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没要求沈万三修城墙,因为真实历史中根本不存在这个人

朱元璋没要求沈万三修城墙,因为真实历史中根本不存在这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41 更新时间:2024/2/5 18:04:09

相对于还在为争一个虚拟历史人物的故乡大大出手,有一个古镇却早已利用虚拟历史人物成功打出了名声,这就是被誉为明朝首富沈万三故乡的古镇周庄。而关于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沈万三",即使专业学者之间也是颇多争议,普通读者更是在各种历史典籍中难辨真伪。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这么肯定沈万三是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在构建沈万三人物背后的意图。

关于沈万三目前在世面流传最广的故事, 一个是南京明城墙,另一个则是聚宝盆。说是元末明初苏州长洲县周庄有一商人名沈富,别号"沈万三",乃当时的江南第一首富,史载" 资产巨万万,田产遍天下"。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之后,因资金捉襟见肘,于是沈万三便自告奋勇为南京城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城墙,接着沈万三又出资犒劳军队。百万将士一人一两,居然丝毫没有困顿,然而这种另类炫富却给自己惹了杀身之祸。史载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恐其富可敌国,逐大怒:

匹夫敢犒劳天子军队?着实乱民,该杀。

心善的马皇后连忙劝诫,虽然沈万三就此逃过杀身之劫,朱元璋却将其抄家,资产尽入国库,最后发配云南。

《聚宝盆》的故事则最早来源于明代戏曲家朱素臣所写的昆剧《聚宝盆》中。朱素臣生活于明天年间,是沈万三的老乡,时沈万三的故事在明代流传已久,朱素臣逐将其编为戏剧。说是沈万三在柳峰渔樵游玩时救助了一只叫做车蛾的落难蚌精,返回大海后的车蛾嫁给了南海龙王敖光的儿子,她不忘旧恩,逐求丈夫赐宝报答恩人,由此沈万三获得了南海至宝"聚宝盆"。该盆"置放一文钱后,盆中便雄积无数金钱,可循环无尽",沈万三就这样成为了江南第一首富。

相对于《聚宝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把它当作真实历史来看,很显然沈万三修南京明城墙的事迹不仅符合我们对朱元璋仇富嗜杀的印象,背后更有正史和史学大家的笔记证明其背书,例如清朝修的《明史·孝慈高皇后传》就载:

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

明代大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也在《国朝丛记》中有" 大豪沈万三尝伏法,高皇帝籍没其家,所漏资尚富"的记载。

撇开民间的各种野记小说,先有文豪,后有正史,关于沈万三的真实性自然让人毫无疑虑,后来《乾隆十二年吴江县志》亦采取揉合民间传说的做法,塑造出了一个完整的沈万三人物。然而这里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矛盾,那就是《吴江县志》卷五六·旧事中关于沈万三的记载是:

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也就是说等到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起码已经死了12年以上,那沈万三又怎么修城墙,怎么犒劳军队?

实际上目前来说,关于沈万三最早记载,或者说沈万三所有的故事基础均来自王行为沈荣和沈茂(沈万三儿子)写的《沈荣甫墓志铭》、《沈茂卿墓志铭》;刘三吾为沈汉杰(沈万三侄)所撰的《故吴兴处士沈汉杰墓志铭》;以及卢充为沈庄(沈万三孙子)撰写的《沈伯熙墓志铭》。 这里没有一条记载是出自直接接触沈万三的人,而洪武年的正史中也没有一条有关与沈万三的记载,同时几个墓志铭也各相矛盾之处颇多。

但是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几点, 一是到明朝建立之时,沈万三已死,即使尚在人间,年龄也到了80多岁,所以基本可以剔除"沈万三修南京城墙"故事的真实性;二则是 沈家与朱元璋有大仇,原来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以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为由发动震惊天下的"蓝玉案",受此株连被杀者过万,其中就包括附庸蓝玉的顾学文妻族沈氏一族,也就是沈三万的子孙辈。

那么这里我们就可以推测,为什么会有"朱元璋恩将仇报流放沈万三"的故事,实际上是沈万三的后人将自己遭遇附会到前人身上,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 塑造朱元璋为人狭隘善猜忌,心狠手辣的角色形象。在黑朱元璋这点上,沈家后人并不是唯一的,例如隆庆年工部尚书张瀚在武英殿观看朱元璋画像之后曾感慨:

