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嬴姓家族,当时竟曾亲戚遍地!嬴姓诸国都有谁?命运怎样?

秦国嬴姓家族,当时竟曾亲戚遍地!嬴姓诸国都有谁?命运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97 更新时间:2024/2/19 10:07:05

嬴姓起源和早期嬴姓诸国

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嬴姓起源于舜和禹时代的重臣伯益。这个伯益擅长调驯鸟兽,还曾经帮助大禹治水,所以被封在了嬴城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山东省济南境内。所以后来伯益的后代就以“嬴”为姓了。而一些史料记载,大禹晚年还曾想禅位给伯益。但伯益却非常有自知之明,他坚决辞让,后来还躲到了今天河南省登封市境内的箕山里。这样大禹的儿子才继承了王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var1]

大禹曾想禅让给伯益

所以如果按照这些记载,可以说嬴姓的始祖也确实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了。而一些史料记载,在夏启建立夏朝之后,对于伯益的后裔,也就是嬴姓家族也给予了一定礼遇,先后把伯益的长子大廉和次子若木分封在了河南潢川和江苏徐州附近,后来这两块封地发展成为了诸侯国黄国和徐国,也就是比较早的嬴姓诸侯国了。不过这里也要说明,因为这段历史实在太过久远,所以这些历史多少还都是有些争议的。

而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嬴姓诸侯国叫奄国,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奄国与伯益有什么关系。而这个奄国是商朝时代就存在的一个诸侯国,应该是由商人的分支所建立,所以通常被称为商奄。它位于今天的山东曲阜周边区域,在商人群体中应该地位还比较重要,因为一些史料说商朝的第十八任君主南庚在位时还曾经把商朝的都城迁到了商奄所在位置。

[var1]

近代出土的“禽”簋内铭文记录了周伐奄的事迹

不过在周朝建立之后,作为商朝遗民的商奄似乎不太愿意接受周朝的统治,所以参与了周朝建立之后不久爆发的宗室之乱三监之乱。当时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不服周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的管束,联合其它一些贵族和商朝部分遗民发动了反叛。而这次叛乱最终在公元前1040年前后被周公旦所平定,参与了三监之乱的奄国也很自然就被灭亡了。后来周公旦把自己的儿子伯禽封在了奄国故地,建立了鲁国。但有部分奄国遗民在此之后仍然不愿臣服于周朝,他们后来还南迁重建了一个政权。这个小政权又存在了数百年,最后迁到了今天江苏省常州境内,在春秋中晚期才最终被吴国灭亡。但商奄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讲。

而说完了这个比较早就被基本灭亡的奄国,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可能直接从伯益的两个儿子延续下来的黄国和徐国。根据现代能看到的记载,黄国在商朝时期似乎有些实力,但似乎一直和商王的关系不太好,所以曾经和商朝打过仗。不过周朝建立之后,黄国很快向周称臣,并在之后和周朝王族姬姓家族所统治的随国长期保持了联姻关系。但在公元前8世纪末到7世纪初,黄国受到了正在崛起的楚国的持续打击,最终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国灭亡。

[var1]

春秋诸国地图,其中可以看到黄国和徐国的位置

而徐国的实力则似乎比黄国更强一些,所以它在周朝建立之后,还没有立即臣服于周朝。从周公旦摄政到周朝第三任天子周康王这段时间,周朝和徐国之间曾经多次爆发战争,周公旦的儿子伯禽所统领的鲁国也曾经和徐国多次开战。而到周朝第五任天子周穆王时代,徐国君主徐偃王甚至主动进攻周朝都城,逼迫周穆王同意让东方诸侯都受徐国节制。但不久之后,周穆王联合楚国军队反攻徐国,最终迫使徐偃王隐居山林,其家族臣服于周朝。但周穆王还是保留了徐国,让徐偃王的后裔继续统治徐国。此后徐国又维持了数百年时间,到公元前512年才被吴国灭亡。

除此之外,春秋时期的另外几个诸侯国,如莒国、郯国、江国、钟离国、葛国、郧国、谷国、养国和光国等等也都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嬴姓诸侯建立的政权,这些诸侯国大致都位于今天的山东、河南和湖北省境内。根据一些史书记载,这其中有好几个诸侯国都是在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也就是都横跨了夏商周三朝,存在时间超过1000年。但这些诸侯国最终也都在春秋时期被其它诸侯灭亡。

嬴姓秦人的崛起

但在春秋时期的嬴姓诸侯国中,却有一个不但没有在这一时期灭亡,相反还在这个时期由弱变强,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诸侯变成了战国时代的超级大国。那么这个诸侯国当然就是秦国了。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国的先祖也是伯益的后代。在商朝时,秦国的先祖之一中潏(yù)曾经为商朝“保西垂”,也就是为商朝保卫西部领土。而中潏的儿子蜚(fēi)廉曾经是商纣王的宠臣,他的长子恶来也为商纣王效力。

