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父亲被杀,努尔哈赤只能说成是误会,三十年后成其“七大恨”之首

父亲被杀,努尔哈赤只能说成是误会,三十年后成其“七大恨”之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4/1/21 2:11:15

1618年,正月十六的建州赫图阿拉城上,天寒地冻,清晨时分,浓厚的云层遮蔽了月光,月色昏蒙。一阵朔风刮过,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满月的月光显露出青黄交接的晕散,在云缝中形成一道数丈之高的光柱,直贯月中。这奇异的天象让诸贝勒看得入神。努尔哈赤大喜,当即高声宣布:“汝等不要迟疑,我意已决,一定要和大明开战,就在今年!”努尔哈赤向大家表示:我与大明,大恨就有七条,小仇小恨多得算不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今年一定要征讨大明!随即向与建州联姻、联盟的部族宣布这一消息,各部族酋长凡来归顺者,当即授予高官厚赏。

建州女真随即进入战争动员状态,厉兵秣马,派了700人的伐木队上山去砍大树,用来修建攻城器械。建州女真的大本营赫图阿拉城和明军的抚顺千户所相隔不远(这俩地方如今都归抚顺市管辖),大明有时候会派人下基层视察工作,为了防止明军警觉,这支伐木队对外宣称,他们砍这些大木材是为了给努尔哈赤的各位儿子们盖马棚,明朝使臣问起来就说,努尔哈赤儿子多。努尔哈赤亲自向各位部下教授兵法,颁布军纪,并制定了严格的军令,号令全军。经过近两个月的备战,努尔哈赤提两万劲旅,誓师攻明。

在誓师仪式上,努尔哈赤当众宣布了“七大恨”,焚香告天。这七大恨他已经向底下人念叨了两个月了。其中之一便是“杀祖父之恨”。

努尔哈赤朝服像,清,佚名,现藏故宫博物院

根据《清太祖实录》,这“七大恨”里为首的自然是大明杀祖杀父之恨。努尔哈赤愤恨地说:“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也。明无端衅边陲,害我祖、父。”这说的是30多年前,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明朝史料中音译为教场)同其子塔克世(明史料作塔失)赴古勒寨试图劝降叛明的孙女婿阿台,不料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趁着阿台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攻破大寨,并纵兵屠城,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同时殉难。

这件事说起来确实冤枉,毕竟觉昌安和塔克世这次是替明军入城劝降,塔克世身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也是在大明有编制的人。不久,明朝承认错杀觉昌安和塔克世,封努尔哈赤为二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努尔哈赤也得以承袭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自己也多次当众表示,大明这是误杀,只是把矛头对准尼堪外兰,靠着遗甲十三副起兵,四年之后大仇得报,这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尼堪外兰并非本名,意为汉人外郎。尼堪外兰汉语很不错,他也的确与明朝关系密切。尼堪外兰当年投靠辽东总兵李成梁,借着李成梁的荫蔽,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努尔哈赤说,“明虽启衅,我尚欲修好”。此事已经过去三十余年,努尔哈赤此前一直对明朝表示“忠顺”,但这种杀祖杀父之恨的确很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弭,时间越久,恐怕积怨就越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想不明白的问题最终成了仇恨,努尔哈赤:明朝凭啥支持叶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618年,正月十六的建州赫图阿拉城上,天寒地冻,清晨时分,浓厚的云层遮蔽了月光,月色昏蒙。一阵朔风刮过,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满月的月光显露出青黄交接的晕散,在云缝中形成一道数丈之高的光柱,直贯月中。这奇异的天象让诸贝勒看得入神。努尔哈赤大喜,当即高声宣布:“汝等不要迟疑,我意已决,一定要和大明开战

  •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恨了些啥?七大恨:一次极具感染力的的动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618年,正月十六的建州赫图阿拉城上,努尔哈赤高声宣布:“汝等不要迟疑,我意已决,一定要和大明开战,就在今年!”努尔哈赤向大家表示:我与大明,大恨就有七条,小仇小恨多得算不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今年一定要征讨大明!随即向与建州联姻、联盟的部族宣布这一消息,各部族酋长凡来归顺者,当即授予高官厚赏。

  • 张之洞的得意门生,过得非常潇洒,却阴差阳错因康有为变法而殉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历史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异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志同道合的

  • 杨深秀:“戊戌君子”中最年长一位,为康有为频递奏章招来攻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历史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异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志同道合的

  • 同治没有子嗣,去世后慈禧给出一个大臣无法反对又居心叵测的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是清帝国实际掌门人,她继承的这份遗产来自其亡夫咸丰帝。咸丰为道光帝第四子,也是清帝国第九位皇帝。道光二十六年(1846)被立为储君,三十年(1850)接替乃父继位。被史家称为“苦命天子”的咸丰生不逢时。清帝国刚刚度过中英交涉的困难期,不久即迎来席卷东南半壁的太平天国起义,动荡经久不息,而且

  • 慈禧给光绪找了个“大阿哥”,两人不但嫌隙冰释还更加互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重新理解光绪帝在政变之后的病,我的看法是:既有生理上的,更有心理上的。光绪帝幼年时代就身体不好是事实,肾功能有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大婚十年依然没有儿子,可能就和其身体状况有关。至于心理上的,既然说不清楚与康、梁“保皇”运动的关系,那剩下的路只有一个,以离开换取太后的认同、信任。所以我们看1898年底

  • 慈禧为何选择了光绪?除了是其亲侄子,更重要的是竞争者槽点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18岁的小皇帝亲政。不到两年,同治十三年(1875)十二月初五,小皇帝驾崩。但因清帝国的整体利益,她迅速从个人悲伤中走出,建议为咸丰帝——而不是同治帝——选择一个新的接班人。她的理由是,天下毕竟是咸丰帝的天下,咸丰传给了他的儿子同治。同治没有儿子,现在所要选择的皇帝,只

  • 戊戌政变后光绪没有被幽禁在瀛台?光绪帝确实病了,而且不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戊戌政变是突发事件,也并非过去所说是戊戌维新运动激进措施引起的反动,而是各种政治势力误读误判的结果。康有为一再说他们的目标是“保皇上救中国”,而其结果却是害了皇上,也害了中国。戊戌政变发生后,光绪帝无法解释清楚与康有为等人的关系,无法让慈禧太后在内心深处重新认同他。因此,光绪帝不得不请求太后再度垂

  • 两道决定大清命运的奏折,慈禧看后彻夜未眠,但有一事一直没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898年9月14日,伊藤博文抵京来中国游历。1898年9月19日晚,就在光绪召见伊藤博文的前一天,康有为拟写《时局艰危,拼瓦合以救瓦裂折》,以杨深秀的名义上呈。康在奏折中提出“合邦”之策,认为中国“非联合英、美、日本,别无图存之策”,同时向朝廷推荐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和日本原首相伊藤博文,认为他们

  • 光绪向康有为倒苦水,维新派却全体乱了阵脚,手捧密诏竟然都哭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戊戌政变中,袁世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1898年八月初三日7时至9时,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谭对袁世凯说,当前形势对皇帝大大不利。荣禄将于今年九月(农历)天津阅兵时杀掉皇帝,要袁世凯八月初五(9月20日)到光绪皇帝处要朱谕一道,令其带兵在天津杀掉荣禄。然后带领手下兵马入京,一半围住颐和园,另一半守住宫