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了他的膝盖,孙膑是如何回击的?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了他的膝盖,孙膑是如何回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11 更新时间:2024/2/19 11:03:46

孙膑能令田忌胜,诸人徐贺塞翁福。障泥在前解则行,杜蘅可采带宜速。莫疑檀溪坠三丈,终使青云成一蹴。吾家款段乃如狗,敢上夷涂陪骥騄。——《观诸公打马诗》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混乱的时期,也是一段繁盛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百家争鸣。而这些思想不断的争锋,也让很多人做出了选择,就比如秦国在那时就选择用法家思想治国,而秦国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收益,从一个西北小国,渐渐成为春秋一霸,后来到了战国时期,还成功统一了天下。秦国并不是个例,每个诸侯国或多或少会选一些诸子百家的思想来治国,比如魏国就选择了兵家。

[var1]

一、出山的庞娟

诸子百家里的思想很多,所应用的领域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儒家、法家等思想是治国的思想,墨家就是制造业的思想,而兵家就是打仗的思想。而一提到兵家,庞涓和孙膑就是两个不得不提的人,他们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年轻时关系也很好,可到了后来,当两人都进入到诸侯国后,关系却突然恶化,庞娟担心孙膑抢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开始报复他,在他脸上刺字,还挖了他的膝盖。那大家知道孙膑是如何回击的?故事还要从他们俩当初出山后开始说起。

[var1]

庞涓出山后前往了魏国,并且得到了魏的赏识,为魏国此后的战争立下了不小的贡献。而孙膑就不同了,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有欠缺,没有选择出山,而是继续留下来研习兵法。本来按照这样的局面发展,师兄弟不会反目成仇,可后来的一件事导致两人的矛盾凸显。原来魏王得到庞涓后,对鬼谷子一系很有好感,于是有一天,他就找到了墨子的一位徒弟询问,鬼谷子还有没有什么优秀的门人,如果有的话我就把他招进来,而这位墨子徒弟向他推荐了孙膑。

[var1]

二、庞涓与孙膑

魏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觉得庞涓为魏国做下了这么大贡献,如果再把孙膑招进国家,魏国的实力肯定能进一步提高,于是便决定亲自去请孙膑出山。结果令人没想到的是,庞涓很早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没有师兄弟重逢的高兴,反而有一种深深的忧虑感,他很清楚孙膑的才能,觉得他如果来到了魏国,恐怕自己在魏国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于是庞涓就开始苦苦寻找解决之法,最终他想到了孙膑曾经在齐国游历过几年的经历,决定以此为突破点。

[var1]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当魏王去请孙膑的时候,庞涓也在和齐国那边的人沟通。最终当孙膑被魏王请回来后,庞涓也布局完毕,他让一个齐国人给孙膑写了一封信,孙膑接到信后就写了一封回信,结果这封回信直接就落到了庞涓手中,然后他就在这封信中动手脚了,把原本的意思改为了孙膑愿意辅佐齐国,后来又将这封信拿给了魏王。那时的齐国和魏国是敌对国,再加上魏王很讨厌两面三刀的人,于是刚被请过来的孙膑就下了牢狱。

[var1]

三、孙膑的复仇

后来魏王决定处死孙膑以解心头之恨,庞涓又跳了出来,他假仁假意的说,孙膑是自己的师兄弟,希望魏王能够从轻处罚。魏王是很信任庞涓的,干脆就表示,就由你来处理孙膑吧。后来发生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了,孙膑落到庞娟手里后,虽然留下了一命,但脸上被刺字,膝盖骨也被挖掉,一代风流人物成为了残疾人。孙膑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当然明白自己如今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于是也开始寻求复仇。

[var1]

后来孙膑就逃到了齐国,并且开始准备自己的复仇,而他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并没有用阴谋诡计,而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复仇。公元前354年为王,庞涓领兵进攻赵国,赵国不敌,于是便向齐国求援。孙膑那时已经成为了齐国的军师,在他的主导之下,齐国出兵了,而救援的方式也不是赶往赵魏战场,而是直接派兵进攻魏国国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

后记:

魏王在国都被围后,连忙给庞涓下达命令,要他班师回朝。很快庞涓就带着大军返回魏国,而他的返回早就被孙膑料到了,最终于马陵道地区,魏国军队被齐国军队伏击,魏国军队劳师远征,再加上又被突袭,很快就乱成一团。军队大势已去之后,庞涓很清楚如果自己落到孙膑的手上,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局面,于是自刎而亡,一段恩怨终于落下了帷幕。