太祖之容,眉秀目炬……与民间所传奇异之象大不类。相传太祖图像时杀数人,后一人得免,意者民间所传。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确实是由于朱元璋在位期间杀人太多,所以在 明朝民间集体黑朱元璋成为了一种正确,这里面自然也包括对其怀有恨意的沈家后人。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先前我们说的是个墓志铭中,只有沈万三侄子沈汉杰说沈万三和沈万四极其富有,却仅是一笔带过,而沈万三的儿子、孙子墓志铭中皆未提及此事。其中对沈家富裕的描写,大多数是从沈万三子孙辈开始的,也就说沈家真正发迹,实际上是从沈万三子孙开始的,这又 打破了沈万三是"江南第一首富"的神话。

当我们对沈万三考证到这里的时候,还未提出沈万三为什么在历史中并不存在,其实这个秘密就隐藏在沈万三的名字里,因为 沈万三根本就不是一个名字。根据董谷的《碧里杂谈》说法, 明朝有钱人会被人称"万户",类似90年代我们叫有人做"万元户"。明初的时候每县又把人分为五等"寄(一说为哥)畸郎官秀",其中寄最下,秀最上,所以"沈万三"这个名字真正的含义是" 沈万秀之第三等者",一个"沈姓土豪,第三秀等"的人。

所以从当时沈家作为江南大户来说, "沈万三"这个名字并不是属于特定一个人的,而是当时苏州沈姓富豪,处于第三秀等人的统称,最终成为"江南富豪"的代名词,这跟沈家后代皆称"沈万三"原名"沈富"字一样,"沈富"也并不是单一的一个人,而是"富豪"的统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明史各阶段中都可以看到"沈万三"这个名字。《金瓶梅》中,潘金莲就有" 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的词,这里的 沈万三未必就是我们所说的沈万三,而是明代南京富豪的统称。

在明清各野史传记中,对于沈万三被朱元璋所迫害的故事可谓数不胜数, 可假使沈万三真的是当时富可敌国的江南首富,不管是其生活在元代还是明代,不至于直接关于其本人的记载一丁点都找不到痕迹,乃至张士诚统治江南时,亦未有直接描述。但如果我们把"沈万三"看成是一个富豪代称,那么关于沈万三的一切记载就都说的通了。而江南富豪为何要塑造沈万三这个形象来表达朱元璋心胸狭义,仇富弑杀,其答案也呼之欲出。

除去江南沈氏一族后人直接因蓝玉案被迫害以外,当时 江南士绅协助张士诚坐镇江南亦惹得朱元璋不满,再加上由于出身问题,朱元璋确实对这些富豪商贾怀有天然的敌意,建立明朝之后对江南士绅实行各种打击政策,自然令后者有充足的理由和动机,塑造了"沈万三"这一人物形象。

更多文章

  • 作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朱棣最宝贵的遗产是对战法战术的革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402年,北元势力正式分裂成鞑靼部和瓦剌部。由于漠北草原没有一个能够号令全蒙古的大汗,鞑靼和瓦剌两部经常相互攻杀。这不仅使残元势力在较长时间内无暇南下骚扰、劫掠明帝国北方边境,还导致大量北元残卒归附明帝国。一时间,明帝国的北疆边防压力大为减轻。而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帝朱棣,正雄心勃勃地经营着帝国

  • “靖康之耻”有多么耻辱?皇后行完“牵羊礼”,羞愤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一个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朝代,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统五代十国,结束了中原地区纷乱复杂的状况。而后又为了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力,召集陪着自己打天下的将领们,只用一顿酒,就将他们全部遣散,这便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且宋朝是一个不缺少英雄的民族,有岳飞一马当先,抗击外族入侵,保护国家安全。但无奈统治

  • 南宋末年第一猛将,因不想和岳飞一个下场而降元,成为灭宋急先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宋杀岳飞的真实原因,南宋抗元将领谁最厉害,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将领

