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明君宋仁宗,嫔妃众多,为什么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一代明君宋仁宗,嫔妃众多,为什么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45 更新时间:2024/2/3 2:51:40

皇帝从不缺女人,按道理,他的妃子也非常多。怎么没有子嗣呢?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存活下来。

《宋史》记载,仁宗一生共生了16个孩子,有3个是儿子,全夭折了,最大的仅活到4岁。

第一个名叫赵昉,母亲是俞德妃;第二个名叫赵昕,母亲是苗贵妃(就是剧里苗心禾);第三个是赵曦,母亲是朱才人。

剩下的13个全是女儿,但活到成年的也仅有4位,其他也全死了,有1位,也就是福康公主,是他在壮年时生的,其余3位是他老来得女,即五十岁左右出生。

宋仁宗的孩子为何会保不住?虽然古代医疗技术不行,可是在皇宫,拥有众多太医,保住一个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何况还是未来国家继承人。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妃子年幼生子容易夭折,另外一种可能死于后宫阴谋。

先说第一种情况——夭折

宋仁宗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宋仁宗前边有五个哥哥,都早年夭折。也就是说宋仁宗就是真宗皇帝的独子。我们可以想见,以皇宫医疗条件,都没有挽救五个皇子的性命,而仁宗三个儿子也不例外。

还有,仁宗13岁继位,古代都早婚,当仁宗还是少年时,他就有许多妃子了,第一任郭皇后嫁他时才12岁。宋仁宗的三个儿子和其余女儿几乎全部是十几岁的嫔妃所生,从现代医学角度,十几岁还是少女,身体还没发育成熟就生孩子,能否生一个健康的孩子真的要打个大问号。

结果就是长子只活了一天,另两个儿子一个活了两年,一个活了四年。

第二种可能——阴谋论。

本人看法,这种情况概率很低。不过也来分析一下。

其一,早期嫌疑人是郭皇后。

郭皇后是宋仁宗的原配,此人乃朝廷勋贵之后,又是章献太后刘娥选定。成婚之后,郭皇后非常跋扈,容不得宋仁宗宠幸其他妃嫔,多次冲入其他妃嫔殿阁,当着皇帝的面暴打妃嫔。

为了让宋仁宗生下孩子,太后刘娥选了不少妃嫔伺候,还屡次批评郭皇后。可是郭皇后一点不改。刘太后去世,郭皇后与妃嫔扭打,宋仁宗劝架,竟然被郭皇后打了一巴掌。《清平乐》有这一幕。

郭皇后如此霸道,自然惹怒宋仁宗,于是将其废黜。数年后,宋仁宗第一个孩子福康公主出生了。

其二、中期嫌疑人是张贵妃(温成皇后)。

宋仁宗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妃子,叫做张贵妃。此人从一个舞女开始得到宠幸,短短数年升为美人(四品),后来又成为贵妃,屡屡与曹皇后争锋,生有三个女儿,在皇宫称霸十四年。

在这十四年中,宫中妃嫔无论生男生女全部都挂掉。张贵妃的意思很明白:在我没有生下儿子前,谁也不能生下皇子!

其三、后期宋英宗父子是重大嫌疑人。

宋仁宗有好几个堂侄,为何最终会选择宋英宗?其中渊源极深!

宋仁宗十三岁继位。第二年就大婚。但是,迟迟没有生孩子。刘太后担心宋仁宗暴毙,自然要准备一个备胎。这个备胎就是宋真宗的四哥的儿子赵允让。

赵允让被养在皇宫数年,一直到宋仁宗二十四五岁才出宫。那就是预备役皇子。

一晃很多年过去,宋仁宗迟迟没有生孩子。于是皇族之中,朝堂之上就有人提醒宋仁宗,皇帝年纪大了,不能不立太子。万般无奈之下,宋仁宗只有效仿太后,也将一位宗室子弟养在宫中。

这位宗室子弟就是赵允让的儿子赵曙。此人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赵允让本人就在皇宫作为储君待了好多年,没能当上皇帝,说他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说出来估计没人信。这次终于让儿子实现愿望了。

而且在皇族中也就数他名望最高,地位最尊。他一口气生了22个儿子,个个生龙活虎。可以想见,赵允让一家势力肯定强大,皇族宗室几乎都成了他家的。

因此,就算宋英宗没有出手害人,他老爹赵允让也会出手害人。

当然这都是推断,没有史料支撑,就当我们闲暇趣聊吧。

宋仁宗晚年很凄惨,经常一个人在太庙哭泣,他是在向父亲母亲告罪,自己折腾了四十多年竟然没有保住一个儿子!

