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疆域与秦朝差不多,为什么秦朝是大一统王朝北宋却不是?

北宋疆域与秦朝差不多,为什么秦朝是大一统王朝北宋却不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94 更新时间:2024/1/21 11:07:43

秦朝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这一点历史上都是认可的,也正是从秦朝开始,开了大一统的朝代时期,后世王朝大多追求的也都是统一。然而,很多人却认为,北宋并不算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然而北宋时期的疆域和秦朝时期也是差不多的,为什么秦朝是统一但北宋就不是统一了?北宋不算是统一王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的大一统王朝

自古以来,中原自称华夏,四方被称为蛮夷戎狄。周武王分封天下诸侯,至春秋时代夷夏观念强烈。齐桓公尊王攘夷,数次帮助众诸侯国讨伐戎狄,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秦穆公消灭西方十二戎族国家,开辟疆土千里,称霸西垂;楚国通过不断兼并南方诸国,逐步向中原靠拢。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同称诸夏,族体和文化相同,逐渐形成统一之势。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大增,开始东出以争天下。公元前230开始,秦王嬴政用十年时间消灭东方六国,华夏一统。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朝贾谊 《过秦论》

秦始皇将诸夏疆域合二为一,第一次建立了一个东起辽东、西到高原、南抵岭南,北达阴山的庞大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大一统的概念开始出现。后世虽分分合合,但都会追求一统。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后世出现了汉、西晋、隋、唐、元、明、清等大一统的王朝。史家虽以宋朝(北宋)为华夏正统,但并不认可其为大一统王朝。北宋疆域与秦朝疆域所差无几,为什么秦朝是大一统王朝而北宋不是呢?

2、大一统是什么标准

探究北宋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的原因,首先就要明确大一统的标准。

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徐彦疏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汉书·王吉传》

统治者定正朔,正月公布天下历法纪元。大一统就是天下政令皆出于天子,既有领土疆域的统一,也有政治政令的统一。我们就从大一统标准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秦朝和北宋。

领土统一

秦朝首次统一天下诸侯,疆域空前。在行政划分上,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废分封,置郡县,将秦朝疆域分为36郡,后增加至48郡。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实现了大统一。经过汉唐以来的开疆拓土,汉民族的生活区域相对秦朝已极大开拓。北宋不仅未能达到汉唐的鼎盛疆域,与秦朝也比也没有优势。传统的汉地辽东和燕云十六州属辽国,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等地属西夏,云南属大理,北宋均未能收复。虽然宋神宗和宋徽宗通过战争和海上之盟收复了部分领土,但北宋仍未能涵盖传统汉地。

政令统一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颁布政令,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全国的官制、法律、户籍、军制趋于统一。全国政令均出自中央,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

北宋虽消灭了后蜀、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政权,但契丹雄踞北方,西夏崛起西北,西南大理虽有依附,但仍为独立政权。并立的政权之间互不统属,分别统治,国情也不尽相同。

北宋虽定都中原,但政令不足以统领华夏九州,仅在统治区域内施行,且统治区域民族单一。

澶渊之盟后,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虽保持了宋辽边境百年和平,但收复燕云也遥遥无望。金军灭辽后挥军南下攻陷汴梁,掳徽钦二帝北归,北宋灭亡。绍兴和议后,赵构向金称臣纳贡,承认了金国的正朔地位。北宋和南宋时期,中原王朝对辽和金均处于弱势地位,更谈不上是大一统王朝了。

综合以上两项标准,秦朝首次统一华夏,为后世王朝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但宋朝无论在领土统一和政令统一上完全没有达到大一统的标准,所以北宋称不上大一统王朝。

3、北宋为什么不算大一统王朝

咱们看看中国古代所有的大一统王朝的疆域就可以发现除了秦朝之外所有的大一统王朝的疆域都要比北宋大很多,即使是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秦朝也比北宋稍大一些,但差距不大。如果以秦朝的疆域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理论依据,北宋貌似是大一统王朝。不过话说回来,以秦朝的疆域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理论依据合理吗?肯定是不合理的。

在战国末期,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大概就在黄河中下游的两岸地区,基本不过长江,秦始皇扫灭六国就被认为是完成统一就是这个道理,毕竟秦始皇已经把当时最强大、最主要的六个国家消灭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继续开疆拓土,将广大尚未开发的南方地区纳入版图。即使如此,秦朝的疆域面积也不过340万平方公里,貌似比北宋大不了多少,但它的意义在于秦朝不仅是第一次完成统一,几乎把当时中华大地所有已经开发的地区纳入版图,而且还在扩大领土范围。

秦朝的继任者汉朝更是在秦朝原有版图的基础上继续攻城略地,又将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甚至有人认为汉朝疆域最大时达1500万平方公里,但这个数据并不权威,因为在汉朝强盛时期,有很多地方汉朝并没有直接管辖,匈奴等游牧民族也不敢去,严格地说这种地方不属于汉朝的领土。显然,以汉朝的疆域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理论依据才算合理。而一千年以后的北宋,疆域面积几乎不到汉朝的一半,不能属于大一统王朝。

有人可能还不明白:秦朝和北宋疆域相仿,凭什么秦朝是大一统王朝,北宋就不是?说得简单点,秦朝时期的中国人活动范围很小,开发的地区也非常有限,可以说扫灭六国就是统一。而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北宋,中国的北方与南方以及新疆等地都已经被开发,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将这些地方纳入版图而说北宋是大一统王朝肯定是站不住脚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版图就可以发现:除了秦朝之外,各个王朝的版图都有新疆全部或部分地区,北宋就不要异想天开了。当然,除了新疆之外,云南、燕云十六州以及河西走廊地区亦不在北宋的版图中,又有何勇气说北宋是大一统王朝呢?估计连宋太祖赵匡胤都不敢承认吧。