    刘整这名南宋降将就是堪称南宋末年第一猛将的刘整。刘整本是出生于金国统治地区的汉人(邓州穰城今河南邓州市),金国统治末期,刘整投奔南宋。从刘整早期的表现来看,他是很有民族归属感的,毕竟后来的历史证明,他这样的人才在哪都会受重用,但是他却没去投奔前途更好的蒙古人而是去了重文轻武的南宋。投奔南宋后的刘整在

  • 清朝皇室修寺庙,祭祀明朝将领邓子龙,努尔哈赤成功的故事有点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邓子龙在日本哪个博物馆,年轻时的邓子龙,邓子龙首级下落

    不好评价,因为立场不同,我给出的评价就是!根据史料来看,清朝的疆域顶峰突破了130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维持了100年!想了解这个王朝,就要知道清朝是怎么来的!今天,科普努尔哈赤那点事,有点玄!古人总是喜欢给自己编撰一个神秘的来历,就算不是高大上,至少也要富有玄幻色彩。有点像酸秀才,和朋友交往,先说

  • 趣读丨明朝的人们都吃哪些蔬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美食一览表,明朝以前吃的蔬菜,明朝人能吃到哪种蔬菜

    在西方传教士的眼中,明代中国的蔬菜是当时世界上种类最齐全、质量最高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曾以极其艳羡的口吻这样描述:中国气候条件的广大幅度,可以生长种类繁多的蔬菜。食用蔬菜的种类、质量和栽培植物的种植情况也差不多,所有这些中国人使用的数量,都要比欧洲人的通常数量多得多。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也曾用类

  • 朱棣用兵得天下,未临战阵,论功第一:眼呈三角、形如病虎姚广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姚广孝临死前求朱棣的事情,朱棣早期军事经历,朱棣和姚广孝对话

    此篇,来说明代的一位人物。此人名叫姚广孝。姚广孝,相城(今苏州有相城区)人,他原是医家子弟。十四岁时,姚广孝剃度为僧人,法名道衍,字斯道。道衍还曾经敬事道士席应真,得受席应真阴阳术数之学。席应真是何等人物?席应真,即席应珍(公元1301年~公元1381年),字心斋,道号子阳子,常熟人。少时,辞家学道

  • 宋朝的现象级“吃货”——苏东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东坡吃货史,苏东坡为何被誉为北宋第一吃货,千古第一吃货苏东坡

    就像春秋不能没有孔子,唐朝不能没有李白,宋朝不能没有苏轼。苏轼就是宋朝最闪耀的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这是历史贴给苏轼的标签,可苏轼的成就是这些标签不能描述得尽的。“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年轻的苏轼接过老师欧阳修的大旗,成为北宋文坛领袖,一干就是几十年。苏

  • 刘邦集团、李渊集团、朱元璋集团,你认为哪个实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李渊朱元璋团队哪个更强,刘邦朱元璋李渊到底谁最强,李渊和朱元璋谁强

    我们先从三个方面综合来看。建国的难易程度和自身起始点的高低坦白来说,刘邦、李渊和朱元璋之中,起点最低的无疑是朱元璋和刘邦,而他们两人之中,朱元璋的起点最低:他是彻彻底底的农村出身。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李渊本身在唐初就是一个封疆大吏,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

  • 提线木偶的成功与失效——我看瓦剌与明朝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提线的小木偶读后感,提线人形木偶,明朝与瓦剌有什么关系

    瓦剌在唐朝就已经存在,当时各个少数民族政权林立,瓦剌可能也分得了一小块儿地盘,开始了比较愉快的自治生活。瓦剌原本居住于叶尼塞河的支流上,这个位置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还是比较靠北的,气候寒冷,不利于养牲畜种粮食,瓦剌人的生活想必水平是不咋高的。穷则思变,在元朝的时候,他们主动南迁迁到了阿尔泰山附近,条

  • 朱元璋杀人不眨眼,为何一个找他报仇的都没有?原因不止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朱元璋为父母报仇,朱元璋为何杀人成性

    朱元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提到他,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词语就是乞丐皇帝,确实如此,他并不像大多皇帝那般生得荣华,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里,并且从小父母双亡,又赶上时局动荡,社会不太平,他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从小流落街头,差点饿死。四处流浪,做过和尚,当过乞丐,最后参加了起义,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而每一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