参考资料:

《观诸公打马诗》

《春秋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孔子的后学,教出了法家的李斯、韩非?青出于蓝而变成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王和李斯孔子、孟子皆是大儒,但是随着时代的车轮进入战国后期,儒家似乎就没有再诞生名人,唯一的名人就是荀子。然而,荀子的思想用“离经叛道”来说也不为过,因为他的思想和传统儒学有很大出入。至其弟子韩非、李斯,二人算是彻底倒向了法家。于诸子百家学说之中,地处西陲的秦国举起了法家的大旗,真正走

  • 秦武王举鼎而死,后来的秦昭襄王是如何即位并奠定秦国统一基础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按照辈分来说,是王位继承的重要人选。最终经过多方博弈,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嬴稷成功即位,是为秦昭襄王,他的经历也十分坎坷,但最终带领秦国走向富强,险些提前完成统一大业。[var1]秦武王在位时期,秦国其实并不具备统一的基础,但是武王在位三年却被后世当作秦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义渠

  • 秦始皇统一六国:强大的国力,韬略与智慧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即秦王政十七年至二十六年,秦国百万雄师相继兼并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完成了秦国几代人追求的统一大业梦想。[var1]一、灭韩,找准突破口秦国灭六国,采用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韩国和秦国接壤,成了秦国“近攻”的目标。韩国农业发达,弓弩技术非常出众,这些都给秦军以支持和

  • 秦始皇犯了什么错?秦国只维持了十几年就崩溃了?不考虑特殊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前两期,我们讲了秦国的制度。站在帝王权力的角度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秦国的制度,就是:把老百姓生产出来的所有财富,都抓到帝王一个人的手里。#秦始皇#因为财富等于实力,所以在这个制度下,应该是帝王一个人拥有最强的实力。全国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挑战

  • 秦始皇的老祖宗是如何建立秦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么往前一追溯,就要从嬴政建立大秦帝国的公元前221年往前“快进“517年,一下子就到了平王东迁了。看到这您内心是不是有些“诧异”了,有些恍惚了,这么多年呢?是呀,秦国嬴政之前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var1]平王东迁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对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秦国的祖先其实在西周时代就一直在现今

  • 秦灭强国赵国用了30万大军,为何灭楚时,王翦却认为要6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外交和军事策略,对于对东方六国各个击破,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当初秦国用了三十万大军灭了当时的强国赵国,接下来的目标是实力衰弱明显的楚国,这里大将军王翦却认为要60万军队才能灭楚,这是为什么呢?始皇帝的心腹王翦出生在关中,是秦朝军功贵族的一份子,年少时就随侍嬴政

  • 秦国变法:令秦国走向强大的神奇魔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问我秦灭东方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秦国变法,这个西北边陲之国,曾经被天下诸侯所不齿,更是被魏国占据了河西之地,在与魏武卒的战斗中,差点被灭国。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遇到了两个神奇的魔术师: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完美搭档,他们所主导的变法,令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从人见人欺的

  • 秦国的军功爵制源自赵国,源自另外一个叫“鞅”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大器晚橙公元前5世纪有太多可聊的事了,所以我分成两章来写。上一章说完了希波战争,本章我们把视角拉回到中原,坐标晋国,时间往回拨一个世纪,从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说起,即“赵氏孤儿”。公元前601年,晋国的正卿,顶梁柱赵盾去世,其子赵朔承袭,之后赵朔作为晋国的下军将率兵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大战,史

  • 秦王夫妇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爱吗?死于宫斗的秦王一家三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历史剧不是披着历史皮的古装偶像剧,应当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即剧情发展必须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要与历史相合,不可随意虚构,同时为增强观赏性,可以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予以一定的虚构。服装道具上,《山河月明》还原得真心不错,可剧情上,阿越只能表示吐槽无力。《山河月明》以明朝

  • 秦国的西方崛起,说明了什么?一切不切实际的“鸡汤”是不是该省省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背景下,原本坐落西部边陲、不被中原诸侯国正眼瞧见的秦国奋力崛起,成为了最有实力统一中原的强国。公元前221年,年仅38岁的秦始皇歼灭了代表着战国时期最后一抹余晖——齐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至此自周朝而来分崩离析800多年的中华大地重归于一统,正式开启了封建王朝在中华大地上的漫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