一代仁君,想想也为他可惜遗憾。

更多文章

  • 谄势要而蔑礼法:明朝后期朝班礼制的紊乱是权力跳出品级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的考核制度,僭越礼制,明代加强皇权措施的评价

    隆庆六年,左都御史葛守礼上疏言:“我朝设官分职,品制虽在,却人情务于好上,法制废于因循,官名九品,混若一途,纲纪絮矣”,呼吁申明礼制,重拾旧规。但是此奏疏如石如大海,没有形成任何影响,明朝中后期,除了四、五品官员尚能依序立班,五品以下皆已“杂立”。这与洪武时代的九品十八班井然有序相比,此时的朝班已经

  • “海东青”——大金朝的崛起挑战,终结了辽、西夏、北宋三方鼎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阿城,它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东南23公里处,阿什河流经这里,女真族就生活在阿什河领域。女真族中有一个完颜部落,在酋长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在公元11世纪末逐渐强大。这个族群壮大的巅峰,就是历史上的金帝国,它不仅成了西夏的威胁,也灭掉了北宋。我们来说说海东青。它是女真人尊奉的一种吉祥物,是一种小鸟的名字。这

  • 宋代的长耳朵官帽,真的如大家所说是为了防止大臣交头接耳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代官帽双翅为何折叠,宋代官帽特征,宋代官帽为什么那么长

    宋代官帽并不是皇帝发明而是历史演变而成其实在北宋以前早已有之的长脚罗幞头。幞头起初由一块中国民间的包头布逐步演变成衬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角的完美造型,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最后形成帽身端庄丰满,展角于动势中扩大视觉空间,使虚实动静结合,于平衡中求变化,脱戴方便,华贵而又活泼的华夏民族冠帽,因此,它

  • 崇祯临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兵,为什么不去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上吊的历史资料,明亡后左良玉的80万大军哪去了,有八十万军队为何不救崇祯

    他即位后有六年西北一带发生旱灾,出现了大量的灾民,按道理朝廷应该赈灾,可国库空虚,又没钱赈灾,那么老百姓只有起义,陕西、甘肃、山西都发生了大面积的农民起义。崇祯帝没办法,只有派兵镇压,在这镇压西北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批猛人,比如洪承畴,曹文昭,孙传庭等,左良玉也是其中一位。就在剿灭农民军的当中

  • 清兵尚未南下,明朝还有力量,为啥孔衍植就投靠清朝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衍植后人,孔衍植是谁的后代,清兵入关明朝时有多少军队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的英豪气节,在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中都是灵魂与脊梁的支撑,先秦左丘明认为是“临患不忘国,忠也”,孔圣也认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一人,于天启元年(1621年)承袭了祖上的爵位,天启七年(1627年)得了太子少保的加爵,而到了崇祯三年(1630年)再一次晋升为太子太傅,可以说

  • 白起被踢出武庙十哲是因为杀降么,赵匡胤表示:怀柔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白起为什么被踢出武庙,白起赵匡胤,武庙十哲是谁封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套在白起身上尤为深刻,作为曾经的底层士兵,白起一步一个坎逐渐走到了武安君的高位上。梁启超曾经考证过,战国时期纷争四起死去的兵士为两百万人,而白起便霍霍了半数,虽说梁启超所说不一定对,但白起显然也担起了“人屠”的赫赫凶名。也正是如此,白起最大的争议点便是嗜杀如命,对于秦是不败的战

  • 宋朝一位死刑犯上了刑场无惧生死,竟被当场释放还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被流放的死刑犯,古代死刑犯为什么要满门抄斩,宋朝历史纪录片

    詹直被判死刑,他的儿子詹慧明听闻后,非常伤心,于是跑到婺源县衙,请求代父去死,为邻居老婆偿命,可县衙认为这是胡闹,坚持原判。詹慧明没办法,跑去徽州府衙请求,并对府衙的官员说:“无以报罔极恩,幸有两弟可以养母,乞代父刑以存父。”话中的大概意思就是我无以回报父亲的恩情,幸好有两弟弟可以赡养母亲,祈求代替

  • 明太祖朱元璋和儿子明成祖朱棣相比,谁的功绩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皇帝,没有之一。自贫寒之身起家,一路上腥风血雨,经历了群雄争霸以及元朝镇压的时代,通过各种策略以及任用贤能,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问鼎天下,开创了大明两把余年的基业,可以说,没有朱元璋的艰苦奋斗,朱家的后世子孙恐怕早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粒尘埃。1、结束了蒙元的统治

  • 同样不是用正当手段得来的帝位,为何朱棣的名声比李世民差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和李世民谁的功绩最好,朱棣和李世民哪个强,李世民和朱棣都很厉害吗

    其实这两位帝王的相似之处还是很多的,不过两位的口碑与名声却相去甚远。李世民被后世形容为一代明君,甚至盖过了他篡位的事实,可是朱棣却被后世赋予了很多丑陋的形象,这又是为何呢?朱棣与李世民不同的处境朱棣与李世民同样不具有合法性,但是朱棣是从北打到南的,一路上都在打,而李世民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完成了这件事情

  • 如果崇祯帝当年南迁,大明是否会得以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为什么崇祯皇帝不南迁,崇祯皇帝在南迁,崇祯南迁大明会不会不亡

    而事实上,真有如此简单吗?大明的灭亡与否,就系在迁都这件事情吗?我看未必,若是迁都,就要面临许多障碍,即便迁都成功,大明依旧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1、没有武力保障的南迁,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空想而已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南迁和灭亡与否,只是存在间接的联系,即便是南迁,手上没有能打能抗、听指挥的军事力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