[var1]

秦人先祖曾经与商纣王关系密切

所以在周朝初期,秦人先祖的处境其实并不算特别好。但是在周穆王时期,秦人先祖的处境得到了一些改善,当时恶来的曾孙子大骆开始与诸侯申侯联姻,而申侯家族还和周王室有姻亲关系,所以等于秦人也间接与周王室攀上了关系。在公元前905年前后,大骆的儿子非子被周朝第八代天子周孝王封在秦地,秦国的雏形初步形成。而在此期间,秦人的先祖已经开始与西戎作战,其军事实力也开始逐步提升。

[var1]

周宣王时期是秦人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在公元前824年,非子的曾孙秦仲被周宣王封为大夫,并受周宣王派遣率军讨伐西戎。而秦仲在与西戎的战争中阵亡,但秦人如此卖力地为周王室平定西戎也使秦人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秦仲死后,他的长子嬴祺继位,成为秦庄公。可以说到此时,秦国已经完全摆脱了周初的不利处境,为其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而且在不久之后,秦仲的小儿子嬴康也被周王加封为诸侯,在今天陕西澄县境内建立了梁国。

而在公元前771年,曾经与秦人和周王室都有姻亲关系的申侯家族与周王室发生龃龉,结果申侯家族联合犬戎攻打周王室,导致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而在这危急时刻,秦庄公的儿子秦襄公嬴开为周军雪中送炭,提供了强力支持。之后他还审时度势,护送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为周王室立下如此大功的秦襄公也因此被封为秦伯,周王室还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了他。这样,秦国终于正式成为了周天子认证的诸侯国。

[var1]

战国时期的秦国

而在此后秦国逐步崛起的历史大家也都很熟悉了,所以本文不再赘述。只是要提一句的是,虽然前文我们已经提到,梁国和秦国其实应该算是兄弟之国。但后来秦国扩张起来之后,这种兄弟之情也是改变不了什么的。公元前641年,梁国因为百姓担忧秦国入侵而发生骚乱,而秦国看到兄弟之国的这种情况,二话不说,立即就真的发兵把梁国给灭了……

与秦国相杀百年的另一个兄弟之国

但是看到这肯定有些朋友会提出质疑了,桃花石杂谈你说在战国七雄当中除了秦国还有一国君主姓嬴,那是哪个诸侯?你提到的这么多嬴姓诸侯没熬到战国就灭亡了,那战国七雄里还哪来的嬴姓诸侯呢?确实是这样,春秋时代的嬴姓诸侯除了秦国之外基本上都没挺到战国时代。但战国时代在秦国之外,又确实有一个嬴姓强国,那么它是谁呢?

其实这个诸侯国跟秦国也可以说有兄弟渊源。刚才我们说到,在周灭商的过程中,秦人的先祖蜚廉和恶来父子先后被杀。但蜚廉除了恶来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季胜。而这个季胜应该是在周灭商的过程中比较早地看清了天下大势,没有追随父兄去拼死对抗周朝。所以他的家族很快得到了周王室的赏识。在周朝的第二任天子周成王时代,季胜的儿子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重用。

[var1]

晋国对于嬴姓也具有重要地位

后来这个嬴姓分支连续4代都成为了周王室的近臣,忠心耿耿地为周王室服务。但这时,时间也来到了西周灭亡前夕,在这个秦人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的时代,另外的这支嬴姓后人命运也同样发生了重大转折。当时这支嬴姓后人的首领叔带感到周幽王无道,不愿再为他服务,所以离开了周朝都城镐京,来到了晋国,成为了当时晋文侯的臣子。

那么看到这里,可能许多朋友已经知道这支嬴姓后裔究竟是谁了。是的,没错!他们就是后来晋国最为重要的门阀家族,后来与韩、魏两家瓜分了晋国,宣告了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开启的赵家。那么说到这里,我们恐怕也还要稍微解释一下后来这个赵国王族的姓氏。

[var1]

战国时的赵国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原人的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当时,“姓”可以说是认同一个共同祖先的所有家族共有的家族名称。而“氏”则可被视为姓的分支,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系,散居各地。当时不同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共有的姓之外,还会给自己另取一个名称作为自己这个分支的标志,这就是“氏”。

而这个赵家就是嬴姓赵氏。刚才我们说到:赵氏先人在和秦人先人分道扬镳之后的第二代,也就是孟增的时代就得到了周王室的重用。而孟增的孙子造父曾经给周穆王献上了多匹宝马,并成了给他驾车的人。那么说起周穆王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他最出名的一件事是西行去见西王母。当然这是传说,但在传说里,驾车载着周穆王去见西王母的就是造父。而在相对严肃的历史记载里也曾经提到,在周穆王击败前文提到的徐偃王时,就是凭借造父的宝马良车快速行军才实现的。所以在胜利之后,周穆王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了造父,所以后来这支嬴姓后人就以赵为氏了。

