肱之臣诸葛亮。

如果说杨仪,马岱二人是担心魏延打击报复,所以有意冤杀魏延的话,那么诸葛亮长跪于此其实争议还是很大的。修建魏延墓的是有着蜀汉“四大名相”之一的蒋琬,作为他的上司,诸葛亮对蒋琬有培育之恩,以蒋琬角度来看,不太可能让诸葛亮跪在魏延墓前。

03

另外,正如之前所说,魏延自长沙之战后便一直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东征西伐,战功累累,刘备很是爱惜魏延的才能。

刘备死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中原,虽然效果不明显,但同样也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以至于后者在临终之际将兵权托付魏延,可以说这已经是诸葛亮对魏延忠诚和武勇的最大认可了。可是,或许诸葛亮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决定反而把魏延一族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所以在众多说法中,关于说魏延与诸葛亮关系不和的论证有待商榷。魏延固然傲慢自大,但罪不至死,更何况作为刘备时代的老臣,论资历和战功在当时蜀汉内部都是名列前茅的,大多数人通常容易被《三国演义》小说里的魏延形象所误导,所以一厢情愿认为魏延之死与诸葛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诸葛亮有恩于魏延,所以从这一角度看,魏延墓前第三个长跪之人不一定是诸葛亮,或许另有其人。

结语

魏延,作为蜀汉智将,他对于蜀汉政权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如果魏延真如演义里所说,是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不仁不义之辈,刘备诸葛亮也不会把他时常留在身边,杨仪,马岱出于一己之私随意诛杀蜀汉名臣,确实应当受到惩罚。在陈寿《三国志》里,对于魏延的评价也是褒多于贬,可见魏延确实对蜀汉忠心耿耿。

只是可惜,有功之臣死于权力的漩涡之中。并非说魏延狂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值得掩盖,但杨仪,马岱等人因一己之私而滥杀有功之臣,对于魏延之死应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更多文章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被教科书删除?老教授:房梁下吊一块肉都比它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衡发明地动仪的记录,张衡地动仪研究过程,张衡发明地动仪的资料50字

    来自意大利的达·芬奇可以算是全才中的一个,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找不出比他更完美的存在。而我国也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个理工男,又是个艺术家,是个机械师,还是个科学家,这个人就是张衡,《后汉书》中记载,他贯五经通六,且才高于世。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张衡与地动仪的故事。张衡出生于公元78年,时处东汉时期,张家

  • 项羽故里有把300斤霸王戟,千年来无人能拿起,难道我们退化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墓出土的兵器,项羽坟墓遗址,霸王项羽真正墓地在哪里

    霸王项羽徒手举鼎的事,早已不是什么传说,但项羽故里的霸王戟相传只有300斤,那么为何如今已经没有拿得动呢?难道说现代人的力气变小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霸王戟又称“天龙破城戟”,重量达到了300斤,长度达到了5米左右,看上去有点像是吕布的那一把方天画戟,然而项羽这一“天龙破城戟”最为让人疑惑的就是,这

  • 项羽为何宁可自刎也不肯渡江?并非他蠢,而是他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为什么宁愿死都不愿意渡江,项羽为什么宁愿选择自己不渡江,项羽为什么宁愿死也不过乌江

    ——杜牧秦末乱世,作为当时最耀眼的一颗新星,项羽的光芒是各路诸侯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使刘邦聚集了各路诸侯,带领着56万大军,也被项羽用3万人马半天之内击溃,这就是彭城之战。但是项羽毕竟出生贵族,有着诸多局限,最后中了十面埋伏,听闻四面楚歌,独自乌江自刎。长留下“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慨

  • 颇具争议的司马懿,连李世民对他都是满满的鄙视,后世更不用说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与司马懿谁厉害,李世民对司马懿的评论,司马懿李世民视频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而且,还是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有时就不单单是自己的喜好那么简单了。唐王朝组织人员编撰了《晋书》,李世民给其中的四个人做了“总结”,包括:司马懿。这段文字并不算多,不过600字左右,却是一点都没隐藏他对司马懿的看法。开篇就是褒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司马懿可

  • 秦始皇能一统天下,有三个人功不可没,最后一个人连姓名都没留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我们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但是,秦朝的军事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下,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了。无论是周边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难以与其相提并论。强大的军队由强大的王朝铸造,秦国的强大绝不是偶然,卓越的政治制度、坚强的民族意识、领导者的英明领导缺一不可。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在这之中发挥关键作

  •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这四个字到底应该怎么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寿亭侯谁封给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关羽死前封的吗,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什么时候封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汉代的侯爵,汉代侯爵爵位的范围比较宽泛,甚至有人把诸侯王也算侯爵,称为国侯,在这之下还有列侯和关内侯,关内侯没有食邑,只是一个荣誉象征,而列侯则是有食邑的,列侯的等级大致有三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县侯、乡侯、亭侯(东汉又有都乡侯、都亭侯),与之对应的食邑也越来越小,比如县侯可以享受一

  • 司马懿风评不佳,实际上就是后代不争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风评差原因,司马懿个人性格,司马懿一生分析

    封建时代的谋朝篡位的不少,即便是曹魏也是篡位登基,在这一点上后世并没有过于苛责司马懿,后世乃至当时对于司马家最大诟病在于,司马懿违背诺言,将封建政治的底裤彻底给扒了下来,导致后世篡位者有样学样,前朝帝王再无善终者。同时代的朝堂政治博弈,曹爽让司马懿,明升暗降。回家养老。对于司马师与司马昭。依旧是高官

  • 倘若三国时期东吴也选“五虎将”,孙权手下大将哪些有资格评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东吴孙权简历,三国孙权最顶级的五个谋士,东吴的谁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如今早已深入人心。因为罗贯中尊汉室为正统,在小说当中对蜀汉自然是更加青睐,因此,大多数人对于蜀汉武将都比较了解,譬如蜀汉五虎上将关张马赵黄,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大将,不仅个人勇武非常,而且还能带兵打仗,关羽水淹七军、张飞据水断桥都是一段佳话。可正因为《三国演义》为人熟

  • 司马炎听信谗言,放掉一个比司马懿还能忍的人,导致西晋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炎为什么毒死司马昭,司马昭司马炎司马懿的关系,西晋为啥司马炎一死就乱了

    中国古代史就是一出分分合合的大剧。为何分分合合?在人治时代帝王都是起决定性因素的。这不,统一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就是那个决定了国家分和的关键人物。切实地说,公元266年称帝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上任之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那时的他,面对的时局是蜀汉已然灭亡,唯有东吴一个大敌在阻挡自己统一天下。外敌的存

  • 古代盛世的真实面目,文景之治国库钱财无数,百姓却卖儿卖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中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之后是什么盛世,文景之治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盛世

    古代有哪些盛世?最出名的无非就是文景之治、贞观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我们一个个解说,看看盛世是不是盛世。文景盛世文景二帝在位时期休养生息,经济飞速发展,以至于国库里面堆满了钱财。《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的钱多的数不清,用来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仓库里面的粮食吃不完,以至于腐烂。(注释1)”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