还有一点,更能直接证明北宋不是大一统王朝。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朝代中,是包括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和金,也就说,这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是属于中国的朝代的。再说的直白一点,北宋时期,中原大地还有辽、西夏、金等王朝,和三国时期相似,可没有人认为曹魏或是东吴是大一统王朝,曹魏甚至比秦朝和北宋的疆域面积更大呢。

前一段时间我看见有文章说北宋虽然疆域不大,但中原大地的三个重要地区四川、江南和北方部分地区都在北宋版图中,中原大地的主体还在,所以说北宋是大一统王朝。的确,北宋占领的是中原大地的经济、文化中心,继承和发扬的也是汉唐的文化和思想。但经济、文化的发达掩盖不了军事、政治等方面的落后,别跟我说北宋军事实力其实如何出色,胜率有多高,疆域小就是军事实力弱的直接体现。

中国所有的大一统王朝军事实力都是十分强大的,即使如秦、西晋和隋朝等短命王朝初期也是毫不逊色的。一个被动挨打,天天看别人脸色的北宋即使经济、文化发达,又有何用?连自己的领土都难保的王朝我想不应算大一统王朝。

当然,我认为北宋不是大一统王朝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任何想贬低北宋的意思。不能否认,北宋及南宋三百多年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放为何力主司马懿辅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曹魏大臣刘放是西乡侯刘容后裔,从血缘来看,刘放算是汉武帝后人。刘放在魏国身兼重职,特别是在曹睿时期,他可以说是权倾一时。曹睿临终前,对辅政大臣的人选还没有下定决心,而刘放极力推荐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刘放最后是“执帝手强作之”,但他为何要力推司马懿呢

  • 宋朝皇帝为什么戴大臣的帽子?究竟有什么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古代的皇帝和大臣们,大部分时候他们各自的装束是很不一样的,皇帝的服饰相比起大臣们的服饰,自然是要更贵重一些,而且也更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身份,但是宋朝却似乎不是这样,皇帝的衣服虽然与大臣不同,但是头上的帽子却似乎都是一样的长翅帽。但如果说长翅帽是为了防止臣子交头接耳发明

  • 姜维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三贤”是哪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魏国灭蜀,但姜维在最后一刻还没有放弃,他看出钟会有自立的野心,便打算故意拉拢他想借机复国。但这件事却演变成了姜维一计害三贤,最后姜维并没能达到目的,邓艾、钟会相继被杀,而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位就是司马昭,这也为此后司马家改朝换代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今天就准备就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一计害三贤的来龙去脉,对此感

  • 李陵为什么不归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李陵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李陵这个人真的不错,但是就是悲剧了一点,什么意思呢?就是贡献非常大,但是结局太差了,今天就给大家来说说这个李陵为什么不归汉吧,话说他被匈奴俘虏之后,应该是有机会归汉的,为什么却没有归汉呢?这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探究了,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李陵,是西汉名

  • 明朝真的将元朝灭掉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公园1368年,41岁的朱元璋在南京宣布称帝,成为明朝的开朝皇帝。随即,朱元璋变命重将徐达带兵北伐,接连山东、河南、北京等地区纳入统治范围,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仓皇出逃。这个蒙古语为铁锅的元顺帝呢,一路是北上跑回了蒙古高原。于是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自己的四儿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平。但是,虽

  • 为什么百姓说闯王来时不纳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闯王李自成,他以自己独特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成功,同时又是失败的形象。为何说他成功了?因为他这个放羊出生的愣是把大明王朝搅了个底朝天。又为何说他失败呢?因为他没有能力守住自己的胜利果实,最终呗清朝统治者渔翁得利。闯王在率领农民起义的时候,曾经喊出口号“迎闯

  • 诸葛亮如果不主动出击,蜀汉国力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说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不仅起到的效果甚微,还拖累了蜀国自身发展。如果诸葛亮不主动出击挑战魏国,蜀国国力是否就会走向强盛呢?其实从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发展来看,我们就能推测出一二。诸葛亮制定北伐策略,不单单是为了完成刘备遗愿这么简单,他自然明白蜀国和魏国相比,国力差距较大,但如果只是深耕巴蜀,也

  • 白起为何宁死不打邯郸?是因为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了,而白起也因此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人屠”,且不说这些,赵国因为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说,这时候如果能够趁机灭掉赵国是最好的时机,但是白起却总是装病不肯再带兵去攻打赵国,以至于最终被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

  • 辕门射戟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辕门射戟这个典故陌生。吕布靠自己精湛的箭术,平息了一场战争,不过纪灵明明占据兵力上的优势,难道仅凭吕布一人就能让纪灵打退堂鼓?其实辕门射戟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演义则是将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纪灵并没有10万大军,而是只有3万。至于辕门射戟的真假,其实各有说法,不过

  • 王阳明假死后为何又决定出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是明朝大思想家,“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不过王阳明差一点可能就要和龙场悟道失之交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不平顺,他和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刘瑾有矛盾,此后刘瑾打算除掉王阳明。王阳明为了保命,上演了一出假死,算是顺利得到一个隐退的机会。但此举毕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