[var1]

“赵氏孤儿”也是嬴家孤儿

所以其实在战国时代,嬴家在七雄里就独占了两雄,而战国末期异常惨烈的长平之战等等秦赵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嬴姓家族的内战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几百年前是一家本来也不可能改变什么了。但在看了这些历史之后,我们也可以说:嬴姓各个分支确实在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时代曾经非常活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曾经塑造了中国历史。(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了他的膝盖,孙膑是如何回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孙膑能令田忌胜,诸人徐贺塞翁福。障泥在前解则行,杜蘅可采带宜速。莫疑檀溪坠三丈,终使青云成一蹴。吾家款段乃如狗,敢上夷涂陪骥騄。——《观诸公打马诗》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混乱的时期,也是一段繁盛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百家争鸣。而这些思想不断的争锋,也让很多人做出了选择,就比如秦国

  • 为什么孔子的后学,教出了法家的李斯、韩非?青出于蓝而变成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王和李斯孔子、孟子皆是大儒,但是随着时代的车轮进入战国后期,儒家似乎就没有再诞生名人,唯一的名人就是荀子。然而,荀子的思想用“离经叛道”来说也不为过,因为他的思想和传统儒学有很大出入。至其弟子韩非、李斯,二人算是彻底倒向了法家。于诸子百家学说之中,地处西陲的秦国举起了法家的大旗,真正走

  • 秦武王举鼎而死,后来的秦昭襄王是如何即位并奠定秦国统一基础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按照辈分来说,是王位继承的重要人选。最终经过多方博弈,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嬴稷成功即位,是为秦昭襄王,他的经历也十分坎坷,但最终带领秦国走向富强,险些提前完成统一大业。[var1]秦武王在位时期,秦国其实并不具备统一的基础,但是武王在位三年却被后世当作秦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义渠

  • 秦始皇统一六国:强大的国力,韬略与智慧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即秦王政十七年至二十六年,秦国百万雄师相继兼并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完成了秦国几代人追求的统一大业梦想。[var1]一、灭韩,找准突破口秦国灭六国,采用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韩国和秦国接壤,成了秦国“近攻”的目标。韩国农业发达,弓弩技术非常出众,这些都给秦军以支持和

  • 秦始皇犯了什么错?秦国只维持了十几年就崩溃了?不考虑特殊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前两期,我们讲了秦国的制度。站在帝王权力的角度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秦国的制度,就是:把老百姓生产出来的所有财富,都抓到帝王一个人的手里。#秦始皇#因为财富等于实力,所以在这个制度下,应该是帝王一个人拥有最强的实力。全国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挑战

  • 秦始皇的老祖宗是如何建立秦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么往前一追溯,就要从嬴政建立大秦帝国的公元前221年往前“快进“517年,一下子就到了平王东迁了。看到这您内心是不是有些“诧异”了,有些恍惚了,这么多年呢?是呀,秦国嬴政之前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var1]平王东迁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对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秦国的祖先其实在西周时代就一直在现今

  • 秦灭强国赵国用了30万大军,为何灭楚时,王翦却认为要6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外交和军事策略,对于对东方六国各个击破,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当初秦国用了三十万大军灭了当时的强国赵国,接下来的目标是实力衰弱明显的楚国,这里大将军王翦却认为要60万军队才能灭楚,这是为什么呢?始皇帝的心腹王翦出生在关中,是秦朝军功贵族的一份子,年少时就随侍嬴政

  • 秦国变法:令秦国走向强大的神奇魔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问我秦灭东方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秦国变法,这个西北边陲之国,曾经被天下诸侯所不齿,更是被魏国占据了河西之地,在与魏武卒的战斗中,差点被灭国。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遇到了两个神奇的魔术师: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完美搭档,他们所主导的变法,令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从人见人欺的

  • 秦国的军功爵制源自赵国,源自另外一个叫“鞅”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大器晚橙公元前5世纪有太多可聊的事了,所以我分成两章来写。上一章说完了希波战争,本章我们把视角拉回到中原,坐标晋国,时间往回拨一个世纪,从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说起,即“赵氏孤儿”。公元前601年,晋国的正卿,顶梁柱赵盾去世,其子赵朔承袭,之后赵朔作为晋国的下军将率兵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大战,史

  • 秦王夫妇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爱吗?死于宫斗的秦王一家三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历史剧不是披着历史皮的古装偶像剧,应当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即剧情发展必须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要与历史相合,不可随意虚构,同时为增强观赏性,可以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予以一定的虚构。服装道具上,《山河月明》还原得真心不错,可剧情上,阿越只能表示吐槽无力。《山河月明》以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